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谁是谁 启发精选世界名人传记:谁是爱因斯坦》
原价:19.80元
作者:﹝美﹞杰斯·M. 布莱利尔 , ﹝美﹞罗伯特·A. 帕克 绘 ,李一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50215306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谁是谁·启发精选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英文纯正 原版是企鹅出版集团旗下的畅销经典“Who Was…?”系列
·中英双语 附赠朗读CD,方便英语阅读学习
·文字简洁 插画风趣,是少年儿童首选的学习、励志读物
·重点突出 精编英语词汇表,巩固单词学习效果
·舒适阅读 版式设计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保护孩子视力健康
·深入浅出贴近7-12岁儿童阅读能力与知识水平
一套专为儿童打造的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精选科学、艺术、文学等各领域的世界著名人物,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通过选取典型而有趣的细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名人的成长经历和相关重大事件。让遥不可及的乔布斯、爱因斯坦、爱迪生……立刻变得真实亲切,就像孩子身边的朋友。书中穿插了许多背景知识,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找到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中文翻译力求准确呈现原文语意,后附纯正英文和朗读CD,以方便孩子进行中英对照学习,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美国各大书店强力推荐的儿童传记读物
★长居网络书店全球少儿传记排行榜前10名
内容提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本专门写给孩子的书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生,展现了他热爱思考、乐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另外,孩子们还可以在阅读中吸收丰富的人文素养,熟悉爱因斯坦生活时代的大环境,了解关于相对论、磁极、质能公式等科学知识。书里丰富的黑白插画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
目录
谁是爱因斯坦?
第一章 为思考而生
第二章 天才要做什么?
第三章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思考
第四章 最好的年代
第五章 爱因斯坦开足马力
第六章 战争,再次爆发
第七章 爱因斯坦的时间到了
第八章 最后的思考
爱因斯坦年表
世界大事年表
词汇表
Who Was Albert Einstein?
Chapter 1 Born to Think
Chapter 2 What’s to Be Done with a Genius?
Chapter 3 Albert Takes a Very Deep Breath and Keeps Thinking.
Chapter 4 The Best Years
Chapter 5 Albert Hits High Gear
Chapter 6 War ... Again
Chapter 7 Albert’s Time Is Up
Chapter 8 A Final Thought
Timeline of Albert’s Life
Timeline of the World
Vocabulary
作者介绍
杰斯·布莱利尔(JessBrallier),美国当代作家、出版家,著有图书31本,包括《律师与其他小人》《谁是爱因斯坦》《特丝的树》等;现任皮尔逊出版集团旗下“家庭教育网”的总经理。
绘者:罗伯特·安德鲁·帕克(Robert AndrewParker),美国当代插画师,已出版儿童图书作品40余种,如《谁是爱因斯坦》《唐爷爷的故事》《飞翔——怀特兄弟的故事》《大象的芭蕾》等。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起初拿到《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但深入阅读后,我被其中细致入微的条文和对细节的关注所打动。我看到了书中关于“接地”的规范,这可能是一个很多人会忽略的细节。 然而,书中明确了焊接作业时的接地要求,包括接地极的选择、接地电阻的控制等。这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操作安全,更是为了保证焊接电流的稳定,从而影响焊接质量。从这样一个细节的规范,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它试图涵盖焊接工程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评分读完《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后,我对“质量”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和要求。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焊工资格和持证上岗的规定。这让我意识到,焊接工程的质量,与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和资质息息相关。 书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级别焊工在不同类型焊接工作中的适用性,并且强调了定期复审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焊工个人能力的约束,更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它像是一道门槛,确保只有具备相应技能和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参与到关键的焊接工作中。这种对“人”的素质要求,与对“材”和“法”的要求同样重要,共同构成了工程质量的基石。
评分《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让我明白,即使在看似简单的焊接操作背后,也隐藏着复杂的技术考量和严谨的质量控制。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焊接变形控制的内容。这并非仅仅是外观问题,过大的变形可能会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甚至导致应力集中,影响设备的长期使用寿命。 书中对于如何通过合理的焊接顺序、施焊方法来控制变形,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这让我看到了,质量控制不仅仅是“补救”,更是“预防”。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就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规避。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是高水平工程质量的体现。
评分作为一个对工程技术有一定兴趣的普通读者,《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工业界幕后运作的窗口。我非常好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是如何进行的,这本书给了我答案。书中关于现场检查的章节,详细描述了质量检验员在施工现场需要进行的各项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焊缝外观、尺寸、接地情况、防护措施等。 我特别留意到,书中不仅列出了检查项目,还明确了每项检查的验收依据和判定标准。这种“谁来检,检什么,怎么检,检出问题怎么办”的逻辑链条,让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模式。它不像一些简单的说明书,只告诉你“是什么”,而是深入到“如何做”的层面,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怎么才算合格”的参照。这让我对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这本《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真的让我对焊接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了全新的认识。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清晰的结构和详实的条目。作为一个对工程施工领域稍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现场设备和工业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环节感到好奇,也深知其重要性。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专业领域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将复杂的焊接施工质量验收流程变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焊缝外观检查的部分。过去,我可能只注意到焊缝是否完整,有没有明显的缺陷。但这本书深入地阐述了包括焊缝表面光滑度、焊瘤、咬边、气孔、夹渣等各种可能出现的缺陷,并给出了详细的验收标准。它不仅定义了什么是“缺陷”,更重要的是,它区分了哪些是“不允许的缺陷”,哪些是“允许但有条件限制的缺陷”,甚至给出了如何评定缺陷等级的方法。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深刻体会到,焊接质量的优劣,体现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之中,而这些细节,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评分《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每一个条文,都仿佛是一块严丝合缝的拼图,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书中关于焊接后的热处理规定,就与前面的焊接工艺和材料选择紧密相关。 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焊接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改善组织性能。书中的具体要求,例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和大量的实验验证。这让我明白,焊接过程并非孤立的,而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最终质量的偏差。
评分在阅读《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质量验收不仅仅是工程结束后的一个“检查”,而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工程生命周期的过程。书中关于文件和记录的保存要求,让我看到了质量管理的“痕迹化”和“可追溯性”。 每一份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每一张焊工资格证,每一次无损检测报告,都如同工程质量的“身份证明”,记录了关键的质量信息。这些记录不仅是验收的依据,更是未来维护和检修的宝贵参考。这种系统性的文件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可能一开始会显得有些晦涩,但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其中蕴含的逻辑和道理是相当清晰的。我特别想提的是关于无损检测的部分。这本书详细列举了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多种无损探伤方法,并且给出了各自的应用范围和验收标准。 让我感到惊叹的是,这本书不仅列出了检测方法,还对如何解读检测结果进行了指导。比如,在超声波检测中,如何根据回波信号的大小、形态来判断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类型和大小。这种深入到具体检测操作层面的指导,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工程验收如此严格,也明白了这些严苛的背后,是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它让我们知道,即使焊缝外观看起来完好无损,也可能存在内部的隐患,而无损检测就是为了揭示这些“看不见的危险”。
评分我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闻,尤其是那些涉及高压管道和大型设备的工程。在阅读《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这些宏伟工程背后,无数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焊接点,都是经过了多么严格的质量检验。书中的技术要求,例如关于焊接工艺评定(WPS)和焊接工艺规程(PQR)的制定,让我看到了质量控制是如何在焊接开始之前就进行周密规划的。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选择一种焊接方法,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来验证该工艺是否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焊缝。这就像是在正式施工前进行一次“预演”,确保选用的方法和参数是可靠的。这种事前预防的理念,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责任的担当和对安全的承诺。它告诉我们,高质量的工程,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科学的流程和严格的执行。
评分作为一名旁观者,在阅读《正版》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规范背后所蕴含的严谨与科学。这本书并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凝结了大量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焊接材料的选用和储存要求。书中的条文清晰地指出,不同材质的焊材,其性能、储存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焊接过程中的熔敷金属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而影响焊缝的整体质量。 我曾经看到过一些视频,展示的是工业管道的焊接过程,那些画面充满了力量感和技术性。而这本书则将这些“看得见”的动作,与“看不见”的质量保证体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焊”,更是告诉我们“怎么去检查焊得好不好”,以及“为什么这样检查才算好”。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让我看到了工程质量控制是如何从源头到过程,再到最终验收,层层把关的,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施工人员的个人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