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

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彼罗·斯拉法,[英] M.H.多布 著,寿勉成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古典经济学
  • 李嘉图
  • 论文集
  • 历史
  • 学术
  • 19世纪
  • 英国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政治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18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070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收录了多篇李嘉图撰写的小册子、报纸文章、报告等,集中体现了李嘉图对于货币问题的论述,内容涉及货币、纸币、黄金价格、汇兑、货币贬值等。

目录

论文集导言

1809-1811年出版的小册和散文

关于黄金价格(在1809年对《晨报》的三次投稿)

黄金的价格

答“银行纸币之友”

再答“银行纸币之友”

附录

特罗尔的答复

李嘉图的再答复

黄金的髙价(1810—1811年)

导言

黄金的高价是银行纸币贬值的明证

附录

关于金价报告写给《晨报》的三封信(1810年)

金价委员会的报告

关于约翰·辛克莱爵士的评论

关于兰德尔·杰克森先生的演讲

答博赞克特先生对金价委员会报告的实际观感(1811年)

……
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内容概述 请注意:以下内容旨在描述“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之外的、可能与李嘉图研究领域相关的其他重要经济学文献或主题。由于您明确要求不包含第3卷的实际内容(即1890年至1911年间的论文集),此概述将侧重于李嘉图早期和晚期著作、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后续发展,以及与李嘉图思想体系形成和演变相关的其他重要文本。 --- 第一部分:李嘉图早期思想的奠基与背景研究 本卷之外的李嘉图研究,往往需要回溯至其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其对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回应,以及早期关于货币和价格波动的论述。 1. 《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的理论深度发掘 虽然《原理》是李嘉图的核心代表作,但深入研究其早期的经济学文献,有助于理解其价值理论的演变。例如,那些未被完全收录于特定“论文集”中的早期手稿或与同行(如马尔萨斯)的书信往来,揭示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萌芽,以及他如何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发展出更严格的、基于生产成本的分配理论框架。这些背景材料强调了李嘉图如何系统性地将地租、利润和工资视为相互制约的变量,而非简单叠加的收入流。 2. 早期关于“欧文案”(Bullion Controversy)的争论材料 在李嘉图的学术生涯初期,他积极参与了关于英国纸币与黄金兑换的争论。与他直接相关的文本,如那些探讨“欧文案”(Bullion Controversy)的早期论战性文章,详细阐述了货币数量论的早期版本,并预示了他后来关于国际收支的深刻见解。这些文献侧重于短期内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即时影响,与他后来成熟的长期均衡模型形成互补。 第二部分:经典经济学体系的延续与批判 李嘉图的理论构建了一个严密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其后的学者对该体系进行了扩展、修正和挑战。以下是超越“1890-1911年论文集”范围内的重要相关主题: 1. 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S. Mill)对李嘉图主义的继承与修正 在李嘉图之后,以詹姆斯·穆勒及其子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李嘉图的分析方法推向了极致,但也开始意识到其局限性。 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作为李嘉图的坚定支持者,穆勒的著作以更清晰、更教条化的方式重述了李嘉图的分配理论,尤其是在强调资本积累和利润下降趋势方面。研究这些文本有助于理解李嘉图思想如何在19世纪上半叶成为正统。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密尔的贡献在于他首次对李嘉图的价值论进行了根本性的区分,明确区分了生产法则(受自然制约)和分配法则(受社会制度制约)。这标志着对纯粹李嘉图主义的一种重要超越,为后来的边际学派留下了理论缺口。 2. 边际学派的兴起与对“劳动投入论”的颠覆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以投入的劳动时间为基础,这与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边际革命形成了鲜明对比。研究那些不涉及李嘉图1890年后论文的早期边际主义文献,如杰文斯(Jevons)、孟格尔(Menger)或瓦尔拉斯(Walras)的著作,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学分析如何从成本/供给侧(李嘉图的视角)转向效用/需求侧的革命。这些文本详细阐述了: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如何替代了劳动投入成为决定交换价值的核心要素。 “三大要素分配问题”如何被重新解释为对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的报酬分配。 第三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的后续发展与挑战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但其后的经济学发展也对其进行了延伸和修正,这些发展并未直接包含在特定的“论文集”中。 1. 赫伯特爵士(Sir Henry Charles Carey)及其他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反驳 在李嘉图时代及其后的一段时期内,针对其自由贸易主张的反对声音从未停止。那些旨在反驳或限制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著作,例如探讨“幼稚产业保护”的论述,强调了特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需要政府干预以克服“初始劣势”的必要性。这些文本通常聚焦于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和外部经济效益。 2.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奠基 进入20世纪,李嘉图模型的简化假设(如劳动是唯一可移动的生产要素,且技术在各国间相同)受到了挑战。研究俄林(Bertil Ohlin)早期的贸易理论构建,即要素禀赋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揭示了贸易模式不仅由比较优势决定,更由各国资本、劳动和土地等要素的相对禀赋差异所决定。这是对李嘉图理论结构性扩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总结性视角:从“论文集”中抽离的宏观结构 综上所述,一个不包含李嘉图1890年至1911年论文集的完整研究视角,必须将焦点放在: 1. 李嘉图思想的起源与核心理论的形成(早于其成熟著作的准备工作)。 2. 古典学派内部的继承与早期分化(穆勒与密尔对价值论的修正)。 3. 对李嘉图体系的根本性挑战(边际主义革命对价值理论的重构)。 4. 国际贸易理论的精炼与扩展(从要素禀赋角度解释贸易的驱动力)。 这些领域的研究,共同构成了理解李嘉图在经济学史中地位的广阔背景,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对其特定时期论文的细致考证。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我首先被其沉甸甸的分量所震撼,仿佛握住了沉淀了历史智慧的瑰宝。李嘉图的名字,对于任何一个对经济学稍有涉猎的人来说,都如雷贯耳,他的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早已成为经济学殿堂中不可动摇的基石。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在“论文集”这个形式之下,李嘉图的思想会呈现出怎样一种更自由、更直接、甚至可能更具探索性的面貌?1890年这个日期,让我不禁思考,这是否意味着其中包含了一些他晚年的反思,或者是对早年理论的补充与修正?抑或是,这仅仅是出版年份,而论文本身创作于1811年至1890年之间,这个时间跨度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我脑海中勾勒出无数可能性:或许有他对某个特定经济现象的深入剖析,有他对某个政策建议的辩驳,甚至有他对竞争对手理论的犀利点评。每一篇论文,都可能是一次思想的实验,一次逻辑的推演,一次对复杂经济现实的精准捕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李嘉图那种严谨而又充满洞察力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他的经济学体系,从而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律提供更深刻的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场盛宴!光是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股厚重与严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与这位经济学巨匠思想的深度对话。尽管我目前还未能一窥其全貌,但光是作者的名号——大卫·李嘉图,就已经足够让我心潮澎湃。李嘉图的理论,特别是他关于价值、利润、地租以及国际贸易的深刻洞见,一直是经济学界绕不开的经典。我尤其好奇,在这个“论文集”的篇章中,他是否会就这些核心理论进行更细致的阐述,或是提出一些革命性的新观点?1811年至1890年这段跨度,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期间发生了多少重要的经济事件和社会变革?这些是否都在李嘉图的笔下留下了印记?我设想,其中可能收录了他早期的学术探索,甚至是那些尚未被后世充分认识的构想。每一篇论文,都像是一扇通往他思想深处的窗口,等待我去一一开启,去感受他思考的逻辑,去领略他语言的魅力。我期待在这里找到关于经济运行规律的更深层解释,或许还能从中窥见他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独到分析。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让我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经济世界。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醉心于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者而言,一本汇集了李嘉图重要论文的集子,无疑是梦寐以求的珍宝。《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学术的庄重感。虽然我还不曾细读,但“论文集”的字样,让我对其中收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体系对后世经济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尤其好奇,在这个“论文集”中,是否会收录一些他未曾被广泛引用的初期草稿、或是针对特定议题的深入探讨?1811年至1890年这个时间跨度,实在是太引人遐想了。这其中包含了李嘉图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也可能涵盖了他对社会经济变迁的持续关注。我设想着,或许其中有他对土地制度演变的深刻见解,有他对货币理论的精妙论述,甚至有他对自由贸易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具体应用的分析。每一篇论文,都可能是一块拼图,帮助我更全面、更细致地理解李嘉图的思想发展脉络,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深度。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为我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济学黄金时代的大门。《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这个名字,就足以激发我无限的想象。李嘉图,毋庸置疑是古典经济学的巨擘,他的学说体系至今仍熠熠生辉。而“论文集”这种形式,则预示着一种更为灵活和多样的内容呈现,或许包含了他对不同议题的精辟论述,甚至是尚未被广泛发掘的思考片段。1811年到1890年这个时间跨度,实在是太有意思了。这其中既有他早期思想的萌芽,也可能包含了他在成熟时期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性:或许有他对某个重大经济事件的即时评论,或许有他对某个经济学理论的独特解读,又或许是他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深刻反思。每一篇论文,都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等待我去一一拾起,去感受他文字中的智慧光芒,去理解他如何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洞察经济运行的本质。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李嘉图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评分

当我看到《大卫·李嘉图全集(第3卷):论文集(1890年-1811年)》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学术冲动。李嘉图,这个名字就代表着经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提出的许多理论,至今仍然是分析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而“论文集”的形式,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系统的理论阐述,更可能包含了他对于具体经济问题、社会事件的即时思考与评论。1811年到1890年这个时间跨度,让我感到十分好奇。这是否意味着,这本书收录了他的早期思考,以及在他职业生涯后期对某些问题的新认识?我设想,其中可能会有他对当时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价,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分析,或者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深入探讨。每一篇论文,都可能是一扇窗,让我窥探李嘉图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观点,或者看到他对经典理论进行更为细致的阐释。这对于我理解经济学思想的演变,以及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都将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好,非常满意。

评分

很好。

评分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一直到1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好,外公翻译的书……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