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全国 著,张全国 编
图书标签:
  • 沼气
  • 生物质能
  • 可再生能源
  • 能源技术
  • 环境工程
  • 农业工程
  • 农村能源
  • 厌氧消化
  • 气体利用
  • 清洁能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61253
版次:3
商品编码:11219452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页数:394
正文语种:汉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在系统介绍沼气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沼气技术基础,户用沼气池与中小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沼液、沼渣的加工利用技术,以沼气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模式,沼气能源利用技术等的同时,重点补充了现阶段研究较广的沼气干发酵内容,包括沼气干发酵原理及工艺条件等方面;增加了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使书籍覆盖整个小型(户用)、中型、大型整个沼气工程,覆盖面与需求范围更广,并增加若干工程实例,使书籍更有直观性和指导性。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适用于广大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广大基层沼气建设工作者参阅,可作为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工程和农业环境工程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资料,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我国沼气技术发展历程
1.2 沼气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沼气技术基础
2.1 沼气发酵基本原理
2.1.1 概述
2.1.2 沼气发酵微生物
2.2 沼气发酵原料及处理
2.2.1 沼气发酵原料及其产气特性
2.2.2 沼气发酵原料预处理
2.3 沼气发酵工艺及控制条件
2.3.1 沼气发酵工艺
2.3.2 沼气发酵工艺控制条件
2.4 沼气干发酵
2.4.1 沼气干发酵工艺
2.4.2 沼气干发酵工艺条件控制
2.4.3 发酵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户用沼气池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
3.1 户用沼气池的设计
3.1.1 沼气池设计原则
3.1.2 户用沼气池的常用池形及其特点
3.1.3 沼气池设计参数的确定
3.1.4 沼气池设计计算
3.2 户用沼气池施工工艺
3.2.1 建池时间的选择
3.2.2 池形选择
3.2.3 建池地址的选择
3.2.4 施工工艺的选择
3.2.5 建筑材料的选择
3.2.6 土方工程
3.2.7 施工标准及其操作要点
3.2.8 沼气池的验收
3.3 输气管道的安装
3.3.1 输气管道管材的选择
3.3.2 管径的选择
3.3.3 管件的选用
3.3.4 输气管路的安装要求
3.3.5 输气管路的安装方法
3.3.6 输气管路中疏水瓶的安装
3.3.7 输气管路的气密性检查
3.3.8 输气管路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4 户用沼气池的启动
3.4.1 发酵原料的处理与配料
3.4.2 投料
3.4.3 酸碱度的调整
3.4.4 封池
3.4.5 放气试火
3.4.6 户用沼气池启动过程中常见故障分析
3.5 户用沼气池的运行管理
3.5.1 沼气池的进出料管理
3.5.2 池内搅拌
3.5.3 发酵料液的酸碱度调节
3.5.4 冬季的保温增温管理
3.5.5 夏季防止沼气外溢
3.6 沼气池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第4章 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
4.1 沼气工程的分类标准
4.2 中小型沼气工程的设计计算
4.2.1 基本参数的确定
4.2.2 池容的确定
4.2.3 结构设计
4.2.4 选址规划及施工准备
4.2.5 土方及基础工程施工
4.3 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
4.3.1 概述
4.3.2 养殖场规模与沼气原料量的确定
4.3.3 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的设计
4.3.4 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施工工艺
4.3.5 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特性及其应用
4.4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
4.4.1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要点
4.4.2 大中型沼气工程主要设备及设计
4.4.3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施工与运行管理
4.4.4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4.4.5 大中型沼气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沼液加工利用技术
5.1 沼液的主要组成和特性
5.2 沼液肥效及其增效技术
5.2.1 沼液肥效
5.2.2 厌氧发酵液的增效技术
5.3 沼液的应用技术
5.3.1 沼液的叶面喷施与无土栽培技术
5.3.2 沼液病虫害防治技术
5.3.3 沼液浸种和催芽技术
5.3.4 沼液养殖技术
5.4 沼液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利用模式
5.4.1 生态型沼液产品加工工艺
5.4.2 沼液利用模式
参考文献

第6章 沼渣综合利用技术
6.1 沼渣的定义
6.2 沼渣的基本特性
6.2.1 沼渣肥料的基本特性
6.2.2 沼渣饲料的基本特性
6.3 工业沼肥技术
6.3.1 沼肥利用途径
6.3.2 工业沼肥生产技术
6.4 沼渣肥料的实用技术
6.4.1 沼渣在种植业中的综合利用技术
6.4.2 沼渣在养殖业中的综合利用技术
6.4.3 其他沼渣肥料技术
参考文献

第7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7.1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
7.1.1 基本概念
7.1.2 基本原理
7.1.3 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体系
7.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7.2.1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温室模式
7.2.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
7.2.3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场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章 沼气利用技术
8.1 沼气的成分和燃烧特性
8.1.1 沼气的成分和物理性质
8.1.2 沼气的燃烧特性
8.2 沼气净化技术
8.2.1 沼气脱水工艺及装置
8.2.2 沼气脱硫工艺及装置
8.2.3 沼气脱二氧化碳工艺及装置
8.3 沼气的能源化利用途径
8.3.1 沼气热利用技术及装置
8.3.2 沼气发电技术
8.3.3 沼气冷热电联产技术
8.4 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8.4.1 沼气应用于蔬菜大棚
8.4.2 沼气贮粮
8.4.3 沼气保鲜贮藏
8.4.4 沼气烘干粮食
8.4.5 沼气灯育雏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三版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自2005年出版和2008年再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并于2007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图书一等奖。近年来我国沼气产业稳步快速发展,沼气技术应用及产业链发展也在不断深化,沼气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沼气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因此有必要对本书进行重新修订和增补,以反映我国沼气技术在这几年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许多读者也希望能够修订再版。为此,根据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修订三版计划,在本书第二版的基础上针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订工作。
  由于是第三版,原版的整体框架基本不动,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主要修订内容有几个以下方面:增加了现阶段研究较广的沼气干发酵内容,包括沼气干发酵原理及工艺条件等方面;增加了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使书籍覆盖整个小型(户用)、中型、大型沼气工程,覆盖面更广,需求范围更广,并增加若干工程实例,使书籍更有直观性和指导性;增加了沼气综合利用相关内容。此外,对第二版中部分陈旧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尽量引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以反映沼气技术在这几年中的新发展。
  本书的第三版由张全国担任主编,王艳锦、郑戈和王毅担任副主编。其中第1章由杨世关编写,第2章由郭前辉和胡建军编写,第3章由岳建芝和焦有宙编写,第4章由王艳锦和王毅编写,第5章由周雪花和李改莲编写,第6章由李刚和张全国编写,第7章由杨世关和荆艳艳编写,第8章由徐桂转和郑戈编写,全书最后由张全国、王艳锦、郑戈和王毅统稿。本书第三版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李景明、杨秀山、袁振宏、雷廷宙、邱凌、李文哲、王晓华、刘荣厚、李秀金、刘圣勇等专家教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编辑的帮助和大力支持,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张志萍和硕士研究生朱艳艳、蒋丹萍、袁杭州等也为本书第三版的编写修订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虽然本书的第三版内容吸收了沼气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参考引用了沼气相关的技术资料,但因编写人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还可能有不足及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8月
《沼气工程与可持续能源开发》 作者:[作者姓名] 出版社:[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出版日期] ISBN:[ISBN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沼气技术及其在现代社会可持续能源开发中重要作用的力作。作者以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沼气工程从原理到应用、从技术革新到产业发展的宏伟画卷。本书不仅适合沼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学者和学生阅读,也能够为关注环境保护、新能源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型的广大读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第一部分:沼气生成的基本原理与微生物学基础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沼气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其生成过程中的科学奥秘。首先,我们会详细阐述厌氧消化这一核心过程。厌氧消化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将有机物分解为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复杂生化反应。我们将从宏观上介绍厌氧消化的四个主要阶段: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并逐一剖析每个阶段的关键生物化学反应和参与其中的微生物类型。 水解阶段(Hydrolysis): 有机大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可溶性的简单有机物,如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这一过程是后续发酵的基础,其效率直接影响整个沼气产量的潜力。我们将讨论影响水解速率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可用性。 酸化阶段(Acidogenesis): 可溶性有机物被酸化菌进一步分解,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醇类、酮类、二氧化碳和氢气。这个阶段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反应途径复杂,产物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我们将重点介绍主要的酸化菌群落及其代谢特性,以及如何优化酸化过程以提高整体效率。 产乙酸阶段(Acetogenesis): 挥发性脂肪酸和醇类被转化为乙酸、二氧化碳和氢气。这一阶段是甲烷生成的关键前体。我们将深入探讨乙酸生成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它们与氢营养产甲烷菌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乙酸的生成效率对后续甲烷产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会分析影响这一阶段的因素,如底物浓度、pH值变化以及产物抑制。 产甲烷阶段(Methanogenesis): 这是沼气生成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产甲烷菌(Methanogens)利用乙酸、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烷。根据底物来源的不同,产甲烷菌主要分为两类:乙酸发酵产甲烷菌(acetoclastic methanogens),它们直接利用乙酸生成甲烷;以及氢营养产甲烷菌(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s),它们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烷。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类产甲烷菌的代谢途径、生长特性以及它们在沼气反应器中的生态位。同时,我们还会讨论影响产甲烷速率的因素,如底物可用性、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以及产物(特别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积累。 除了详细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学解释,本部分还将探讨影响厌氧消化的关键环境参数,包括: 温度: 介绍嗜温(mesophilic)和嗜热(thermophilic)两种主要的厌氧消化温度范围,分析不同温度对微生物活性、反应速率和沼气产量的影响,并讨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宜温度的重要性。 pH值: 阐述pH值对不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特别是产甲烷菌对pH变化的敏感性。我们将给出最佳pH值范围,并讨论如何通过缓冲体系来维持pH值的稳定。 底物浓度与C/N比: 分析有机底物浓度对沼气产量的影响,探讨过高或过低的底物浓度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抑制作用或底物利用不充分。同时,强调碳氮比(C/N ratio)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中的重要性,并给出适宜的C/N范围。 微量元素与添加剂: 讨论铁、镍、钴等微量元素对产甲烷菌活性的关键作用,以及其他可能有助于提高沼气产量的添加剂,如沸石、活性炭等。 抑制物: 识别和讨论可能抑制厌氧消化过程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重金属离子、抗生素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二部分:沼气工程的设计、建造与运行 本部分将从理论走向实践,为读者提供构建和运行高效沼气工程的全面指南。我们将涵盖沼气工程的各个环节,从选址与规划到设备选择与维护,确保读者能够掌握实用技术。 选址与规划: 详细讨论沼气工程建设前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原材料的可获得性: 分析不同来源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厨余垃圾、污水污泥等)的产量、质量和收集便利性,并评估其作为沼气原料的适宜性。 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 考虑土壤稳定性、地下水、排水条件、交通便利性以及与居民区的距离,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环境影响最小化。 能源需求与沼气利用方向: 根据当地的能源消耗情况,规划沼气的规模和主要利用方式(发电、供热、烹饪、生产生物天然气等),从而确定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 法规与政策: 了解当地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建设审批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工程建设提供合法保障。 反应器类型与设计: 深入介绍各种主流的沼气反应器设计,并分析其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固定床反应器(Fixed-bed reactors): 适用于处理高固体含量的有机物,如畜禽粪便,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低浓度有机废水效果显著。 颗粒污泥床反应器(Anaerobic filter, AF): 利用固定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能够有效截留微生物,处理效果稳定。 内混式固定床/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Internal loop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ILABR): 结合了固定床和污泥床的优点,处理效果更佳。 高负荷厌氧反应器(High-rate anaerobic reactors): 如水解酸化反应器、UASB、AF等,旨在提高处理负荷和效率。 多级反应器系统: 介绍将不同类型的反应器串联或并联使用,以优化不同阶段的厌氧消化过程,提高整体效率。 发酵罐(Digester)的结构设计: 详细讲解发酵罐的容积计算、材料选择、进出料口设计、搅拌系统、加热系统、气体收集与储存装置等关键要素。 设备选择与安装: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工程规模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 进料与预处理设备: 如粉碎机、混合机、泵等,以及如何根据原料特性进行预处理,如秸秆的粉碎、高温灭菌等。 搅拌系统: 介绍机械搅拌、气力搅拌等不同类型的搅拌方式,以及其对提高反应效率和防止结壳的重要性。 加热系统: 讨论不同加热方式(如外部加热、内部管道加热、利用沼气余热等)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能源成本进行选择。 气体收集与储存装置: 介绍沼气储气罐的设计与选材,以及气体净化与脱硫装置的功能与安装。 沼渣沼液处理与利用设备: 介绍如何处理沼渣沼液,以实现资源化利用,例如固液分离设备、沼渣发酵堆肥设备、沼液储存与输送系统等。 运行管理与维护: 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运行管理方案,确保沼气工程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启动与驯化: 详细讲解如何逐步启动沼气反应器,引导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适应,以达到最佳产气状态。 日常运行监测: 强调定期监测关键运行参数的重要性,如温度、pH值、挥发性脂肪酸、碱度、气体产量与成分等,并提供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指导。 工艺参数的调整: 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读者如何适时调整进料量、进料方式、温度、pH值等参数,以应对底物变化和环境波动。 故障诊断与排除: 列举常见故障(如产气量下降、气体成分异常、反应器结壳、恶臭等)及其可能原因,并提供详细的排除方法。 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制定定期的设备检查、清洁、润滑和维修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安全管理: 强调沼气工程操作的安全性,包括防爆措施、气体泄漏检测、人员防护等。 第三部分:沼气工程的综合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本部分将拓展沼气工程的应用场景,并探讨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沼气的利用方式: 能源利用: 发电与供热: 介绍沼气发电机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分布式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探讨沼气在供暖、烹饪、工业锅炉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生物天然气(Biogas upgrading): 详细介绍沼气提纯技术,如膜分离、PSA(变压吸附)等,将沼气提纯至高纯度甲烷,使其达到天然气标准,可作为交通燃料或注入天然气管网。 燃料电池应用: 介绍沼气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其在零排放交通和独立发电方面的优势。 沼渣沼液的资源化利用: 有机肥料: 强调沼渣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的价值,富含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物饲料: 探讨将沼渣经过进一步加工处理后作为动物饲料的潜力。 提取高附加值产品: 介绍从沼渣沼液中提取氨、磷、钾等元素,或通过微生物转化生产生物基产品(如生物塑料、生物醇等)的先进技术。 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废弃物处理: 阐述沼气工程在处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污泥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温室气体减排: 计算沼气工程通过回收和利用甲烷(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以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水体保护: 分析沼气工程如何通过处理畜禽养殖场和农村生活污水,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沼气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经济效益: 农村能源革命: 探讨沼气工程在推动农村能源结构转型,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循环农业与生态经济: 将沼气工程置于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的框架下,分析其如何实现“变废为宝”,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可持续的农村发展模式。 商业化运作与政策支持: 探讨沼气项目的投资模式、融资渠道、市场推广以及政府在税收优惠、补贴、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沼气工程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面临的挑战以及可借鉴之处。 沼气技术的前沿发展与未来展望: 智能沼气工程: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沼气工程中的应用,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监测与优化运行。 新型反应器技术: 介绍新型高效反应器设计,如微反应器、多相反应器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和运行策略来进一步提高产气效率。 微生物强化技术: 讨论基因工程、宏基因组学等技术在筛选和培育高效产甲烷菌方面的应用,以提升沼气生产能力。 耦合技术: 介绍沼气工程与光伏发电、生物质气化、生物质裂解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耦合,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 生物炼制: 展望沼气工程在生物炼制领域的应用,将生物质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政策与市场趋势: 分析全球能源转型、环保政策变化以及新兴市场需求对沼气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本书在各章节的叙述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辅以大量图表、数据和案例,力求使内容生动、具体、易于理解。无论是对沼气工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严谨的梳理,还是对实际应用中的技术细节进行详细的阐释,本书都力求做到专业、全面、前沿,为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沼气工程的核心知识,理解其在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和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老派的学术书籍风格,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专业性。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虽然不是那种高档的铜版纸,但印刷清晰,字迹也相当工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特别累。内容的排版上,有很多图表和公式,这些部分的清晰度直接影响了理解的效率,幸运的是,这本《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反应机理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不过,作为一本技术手册类的书籍,我还是觉得它在某些基础概念的引入上可以更生动一些,毕竟不是所有读者都具备深厚的化学背景。很多章节在介绍完理论后,紧接着就是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参数表,这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无疑是宝藏,但对于初学者,可能会稍微显得有些枯燥和信息过载。整体来看,这本书更像是工程师工具箱里的一把扳手,结实耐用,但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经验才能用得顺手。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厌氧反应器设计参数优化的那几章特别感兴趣,数据详实,引用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表明编著者在力求内容与时俱进,尽管整体风格略显陈旧,但内在的干货是实打实的。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硬核”,完全是典型的技术文献语调,直截了当,毫不拖泥带水,没有丝毫的文学修饰。它更倾向于用数据和参数说话,而不是用叙事来引导读者。对于我这种更喜欢通过案例学习的人来说,阅读起来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常常需要一边看文字描述,一边对照着文中的表格和图示进行交叉验证。书中收录的大量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引用,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让人相信这些数据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不过,这种严谨也带来了可读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跨学科的读者,比如我虽然懂工程,但对微生物学的细节把握不够精准时,一些关键的生物化学反应步骤就显得晦涩难懂,作者似乎预设了读者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前期知识储备。我期待能看到更多“为什么”的解释,而不仅仅是“是什么”和“怎么做”,这一点上,这本书的侧重点明显偏向于应用手册而非深度原理探讨。

评分

从图书馆借阅这本书的经历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在专业技术领域,它依然是许多人需要查阅的“硬通货”。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作为“参考库”的功能上。当你遇到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比如某个原料批次导致的产气率骤降,翻开目录,总能定位到一个相关的章节,里面详细列出了可能的原因和对应的解决措施,很多都是基于经验总结出来的“土方法”与科学原理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实用主义的编写风格,是很多纯理论书籍所不具备的。它不是用来连贯阅读的,更像是放在案头,需要时随时翻阅的工具书。我最喜欢它在附录中收录的各种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表,非常齐全,省去了我频繁查找标准手册的麻烦。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百科全书式的覆盖面和极高的实用性,它不追求文采,只追求信息密度和准确性,是一本值得长期保留在书架上的专业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第三版更新迭代做得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引入了关于清洁能源政策和碳汇交易市场对沼气产业影响的分析部分,这部分内容在第二版中是缺失的。这说明编著者并没有将这本书仅仅视为一个封闭的技术手册,而是将其置于当前宏观的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在处理能源转化效率和经济性评估的章节中,作者加入了最新的设备能耗数据和运行成本模型,这对于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及时的补充。我注意到,书中对新型反应器设计(例如IC反应器、UASB等高效反应器)的介绍篇幅明显增加,并且加入了实际运行中的常见故障排查清单,这一点比单纯的理论介绍更有价值。然而,我在阅读中发现,对于沼气发电环节中并网和电能质量控制的描述略显单薄,这部分内容在目前“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趋势下,显得有些滞后了,希望能看到未来版本能在这方面加强,毕竟沼气发电是实现能源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得非常严谨,几乎是教科书式的线性推进。从最基础的沼气生物学原理开始讲起,逐步深入到原料预处理、发酵过程控制,最后落脚到沼气的收集、净化和终端应用,结构清晰得如同一个项目管理的流程图。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类型原料(比如畜禽粪便、秸秆、城市有机垃圾)的处理路径所做的细致区分,每一种原料都有对应的工艺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分析。这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无论是在大型集中式沼气工程还是分散式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参考依据。然而,正因为这种面面俱到的详尽,导致某些章节的深度略显不足,比如在涉及到高风险沼气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的环节,篇幅相对较短,处理得略显保守,这在当前安全生产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稍微让人感到意犹未尽。总的来说,它像是一本详尽的“标准操作程序书”(SOP),适合作为项目初期的技术规范参考,但在应对突发复杂的工艺偏差时,可能需要结合更多的现场经验去灵活变通。

评分

岳俯伏在地,一动也不动,似乎已然僵毙,心下登时省悟,

评分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夫妇也给你制服了。”程灵素微微一笑,道:“你是为我的一

评分

歌声:“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评分

两声,打在两头恶狼脑门正中,登时脑浆迸裂,尸横就地。他

评分

年内出了两位与中国历史有重大关系的人物。最重要的当然

评分

在距离香港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区之中,过去三百多

评分

问此是何地。张朝唐道:“那是在浡泥国左近的一座大岛屿,

评分

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