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樹木學》為普通高等教育園林景觀類“十二五”規劃教材之一,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第1章~第5章為總論,主要講述瞭園林樹木種質資源的特點及在景觀建設中的應用。第6章~第11章為各論,按照方便應用的原則,分為裸子植物類、喬木類、灌木類、藤本類、棕櫚類和竹類共6個章節,按照分科、分屬、分種進行瞭詳盡的介紹。
李保印,河南省蘭考縣人,1982年考入河南農業大學園林係,1989年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河南省農業學校從事園藝園林學科教學與科研工作,1997年晉升高級講師。2000年調入到河南科技學院園林學院工作,任園林教研室主任。2002年轉評為副教授,2004年晉升為教授。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要知道,涉及到大量精細圖譜的書籍,如果排版稍有差池,讀者體驗就會大打摺扣。這本《園林樹木學》的紙張選擇非常考究,既能保證印刷齣的色彩鮮艷、紋理清晰,又不會因為反光而影響閱讀舒適度。最值得稱贊的是,它的索引係統做得極其完善。如果你隻記得某個樹種的俗名,或者它的某個特徵,比如“春天開紫紅色花、葉片呈掌狀”,通過交叉索引係統,你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定位到目標內容。這種對讀者查閱便利性的細緻考量,在學術類書籍中是相當少見的。我試著查詢瞭一些冷僻的鄉土樹種,發現即便是那些相對不那麼常見的物種,書裏也有詳盡的描述和高質量的彩圖,這顯示齣作者團隊在資料搜集上的嚴謹和全麵。總之,這是一本從內到外都散發著專業氣質和匠心精神的圖書,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感到非常愉悅和滿足。
評分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對“樹”的理解被徹底顛覆瞭。以前看書,總覺得樹木是靜止的、被動的存在,是自然景觀的背景闆。但《園林樹木學》通過細緻的生物學描述和生態學分析,將每棵樹都塑造成瞭一個充滿生命力和復雜性的個體。它不僅僅告訴你“這是什麼樹”,更重要的是告訴你“這棵樹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子的”,以及它在生態鏈中扮演的角色。比如,書中對根係結構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地錶下世界對樹木穩定性的極端重要性,這立刻影響瞭我對未來庭院造景中土壤處理的看法。此外,書中穿插的一些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知識,為原本偏硬核的樹木知識增添瞭一層文化厚度。讀到那些關於古樹名木的記載時,會讓人對時間産生一種敬畏感。這本書成功地將嚴謹的科學知識、實用的園林技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熔於一爐,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平衡點。它不僅能教你認識樹,更能教你如何尊重和保護這些沉默的綠色生命。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齣瞭我閱讀同類書籍的預期。我曾經買過幾本講城市綠化的書籍,它們大多隻停留在“好看”的層麵,告訴你哪棵樹適閤種在哪裏。但這本《園林樹木學》顯然是將目光投嚮瞭更深遠的維度——可持續性和未來發展。它花瞭很大篇幅去探討引進外來樹種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利用本土物種構建更具生物多樣性的城市綠地。這種前瞻性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周圍那些“習以為常”的綠化配置。書中對樹木在不同土壤條件下的生理反應進行瞭細緻的剖析,這對於在氣候變化日益顯著的今天,選擇能長期存活的“未來之樹”至關重要。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樹木健康診斷”的部分,它教會瞭我如何通過觀察樹皮、葉片微小的變化,來判斷樹木是否正遭受脅迫,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實踐技能。對於從事園林設計或養護管理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參考手冊,更像是一份指導未來決策的戰略指南,其價值無可替代。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時,內心是有點忐忑的,畢竟“學”字當頭,我擔心會遇到一堆拗口的拉丁文和復雜到看不懂的分類圖錶。然而,實際的閱讀體驗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堆砌概念,而是采用瞭“案例導嚮”的方式。每一章都會聚焦於一類具有代錶性的樹種群落,比如“抗逆性強的行道樹”、“觀花期極長的灌木”等等,這種分類方法比單純按科屬分類要實用得多。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園林應用價值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專業深度和人文關懷。比如,它會分析某一特定樹種如何影響城市微氣候,如何有效地吸收空氣汙染物,或者在曆史文化景觀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機械地記憶知識點,而是在構建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園林生態係統。雖然書中也涉及瞭一些專業的園藝技術,比如修剪的最佳時機和病蟲害的早期識彆,但講解方式非常直觀,配有清晰的流程圖和對比照片,即便是零基礎的讀者也能快速上手。這本書讀起來,讓人感覺自己正在上一堂生動有趣的實踐課,而不是在啃一本厚重的教科書。
評分這本《園林樹木學》實在是太對我的胃口瞭!我一直對城市裏的綠化和公園裏的那些高大喬木、精緻灌木情有獨鍾,但光靠自己觀察總覺得少瞭點係統性。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園林愛好者”量身定做的百科全書。它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反而用一種非常親近自然的語言,把每一種樹木的“前世今生”都娓娓道來。比如,它詳細地描述瞭不同季節樹木的外觀變化,從早春嫩芽的萌發,到仲夏繁茂的綠蔭,再到深鞦絢爛的色彩,甚至連鼕季的骨架美感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介紹瞭樹木的形態特徵,還深入挖掘瞭它們在不同地域的生長習性。以前我總覺得北方常見的楊樹和南方的榕樹沒什麼太大區彆,讀完之後纔明白,原來每棵樹都帶著自己傢鄉的水土印記,對光照、水分的需求差異巨大。書中配的插圖和照片質量極高,清晰到我甚至能分辨齣不同樹種葉片邊緣的細微鋸齒,這對於實際辨認工作簡直是如虎添翼。我帶著這本書去植物園,簡直就像是擁有瞭一位隨身的嚮導,每走一步都能對照書本,發現新的驚喜。這本書絕對是園林新手入門,或者想提升自己“樹木知識儲備”的業餘愛好者的必備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