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新世纪美学译丛:艺术与介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古典时代围绕作为一种活动的艺术展开了丰富的讨论:这种活动既是宇宙的,又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这种活动引起了某种理解;恰如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及其宣泄效果的著名讨论所证明的,这种活动可能有益健康,甚至使人得到提升。然而,从18世纪起,情况发生了变化。艺术问题转变成了关于经验的观念,相应的巨大变化是哲学的中心从本体论问题转向认识论问题:不再以对宇宙万物本性的研究为起点,而转向人在万物中的位置。从笛卡尔和康德开始,我们认识到,所有的研究都以人为中心展开。现在到了20世纪末,我们终于认识到,在任何一种意识和知识中,人的因素在结构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成为这一变化的一个表征和把握这种变化的一个标准。这样,我们讨论的范围缩小了,尽管人所占位置并非广大无边,但它更具渗透性、更个人化。不论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作为人与它相遇并了解它。因此,我们不太可能问什么使某物成为艺术,而更可能思考我们关于艺术的经验是如何得到说明的,甚至在我们提出前一个问题时,我们也是从后一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做出回答。美的理论让位于情感、意义、交流的学说,甚至被认为是感情的具体体现的象征。并且,号称是关于艺术对象的问题,如对审美性的探求,最终证明是确定这些对象的经验属性的尝试,因为‘‘精致”、“优美”、“优雅”、“可爱”和“美丽”等属性需要有审美感受力才能感受得到。从启蒙运动以来,关于美学和艺术的论著剧增,赞美艺术家永不停歇的工作,艺术公众数量的增长,艺术越来越强烈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用途。人们可以从这些文献中辨认出由整个18世纪形成的定式衍生出的学说的主体,在这个时期,现代美学逐渐形成。这是一个理性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这种变化影响了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领域。在18世纪早期,各种艺术门类(在此之前,这些艺术有一些与数学等科学,与过去的其他自由艺术以及工艺联系在一起)结合起来,形成一组受到普遍接受的美的艺术,它们相互之间形成对比,但根据同样的原则组合在一起。
评分吴藕汀(1913-2005),浙江嘉兴人,词坛名宿、画家、版本目录学家。今刊登该书责任编辑启正所撰之前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评分还不错,还没有完全看完
评分 评分尽管黑格尔和后来的伯格森、杜威及梅洛-庞蒂等人都付出了努力, 然而这些二元论对于大多数哲学家来说仍然是主要的哲学戒条。 它们与其他基础性的信念,如 1.科学中的认知优先原则、 2.真理的普遍性和排他性、 3.知识的客观性、 4.存在物的等级秩序 一道构成了现代西方理性文化的基础。
评分古典时代围绕作为一种活动的艺术展开了丰富的讨论:这种活动既是宇宙的,又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这种活动引起了某种理解;恰如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及其宣泄效果的著名讨论所证明的,这种活动可能有益健康,甚至使人得到提升。然而,从18世纪起,情况发生了变化。艺术问题转变成了关于经验的观念,相应的巨大变化是哲学的中心从本体论问题转向认识论问题:不再以对宇宙万物本性的研究为起点,而转向人在万物中的位置。从笛卡尔和康德开始,我们认识到,所有的研究都以人为中心展开。现在到了20世纪末,我们终于认识到,在任何一种意识和知识中,人的因素在结构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成为这一变化的一个表征和把握这种变化的一个标准。这样,我们讨论的范围缩小了,尽管人所占位置并非广大无边,但它更具渗透性、更个人化。不论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作为人与它相遇并了解它。因此,我们不太可能问什么使某物成为艺术,而更可能思考我们关于艺术的经验是如何得到说明的,甚至在我们提出前一个问题时,我们也是从后一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做出回答。美的理论让位于情感、意义、交流的学说,甚至被认为是感情的具体体现的象征。并且,号称是关于艺术对象的问题,如对审美性的探求,最终证明是确定这些对象的经验属性的尝试,因为‘‘精致”、“优美”、“优雅”、“可爱”和“美丽”等属性需要有审美感受力才能感受得到。从启蒙运动以来,关于美学和艺术的论著剧增,赞美艺术家永不停歇的工作,艺术公众数量的增长,艺术越来越强烈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用途。人们可以从这些文献中辨认出由整个18世纪形成的定式衍生出的学说的主体,在这个时期,现代美学逐渐形成。这是一个理性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这种变化影响了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领域。在18世纪早期,各种艺术门类(在此之前,这些艺术有一些与数学等科学,与过去的其他自由艺术以及工艺联系在一起)结合起来,形成一组受到普遍接受的美的艺术,它们相互之间形成对比,但根据同样的原则组合在一起。
评分尽管黑格尔和后来的伯格森、杜威及梅洛-庞蒂等人都付出了努力, 然而这些二元论对于大多数哲学家来说仍然是主要的哲学戒条。 它们与其他基础性的信念,如 1.科学中的认知优先原则、 2.真理的普遍性和排他性、 3.知识的客观性、 4.存在物的等级秩序 一道构成了现代西方理性文化的基础。
评分吴藕汀先生与中华书局的结缘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1958年,经由陈乃乾先生的绍介,藕公第一部作品《词名索引》由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3月16日至31日,中华书局在国家图书馆的稽古厅举办“中华书局百年历程暨珍贵图书文献展”,展品中有1999年吴藕汀先生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主要构图为远衬青山,近着红树,旁有茅屋,两人相对。作品右上题字如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己卯年八月,吴藕汀,时年八十又七。”此作是经由谁人之手交予中华书局收藏,至今已经无从查考。藕公去世后一年,即2006年,中华书局编辑李忠良出差嘉兴,顺道访秀州书局范笑我,恰逢吴藕汀之子吴小汀在场。当即达成了“吴藕汀作品集”的出版意向。自2008年8月以来,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吴藕汀作品有《词名索引》、《戏文内外》、《药窗杂谈——与侗廔信摘录》、《十年鸿迹》、《鸳湖烟雨》。2013年,适值吴藕汀先生诞辰百年,《孤灯夜话》和《药窗诗话》(增订本)的相继出版,标志着先生的大部分重要作品已出齐,这算是对藕公最好的纪念吧。(《孤灯夜话》/吴藕汀著 吴小汀整理/中华书局2013年4月第1版/定价:29元)
评分《新世纪美学译丛:艺术与介入》是阿诺德·贝林特的代表作,《新世纪美学译丛:艺术与介入》由坦普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介入”(engagement) 概念是贝林特美学的主要理论基点,提出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挑战18世纪以来的审美无利害传统,强调积极的融入(不同于心灵的主观投入)以及经验的双重意义(在詹姆斯和杜威的意义上)。作为一种重视艺术语境的美学,“审美介入主张连续性而不是分裂,主张背景的相关性而不是客体性,主张历史多元论而不是确定性,主张本体论上的平等而不是优先性”。《新世纪美学译丛:艺术与介入》是阿诺德·贝林特的代表作,《新世纪美学译丛:艺术与介入》由坦普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介入”(engagement) 概念是贝林特美学的主要理论基点,提出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挑战18世纪以来的审美无利害传统,强调积极的融入(不同于心灵的主观投入)以及经验的双重意义(在詹姆斯和杜威的意义上)。作为一种重视艺术语境的美学,“审美介入主张连续性而不是分裂,主张背景的相关性而不是客体性,主张历史多元论而不是确定性,主张本体论上的平等而不是优先性”。不曾想。讨论所证明的,这种活动可能有益健康,甚至使人得到提升。然而,从18世纪起,情况发生了变化。艺术问题转变成了关于经验的观念,相应的巨大变化是哲学的中心从本体论问题转向认识论问题:不再以对宇宙万物本性的研究为起点,而转向人在万物中的位置。从笛卡尔和康德开始,我们认识到,所有的研究都以人为中心展开。现在到了20世纪末,我们终于认识到,在任何一种意识和知识中,人的因素在结构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成为这一变化的一个表征和把握这种变化的一个标准。这样,我们讨论的范围缩小了,尽管人所占位置并非广大无边,但它更具渗透性、更个人化。不论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作为人与它相遇并了解它。因此,我们不太可能问什么使某物成为艺术,而更可能思考我们关于艺术的经验是如何得到说明的,甚至在我们提出前一个问题时,我们也是从后一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做出回答。美的理论让位于情感、意义、交流的学说,甚至被认为是感情的具体体现的象征。并且,号称是关于艺术对象的问题,如对审美性的探求,最终证明是确定这些对象的经验属性的尝试,因为‘‘精致”、“优美”、“优雅”、“可爱”和“美丽”等属性需要有审美感受力才能感受得到。讨论所证明的,这种活动可能有益健康,甚至使人得到提升。然而,从18世纪起,情况发生了变化。艺术问题转变成了关于经验的观念,相应的巨大变化是哲学的中心从本体论问题转向认识论问题:不再以对宇宙万物本性的研究为起点,而转向人在万物中的位置。从笛卡尔和康德开始,我们认识到,所有的研究都以人为中心展开。现在到了20世纪末,我们终于认识到,在任何一种意识和知识中,人的因素在结构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成为这一变化的一个表征和把握这种变化的一个标准。 这样,我们讨论的范围缩小了,尽管人所占位置并非广大无边,但它更具渗透性、更个人化。不论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作为人与它相遇并了解它。因此,我们不太可能问什么使某物成为艺术,而更可能思考我们关于艺术的经验是如何得到说明的,甚至在我们提出前一个问题时,我们也是从后一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做出回答。美的理论让位于情感、意义、交流的学说,甚至被认为是感情的具体体现的象征。并且,号称是关于艺术对象的问题,如对审美性的探求,最终证明是确定这些对象的经验属性的尝试,因为‘‘精致”、“优美”、“优雅”、“可爱”和“美丽”等属性需要有审美感受力才能感受得到。
新世纪美学译丛:艺术与介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