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生物圈演化的产物,是大自然里众多生命中的一种。“生物圈之所以能够栖泊生命,是因为它的诸种要素互为补充,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联系。在人类出现之前,生物圈的任何成分──有机体、失去有机物构成的物质和无机体──都未曾获得力量,打破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微妙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使生物圈成了生命的收养所。在人类出现以前,那些不是太软弱,就是太富于侵略性,无法与生物圈的节奏相协调的物种,在它们的软弱性或侵略性远未打乱这种节奏的时候,就被这种节奏的作用消灭了。一切物种的生命都依赖于这种节奏。人类出现以前,生物圈的力量远远大于栖身其中的任何物种”(页21)。除了人类以外,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无论怎样孜孜不倦地贪婪吞食、“超生”后代,其结果都是为这个生态世界的和谐存在与运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豺狼吞噬绵羊还是蜜蜂采集花粉,无论是“超生”千万还是“怀胎”半月,每一种生物都忠实地履行自己在生态链中的角色。生物圈中恶恶善善均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和原则,演奏着生态和谐的音符。这种网络式生态链的完美,真似有一个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在操纵。生物圈之所以如此完美,人之所以要破坏这种完美,是因为除了人以外的“其它一切生物的特殊结构都是完善的,都是立即受到限制的,然而人的潜力却毫无止境,他没有获得完美的存在形式,他也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一步”(雅斯贝斯,页58)。人自己达不到完美并破坏生物圈的完美,原因是相同的:人是生物圈中唯一能够思维的生物。圣经说,智慧的产生超出了上帝对人的期望。他害怕智慧之花会结出愚蠢之果。现在,上帝的臣民凭借经济系统中“看不见手”的所作所为,不正是在破坏、切断生物圈的完美联系和运行吗?
评分对于那些献身于建设一个比现在更美好的世界的人,本书可以作为思考与实践的常用手册。
评分 评分我相信,同样的结论也适合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自然界,教育过于强调理论而不是价值;强调抽象而不是感知;强调精妙的答案而不是问题;强调技术效率而不是道德感。作为地球上唯一经历了各个演变时期的人类不能明白这些,其后果之严重绝非一般,相当于门诺教徒没有教义。我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教育无法保障行为得体,无法保障行为谨慎,无法保证行为明智。更多的类似的教育,只能使问题严重化。这并不是说无知最好,而是更加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必须用行为规范和人类的生存标准来衡量。21世纪,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显得如此之大。能挽救我们的不是教育,而是某种教育。
评分 评分我相信,同样的结论也适合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自然界,教育过于强调理论而不是价值;强调抽象而不是感知;强调精妙的答案而不是问题;强调技术效率而不是道德感。作为地球上唯一经历了各个演变时期的人类不能明白这些,其后果之严重绝非一般,相当于门诺教徒没有教义。我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教育无法保障行为得体,无法保障行为谨慎,无法保证行为明智。更多的类似的教育,只能使问题严重化。这并不是说无知最好,而是更加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必须用行为规范和人类的生存标准来衡量。21世纪,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显得如此之大。能挽救我们的不是教育,而是某种教育。
评分 评分我相信,同样的结论也适合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自然界,教育过于强调理论而不是价值;强调抽象而不是感知;强调精妙的答案而不是问题;强调技术效率而不是道德感。作为地球上唯一经历了各个演变时期的人类不能明白这些,其后果之严重绝非一般,相当于门诺教徒没有教义。我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教育无法保障行为得体,无法保障行为谨慎,无法保证行为明智。更多的类似的教育,只能使问题严重化。这并不是说无知最好,而是更加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必须用行为规范和人类的生存标准来衡量。21世纪,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显得如此之大。能挽救我们的不是教育,而是某种教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