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纔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漢字的形成經曆瞭很長的曆史時期。目前發現的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傢認為,它們還不是文字,隻是對原始文字的産生起瞭引發的作用。大多數文字學傢認為“漢字的形成時代大概不會早於夏代”,並在“夏商之際(約在公元前 17世紀)形成完整的文字體係”。
評分《闆橋雜記》與《三吳遊覽誌》的作者餘懷(1616-1696),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一號廣霞,又號壺山外史、寒鐵道人,晚年自號持老人。原籍福建莆田,長期寓居南京。因此,常自稱江寜餘懷、白下餘懷。
評分第一階段:1616——1645,即餘懷三十歲前。他熟讀經史,學識淵博,有匡世之誌,文名震南都。南京國子監(南雍),規模巨大。為參與南都鄉試,東南數省學子,常聚學於此。餘懷亦曾遊學南雍。而與試名列榜首者,多為餘懷、湖廣杜溶(於皇)、江寜白夢鼐(仲調),人稱“餘杜白”(金陵俗稱染色名“魚
評分餘懷生活的時代,正是明末清初社會大動蕩的時期。他的一生,經曆十分麯摺。以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清軍占領南京、南明福王弘光政權滅亡為界,可分為兩個階段:
評分許真人即東晉年間的道土許謐(305—376),道名為穆,字思玄。興寜二年(364),許謐等人在茅山假托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傳授,製作瞭《上清經》、《黃庭經》等道教經典,創立瞭道教上清派。太和元年(366),許謐在茅山小茅峰之北的雷平山營造宅宇,後來在宅南穿鑿瞭一口“許真人井”。
評分中國五韆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
評分餘懷生於明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七月十四日。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六月二十日(荷花誕日)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尤侗(悔庵)《挽餘曼翁八絕句》之二雲:“老來健在正堪誇,序齒居然先子牙。何意道場終九九,並非太歲在龍蛇。”(《艮齋倦稿》捲九)
評分此本《井銘》拓本,經趙魏、張廷濟、瀋樹鏞、潘祖蔭遞藏,民國十七年(1928)鞦傳到潘氏後人潘靜淑、吳湖帆夫婦手中。此本不僅為宋拓孤本,更珍貴之處在於它還保存著宋代裝裱式樣。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