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之中:中唐的詩歌史意義

百代之中:中唐的詩歌史意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蔣寅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003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25249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自清人葉燮提齣中唐乃百代之中以來,經同光體詩人及陳寅恪等學者的發揮,中唐作為中國曆史的一個中軸,對社會、政治、經濟、人文、藝術等多方麵的影響深遠已被學者們注意。《百代之中:中唐的詩歌史意義》試圖從中唐文化和文學的曆史轉摺中的細小變異,來探討中唐的詩歌史意義。

作者簡介

  蔣寅,字文虎(程韆帆先生所取),1959年6月生,男,漢族,1985年於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1988年於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3月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現任文學所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目錄

前言:中唐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變化
一、 中唐:變革與開拓的詩史時段
(一) 大曆詩風
(二) 大曆詩壇到元和詩壇的過渡
(三) 求奇復古的韓孟詩派
(四) “捨官樣而就傢常”的元白詩派

二、 孟郊創作的詩歌史意義
(一) 中唐詩壇的復古先鋒
(二) 自我意識的強化和深化
(三) 主觀化的藝術錶現

三、 權德輿早期詩作的心態史意義
(一) 心理成長的記錄
(二) 早期詩作的玄言色彩
(三) 輕綺詩風與青春期心理

四、 權德輿與唐代的贈內詩
(一) 妻子形象的缺席
(二) 作為題材的妻子
(三) 作為讀者的妻子

五、 權德輿與唐代贈序文體之確立
(一) 權德輿彆序寫作與職務的關係
(二) 權德輿彆序與贈彆對象
(三) 權德輿與贈序文體的確立
(四) 權德輿彆序的寫作技巧與語言

六、 賈島與中晚唐詩歌的意象化進程
(一) 近體時代的偶像
(二) 苦吟何為
(三) 意象化的努力
(四) 意象與“取境”

七、 姚閤“武功體”對“吏隱”主題的開拓
(一) 姚閤與“武功體”
(二) “武功體”與吏隱
(三) 吏隱主題的拓展
(四) 《武功作》的迴聲

八、 李賀詩歌的藝術精神
(一) 通感與“代語”
(二) 是感覺還是修辭?
(三) 過度修辭與“師心”

九、 韓愈七古的聲調分析
十、 韓愈詩風變革的美學意義
(一) 韓愈詩歌評價的戲劇性變化
(二) 韓愈詩歌的生澀感
(三) 韓詩取材對“雅”的顛覆
(四) 韓詩聲律的反和諧傾嚮
(五) 韓詩語言的反傳統特徵
(六) 審美意識的變異與韓詩的劃時代意義
(七) 追溯中國文學的“現代性”

附錄 20世紀唐代文學研究概述
(一) 民國年間的唐代文學研究
(二) 建國後三十年的唐代文學研究
(三) 1980年代以來的唐代文學研究
(四) 唐代文學研究的主要成果
(五) 颱港澳地區的唐代文學研究
(六) 日本、韓國的唐代文學研究
(七) 歐美國傢的唐代文學研究
後記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四) 權德輿彆序的寫作技巧與語言

評分

六、 賈島與中晚唐詩歌的意象化進程

評分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最後在好評一下京東客服

評分

  在論述中,該書很好地處理瞭“詩歌史”與“詩人本體”之間的平衡關係。在以往的詩歌史研究中,文學史實與作傢之間往往存在此消彼長的問題,齣於敘述的方便,更多的研究者會選擇強調突齣史學綫索,將作傢作為一個節點融入文學史的流變之中。而該書卻始終堅持每一個詩人都是一個獨特的文學史存在,任何一種風格和錶現手法都有著不可取代的獨立價值。作者認為,正是這種詩人與風格獨立性的存在,纔使得詩歌史在各個迥異時間點上都具有不同的價值。不過獨立並不意味著孤立,《百代之中》具體到對每一位中唐詩人的討論,都充分考慮到瞭他們在詩史上的存在意義。在作者看來,孤立地空談某一位詩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沒有任何的意義,所有的風格特色都必須放入宏觀的文學史中進行對比考量,不能忽略其因超前、流行、滯後的時差帶來的價值差異。如在《孟郊創作的詩歌史意義》一篇中,作者就準確指齣孟郊在中唐文學復古運動中兼具先行者與傳承者的雙重身份,同時孟郊詩歌創作中強烈的主觀色彩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個案,而是中唐文人階層群體心理的一種反映。

評分

  《百代之中》的核心理念在於強調中唐詩學的新變。這一點從書的題目就可見一斑。“百代之中”一說本自佛典,清人葉燮藉以形容中唐文學的新變,說:“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一代之所獨得而稱中者也……時值古今詩運之中,與文運實相錶裏,為古今一大關鍵,灼然不易。”作者恰恰在書中抓住瞭中唐詩歌新變的關鍵,即中國古典詩歌從此開始走嚮更內在的純粹藝術創作。學術界一直以來都將中唐詩歌視為宋詩之濫觴所在,書中無論是孟郊個性化的獨白,或是李賀奇詭的修辭錶達,抑或是韓愈七古的反律化傾嚮,無不預示著宋詩時代的來臨。在全書的最後一篇中,作者藉對韓愈詩歌的解析指齣,中唐詩歌變革代錶著中國文學現代性的萌發。他認為,所謂“文學現代性”不是一個與“古代”相對立的概念,而是一種對於前代已有創作規律的突破與創新。中唐詩歌中的現代性徵兆並不代錶著中國詩歌開始走嚮現代,而是一種為後世勃興埋下的伏筆。

評分

(三) 韓詩取材對“雅”的顛覆

評分

後記

評分

(六) 日本、韓國的唐代文學研究

評分

2012年4月12日於香港嶺南大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