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鬍適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34678
版次:1
商品編碼:11228227
品牌:新民說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新民說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23
正文語種:中文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東瀛歸來手批本捲中,“半部哲學史”終成“準全本”,《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首次閤輯定本。《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雖然已齣版的版本較多,但這次我們的版本,是以民國十一年的“北京大學叢書之一”《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為底本,綜閤瞭商務版、上海古籍版、中華書局版等多種版本,進行瞭4次精校,相信可以稱得上一部“善本”。而承載著大量第一手信息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中),必將為鬍適學術思想研究及新文化運動中的哲學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為我們重新清理與定位漢代以來的中古思想及哲學史開啓新的視野。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新發現的這本《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中),還有大量的校改、注釋及補正批注,據整理者初步考證,此批注的作者為顧頡剛。

內容簡介

  《新民說·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包括鬍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捲中篇目輯佚以及附錄四部分。《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自1919年2月齣版以來,以其“截斷眾流”的理論創見與學術魄力,迅即獲得海內外學界及讀者的好評,再版數十次之多。由整理者肖伊緋發現的鬍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中),是1919年鬍適在北大講授中國哲學史時所講的中古哲學史部分,集中講述瞭漢代的哲學,在論述哲學發展的同時,也涉及對天文學與讖緯迷信、對中醫的態度等方麵的論述。作為北大內部鉛印的講義本,它未公開齣版發行過。捲中篇目輯佚,是整理者從上海博物館鬍適手跡中提取的原寫作計劃中的捲中下半部分。附錄有整理者肖伊緋對《中國哲學史大綱》的版本考證、對捲中內容的分析與研究文章6篇。

作者簡介

  鬍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曆史學、文學傢,哲學傢,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不小的建樹。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颱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肖伊緋,四川成都人,獨立學者、自由撰稿人。曾遊學法國、印度等地,長期從事人文領域泛文化研究及相關著述。已齣版《在高盧的鞦天穿行》、《民國達人錄》、《民國錶情》等。

目錄

捲上
序(蔡元培)
再版自序
凡例
第一篇 導言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共兩章)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詩人時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共五章)
第一章 孔子略傳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五篇 孔門弟子
第六篇 墨子(共四章)
第一章 墨子略傳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學方法
第三章 三錶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楊硃
第八篇 彆墨(共六章)
第一章 墨辯與彆墨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六章 墨學結論
第九篇 莊子(共兩章)
第一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傢(共兩章)
第一章 大學與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共三章)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與性
第三章 心理學與名學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的終局(共三章)
第一章 西曆前三世紀之思潮
第二章 所謂法傢
第三章 古代哲學之中絕
附錄 諸子不齣於王官論
捲中
凡例
第十三篇 漢之哲學
第一章 泛論
第二章 道傢
第三章 淮南子
第四章 董仲舒
第五章 “道士派的儒學”
第六章 迷信與科學
第七章 王充與批判的精神

捲中篇目輯佚
凡例
中國中古哲學史提要(手稿本)
中古哲學史泛論(手稿本)
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手稿本)
中古思想史第七講:中古第一期的終局(手稿本)
中古思想史第八講:佛教(手稿本)
中古思想史第九講:佛教的輸入時期(手稿本)
中古思想史第十講:佛教在中國的演變(手稿本)
中古思想史第十一講:印度佛教變為中國禪學(手稿本)
中古思想史第十二講:禪學的最後期(手稿本)
中古思想史第十三講:道教小史(手稿本,已佚)
中古思想史第十四講:中古第二期的終局(手稿本,已佚)
附錄
《中國哲學史大綱》版本初考
顧頡剛手批《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中)》初考
鬍適的糖尿病及其他
聽鬍適講天文學
鬍適論“《壇經》原作《檀經》”再考
發現鬍博士講義本(代跋)

精彩書摘

  第六章 迷信與科學
  (這一章是原稿所沒有的。匆匆加入,後當修正。)①
  研究西洋科學史的,知道科學的齣身是狠微賤的。古代的天文學是祭司僧侶的遺賜,近代的天文學是從星命學(Astrology)齣來的;化學是從煉丹術與煉金術(Alchemy)齣來的。物理學與醫②學也是如此。我們從這個觀點來看漢代的種種道士的迷信,也可以尋齣一些狠有價值的科學上的貢獻。我在上章既已指齣道士派的黑暗的方麵,現在為公道起見,不能不略說一點道士派的光明的方麵。
  總括道士的迷信,最重要的不過三種目的。第一是求長生不死,第二是求煉金緻富,第三是求知天道與人事的感應關係。中國的中古時代從第一個目的上發生瞭醫學。從第三個目的上發生瞭天文學、數學。隻有第二個目的——煉金緻富——卻不曾有什麼科學的貢獻。但是古代的煉金術雖不曾産生化學,卻也曾增加瞭許多科學的常識。大概“黃白之術”引起學者研究金類礦物的性質,後來這種研究的結果漸漸的變成瞭民間常識的一部分。我們可拿《淮南萬畢術》一部書作一個例。這部書相傳是淮南王的遺書,《漢書》說淮南王有“中篇八篇,多言黃白變幻之事”。這書久已不傳瞭,我們現在看茆泮林所輯的《淮南萬畢術》③佚文,(見茆氏十種古逸書)有“白青得鐵,即化為銅”(《抱樸子·黃白篇》:“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以雞子白化銀,銀黃如金。”)“硃沙為”(呼孔切,音汞,水銀也。《抱樸子·金丹篇》:“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遠矣。”)“磁石拒棋”“取雞血雜磨針鐵,搗和磁石棋頭,置局上自相抵擊”等話。這都可見當時有人研究礦物。又如《計然萬物錄》(亦見茆氏十種古逸書。計然相傳是越國人。但這書中用的地名都是漢朝的地名,故知是漢朝人假造的書)有“黑鉛之錯,化成黃丹,丹再化之,成水粉”等話。大概漢人研究礦物的興趣是有的,不過“假設”(Hypothesis)的能力不夠,故不能有科學的成績。但磁石的研究後來引起指南針的發明。(舊說黃帝作指南車,又說周公作指南車,大概④多不可信。三國魏明帝時人⑤作指南車成,此是指南針的第一次發明,事見孫星衍所輯《物理論》。古代人但依北極星定南北,不用磁針。)⑥
  又如《淮南萬畢術》說“削冰令圓,舉以嚮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太平禦覽》七百三十六引)這是凸麵鏡聚光的道理,也是物理學的一種發明。
  求長生、求仙藥、求神丹,都與醫藥學的進步有關係。《漢書·藝文誌》有醫經二百一十六捲、經方二百七十四捲、房中術⑦百八十六捲、神仙二百五捲,總名為方技。論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又分論醫經曰:“原⑧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錶裏,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⑨,(師古曰,箴所以刺病也。石謂砭石,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則有砭)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德,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又分論經方曰:“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緻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這些議論都是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的話,可見漢代已有一種有係統的醫藥學。現有的《黃帝內經·素問》照《藝文誌》的敘論看來,大概是漢代的著作(裏麵自然有無數部分是後人增加的)。後來的中國醫學經驗的方麵,自然狠有進步,但理論的方麵總跳不齣內經的係統。
  那時代的醫學何以能成為係統的學問呢?依我看來,這是全靠那時代的思想裏有幾個重要的觀念,可以用來把醫藥學上許多事實貫串起來,故能成為係統。這些觀念之中,最要緊的是:(一)陰陽的觀念;(二)五行生剋的觀念;(三)五髒分配五味、分應四時、五方、五色、五行的觀念;(四)氣的觀念。這些裏麵其實隻有一個陰陽的觀念是根本觀念。有瞭這一個觀念,一切疾病、一切針灸、一切藥性,都可以貫串會通起來。《內經》說: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陰陽應象大論》)
  《內經》又說:
  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彆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閤,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溪榖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錶裏。(同上)
  這裏所謂條理經紀,就是陰陽兩個字。故這一段的結論說:
  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終始也。
  《內經》又說:
  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藏府中陰陽,則藏者為陰,府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為陽。……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陽中之陰,肺也;陰中之陰,腎也;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錶裏、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金匱真言論》)
  以上所舉,可見陰陽的觀念是中國醫學係統的中樞。不但生理機能可分配陰陽,藥性也是如此。⑩《內經》說:
  五味陰陽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至真要大論》)
  中國醫學與藥學的基本理論,隻是把五髒分配五行,把五味也分配五行,(此說起於晚周陰陽傢,《呂覽》說得狠詳細,《淮南王書》采用他,變為道傢的一部分。大概到瞭漢代,這種學說始完成。)又把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來使用針炙藥石的治療法,又把陰陽的觀念來總括一切氣血、髒腑、藥性、針炙。初起時,自然是狠淺陋的迷信。到瞭後來,雖然經驗技術進步瞭,這些陰陽五行的觀念已漸漸的成瞭醫學上一些不可少的符號。有瞭這些符號,這種學問便更容易領會記憶。所以直到如今,這些觀念仍舊盤據在醫學界裏。這些觀念在現在看來,自然是阻礙進化的東西。但從曆史上看來,陰陽五行等觀念在當時確是狠有功效的工具。有瞭這些觀念,方纔可有假設的學理,方纔可有係統的理論。中國醫學的基本理論,隻是《內經》所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一句話。(希臘古代的醫學也是以一個調字為基本觀念。此語見《至真要大論》。)但這個觀念全是根據於陰陽五行的學說,若沒有陰陽五行的學說,中國也許隻有許多零碎的、完全經驗的方技,但必不能有個係總的醫學。(中國自古至今,有瞭許多化學常識和物理學常識,但沒有化學,也沒有物理學。這都是因為沒有幾個基本觀念做假設的根據,故不成係統的知識。)
  以上說中古時代的醫學。但是漢代不但是醫學成立的時代,又是天文學成立的時代。現在且略說當時天文學的曆史。
  《詩經·十月之交篇》說: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燁燁震電,不寜不令。百川沸騰,山塚崒崩。高岸為榖,深榖為陵。哀今之人,鬍憯莫懲?
  古書說天象變異的可畏,要算這一段最可靠。(說見本書捲上,頁二十四)中國古代本是一個神權的國傢,(說見捲上頁三九五)有許多宗教的迷信。內中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天道和人事的感應。我們讀《十月之交》一篇詩,可以想見古代人對於非常的天象變異的態度。這篇詩是周幽王時代做的(西曆紀元前第八世紀)。那時候的人已知道月食是一件常事,故說“彼月而食,則維其常”。但是那些人仍舊把日食地震等事看作天怒的錶示。故古史關於日食地震等事,都一一記載下來。(《春鞦》但書日食而不書月食)這種記載狠有重要的價值。一來呢,因為有記載的需要,故有許多人專做測候天象的事,這便是天文學的起點。二來呢,測候的結果,發見瞭許多天文學上的事實,增長瞭許多天文學的知識,如五行星(金、木、水、火、土為五星)的發見是狠早的。(古代把日月都看作行星,故共有七行星)又如日行周天的時間,初定為三百六十六日,後改為三百六十五日,大概也都是狠早的。三來呢,這種記載狠可供後代學者的參考,如《春鞦》記的日食的次數,後來在天文學史上要算一種要緊的參考材料。
  這種天人感應的觀念,在戰國時代並不十分發達。陰陽傢的學說,雖然也有人提倡,但當前三四世紀思想發達的時代,這種學說不能占什麼重要的地位。那自然主義的老子、莊子一係當然不用說瞭,那儒傢的荀卿也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又說“惟聖人為不求知天”(看上捲頁三〇八至三一〇),墨子雖然不信有命(《墨子·非命》三篇),又不信蔔筮看相(《墨子·貴義篇》說,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若用子之言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子之言不可用也。”),但他卻主張天誌,又主張有鬼。他的天鬼論說:“古者聖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闢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是以天之為寒熱也節,四時調,陰陽雨露也時。五榖孰、六畜遂,疾菑戾疫凶飢則不至。”(天誌中)這種議論是和天人感應說很接近的。墨傢後來狠有些人研究科學,故把宗教的墨學漸漸看得不重要。但是宗教的墨學——明鬼事天的墨教——仍舊存在民間,影響還是不小。後來這種明鬼尊天的墨教加上儒傢的喪葬祭祀,又加上自然派的齣世的人生觀,又加上陰陽傢的種種迷忌,又加上其他的種種方士話頭如煉丹煉金之類,遂成瞭一種道士的宗教。(墨教之潛勢力,世人多忽視瞭。其實墨傢在當時與儒傢平分中國,豈能那樣容易銷滅。試看儒傢那樣提倡音樂美術,何以中國後來竟不曾發生高等的音樂美術,何以直等到西域印度的音樂美術輸入後方纔發達呢:恐怕墨傢非樂的學說也是美術不發達的一個大原因罷。墨教與道教的關係,前人更不注意。依我看來,墨教在中國民間的宗教裏實在占一個重要的地位,最好的證據就是道教書裏的種種關於墨子的神話,道教中人竟把墨子看作他們教裏的一位大仙,葛洪《神仙傳》:“墨子年八十二,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於是仙人授以素書硃英丸方、道靈教戒、五行變化,凡二十五篇,墨子拜受閤作,遂得其驗,乃得地仙。”陶弘景《真誥·稽神樞篇》也說墨子服金丹而終。葛洪《抱樸子·遐覽篇》記道書有《墨子枕中五行記》五捲,又說:“變化之術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記》,本有五捲,昔劉君安未仙去時鈔取其要以為一捲。其法用藥用符,乃能令人飛行上下。隱綸無方,含笑即為婦人,蹙麵即為老翁。踞地即為小兒,執杖即成林木。種物即生瓜果可食。”阮孝緒《七錄》也有《墨子枕中五行要記》一捲,《五行變化墨子書》五捲,與《抱樸子》同。)
  漢代是儒教與道教成立的時代。各方麵的學說都逃不瞭那些道士皇帝(如漢武帝)的影響。西漢、東漢的儒教,即是道教,儒生即是道士,道書多是儒書。(《漢書·儒林傳》裏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道士,我已在上章說過瞭。王充《論衡·道虛篇》所舉黃帝騎龍升天、淮南王舉傢升天,及盧敖文摯等事皆稱“儒書言”,亦是一證。)這個時代最有勢力的學說就是儒教、墨教、道教公認的天人感應說。董仲舒說的“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便是這種“新儒教”的根本觀念。(儒傢的孝的觀念和附帶的喪禮祭祀,都可說是宗教的部分,漢以後的儒教,仍然保存孝的宗教。看後世發見的漢代石室畫像(如武梁石室之類)多曾參、閔子騫等孝子故事,可以為證。但漢以來的儒教特彆注重天人的感應(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乃是帶政治色彩的新變化。故我想稱為“新儒教”以彆於原始的儒教。)這個觀念和天文學的進步很有密切的關係。試看《漢書·天文誌》說:
  凡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其伏見蚤晚,邪正存亡,虛實闊狹(孟康曰:伏見蚤晚謂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為邪,存謂列宿不虧,亡謂恒星不見,虛實若天牢星,實則囚多,虛則開齣。闊狹若三颱星,相去遠近也。),及五星所行,閤散犯守,陵曆鬥食,彗孛飛流,日月薄食(孟康曰:閤同捨也。王先謙曰:本誌散者不相從也。韋昭曰: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為曆,突掩為陵,星相擊為鬥。孟康曰:食,星月相陵不見者則所蝕也。),迅雷風襖,怪雲變氣,此皆陰陽之精,其本在地,而上發於天者也。政失於此,則變見於彼,猶景之象形,響之應聲。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飭身正事,思其咎謝,則禍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
  這一段最可以代錶古代天文學的動機,也最可以代錶那種天人感應的迷信。天上的星鬥繁多,觀象的人起初沒有頭緒條理,隻能隨“星群”的形狀,約略摹擬,取瞭一些象形的名字。古詩有“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小雅·大東篇》)箕、鬥與槍、棓、矛、盾、龜、魚、雞、狗等等星名,大概都是最古的星名。後來測候的經驗增加瞭,漸漸的有一點條理係統可尋。這個係統就是用北極星作中心,(《論語》孔子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話,可見這個北極為中心的見解起得狠早。)等於地上的帝室。其餘的星依次分配三公、藩臣、十二州、諸國等等。《天文誌》所謂“州國官宮物類之象”,便是這個道理。這些名字,在當初大概不但是一些方便的符號,還可算是當時的迷信的錶現。例如北極星並不但是代錶天文係統中樞的一個符號,簡直是“泰一天帝”的住處,又是世間皇帝的象徵。其餘各星也都是這樣,每一顆星或一群星,不但各在這星國內占一個位置,而且各有所“主”,各各代錶人間一種命運。《天文誌》說,“此皆陰陽之精,其本在地而上發於天者也”,這句話狠值得注意。那個時代的宇宙是把人類住的大地作中心的,故說一切天體原來都是從地上發齣來的“陰陽之精”,一切天體的根本都是在地上的這種“地中心的”的宇宙觀。當然把地上的人事看得很重要,“所以說政失於此,則變見於彼,猶景之象形,響之應聲”。
  這種天人感應說是古代天文學的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西漢的天文學差不多全是根據這個觀念的災異學。我們且拿五大行星來做個例。《天文誌》說:
  熒惑(即火星,Mars)曰南方,夏、火,禮也,視也(此言於五方為南方,四時為夏,五行為火,五常為禮,五事為視。下同。)。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逆行一捨二捨為不祥(王先謙曰:漢初測候知五星皆有逆行。),居之三月,國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國半亡地,九月,地太半亡。因與俱齣入,國絕祀。熒惑為亂、為賊(原作“成”,今依諸傢校改“賊”。)、為疾、為喪、為飢、為兵……
  太白(即金星,Venus)曰西方,鞦、金,義也,言也。義虧言失,逆鞦令,傷金氣,罰見太白。……太白經天,天下革,民更王,是為亂紀,人民流亡。晝見與日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太白,兵象也。齣而高,用兵深吉淺凶;埤,淺吉深凶。行疾,用兵疾吉遲凶;行遲,用兵遲吉疾凶。……
  辰星(即水星,Mercury)曰北方,鼕、水。知也,聽也。知虧聽失,逆鼕令,傷水氣,罰見辰星。齣蚤為月食,晚為彗星及天祅。一時不齣,其時不和;四時不齣,天下大飢。失其時而齣,為當寒反溫,當溫反寒。當齣不齣,是謂擊卒,兵大起。與他星遇而鬥,天下大亂。……
  歲星(即木星,Jupiter)曰東方,春、木。仁也,貌也。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罰見歲星。歲星所在,國不可伐,可以伐人。超捨而前為贏,退捨為縮。贏,其國有兵不復;縮,其國有憂,其將死,國傾敗。所去,失地;所之,得地。……
  填星(亦作鎮星,填鎮字同。此即土星,Saturn)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義禮智,以信為主,貌言視聽,以心為正。故四星皆失,填星乃為之動。填星所居國吉,未當居而居之,若已去而復還居之,國得土,不乃得女子。當居不居,既已居之又東西去之,國失土,不,有土事若女之憂。……其贏,為王不寜,縮,有軍不復。……
  以上引的話,隻是要說明漢代的災異的天文學。這種議論自然沒有科學的價值。但是從這種迷信的災異天文學,後來居然漸漸的産生齣一種科學的天文學來。
  ……

前言/序言

  編輯手記
  鬍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就要麵世瞭,迴想一年來與這部書的“耳鬢廝磨”、“死纏爛打”,不禁感慨萬韆。現將一些幕後故事梳理齣來,呈現給讀者。
  聞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不錯,挺好

評分

典”兩個字,就寫瞭十餘萬字。這是一種很壞的學風,那些尋章摘句、

評分

感覺自己讀書太少,得充電瞭。好好讀讀。

評分

本書由蔡元培先生寫序,在中國哲學史上肯定具有一席之地。本書原是鬍適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的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1917年他根據此編成在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的講義。全書共12篇,10餘萬字。1918年7月,經過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齣版。轟動一時。本書在中國哲學史,甚至在各種專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麵,都堪稱是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積極成果。蔡元培給此書以很高評價,指齣它有四種特長:第一,證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係統的方法。鬍適本人自信的說:“我自信,治中國哲學史,我是開山的人,這一件事要算是中國一件大幸事。這一部書的功用能使中國哲學史變色。以後無論國內國外研究這一門學科的人都躲不瞭這一部書的影響。凡不能用這種方法和態度的,我可以斷言,休想站得住。”。

評分

廣師大理想國的這本書,從製作到內容,都有很大的提升和進步。400-200滿減,太給力瞭,贊

評分

書是好書,印刷亦佳,但有幾處句讀標點訛誤,據讀書筆記整理如下,望再版時更正。 P37.「老子本名聃,一字耳,一字老(《老訓壽考》,古多用為名字者......)」 按:整理者竟然不知「訓」乃考據習語。所謂「老訓壽考」應該是「老,訓壽考」,此處誤以為書名妄加書名號。 P76.原書引《論語》:「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按:「孔子謂季氏」後當有冒號以作發語。 P82.同引《論語》

評分

鬍適的哲學精品書目。。。

評分

好書啊~不錯的書~~~

評分

經典名著,買來收藏,質量很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新民說 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捲中)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