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题目让我对那个时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充满了好奇。1890年至1949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风云激荡的时期,经历了从帝制到共和的巨变,战争与社会改革的浪潮不断。书中聚焦于河北和山东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业大省,这本身就非常有价值。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绕不开农民这个群体,他们是这个古老帝国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以及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往往是解读历史最直接的窗口。河北和山东,一个是京畿重地,一个是黄河故道,地理和历史背景的差异,在同一段历史时期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这两个地区在土地制度、生产技术、市场联系、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是如何演变的。例如,晚清时期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如何面临西方经济的冲击?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又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对农民的经济生活又会留下怎样的创伤和印记?我对书中关于农民家庭经济、小农生产的韧性与脆弱性、以及他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的细节描写尤为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生动翔实的案例,让我们看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无奈。
评分从书名来看,《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似乎能填补我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研究中一些空白的认识。我一直对那个时代基层社会的运作机制深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远离中心政治舞台的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本书将视角聚焦于河北和山东,这两个在历史上就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其选择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我特别想知道,在1890年到1949年这个跨度内,这两个地区的农民在经济活动上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书中是否会详细探讨当时的土地所有权关系,比如地主、自耕农、佃农的比例变化?生产工具和技术上的革新,即使是微小的进步,对于农民的生计会带来多大的改变?以及,他们是如何与外部市场发生联系的,商品经济的渗透对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构成了怎样的挑战?此外,我也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农民的社会组织,比如乡村的互助合作、宗族的影响,以及在动荡年代,这些组织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近代农民经济的脉络,理解他们在面对剧烈社会变革时的生存策略和发展轨迹。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瞬间就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任何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如果不能深入到基层民众的经济生活,那就难以触及历史的真实肌理。河北和山东,这两个在中国版图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省份,在1890年至1949年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其农民经济的发展轨迹,无疑能折射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以及社会变革的深层动因。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那个时代农民的日常经济活动,包括他们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劳动分工、以及家庭经济的构成。书中是否会涉及新兴的农业生产技术,比如化肥、改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以及这些新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时,我也想了解,在政治动荡和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这两个地区的农民是如何应对饥荒、赋税、以及土地兼并等问题的?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出,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那些支撑中国社会基石的农民家庭,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艰难求存,又是如何孕育着变革的火种的?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对于中国近代乡村经济的好奇心。1890年到1949年,这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思潮都在涌动,而农民作为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无疑是理解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关键。河北和山东这两个地区,分别代表了华北地区的不同地缘政治和经济特征,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无疑能为我们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多维度的农民发展图景。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冲击和中国自身现代化探索的双重影响下,传统的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模式是如何发生转型的。书中是否会提及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新兴农业技术的引进和传播?我对农民家庭内部的经济组织,劳动力流动,以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应对方式很感兴趣。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穿越回那个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农民真实的经济生活,理解他们的选择与困境,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复杂性。
评分《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近代的基层社会经济状况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农民作为当时社会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轨迹,更是理解整个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键。书中选择河北和山东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业省份,无疑能够提供一个非常生动和具象的观察视角。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关于这两个地区农民在土地制度、生产技术、市场联系和家庭经济模式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例如,在1890年到1949年这段时期,传统的自然经济是如何逐渐受到商品经济冲击的?新兴的经济组织形式,如合作社或者私人农场的出现,对传统的小农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涉及农民在不同政治气候下的经济活动,比如赋税的变动、政府的农业政策,以及战争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破坏和转型?我更希望书中能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出农民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他们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所做的各种选择。
评分虽然等了一段时间,但还是到了,大热的天为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第一章 君主优裕的流亡生活:曼恩城堡——希农城堡——洛什城堡
评分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经典著作,突破马克思主义。
评分虽然等了一段时间,但还是到了,大热的天为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在农村,土地就是用来耕种农作物的,而影响农作物收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种技术,然而在这方面上却却是农民们最缺乏的,在这一点上,政府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本应该是由政府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在农村广泛传播并教会农民怎么去使用,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政府对于这方面放任不管,只是在某个时间出现了一个热衷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却不会有人注意到,而农民即使知道有好的耕种技术存在,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也不知道是否可信。这样,农民的耕种便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或者通过几代人的尝试,会发现一些新的技术方法,但这样需要的时间长,也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评分还好,没开始看
评分预定的书,不过速度还算可以,品相很好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