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第1章~第5章为总论,主要讲述了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在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第6章~第11章为各论,按照方便应用的原则,分为裸子植物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棕榈类和竹类共6个章节,按照分科、分属、分种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李保印,河南省兰考县人,1982年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园林系,1989年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河南省农业学校从事园艺园林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1997年晋升高级讲师。2000年调入到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工作,任园林教研室主任。2002年转评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
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学”字当头,我担心会遇到一堆拗口的拉丁文和复杂到看不懂的分类图表。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堆砌概念,而是采用了“案例导向”的方式。每一章都会聚焦于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树种群落,比如“抗逆性强的行道树”、“观花期极长的灌木”等等,这种分类方法比单纯按科属分类要实用得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园林应用价值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专业深度和人文关怀。比如,它会分析某一特定树种如何影响城市微气候,如何有效地吸收空气污染物,或者在历史文化景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是在构建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园林生态系统。虽然书中也涉及了一些专业的园艺技术,比如修剪的最佳时机和病虫害的早期识别,但讲解方式非常直观,配有清晰的流程图和对比照片,即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快速上手。这本书读起来,让人感觉自己正在上一堂生动有趣的实践课,而不是在啃一本厚重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园林树木学》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一直对城市里的绿化和公园里的那些高大乔木、精致灌木情有独钟,但光靠自己观察总觉得少了点系统性。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园林爱好者”量身定做的百科全书。它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反而用一种非常亲近自然的语言,把每一种树木的“前世今生”都娓娓道来。比如,它详细地描述了不同季节树木的外观变化,从早春嫩芽的萌发,到仲夏繁茂的绿荫,再到深秋绚烂的色彩,甚至连冬季的骨架美感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介绍了树木的形态特征,还深入挖掘了它们在不同地域的生长习性。以前我总觉得北方常见的杨树和南方的榕树没什么太大区别,读完之后才明白,原来每棵树都带着自己家乡的水土印记,对光照、水分的需求差异巨大。书中配的插图和照片质量极高,清晰到我甚至能分辨出不同树种叶片边缘的细微锯齿,这对于实际辨认工作简直是如虎添翼。我带着这本书去植物园,简直就像是拥有了一位随身的向导,每走一步都能对照书本,发现新的惊喜。这本书绝对是园林新手入门,或者想提升自己“树木知识储备”的业余爱好者的必备读物。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对“树”的理解被彻底颠覆了。以前看书,总觉得树木是静止的、被动的存在,是自然景观的背景板。但《园林树木学》通过细致的生物学描述和生态学分析,将每棵树都塑造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复杂性的个体。它不仅仅告诉你“这是什么树”,更重要的是告诉你“这棵树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的”,以及它在生态链中扮演的角色。比如,书中对根系结构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地表下世界对树木稳定性的极端重要性,这立刻影响了我对未来庭院造景中土壤处理的看法。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知识,为原本偏硬核的树木知识增添了一层文化厚度。读到那些关于古树名木的记载时,会让人对时间产生一种敬畏感。这本书成功地将严谨的科学知识、实用的园林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熔于一炉,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它不仅能教你认识树,更能教你如何尊重和保护这些沉默的绿色生命。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阅读同类书籍的预期。我曾经买过几本讲城市绿化的书籍,它们大多只停留在“好看”的层面,告诉你哪棵树适合种在哪里。但这本《园林树木学》显然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维度——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它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引进外来树种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利用本土物种构建更具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周围那些“习以为常”的绿化配置。书中对树木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这对于在气候变化日益显著的今天,选择能长期存活的“未来之树”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树木健康诊断”的部分,它教会了我如何通过观察树皮、叶片微小的变化,来判断树木是否正遭受胁迫,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实践技能。对于从事园林设计或养护管理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参考手册,更像是一份指导未来决策的战略指南,其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要知道,涉及到大量精细图谱的书籍,如果排版稍有差池,读者体验就会大打折扣。这本《园林树木学》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既能保证印刷出的色彩鲜艳、纹理清晰,又不会因为反光而影响阅读舒适度。最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索引系统做得极其完善。如果你只记得某个树种的俗名,或者它的某个特征,比如“春天开紫红色花、叶片呈掌状”,通过交叉索引系统,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定位到目标内容。这种对读者查阅便利性的细致考量,在学术类书籍中是相当少见的。我试着查询了一些冷僻的乡土树种,发现即便是那些相对不那么常见的物种,书里也有详尽的描述和高质量的彩图,这显示出作者团队在资料搜集上的严谨和全面。总之,这是一本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专业气质和匠心精神的图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