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是献给每一位小朋友和大朋友看的故事书。林清玄以全新的寓意、灵活有趣的拟人手法和生活化的语言,为生命的本质赋予了深刻的诠释。
内容简介
《林清玄典藏作品集:以美为光》近百则深刻动人的寓言故事,温馨、机智、充满想象。这些蕴含哲理和极富想象力的小故事,犹如生命经历了一场午后温煦阳光的抚慰而轻松起来。如果我们愿意深深地感觉、静静地观照、细细地体会,就能张开心眼,得到爱的喜悦和美的自由,以及在每个历程里都能得到智慧的启发,从而探索出人生的方向和生命的真谛。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前获遍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具影响力的图书,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
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优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秀读物。三十多年来,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落入人间的天使
落入人间的天使
黑蚂蚁与红蚂蚁
不害怕的小鹿
向外行人问病
看门的仆人
海山的归处
猎人和他的三只猎物
请乌龟去买阿司匹林
凤凰的传说
谦虚先生的女儿
完美的学生
煎麦与干草
争夺空中的雁子
王子落难记
遥远的魏国王子
最深的祈祷
第二章·智慧和他的两个朋友
智慧和他的两个朋友
八哥鸟的智慧
不结实的芒果
制造脏乱的猴子
全然快乐的秘方
胁尊者
扁鹊的哥哥
悦耳与养眼
沸水中的翠玉戒指
老鼠杀人
沙漠神灯
无用的树和会叫的鹅
打败老师的人
学玉
虾子和茄子
神偷
捉蝉的驼背老翁
小猫的倾听
鱼骨刻的老鼠
山谷里的小乌龟
大地的深度
唯一的戒律
第三章·舒服国
舒服国
山里的鬼
永不休息的鬼
狂雨
第三层楼
石匠的愿望
活着
婢女和公羊打架
百灵鸟说的故事
不死的国王
向内心掷石
与海鸥飞翔
逆风的香
井里的月亮
最后一跃
第四章·沙漠花园
沙漠花园
隐形人
石头心
不贪心汤圆
草木的对话
一双象牙筷子
千里马的哭泣
神奇的药方
猫头鹰的歌声
专修皇冠,兼拔虎牙
炒河粉与丸子汤
雄鹰与清泉
路旁的李子
吃在东家睡在西家
国王的金床
一言万金
第五章·真正的美丽
真正的美丽
有母爱的马
爱地巴
骆驼与家人
狮子王
黑天鹅与小白鲸
十六开士洗澡
一群性急的人
雄孔雀的尾羽
向河水投食
夜莺和狮子比歌声
蚂蚁和水牛比力气
有彩纹的石头
裸人国
一滴蜜的形成
跋
前言/序言
自序:在一座森林里,有一只鸟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两兄弟长得非常相像,却有完全不同的性情。
哥哥的性情开朗,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嘻,嘻,嘻”地笑着。
弟弟的个性沉郁,终日闷闷不乐,即使没有事情,也总是“哀,哀,哀”地哭着。
比如说,遇到了下雨,哥哥就唱着:“下雨天真好玩,嘻,嘻,嘻!”弟弟却哭了:“下雨天真无聊,哀,哀,哀!”鸟妈妈就会劝弟弟:“你最好喜欢下雨天,因为这辈子有一半的日子会下雨,喜欢雨天的鸟会比不喜欢雨天的鸟快乐。”但是,弟弟并不听劝。
比如说,到了秋天,叶子落了,哥哥就唱:“叶子落了,就会长出新芽,真好!嘻,嘻,嘻。”弟弟却哭了:“叶子落了,天气就冷了,有什么好?哀,哀,哀。”鸟妈妈就会劝弟弟:“你最好是喜欢秋天,因为这辈子每年都会有秋天的落叶时光,喜欢秋天的鸟会比不喜欢秋天的鸟幸福。”但是,弟弟总不听劝。
哥哥弟弟不只叫声不同、性情不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它们长出羽毛的时候,连颜色都不一样了。
哥哥有着褐黑色的背羽,参差生长着青色、紫色的光亮羽毛,肩部、颈部、腹部的羽毛是纯白的,尾巴长长地翘起,像一把美丽的扇子。
弟弟呢?从头到尾都是黑漆抹乌的,从嘴到爪也是一片灰暗,它蹲在树上,就像是一个被废弃的蚂蚁巢穴。
哥哥整天欢喜地唱歌,行动敏捷,非常地爱美,所以它的巢总是筑在最高的树顶,编织得非常细致精巧,以致常被其他的鸟侵占。
弟弟整天悲哀地哭泣,动作迟缓,对生活没有什么寄望,所以它的巢随便用树枝胡乱地堆在枝丫上,是所有的鸟里最陋劣的巢。它还常安慰自己:“我哥哥筑那么美丽的巢有什么用呢?最后还不是被鸠霸占,我的巢丑得没人要,才安全呢!”哥哥受到人们的欢迎,认为它一出现总是带来喜庆,原先都叫它“乌鹊”,后来就叫它“喜鹊”了。
弟弟受到人们的讨厌,认为它是不祥的鸟,一现身就会被人驱赶,被称为“乌鸦”。乌鸦常在夜里哭泣,每次想到从前不听母亲的话培养开朗的心胸而悔恨不已,所以常常飞回去看母亲,带一些食物给母亲吃。因此,人们才说:“慈乌反哺,乌鸦虽然不祥,唯一的优点是孝顺,所以不要杀乌鸦,只要赶走它就好了。”喜鹊和乌鸦两兄弟常在森林里见面,每次见了,哥哥总是劝弟弟:“弟弟!嘻呀!嘻呀!嘻呀!”弟弟就会向哥哥哭诉:“哥哥!哀呀!哀呀!哀呀!”与淳珍游日本伊豆的国家公园,走着走着,越走越深,竟在森林深处的小径迷路了没想到因为迷路而看到一幅奇景,在一个小小的谷地中,有许许多多的大鸟飞来飞去,栖息在高大的树上。
我们坐在小路边的石头休息,静静地欣赏和聆听那些大鸟,听到鸟这样叫着:“弟弟!嘻呀!嘻呀!嘻呀!”原来是美丽的喜鹊,叫着令人欢喜的声音。
“哥哥!哀呀!哀呀!哀呀!”原来是一团漆黑的乌鸦,叫着令人胆寒的声音。
静观那些喜鹊与乌鸦,它们的体积和身形颇有相似之处,我学着鸟的叫声,对淳珍说:“说不定在从前的从前,喜鹊和乌鸦是兄弟,只是因为个性不同,连长相和叫声都不同了呀!”淳珍担心着我们迷路,赶不回去坐小巴士,我说:“嘻呀!嘻呀!嘻呀!赶不上小巴士,我们可以坐火车回东京,再不然,我们可以找警察想办法呀!”于是,我们安心地在森林游逛,看了几家卖古董的小店,漫步到海滨,看川端康成笔下那从伊豆回东京的码头。
我们适时地赶回去坐小巴士。
回想着刚刚在伊豆公园迷路的美好的清晨,我觉得,只要我们有着欢喜的心情,人生里偶然的迷路,说不定可以找到一个新的情境呢!没想到因为迷路而看到一幅奇景,在一个小小的谷地中,有许许多多的大鸟飞来飞去,栖息在高大的树上。
在伊豆海滨的旅店,我完成了这个寓言。
我们会有偶然的迷路,也必然会有许多灰暗的时刻,但是人生不会因为我们的迷路或灰暗,而停止流转;世间的一切也不会由于我们情境的失落,而驻足不前。选择做喜鹊或乌鸦,决定了一个人在灰暗时刻的未来。
我的孩提时代生活艰难,但父母都是乐观主义。在我的童年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欢喜也一工,痛苦也一工。”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一天,欢喜或痛苦不会使日子加长或减短,何不欢欢喜喜地过日子呢?生命的顺逆有时会超过我们的预期,但心情的悲喜却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这种人生的信念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希望把它传给儿女,因此,把寓言系列定名为《以美为光》,但愿在灰暗的人生中,不只自己点燃,也互相点燃;在生命迷途的时刻,不只自己照亮,也互相照亮。
林清玄二○○○年春天台北双溪清淳斋
繁星点点,照亮心灵的微光——林清玄散文精选 在这纷繁喧嚣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声音,如同一泓清泉,洗涤心灵的尘埃;总有一些文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正是这样一种力量,它以温柔的笔触,捕捉生活的细微之处,以哲思的眼光,洞察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不凡的美好。 一、 生命的觉醒:在平凡中瞥见诗意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总能在最寻常的景物、最普通的生活片段中,发掘出动人的诗意。他笔下的“风”,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更是生命流转的节奏,是心绪起伏的写照;他笔下的“雨”,不仅仅是天地间的甘霖,更是洗涤灵魂的清净,是感悟人生的契机。 读他的《花开的声音》,仿佛能听到花朵在寂静中绽放的低语,感受到生命蓬勃的力量。“花开不一定有声音,但生命在绽放时,一定有芬芳。”这句朴素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生命的伟大,往往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悄无声息的坚持与生长。如同那些默默盛开的花朵,它们不求掌声,不慕虚荣,只为完成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林清玄先生以细腻的观察,捕捉到这不易察觉的美,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本身的力量。 他又会告诉你,即使是一片落叶,也承载着一段故事。“落叶不是悲伤的凋零,而是回归大地,滋养新生的开始。”他将季节的更迭、生命的轮回,用最美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我们不再畏惧岁月的流逝,而是学会感恩与接纳。他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能够化解我们对未知与衰老的恐惧,引导我们以更平和、更智慧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在《时间的味道》里,他会细致描绘一杯茶的香醇,一碗饭的甘甜。他让我们知道,味蕾的记忆,不仅仅是生理的满足,更是情感的寄托。童年时奶奶亲手做的饭菜,在外漂泊时偶遇的老街小吃,都可能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温暖。他用“慢下来”的生活姿态,鼓励我们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感受食物背后的人情味,去体悟时间沉淀下的厚重与温馨。 二、 心灵的澄澈:在喧嚣中寻得宁静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快速的时代,心灵很容易被各种欲望、焦虑和杂念所裹挟。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求——对宁静与纯粹的渴望。 他笔下的“山”,常常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栖息地。“爬山,不仅是体力的锻炼,更是心灵的洗礼。”他会在攀登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起伏,体会登高望远的辽阔。山峦的巍峨,云海的变幻,都成为他哲思的源泉。他告诉我们,当我们置身于自然的怀抱,那些平日里纠缠不休的烦恼,便会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广阔与安宁。 他笔下的“水”,更是承载着生命流动的智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从水的德行中,领悟到谦卑、包容与柔韧的力量。他用水的比喻,教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应固执己见,不应锋芒毕露,而应像水一样,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在不动声色中实现自我。这种“无为而为”的智慧,在浮躁的社会中尤为珍贵。 在他的许多篇章中,总能看到他对“放下”的反复强调。他认为,许多痛苦并非来自于事情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对事情的执着与不舍。“该放下的,就坦然放下。”他用富有禅意的语言,引导读者摆脱内心的束缚,不被过往的得失所困扰,不被未来的忧虑所牵绊,活在当下,感受此刻的自在。这种心灵的解脱,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三、 智慧的启迪:在迷茫中看见方向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不仅仅是优美的散文,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他以平等的心,与读者对话,用温和的语调,点拨人生的迷津。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人生哲理。比如,对于“成功”的定义,他并不局限于物质的丰裕或名誉的显赫,而是更看重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富足。“真正的成功,是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他鼓励人们去发现自己热爱的事物,去追求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世俗的标准。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他强调“爱与宽容”。“用爱去化解隔阂,用宽容去包容差异。”他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不易,我们应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以善意去对待他人。他的文字,就像一剂良药,能够修复我们心中因误解、冲突而产生的裂痕。 对于“苦难”,他有着超脱的看法。“苦难是生命赠予的礼物,它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他从不回避生活中的苦痛,反而将其视为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他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从中汲取力量,最终超越自我。他的智慧,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发自肺腑的感悟,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 四、 美的传承:让生命因热爱而闪光 林清玄先生始终相信,“美”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对“美”的理解,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它不仅体现在视觉的享受,更体现在精神的升华。 他热衷于介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法绘画,他都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其中的韵味展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鼓励读者去接触、去学习、去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更是关注当下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比如,一个孩子纯真的笑容,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举动,一句温暖的问候,这些微小的美好,都可能成为点亮我们一天的光芒。他鼓励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去感受那些细微的幸福。 他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他将语言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用词考究,结构精巧,意境深远。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聆听一首首动人的乐章。他的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是灵魂的触碰。 结语: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个个温暖的拥抱,慰藉我们疲惫的心灵。他教会我们,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诗意,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寻得宁静,如何在迷茫的人生中看见方向,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播种热爱。 阅读他的作品,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答案,而是为了在文字的海洋中,与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与升华。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句子,那些充满温情的描绘,将成为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让我们的人生,因为对美的追求,而更加璀璨,更加有意义。 正如他的作品所传递的,生命是一场美丽的旅程,而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正是这场旅程中最温柔的向导,指引我们看见沿途的风景,体会生命的真谛,最终抵达内心的彼岸,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