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米诗选 Selected Poems of Rumi

鲁米诗选 Selected Poems of Rum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Jalalu l Din Rumi &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苏菲主义
  • 神秘主义
  • 波斯文学
  • 鲁米
  • 爱情
  • 灵性
  • 宗教
  • 古典文学
  • 翻译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澜瑞外文Lanree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Dover Publications
ISBN:9780486415833
商品编码:113003038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elected Poems of Rumi
出版时间:2000-02-01
页数:112
正文语种:英语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鲁米诗选 Selected Poems of Rumi
作者: Jalalu'l-Din Rumi;
ISBN13: 9780486415833
类型: 平装(简装书)
语种: 英语(English)
出版日期: 2000-02-01
出版社: Dover Publications
页数: 112
重量(克): 86
尺寸: 7 x 129 x 209 mm

商品简介
Over 100 of Rumi's most passionate lyrics include "The Children of Light," "The Man Who Looked Back on His Way to Hell," "The Pear-Tree of Illusion." Translated by R. A. Nicholson.
《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古波斯哲思与现代心灵的交响》 导言:在尘世的喧嚣中,寻觅永恒的回响 本书并非简单的历史文献汇编,也不是对某一特定哲学流派的僵硬阐释。它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一次深入探寻人类共同情感与存在困境的旅程。我们试图在中古波斯那片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土壤上,重新发掘那些被时间尘封,却又与我们当下心灵需求紧密相连的智慧之光。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对“经典”的刻板印象,真正走进那些古老思想家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张力,以及他们如何在对“真”与“美”的执着追求中,构建起一套完整而富有生命力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 第一章:文明的交汇点——中古波斯的精神土壤 要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光辉,必须先审视其孕育的土壤。本章将详细描绘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波斯及周边地区在文化、政治和宗教上的复杂图景。 1.1 丝绸之路的智慧熔炉: 波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核心地带。从印度教的深邃思辨,到希腊哲学的逻辑建构,再到伊斯兰教义的规范体系,这些元素如何在精神层面上相互碰撞、融合,催生出一种既有普世性又具地域独特性的“波斯精神”?我们将考察其对文学形式、艺术表现乃至日常生活哲学的具体影响。 1.2 游牧与定居的张力: 帝国兴衰更迭,新的统治者不断涌入,这使得社会结构处于持续的流动之中。我们探讨这种动荡如何促使思想家们从对世俗权力的关注,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构建,寻求一种超越政权更迭的“永恒庇护所”。 1.3 苏菲主义的兴起与演变: 并非铁板一块的苏菲主义,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谢赫(导师)的影响下,呈现出多元的面貌。本章将梳理其早期苦修主义的基调,如何逐步演变为强调“爱”作为通达真理的终极路径,并探讨这种“爱”的哲学内涵——它究竟是一种宗教体验,还是一种纯粹的人本主义情感升华? 第二章:形而上学的边界——对“一”与“多”的沉思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形而上学层面的探讨,即中古波斯思想家们如何解释世界的本源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2.1 存在的阶梯与流溢论: 我们将详细解析当时主流的宇宙生成论。从“太初之光”(The Primal Light)的概念出发,探讨世界是如何从绝对的“一”(The One)层层流溢(Emanation)而成的。这一过程并非线性的衰减,而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回归渴望。个体生命如何在“多”的幻象中,感知到对“一”的怀念与呼唤? 2.2 知识的类型与心灵的炼金术: 知识在中古波斯哲学体系中被细分为不同的层次:感官经验、理性分析、以及基于直觉和体验的“明见之知”(Gnosis)。本书将对比分析这些知识获取方式的有效性,并阐释心灵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净化(Tazkiya)和磨砺,实现从“受造物”向“真理映照体”的转变。这其中涉及的伦理实践和心理调适机制,具有跨越时代的指导意义。 2.3 时间观的革命: 批判性地审视古希腊对线性时间的理解,中古波斯思想家们如何引入“循环时间”与“瞬间永恒”的概念?“瞬间”(The Moment)在他们的哲学中占据何种核心地位?我们探讨“活在当下”如何被提升为一种严肃的形而上学要求,而非简单的生活技巧。 第三章:爱的哲学——从迷恋到融化 本书的核心部分,是对“爱”(Ishq/Mahabbat)这一主题的深度挖掘。爱不仅仅是诗歌的主题,更是连接个体与神性、物质与精神的唯一桥梁。 3.1 从人间之爱到神圣之爱(Majaz to Haqiqat): 区分隐喻性(Majaz)的爱与真实性(Haqiqat)的爱是理解该思想体系的关键。我们细致考察了从对美的事物的迷恋(如对月亮、玫瑰的赞叹),如何被引导和转化,最终聚焦于“绝对之美”——那个无可名状的源头。这种转化过程中的精神挣扎与突破,是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3.2 孤独与同伴:寻找“另一半的灵魂”: 探讨爱中的“分离”与“结合”的辩证法。个体在寻求与“真理”结合的过程中,往往体验到极致的孤独感。这种孤独如何催生出对“同伴”的渴望?这里的“同伴”不仅指爱人,更指在同一精神道路上行走的导师和同行者。 3.3 狂喜与沉醉:体验的边界: 对“沉醉”(Intoxication)状态的哲学解读。这种非理性的、近乎“失控”的精神体验,在当时的语境下被视为通向真理的一种捷径。我们分析这种“狂喜”的内在结构,它如何打破了日常语言和逻辑思维的枷锁,让个体得以瞥见存在的本质。 第四章: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超越 纯粹的理论无法支撑人类的生活。本章将探讨这些深刻的哲学思想如何被转化为可操作的伦理规范和生活艺术。 4.1 谦卑与服务:仆人的哲学: 与西方强调英雄主义和独立自主的传统不同,中古波斯精神强调“仆人”(Servant)的姿态。这种谦卑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对自身有限性的深刻认知,从而为接受无限的智慧留出空间。我们将考察“服务”在精神修行中的作用。 4.2 叙事的力量:寓言与象征的解码: 当抽象的真理无法用日常语言表达时,寓言和象征便成为主要的载体。本书将精选数个著名的象征性故事,深入剖析其多层含义,并展示它们如何训练读者的心智去“阅读”超越文字表面的意义。 4.3 宽容与包容的伦理学: 面对一个多元且时常冲突的世界,这些思想家如何构建了一种强大的伦理框架来容纳差异?“敞开的心灵”被视为最高的美德。我们分析这种包容性,如何成为抵抗教条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 结语:当古老的智慧重获新生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证明中古波斯的哲学智慧并非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应对现代社会困境的有力工具。在技术爆炸、信息过载和意义缺失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新审视那些关于爱、孤独、真实与幻象的古老提问。 通过这场跨越时空的深度阅读,愿读者能从那些伟大的灵魂的低语中,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永恒旋律,并将这份超越性的洞察,融入到我们每日的呼吸与行走之中。这是一份邀请,邀请您与历史上的智者并肩而立,共同凝视那永不落下的真理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注释和导读部分,为我这位略显浅薄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像是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手中拿着地图,指引我穿越那些布满典故和象征的复杂路径。我特别欣赏导读部分的处理方式,它并没有试图用枯燥的学术语言来“定义”诗歌的含义,反倒是营造了一种开放式的讨论氛围。它解释了那些关键的波斯文化背景、苏菲派的神秘主义概念,以及特定词汇(比如“夜莺”、“玫瑰”或“酒壶”)在传统语境下的多重含义,但它绝不替读者做最终的解读。相反,它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背景知识,然后礼貌地将解释权完全交还给了阅读者本人。这使得我在理解那些抽象概念时,不会因为缺乏背景知识而感到茫然,也不会因为被过度灌输固定解释而扼杀了自己独特的感悟。这种适度的介入与恰到其分的留白,让阅读体验既有深度又不失乐趣。

评分

这本书的译本质量,坦率地说,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通常,面对这种古老而又充满灵性深度的文本,译者常常面临着“信、达、雅”之间的艰难权衡,稍有不慎便会流于直白或矫揉造作。然而,这里的译文却展现出一种惊人的平衡感。它似乎巧妙地捕捉到了原作者那份近乎狂热的、对神圣之爱的追寻与赞美,却没有陷入那种晦涩难懂的哲学阐述中。许多诗句,原本在我阅读其他版本时总感觉隔着一层玻璃,难以触及核心的悸动,但在这里,那些关于火焰、美酒与分离的意象,突然变得鲜活而具有穿透力。译者仿佛是与那位千年以前的智者进行了一场心有灵犀的对话,将那些看似简单的词语,重新赋予了深层的时间感和情感重量。特别是那些关于“迷醉”与“虚无”的探讨,读来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仿佛每一个用词的选择,都是为了将读者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内在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无不透露着一种古典而又深邃的美感。我尤其喜欢它所选用的纸张,那种微微泛着暖意的米黄色调,手感温润而富有质感,捧在手里的时候,就仿佛捧着一卷跨越时空的古老手稿。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郑重的仪式。那些精心设计的字体,在墨色的映衬下显得疏朗有致,即便是那些相对复杂的波斯语名字的音译,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顺畅,又不失其异域风情。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是用心打磨的,书脊的韧度适中,能平稳地摊开,让人在阅读时无需费力去压住书页。这样的细节,对于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我常常在夜晚,点上一盏暖黄色的台灯,仅仅是摩挲着书皮的纹理,就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宁静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将它从书架上取下,都带着一种对美好事物应有的敬畏感。这绝不是那种批量生产、敷衍了事的印刷品,它成功地将内容的精神内核,通过物质的载体完美地承载和传达了出来。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选篇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线或主题进行堆砌,而是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叙事动态。初读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世俗烦恼的挣脱与不屑,诗歌的情绪是激昂的、充满渴望的。但随着阅读深入,尤其是在进入中段后,那种外放的激情逐渐沉淀为一种内观的宁静,诗句中开始充满了对“在当下存在的奥秘”的沉思,情绪变得更加柔和,但力量却更为深沉。到了最后几章,那种感觉就像是经过漫长的攀登,终于站在了山巅,眼前的景象宏大而又简洁,所有的纠结都消融了,只留下一种纯粹的、与万物合一的平和。这种渐进式的、引导性的编排,使得读者并非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一个精心构建的认知路径上,完成自我心灵的净化与重塑,每一章的转换,都像是一次灵魂的洗礼,非常高明。

评分

从阅读的心境变化来看,这本书对我的日常状态产生了微妙但持久的影响。它不像一些快节奏的文学作品那样,读完后便将你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戛然而止。相反,这本书中的某些韵律和意象,如同被轻轻播撒下的种子,它们会悄悄地在你的日常事务中生根发芽。比如,在通勤的嘈杂中,我可能会突然想起某一句关于“心房中的寂静”的描述,瞬间将周围的喧嚣隔绝开来。又或者,在处理一些看似繁琐的行政事务时,那种对“转瞬即逝的幻象”的洞察,会让我对眼前的困境产生一种超然的态度。这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的缝隙中,找到了一个可以栖息的、更广阔的精神角落。它教会我用一种更柔软、更具包容性的目光去看待周遭的人与事,那种由内而外的平和感,才是这本书真正馈赠给我的无价之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