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782-2012):有色金屬選礦廠工藝設計規範 [Code for Technological Design of Non-Ferrous Concentrator]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782-2012):有色金屬選礦廠工藝設計規範 [Code for Technological Design of Non-Ferrous Concentrato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編
圖書標籤:
  • 選礦工程
  • 有色金屬
  • 工藝設計
  • 國傢標準
  • GB50782-2012
  • 規範
  • 工程設計
  • 礦物加工
  • 冶金
  • 工業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9158017796506
版次:1
商品編碼:1120869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ode for Technological Design of Non-Ferrous Concentrator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7
字數:84000
正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782-2012):有色金屬選礦廠工藝設計規範》在編製過程中,編製組進行瞭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瞭國內選礦廠的設計成果,吸取瞭近代國內外選礦廠的設計及建設經驗,在全國範圍內多次徵求瞭有關單位及業內專傢的意見,最後經審查定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782-2012):有色金屬選礦廠工藝設計規範》共分7章,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選礦試驗與礦樣采取、工藝流程、主要設備選擇與計算、廠房布置與設備配置、輔助生産設施等。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選礦試驗與礦樣采取
3.1 選礦試驗
3.2 礦樣采取

4 工藝流程
4.1 一般規定
4.2 破碎篩分
4.3 預選
4.4 磨礦分級
4.5 浮選
4.6 重選
4.7 磁選
4.8 氰化
4.9 脫水

5 主要設備選擇與計算
5.1 一般規定
5.2 破碎篩分
5.3 預選
5.4 磨礦分級
5.5 浮選
5.6 重選
5.7 磁選
5.8 氰化
5.9 脫水

6 廠房布置與設備配置
6.1 一般要求
6.2 破碎篩分
6.3 磨礦選彆
6.4 氰化浸齣
6.5 精礦脫水

7 輔助生産設施
7.1 儲礦設施
7.2 給礦與物料輸送
7.3 檢修設施
7.4 藥劑儲存與製備
7.5 藥劑添加
7.6 磨礦介質儲存與添加
7.7 過程檢測與自動控製
7.8 選礦試驗室
7.9 選礦化驗室
本規範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6.3.8 選礦廠內礦漿自流槽及管道坡度,應按物料粒度、密度和濃度確定。尾礦自流最小坡度,浮選廠內不應小於1.5%,重選廠內不應小於3%。對礦量多、運距長的廠外漿體輸送,應進行坡度試驗或結閤類似企業實際數據確定。
  6.3.9 選彆設備應按工藝流程和地形特點,結閤生産係統劃分及物料自流的需要,閤理確定配置方案。浮選設備宜采用橫嚮配置,浮選機行列配置應整齊,應方便操作及維修,並應閤理確定給藥位置及給藥方式;重選設備宜采用單層階梯式配置,大型及流程復雜的重選廠宜采用單層與多層結閤的配置方式。
  6.3.10 産生有害氣體的廠房,應設置通風設施。産生劇毒、強腐蝕性氣體作業處,必須設置強化通風換氣裝置。
  6.3.11 廠房中的生産調度室、計算機控製室、電話間、交接班室等,應采取相應的隔聲、防火、防塵、防潮、防腐、空調等安全、衛生措施。
  6.3.12 廠內、外的儲油設施應符閤防火、防爆、防盜等要求。
  6.4 氰化浸齣
  6.4.1 氰化廠房應布置在廠區最大風頻的下風嚮,氰化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
  6.4.2 氰化設備宜采用集中配置,浸齣、吸附設備宜按階梯式單係統雙列配置,並應留有設備檢修提軸空間。
  6.4.3 濃縮、浸齣、吸附和冼滌設備可采用露天或局部露天配置。
  6.4.4 鋅粉置換係統、解吸電積係統宜采用多層重疊配置。金泥提取及電積槽應采取封閉和防盜措施。
  6.4.5 氰化藥劑室必須單獨隔離且全封閉,並應配備通風設備,同時應符閤現行國傢標準《選礦安全規程》GB18152的有關規定。
  ……

前言/序言


建築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精選(節選) 本書係一套匯編瞭多部國傢標準和行業規範的精選集,旨在為工程技術人員在建築設計、施工管理和設備安裝等領域提供全麵、權威的技術參考依據。本選集聚焦於工程實踐中的關鍵環節,涵蓋瞭從基礎結構到室內環境控製,從電氣係統到給排水工程等多個方麵。 第一部分:結構工程與地基基礎設計 本部分內容詳細闡述瞭各類建築結構的設計原則與構造要求。重點收錄瞭關於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以及砌體結構設計的相關標準條文。內容深入到材料性能的判定、構件尺寸的確定、荷載組閤的計算方法等方麵。例如,在混凝土結構章節中,詳細規定瞭不同等級混凝土的配閤比設計、鋼筋保護層厚度的要求、梁、闆、柱的最小配筋率與最大配筋率的限製,以及現澆與預製構件的施工質量控製要點。對於鋼結構部分,則側重於連接節點的構造詳圖、焊接工藝的評定標準以及防腐塗裝的規範要求。 地基基礎設計是本部分的核心內容之一。規範瞭勘察報告的深度要求、地基承載力的確定方法,以及針對淺基礎、樁基礎等不同基礎形式的設計參數與施工驗收標準。特彆強調瞭對場地不良地質條件(如軟土地基、岩溶發育區)的處理技術與安全驗算流程。 第二部分:建築物理性能與節能設計 本部分著重於提升建築的環境性能與能源效率。涵蓋瞭建築保溫隔熱、防火與防雷的規範要求。 建築圍護結構保溫隔熱: 詳細列齣瞭不同氣候區的建築熱工設計指標,包括傳熱係數(U值)的計算方法、保溫材料的選擇標準(如岩棉、擠塑聚苯乙烯闆等)及其燃燒性能等級。同時,對建築外牆、屋麵以及地麵工程的構造節點給齣瞭詳細的施工圖示,確保熱橋的有效控製。 建築防火設計: 依據國傢消防規範,本部分規定瞭建築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耐火等級的確定。詳細闡述瞭安全疏散距離的計算、防火分區設置的原則、防火捲簾與擋煙垂壁的安裝要求。對消防設施的選型、布局和聯動測試標準進行瞭嚴格界定,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有效控製火勢蔓延並保障人員安全撤離。 防雷與接地: 依據標準,對建築物外部防雷(接閃器、引下綫、接地裝置)和內部等電位聯結進行瞭詳盡的描述。規定瞭不同風險等級建築物的防雷類彆劃分,以及接地電阻值的要求和檢測方法。 第三部分:給水、排水與暖通空調(HVAC)係統 本部分聚焦於建築內部的生命支持係統設計與安裝。 給水排水係統: 涵蓋瞭生活飲用水係統、非飲用水係統及雨水、汙廢水排放係統的設計規範。對於用水定額的估算、管材的選擇(如PPR、球墨鑄鐵管等)及其連接工藝進行瞭明確規定。特彆強調瞭二次供水設備的選型與水質保護措施,以及對排水係統的坡度控製與檢查井、化糞池等附屬設施的構造要求。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HVAC): 詳細規範瞭熱源設備(如鍋爐、熱泵)的選型與安裝要求。對於不同功能房間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如溫度、濕度、新風量)設定瞭明確指標。著重闡述瞭風管係統的設計(風管材料、漏風量控製、消聲降噪措施)和水(蒸汽)係統的水力平衡計算與水垢、腐蝕控製技術。 第四部分:建築電氣與弱電係統 本部分提供瞭關於建築物供電安全、照明設計及信息傳輸係統的技術標準。 低壓配電設計: 規定瞭從變配電室到末端用電裝置的配電綫路敷設方式(明敷、暗敷、橋架)、導綫截麵的選擇依據(載流量校核、電壓損失計算)。對配電箱、開關、斷路器的選擇與安裝提齣瞭嚴格的電氣安全要求。 防雷與接地:(此處與第二部分內容有所重復,但在此章節中側重於電氣設備的防雷擊浪湧保護器的配置與安裝。) 照明設計: 明確瞭各類場所(如辦公室、生産車間、公共區域)的工作照度標準、眩光限製值以及均勻度要求。涵蓋瞭對LED、熒光燈等光源的選型以及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係統的設計規範。 弱電係統: 概述瞭信息網絡布綫、有綫電視、樓宇自控(BA)係統的設計原則。對綫纜的布放距離、屏蔽要求以及設備間的接口兼容性提供瞭指導性意見。 第五部分:施工技術與質量驗收標準 本部分為工程實施階段提供操作指導與檢驗依據。它涵蓋瞭從“三寶”(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到腳手架搭設、模闆工程施工的質量控製要點。重點包括瞭對隱蔽工程(如地基處理、防水層施工)的驗收流程與留檔要求。此外,本部分還收錄瞭材料進場驗收的取樣頻次、試驗方法以及成品保護的通用技術規範,旨在確保最終竣工的工程符閤設計要求和國傢現行的質量驗收標準。 本選集力求內容嚴謹、圖文並茂,是各類工程項目經理、注冊結構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及暖通工程師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所收錄標準均為現行有效版本,確保瞭技術指導的前沿性和實用性。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時,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極度強調“係統性”和“可操作性”,完全沒有那種學術論文的飄逸感,而是闆著麵孔,直奔主題。它不是一本用來激發你創意的書,而是一本用來規範你思維的書。比如,它肯定會詳細列舉不同類型有色金屬礦石(銅、鉛、鋅、鎳、鈷等等)在不同選礦方法下,必須滿足的初始準備工作流程的時長和精度要求。我特彆想看看它對“分級”和“磨礦”這兩個核心環節是如何界定的,因為這兩個單元操作的能耗和産品粒度分布直接決定瞭後續浮選效率的上限。我敢打賭,書中對能耗指標的設定一定會非常嚴謹,畢竟選礦廠是能源消耗大戶,國傢標準必然要對能源利用效率有明確的紅綫。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最好的”設計方案,而在於提供一個“閤格的”且“可被接受的”標準設計框架。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的人來說,這本書裏的數據和參數直接決定瞭項目前期估算的可靠性。它不會告訴你某個新的流程創新能帶來多少百分點的額外收益,它隻會告訴你,要達到某個設計目標,你必須遵守哪些技術底綫。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讓人覺得非常專業和厚重,畢竟是國傢標準,而且聚焦於“有色金屬選礦廠工藝設計”,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輕鬆拿起來就能讀懂的。我最近在礦業領域做一些項目調研,發現很多關於選礦流程和設備選型的討論,都會不自覺地迴到一些基礎性的規範和參數上。這本書無疑就是這些基礎的奠基石。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國外的設計手冊,它們往往側重於特定技術的創新應用或者某個環節的優化,但像這樣係統性地覆蓋從礦石特性分析到最終尾礦處理全流程的設計原則和技術指標的規範性文件,在國內的行業內簡直是無可替代的寶藏。它就像是為我們這些工程技術人員繪製瞭一張詳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施工藍圖”。你不能指望它會給你講述某個選礦廠的成功運營案例,或者深入探討最新的磁選機技術參數的迭代,它關注的是“應該如何做”的硬性要求,確保無論是哪個設計院,隻要遵循它,設計齣來的廠子在安全、效率和環保的基本麵上都能達到國傢認可的最低標準。對於初入行的新人來說,這可能晦澀難懂,但對於資深工程師而言,這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字典”,隨時需要查閱那些關於最大處理量、最小迴收率、或者特定設備安裝間距的明確規定。

評分

我猜測,這本書裏肯定有大量的錶格和圖示,它們不是為瞭美觀,而是為瞭效率和準確性。標準的製定者必須考慮到各種復雜的工況,所以必然會用精確的數學模型和經驗數據來支撐每一個設計參數的選取。比如,對於廢水處理和尾礦庫的設計部分,其嚴格程度可能會讓人望而生畏,這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環境風險。標準在這裏起到的作用就是“防範於未然”,它預設瞭最壞情況,並要求設計者必須預先準備好應對方案。這本書絕不會深入探討諸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優化浮選藥劑投加的復雜算法,那種屬於科研和高階應用軟件的範疇;它的語言風格必然是嚴謹、客觀、不容置辯的。它關注的是“穩健性”而非“極緻性能”。對於一個需要進行初步的設備選型和産能配置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提供的就是一張“安全網”,確保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不會因為忽略瞭國傢規定的某個關鍵安全或環保指標而導緻項目審批受阻。

評分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閱讀價值更多體現在“查閱”而非“連貫閱讀”。它就像是工程師的專業工具手冊,平時可能放在手邊,隻在遇到特定技術難題或需要校核設計數據時纔會被翻開。它不會用引人入勝的文字來描繪一個現代化的選礦廠如何吞吐百萬噸礦石的壯觀景象,它隻關注那些決定這些壯觀景象能否安全、閤規實現的具體技術數值。例如,它可能會精確規定,在處理某種特定難選礦石時,必須采用多級磨礦流程,並且在進入下一單元前,必須進行某特定比例的循環。這本書的“無趣”恰恰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因為它徹底剝離瞭個人主觀色彩和商業推銷的成分,隻留下瞭經過行業集體驗證和國傢法律背書的工程智慧結晶。對於任何一傢想要在有色金屬選礦領域長期穩定運營的企業來說,這本規範就是他們技術決策的“定海神針”,是他們與監管部門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語言。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我估計跟啃一本厚厚的法律條文差不多——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對專業術語的精準理解。它更像是一套工具箱,而不是一本故事書。如果你期待在其中找到關於選礦曆史演變或者前沿科學探索的宏大敘事,那完全是找錯地方瞭。這本書的核心功能是“指導實踐”和“作為仲裁依據”。想象一下,兩個設計團隊對某個流程的布局設計産生瞭分歧,最終拍闆的往往就是這本書裏某一條“應距離XX米以上”或者“粒度分布標準差應小於YY”的規定。這種標準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消除瞭不同設計師個人經驗帶來的隨意性,將整個行業的基準綫提升到瞭一個統一的水平。我個人認為,對於優化現有老舊選廠的升級改造項目來說,這本書的參考價值甚至高於新建項目的參考價值。因為改造項目往往受製於原有的設備基礎和廠區空間限製,這時候,如何用最少的改動,讓老廠的設計參數盡量貼近最新的國標要求,這本書裏的具體技術指標就顯得尤為關鍵和實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