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友刚 编
图书标签:
  • Pro/ENGINEER
  • ProE
  • 曲面设计
  • 机械设计
  • CAD
  • 中文教程
  • 野火版
  • 5
  • 0
  • 修订版
  • 软件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33200
版次:3
商品编码:1129715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页数:404
附件:DVD光盘
附件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的曲面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曲面设计的发展概况、曲面造型的数学概念、曲面基准的创建、简单曲面的创建、复杂曲面的创建、曲面的修改与编辑、曲面中的倒圆角、曲线和曲面的信息与分析、ISDX曲面设计、自由式曲面设计以及产品的逆向设计等。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外几十家不同行业的著名公司(含国外独资和合资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带2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241个曲面设计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实例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时间长达9个小时(540分钟)。光盘中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教案文件、范例文件、练习素材文件以及Pro/ENGINEER软件的配置文件(2张多媒体DVD光盘教学文件容量共计6.4GB)。另外,为方便Pro/ENGINEER低版本用户和读者的学习,光盘中特提供了Pro/ENGINEER4.0版本的配套源文件。由于随书光盘中有完整的素材源文件和全程语音讲解视频,读者学习本书时配合光盘使用,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在内容安排上,为了使读者更快地掌握Pro/ENGINEER软件的曲面设计功能,书中结合大量的范例对Pro/ENGINEER曲面设计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命令和功能进行讲解;另外,书中以范例的形式讲述了生产一线实际曲面产品的设计过程,这样安排能使读者较快地进入曲面设计实战状态。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例丰富,讲解详细,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Pro/ENGINEER曲面设计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Pro/ENGINEER课程上课或上机的练习教材。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丛书导读
本书导读

第1篇 曲面设计基础
第1章 曲面设计概要
1.1 曲面设计的发展概况
1.2 曲面造型的数学概念
1.3 曲面造型方法
1.4 光滑曲面造型技巧
第2章 曲面基准的创建
2.1 基准特征和系统设置
2.2 基准平面的创建
2.3 基准轴的创建
2.4 基准点的创建方法
2.4.1 在曲线/边线上创建基准点
2.4.2 在顶点上创建基准点
2.4.3 过中心点创建基准点
2.4.4 在曲面上创建基准点
2.4.5 偏移曲面创建基准点
2.4.6 利用曲线与曲面相交创建基准点
2.4.7 利用坐标系原点创建基准点
2.4.8 通过给定坐标值创建基准点
2.4.9 在三个曲面相交处创建基准点
2.4.10 利用两条曲线相交创建基准点
2.4.11 偏移一点创建基准点
2.4.12 创建域点
2.5 坐标系的创建方法
2.5.1 使用三个平面创建坐标系
2.5.2 使用两个相交的基准轴(边)创建坐标系
2.5.3 使用一个点和两个不相交的基准轴(边)创建坐标系
2.5.4 创建偏距坐标系
2.5.5 创建与屏幕正交的坐标系
2.5.6 使用一个平面和两个基准轴(边)创建坐标系
2.5.7 从文件创建坐标系
2.5.8 坐标系的应用
2.6 基准曲线的创建方法
2.6.1 草绘曲线
2.6.2 过基准点的曲线
2.6.3 复制曲线
2.6.4 从文件创建基准曲线
2.6.5 使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
2.6.6 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
2.6.7 在两个曲面相交处创建基准曲线
2.6.8 用修剪创建基准曲线
2.6.9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2.6.10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2.6.11 从曲面边界创建基准曲线
2.6.12 通过投影创建基准曲线
2.6.13 创建包络曲线
2.6.14 用二次投影创建基准曲线
2.6.15 基准曲线应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征
2.7 图形特征
2.7.1 图形特征基础
2.7.2 图形特征应用范例

第2篇 普通曲面设计
第3章 简单曲面的创建
3.1 曲面网格显示
3.2 创建拉伸和旋转曲面
3.3 创建平整曲面——填充特征
3.4 偏移曲面
3.5 复制曲面
第4章 复杂曲面的创建
4.1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
4.1.1 创建一般边界混合曲面
4.1.2 创建边界闭合混合曲面
4.1.3 边界混合曲面的练习
4.2 创建混合曲面
4.2.1 混合特征简述
4.2.2 创建混合曲面的一般过程
4.3 扫描曲面
4.3.1 普通扫描
4.3.2 螺旋扫描
4.3.3 扫描混合
4.3.4 可变截面扫描
4.4 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片
4.4.1 创建圆锥曲面
4.4.2 创建N侧曲面片
4.5 将截面混合到曲面
4.6 两曲面之间的混合
4.7 将切面混合到曲面
4.8 曲面自由形状
4.9 曲面的环形折弯
4.10 展平面组
4.11 “带”曲面
4.12 曲面的扭曲
4.12.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
4.12.2 变换工具
4.12.3 扭曲工具
4.12.4 骨架工具
4.12.5 拉伸工具
4.12.6 折弯工具
4.12.7 扭转工具
4.12.8 雕刻工具
4.13 数据共享
4.13.1 数据的传递
4.13.2 几何传递
4.13.3 数据共享的几种常用方法
4.14 参数化设计
4.14.1 关于关系
4.14.2 关于用户参数
4.14.3 曲面的参数化设计应用范例
第5章 曲面的修改与编辑
5.1 曲面的修剪
5.1.1 一般的曲面修剪
5.1.2 用面组或曲线修剪面组
5.1.3 用“顶点倒圆角”选项修剪面组
5.1.4 薄曲面的修剪
5.2 曲面的合并与延伸操作
5.2.1 曲面的合并
5.2.2 曲面的延伸
5.3 曲面的移动和旋转
5.3.1 曲面的移动
5.3.2 曲面的旋转
5.4 曲面的拔模
5.4.1 拔模特征简述
5.4.2 使用枢轴平面拔模
5.4.3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征
5.4.4 枢轴曲线的拔模
5.5 将曲面面组转化为实体或实体表面
5.5.1 使用“实体化”命令创建实体
5.5.2 使用“偏移”命令创建实体
5.5.3 使用“加厚”命令创建实体
第6章 曲面中的倒圆角
6.1 倒圆角的特征
6.2 倒圆角的参照
6.3 倒圆角的类型
6.3.1 恒定倒圆角
6.3.2 可变倒圆角
6.3.3 曲面至曲面可变倒圆角
6.3.4 由曲线驱动的倒圆角
6.3.5 完全倒圆角
6.3.6 圆锥倒圆角
第7章 曲线和曲面的信息与分析
7.1 曲线的分析
7.1.1 曲线上某点信息分析
7.1.2 曲线的半径分析
7.1.3 曲线的曲率分析
7.1.4 对曲线进行偏差分析
7.2 曲面的分析
7.2.1 曲面上某点信息分析
7.2.2 曲面的半径分析
7.2.3 曲面的曲率分析
7.2.4 曲面的截面分析
7.2.5 曲面的偏移分析
7.2.6 对曲面进行偏差分析
7.2.7 曲面的高斯曲率分析
7.2.8 曲面的拔模分析
7.2.9 曲面的反射分析
7.3 用户定义分析——UDA
7.3.1 关于用户定义分析
7.3.2 使用 UDA 功能的规则和建议
第8章 普通曲面设计综合范例
8.1 普通曲面综合范例1——淋浴把手
8.2 普通曲面综合范例2——塑料瓶
8.3 普通曲面综合范例3——座椅
8.4 普通曲面综合范例4——加热丝
8.5 普通曲面综合范例5——在曲面上创建文字
8.6 普通曲面综合范例6——参数化圆柱齿轮
8.7 普通曲面综合范例7——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手机
8.7.1 概述
8.7.2 创建手机的骨架模型
8.7.3 创建二级主控件1
8.7.4 创建三级主控件
8.7.5 创建二级主控件2
8.7.6 创建手机屏幕
8.7.7 创建手机上盖
8.7.8 创建手机按键
8.7.9 创建手机下盖
8.7.10 创建电池盖

第3篇 ISDX曲面设计
第9章 ISDX曲面基础
9.1 认识ISDX曲面模块
9.1.1 模型构建概念
9.1.2 ISDX曲面模块特点及应用
9.1.3 认识造型特征属性
9.2 进入ISDX曲面模块
9.3 ISDX曲面模块环境
9.3.1 ISDX曲面模块用户界面
9.3.2 ISDX曲面模块下拉菜单
9.3.3 ISDX曲面模块命令按钮
9.3.4 再生更新
9.4 ISDX曲面模块入门
9.4.1 查看ISDX曲线及曲率图、ISDX曲面
9.4.2 查看及设置活动平面
9.4.3 查看ISDX环境中的四个视图及设置视图方向
9.4.4 ISDX环境的优先设置
第10章 创建ISDX曲线
10.1 ISDX曲线基础
10.2 ISDX曲线上点的类型
10.2.1 自由点
10.2.2 软点
10.2.3 固定点
10.2.4 相交点
10.3 ISDX曲线的类型
10.3.1 自由(Free)类型的ISDX曲线
10.3.2 平面(Planar)类型的ISDX曲线
10.3.3 COS类型的ISDX曲线
10.3.4 下落(Drop)类型的ISDX曲线
第11章 编辑ISDX曲线
11.1 ISDX曲线的曲率图
11.2 ISDX曲线上点的编辑
11.2.1 移动ISDX曲线上的点
11.2.2 比例更新(Proportional Update)
11.2.3 ISDX曲线端点的相切设置
11.2.4 在ISDX曲线上添加/删除点
11.3 延伸ISDX曲线
11.4 分割ISDX曲线
11.5 组合ISDX曲线
11.6 复制和移动ISDX曲线
11.7 删除ISDX曲线
11.8 ISDX 多变曲面与修饰造型
第12章 创建ISDX曲面
12.1 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ISDX曲面
12.1.1 采用边界的方法创建ISDX曲面
12.1.2 采用放样的方法创建ISDX曲面
12.1.3 采用混合的方法创建ISDX曲面
12.2 编辑ISDX曲面
12.2.1 使用ISDX曲线编辑ISDX曲面
12.2.2 使用曲面编辑命令编辑ISDX曲面
12.3 连接ISDX曲面
12.4 修剪ISDX曲面
12.5 特殊ISDX曲面
12.5.1 三角曲面
12.5.2 圆润曲面
12.5.3 渐消曲面
第13章 ISDX曲面设计综合范例
13.1 ISDX曲面设计范例1——马桶座垫
13.2 ISDX曲面设计范例2——钟表表面
13.3 ISDX曲面设计范例3——勺子
13.4 ISDX曲面设计范例4——吸尘器盖

第4篇 逆向工程
第14章 产品的逆向设计
14.1 逆向工程概述
14.1.1 概念
14.1.2 逆向工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4.2 独立几何
14.2.1 概述
14.2.2 扫描曲线的创建
14.2.3 扫描曲线的修改
14.2.4 型曲线的创建
14.2.5 型曲线的修改
14.2.6 创建型曲面
14.2.7 型曲面的修改
14.3 小平面特征
14.4 重新造型
……

前言/序言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 内容概述: 本书是针对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模块的深度教程,经过修订与完善,旨在帮助读者系统掌握Pro/ENGINEER强大的曲面建模能力。全书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层层深入,内容翔实,逻辑清晰,特别适合机械设计、产品造型、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以及Pro/ENGINEER爱好者。随书附赠的两张DVD光盘包含了大量的实例源文件、操作视频以及实用的辅助工具,为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将引导读者走进Pro/ENGINEER曲面设计的世界。首先,我们将阐述曲面建模在现代工业设计与制造中的重要性,以及Pro/ENGINEER在曲面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接着,详细介绍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模块的特点与优势,包括其在自由曲面、分析曲面、工程曲面等方面的强大功能。随后,我们将介绍本书的学习路线图与内容结构,帮助读者对整体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后,对曲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梳理,例如曲面类型(参数曲面、自由曲面)、曲面方程、曲面评价等,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环境介绍 本章将详细介绍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的工作环境与常用操作。我们将带领读者熟悉曲面设计工具栏和菜单的布局,讲解如何自定义工作界面以提高效率。重点介绍曲面设计中的视图控制、导航操作、模型选择与编辑等基本技巧。此外,还将讲解Pro/ENGINEER中常用的单位设置、模型单位、坐标系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建模操作奠定基础。 第三章 基础曲面创建 本章专注于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中最常用、最基础的曲面创建方法。我们将从创建最简单的曲面开始,逐步深入。 拉伸曲面(Extrude Surface): 讲解如何通过二维草图创建拉伸曲面,包括创建封闭草图、定义拉伸方向、控制拉伸深度(单向、双向、对称)、倒圆角等。 旋转曲面(Revolve Surface): 演示如何通过二维草图和旋转轴创建旋转曲面,包括选择旋转草图、定义旋转轴、控制旋转角度、选择方向等。 扫描曲面(Swept Surface): 详细介绍扫描曲面的创建方法,包括定义截面曲线(Profile)、路径曲线(Path)、引导曲线(Guide Curve)等。重点讲解单截面扫描、双截面扫描(Blend)以及多截面扫描(Form/To)的应用场景和技巧。 混合曲面(Blend Surface): 讲解如何通过两个或多个截面曲线创建混合曲面,包括定义截面曲线的对应关系、控制曲面过渡的平滑度、设置引导曲线等。 第四章 高级曲面创建 在掌握了基础曲面创建方法后,本章将进一步探索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中更强大的高级曲面创建工具,以应对更复杂的设计需求。 通过曲面(Boundary Surface): 这是Pro/ENGINEER中最核心、最灵活的曲面创建工具之一。本章将详细讲解“通过曲面”的功能,包括通过边界曲线(Boundary Curves)创建曲面、定义曲面的方向和曲率控制、设置曲面过渡的连续性(G0、G1、G2)。我们将通过多个实例演示如何创建复杂的自由曲面。 通过点(Point Method): 介绍如何利用一系列点来创建曲面,这对于自由曲面造型尤为重要。 通过曲面阵列(Surface Array): 讲解如何对已创建的曲面进行阵列,包括直线阵列、曲线阵列、填充阵列等,用于快速复制曲面特征。 曲面填充(Fill Surface): 演示如何利用边界曲线自动填充曲面,用于封闭曲面或修复曲面孔洞。 曲面偏移(Offset Surface): 讲解如何根据已有的曲面创建偏移曲面,常用于创建壳体或具有一定厚度的曲面。 曲面复制(Copy Surface): 介绍如何复制已有的曲面,并讨论复制方式。 第五章 曲面编辑与修复 曲面建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需要编辑和修复曲面的情况。本章将详细介绍Pro/ENGINEER Wildfire 5.0提供的强大曲面编辑与修复工具。 修剪曲面(Trim Surface): 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曲面(Tool Surface)来修剪目标曲面,包括单向修剪、双向修剪、删除被修剪部分等。 缝合曲面(Stitch Surface): 介绍如何将多个独立的曲面缝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曲面实体,这是创建实体模型的基础。 分割曲面(Split Surface): 演示如何使用曲线或曲面来分割已有的曲面。 延伸曲面(Extend Surface): 讲解如何延伸曲面以达到某个目标曲面或平面。 曲面合并(Merge Surface): 介绍如何合并相交的曲面。 曲面曲率分析(Surface Curvature Analysis): 详细讲解曲率分析工具的使用,包括曲率球、曲率带宽、曲率图等,帮助用户直观地评估曲面质量,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 曲面质量检查(Surface Quality Check): 介绍Pro/ENGINEER提供的曲面质量检查工具,用于查找曲面不连续、重叠、交叉等问题。 第六章 曲面建模高级技巧 本章将深入探讨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中的一些高级技巧,帮助读者创建更复杂、更精美的曲面造型。 曲面连续性控制(Continuity Control): 详细讲解如何精确控制曲面之间的连续性(G0、G1、G2),以及在不同曲面命令中应用连续性约束的方法。 曲面权重(Weighting): 介绍在创建曲面时如何调整权重,以影响曲面的形状和过渡。 曲面平滑(Surface Smoothing): 讲解如何使用工具对曲面进行平滑处理,以改善曲面质量。 曲面混合(Surface Blending): 演示如何创建平滑过渡的圆角曲面(Round Surface)和过渡曲面(Blend Surface),以及如何控制过渡曲面的形状。 曲面实体转换(Surface to Solid Conversion): 讲解如何将创建好的曲面模型转换为实体模型,包括使用“缝合曲面”形成封闭曲面,然后使用“实体化”命令。 扫描曲面的高级应用: 重点讲解扫描曲面在复杂形状建模中的应用,例如创建具有复杂截面和路径的曲面。 第七章 实际案例分析 本章将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系统地展示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功能的综合运用。我们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读者掌握曲面建模的流程和技巧。 案例一:汽车零部件曲面建模。 例如,一个后视镜外壳的设计,涉及自由曲面、倒角曲面、扫描曲面等。 案例二:消费电子产品外壳设计。 例如,手机、遥控器等,重点在于自由曲面造型和曲面连续性控制。 案例三:日用品造型设计。 例如,一个水杯、一个椅子扶手等,强调曲面的平滑过渡和人机工程学考量。 案例四:模具分模曲面处理。 讲解如何处理带有拔模斜度的曲面,为模具设计打下基础。 案例五:曲面质量优化与修复。 针对一个设计不完美的模型,进行曲面分析和修复,提升模型质量。 每个案例都将详细拆解建模步骤,分析关键命令的使用,并提供相关的设计思路与技巧。 第八章 曲面分析与评估 高质量的曲面是后续制造的基础。本章将专注于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中强大的曲面分析与评估工具。 曲面可见性分析(Visibility Analysis): 讲解如何检查曲面的可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遮挡问题。 曲面高度分析(Height Analysis): 介绍如何分析曲面的高度变化,这在某些特定行业(如航空航天)中非常重要。 曲面法线分析(Normal Analysis): 讲解如何检查曲面法线的方向,确保其一致性。 曲面拔模分析(Draft Analysis): 详细介绍拔模分析工具的使用,对于模具设计至关重要,能够预测零件是否能够顺利脱模。 曲面阴影分析(Shadow Analysis): 演示如何使用阴影分析来观察曲面的光影效果,评估曲面造型的美观度。 曲面底切分析(Undercut Analysis): 介绍如何检测曲面中的底切区域,这对模具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 曲面实时分析(Real-time Analysis): 介绍Pro/ENGINEER中的一些实时分析功能,可以在建模过程中即时反馈曲面质量。 第九章 曲面设计与其他模块的联动 曲面设计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Pro/ENGINEER的其他模块紧密结合,以完成最终的产品设计。本章将探讨曲面设计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动。 曲面与实体建模的结合: 讲解如何将曲面模型转换为实体模型,以及在实体模型中进行曲面特征的创建和编辑。 曲面设计与装配: 介绍如何将曲面设计的零件放入装配环境中,以及在装配中进行曲面相关的调整。 曲面设计与工程图: 演示如何为曲面模型创建工程图,包括标注尺寸、显示视图等。 曲面设计与有限元分析(FEA): 简要介绍如何准备曲面模型以进行有限元分析。 曲面设计与CAM: 讨论曲面模型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以及CAM模块如何利用曲面进行刀路生成。 第十章 实用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本章将总结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技巧,并解答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 建模思路与策略: 分享一些高效的曲面建模思路和策略,帮助读者避免走弯路。 模型优化技巧: 介绍如何优化模型结构,提高模型的可编辑性和稳定性。 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整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建模错误,并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法。 性能优化提示: 提供一些提高Pro/ENGINEER运行效率的技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曲面模型时。 学习资源推荐: 推荐一些进阶学习资源,帮助读者进一步提升曲面设计能力。 DVD光盘内容说明: 本书附带的两张DVD光盘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学习价值。 DVD 1:实例源文件与操作视频 本书所有章节的详细案例源文件,包括曲面模型、实体模型、草图文件等,读者可以直接打开、参考、学习。 针对书中关键章节和复杂案例,提供详细的视频操作教程,直观展示建模过程,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 光盘中包含的视频教程录制精良,配有清晰的讲解,方便读者跟随学习。 DVD 2:辅助工具与扩展资源 Pro/ENGINEER Wildfire 5.0曲面设计相关的实用插件或工具,可用于增强软件功能。 Pro/ENGINEER曲面设计方面的参考资料、快捷键列表、常用命令速查表等。 可能包含一些曲面造型灵感的图片或案例,为读者提供设计参考。 一些与Pro/ENGINEER相关的社区、论坛链接,方便读者与其他用户交流学习。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辅以光盘中的大量资源,相信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全面掌握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曲面设计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使用Pro/ENGINEER进行产品开发的工程师来说,曲面设计一直是我的核心技能之一。然而,随着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化、个性化,对曲面造型的精细度和自由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本书的标题——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首先就吸引了我。它明确指出了软件版本、核心功能以及教学形式,这让我觉得它是一本针对性非常强的专业教程。 “修订版”这个词,在我看来,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是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它可能解决了之前版本中一些用户反馈的问题,或者加入了新的、更符合当前设计趋势的技巧和方法。在曲面设计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能够获得一本经过“修订”的教程,无疑能让我学习到更准确、更实用的知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Pro/ENGINEER野火版5.0中那些强大而精妙的曲面建模工具,比如如何利用自由曲面命令创建复杂的流线型造型,如何进行曲面的缝合与修剪,以及如何对曲面进行质量分析和优化,确保其能够满足后续的制造要求。 “附DVD光盘2张”这一点,对我来说更是锦上添花。我深知,对于曲面设计这类高度依赖操作演示的学习内容,仅仅依靠文字讲解是远远不够的。DVD光盘中的视频教程,能够直观地展示每一个命令的操作过程、参数的设置以及最终的效果。我期待这些视频能够详细地演示书中的每一个关键案例,让我能够边看边学,从而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Pro/ENGINEER的曲面设计技巧。 这本书的名字,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在我看来,就是一本为我这样的工程师量身打造的“利器”。我一直觉得,Pro/ENGINEER的曲面建模能力在三维设计领域是首屈一指的,但要真正将其威力发挥出来,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这本书的“教程”二字,表明了它将循序渐进地教授我掌握这门技术。 “修订版”的标识让我对内容的质量非常有信心。这意味着作者对之前的版本进行了更新和改进,可能增加了新的内容,或者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步骤进行了更清晰的阐述。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讲解Pro/ENGINEER野火版5.0在曲面设计方面的所有核心功能,从基础的曲面生成,到复杂的曲面编辑和分析,再到曲面与实体之间的交互应用。 更重要的是,“附DVD光盘2张”这个配置,对于我这种视觉化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非常希望光盘里能有详细的软件操作演示,能够直观地展示书中每一个案例的建模过程,让我能够边看视频边在电脑上进行实践,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一些高级的曲面设计技巧,例如如何实现曲面的G2连续性,如何处理复杂的相交曲面,以及如何利用曲面进行仿形设计等。

评分

我是一名在产品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但说实话,在曲面设计这一块,我总觉得自己的功力还不够深厚。Pro/ENGINEER的曲面功能在行业内一直享有盛誉,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真正带我深入理解和掌握其精髓的书。这本书的名字,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光是听起来就感觉信息量巨大,而且“修订版”和“附DVD光盘”这两点,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真正用心在做内容,并且考虑到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我特别看重“附DVD光盘2张”这个信息。曲面设计,尤其是Pro/ENGINEER这种参数化建模软件的曲面设计,很多时候是需要“看图说话”的。纯文字的描述,对于一些复杂的曲面操作,很容易让人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而DVD光盘里的视频演示,则能够将每一个命令、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可以跟着视频一步步地去操作,去体会参数的细微变化对曲面形状的影响。我设想,这2张光盘可能不仅仅是演示书中的案例,甚至可能包含一些额外的技巧分享,或者是一些针对特定曲面类型(例如吹塑件、注塑件等)的设计思路。 “修订版”这个词,对于我这种追求高质量学习资源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书籍,尤其是软件教程,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很容易就会落伍。野火版5.0虽然不是最新,但其强大的曲面建模能力仍然是很多企业都在使用的。而“修订版”则暗示着作者对之前版本的内容进行了审视和优化,可能对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做了更清晰的解释,或者加入了新的、更先进的曲面设计方法。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是经过打磨的,是值得信赖的。 我的工作涉及到一些需要高度自由化设计的零部件,以往在其他软件上操作曲面总是感觉束手束脚,无法达到预期的流畅度和精度。Pro/ENGINEER一直是我想深入学习的目标,而这本书的名称——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的需求。野火版5.0的曲面设计模块,据我了解,拥有强大的曲面造型能力,而“教程”二字则表明了它将带领我一步步掌握这些技能。 最让我欣喜的是“附DVD光盘2张”这一项。对于曲面设计这类视觉化和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内容,视频教程的辅助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我期待这两张光盘能够包含书中所有案例的详细操作演示,从最基础的曲面创建命令,到高级的曲面分析和优化技术,都能通过直观的视频形式呈现。我希望通过这些视频,能够学习到如何精准地控制曲面曲率,如何实现不同曲面之间的无缝连接,以及如何高效地处理复杂曲面造型。 “修订版”这个标签也让我对这本书的质量充满信心。这意味着作者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可能修正了前一版本中的不足之处,或者加入了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一本经过修订的教程,通常意味着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也更能指导我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Pro/ENGINEER野火版5.0曲面设计的新手,我带着一份期待和一丝忐忑翻开了这本书。我的工作和学习需求要求我必须掌握曲面建模这块硬骨头,而这款软件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充满了强大的可能性。这本书的书名——“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听起来就足够专业和详实,尤其是“修订版”和“附DVD光盘2张”这两个字眼,让我觉得作者在内容上一定做了不少的打磨和补充,并且有直观的教学资源作为辅助,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吸引力。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款复杂的CAD软件,光靠文字说明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像曲面设计这种对空间想象力和操作逻辑要求都很高的领域。Pro/ENGINEER野火版5.0本身的操作界面和功能就已经足够庞大,如果仅仅是理论讲解,很容易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找不到实际操作的抓手。而这本书明确指出了附带两张DVD光盘,这意味着我不仅可以跟着文字一步步理解概念,更能看到真实的软件操作演示。我设想,这些光盘里应该会包含书中所有案例的详细操作过程,从基础的曲面创建,到复杂的曲面造型,再到曲面的修剪、缝合、优化等一系列关键步骤,都能通过视频一览无余。这对我来说,是学习曲面设计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我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搬到”电脑上,变成自己能够掌握的技能。 这本书的“修订版”也让我感到安心。很多技术类书籍,尤其是软件教程,很容易因为版本的更新而显得滞后。野火版5.0虽然不是最新版本,但其在曲面设计方面的强大功能依然是很多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石。而“修订版”则暗示着作者对旧版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可能针对一些易错点、难点进行了更清晰的解释,或者加入了新的技巧和方法。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对待内容非常认真,也更加信任这本书的教学质量。毕竟,作为一名学习者,我希望获得的是最新、最准确、最实用的知识,而“修订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期望。 这本书的命名方式——“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信息量十足,并且结构清晰。我尤其看重“曲面设计教程”这部分,因为它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在曲面设计领域,Pro/ENGINEER以其强大的曲面建模能力而闻名,掌握这部分技能对于设计复杂、自由形态的产品至关重要,比如汽车外形、航空器部件、消费电子产品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讲解曲面设计的基础理论、核心命令、常用技巧,以及如何解决在实际建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 “附DVD光盘2张”这个信息,对我来说更是如同锦上添花。作为一名视觉学习者,视频教程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帮助我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操作流程。我设想,这两张光盘会包含书中每一个重要的案例的演示,从启动软件,到选择命令,到参数设置,再到最终的模型输出,都会有详细的视频讲解。我尤其期待光盘中能够有针对不同类型曲面(如自由曲面、分析曲面等)的专门演示,并且能够展示一些高级技巧,例如如何利用曲面进行产品结构分析、如何生成高质量的曲面以便后续的制造。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产品设计的工程师,我一直对Pro/ENGINEER的曲面设计能力赞赏有加,但同时我也深知,要精通它并非易事。这本书,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当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它是一本非常值得我深入研究的资料。书名中的“野火版5.0”和“曲面设计教程”精准地指出了它的核心内容,而“修订版”和“附DVD光盘”则让我看到了它在内容质量和学习方式上的诚意。 我尤其看重“附DVD光盘2张”这一点。我深知,曲面设计往往涉及复杂的几何操作和细微的参数调整,纯文字的讲解很难完全传达其中的精髓。而DVD光盘中的视频演示,则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一个步骤是如何完成的,每一个参数是如何影响曲面形状的。我期待光盘能够包含书中每一个重要案例的详细操作过程,甚至是一些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我更快速、更有效地提升曲面建模的技能。 “修订版”这个标签,对于我来说,也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是经过精心打磨和优化的。技术类书籍,尤其是软件教程,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很容易就会过时。一本“修订版”的教程,通常意味着作者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可能修正了一些前版本中的不足,或者加入了新的、更先进的设计技巧和理念。这让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最新、最准确的曲面设计指导。 我对Pro/ENGINEER的曲面设计模块一直有深入研究的渴望,因为在很多复杂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曲面建模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标题——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就精确地捕捉到了我的需求。它明确了软件版本、核心功能(曲面设计)以及教学形式(教程、修订版、附带DVD)。 “修订版”的标识,对我而言,是质量的保证。它意味着作者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改进,可能修正了以往版本中存在的不足,或者加入了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新技术和方法。这对于学习这样一门技术性强的软件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覆盖Pro/ENGINEER野火版5.0中曲面设计的所有重要方面,从基础的曲面创建,到高级的曲面分析与优化,再到曲面造型的精细化处理。 “附DVD光盘2张”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吸引力。我知道,曲面设计往往需要大量的视觉化和实践操作。我期待这两张DVD光盘能够提供详细的软件操作演示,能够带领我一步步地完成书中每一个案例的建模过程。通过视频,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命令的含义,更准确地把握参数的设置,从而有效地提升我的曲面建模能力。

评分

我之前断断续续地接触过一些CAD软件,但真正让我头疼的就是曲面建模。总感觉脑子里想的形状,在软件里却怎么也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总是不够光滑、不够精确。这款Pro/ENGINEER野火版5.0的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它是一本“救星”。书名里“野火版5.0”我就知道这是比较成熟的版本,很多功能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不是那种刚出来就被淘汰的。“曲面设计教程”更是直击我的痛点,我急需一个系统、深入的指导来解决我的曲面建模难题。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附带了两张DVD光盘。我一直认为,学习曲面设计,看书是一方面,但更关键的是要看实际操作。光盘里的视频教程,我想肯定会详细地演示书中的每一个步骤。想象一下,我可以跟着视频一点点地在电脑上操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暂停、回放,反复观看,直到自己完全弄懂。这比一个人对着书本死抠参数要高效得多。而且,如果光盘里的案例足够丰富,涵盖了各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曲面造型,那我的曲面建模技能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修订版”这个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信赖的。说明作者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可能修正了一些错误,或者加入了新的技术和技巧。在软件教程这方面,“修订版”往往意味着内容更加精准、实用,并且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我期待这本书能在曲面创建、编辑、分析、优化等方面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讲解,特别是那些我之前一直难以掌握的高级曲面技巧,例如如何创建复杂的光顺曲面,如何处理曲面之间的连接和过渡,如何进行曲面质量的评估等等。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我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专业。Pro/ENGINEER本身就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工程软件,它的曲面设计能力更是让人称道。这本书的标题“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曲面设计教程(修订版)(附DVD光盘2张)”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它的内容和适用人群,对于想学习Pro/ENGINEER曲面设计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直接和具有吸引力的指引。我尤其看重“中文”二字,这使得我在阅读和理解上不会有语言障碍,能够更顺畅地吸收知识。 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复杂产品设计的工程师来说,Pro/ENGINEER的曲面建模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这本书提供了“修订版”和“附DVD光盘2张”的配置,这让我觉得作者在内容的完整性和易学性上做了充分的考虑。两张DVD光盘意味着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曲面概念和复杂的命令操作非常有帮助。我期待光盘里能够有详细的软件操作演示,能够涵盖各种典型的曲面设计案例,例如自由曲面造型、曲面分析与优化、曲面与实体混合建模等。

评分

对初学者很好用!值得。

评分

不错,书的质量挺好,物流给力

评分

买了[SM]一点都不后悔,很喜欢[ZZ],书是绝对正版的,纸张都非常好![BJTJ]识伴随人类成长,人类的成长少不了知识。

评分

为什么在XP的电脑复制不到光盘里面的内容?

评分

说得满祥细,很满意。

评分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工程图教程

评分

还阔以

评分

还不错啊 作者出过好多的书籍 嘿嘿

评分

纸张摸起来还可以。。内容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