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施旭光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脾胃
  • 名方
  • 经典
  • 养生
  • 健康
  • 中医药
  • 疾病
  • 方剂
  • 传统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610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99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5
字数:2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系统介绍了治疗脾胃病的古今名方,每首方剂从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临床应用等方面来编写。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及各级中医师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施旭光,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门诊主任医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善于用中医方法治疗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在中医养生保键、药膳食疗、中医治未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曾主持广东省科技厅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厅课题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厅局级课题共18项,主持新药开发项目1项。
  发表学术论文46篇。主编《小病小痛怎么办:实用家庭用药指南》、《服药禁忌》、《美容禁忌》、《饮食禁忌》、《百味中药补疗食谱》、《百味中药防老食谱》、《伤寒、金匮方歌诀新编》、《中西医汇通常用方剂》、《中华养生粥膳600款》、《中华养生茶饮600款》、《中华养生药酒600款》和《中华养生家常菜600款》等书籍,参加《乙肝中医疗法》、《临床中医肿瘤学》、《从生活中防治甲亢》、《方剂学》、《方剂的现代研究》、《中医食疗学》、《中华养生靓汤1000款》、《方剂学应试指南》等书籍的编写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胃痛名方
良附丸(《良方集腋》)
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丹参饮(《时方歌括》)
清中汤(《医学统旨》)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丁附理中汤(《伤寒全生集》)
小乌沉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独步散(《本草纲目》)
神香散(《景岳全书》)
丁香止痛散(《卫生宝鉴》)
十香丸(《景岳全书》)
竹茹清胃饮(姚予扬验方)
砂半理中汤(宋孝志验方)
健运麦谷汤(赵菜验方)
滋胃饮(周伸瑛验方)
加昧黄连温胆汤(谢昌仁验方)
安中汤(张镜人验方)
养阴建中汤(姚奇蔚验方)
益气建中汤(姚奇蔚验方)
加味香苏饮(董建华验方)
兰洱延馨饮(梁剑波验方)
沙参养胃汤(李振华验方)
香砂温中汤(李振华验方)
肝胃百合汤(董建华验方)
健胃散(郭谦亨验方)
理脾愈疡汤(李振华验方)
健中调胃汤(李寿山验方)
溃疡止血方(谢昌仁验方)
脘腹蠲痛汤(何任验方)
金延香附汤(董建华验方)
柴芍和胃汤(张镜人验方)
百合荔枝乌药汤(程绍恩验方)
三合汤(焦树德验方)
四合汤(焦树德验方)
滋阴通降方(董建华验方)
五花芍草汤(魏长春验方)
香砂益胃汤(章真如验方)
慢萎胃复元汤(赵棻验方)
加味芍药甘草汤(祝伯权验方)
溃疡速愈方(祝伯权验方)
肝胃百合汤(夏度衡验方)
萎胃汤(陈福如验方)
益气清胃汤(何世东验方)
陈氏胃痛方(陈镜合验方)
胃痛方(陈福生验方)
……

第二章 痞满名方
第三章 腹痛名方
第四章 呕吐名方
第五章 呃逆名方
第六章 噎膈名方
第七章 泄泻名方
第八章 便秘名方

精彩书摘

  理脾愈疡汤
  【出处】李振华验方(《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组成】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桂枝6g白芍12g砂仁8g厚朴10g甘松10g刘寄奴15g乌贼骨10g生姜10g元胡10g炙甘草6g大枣3枚
  【用法】取冷水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30分钟,取汁约150毫升,再将药渣加水二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以饭后2小时左右服用为宜。
  【功用】温中健脾,理气活血。
  【主治】脾胃虚寒,气滞血瘀之胃痛证。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饿时痛甚,得食痛减,腹胀嗳气,手足欠温,身倦无力,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沉细。
  【方解】本方为治疗脾胃虚寒,气滞血瘀之胃痛经验方。脾胃虚寒,寒主收引,加之胃脘气滞,不通则痛,故见胃脘隐痛;寒为阴邪,故喜温喜按;胃脘气滞,升降功能失调,故见腹胀嗳气;阳虚无力达于四末,故可见手足欠温,神倦无力;脾胃虚寒,提举无力,故见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沉细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之象。治以温中散寒,理气活血。
  本方以《伤寒论》小建中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为基础,通过临床实践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党参甘平,人中焦,健脾益气;桂枝辛温,温阳通络,两药俱为君药。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与党参相合取四君子之义,增强益气健脾之功;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与桂枝合用取小建中汤之义,调和营卫,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上药俱为臣药。砂仁、厚朴、甘松、刘寄奴、元胡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活血;乌贼骨生肌敛疮,制酸止痛,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温中,活血止痛,生肌愈疡之效。
  【临床应用】
  1.运用要点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血瘀之胃痛证。临证以胃脘隐痛,饿时痛甚,手足欠温,身倦无力,便溏,舌质淡暗,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2.随症加减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加白及10g、三七粉3g(分2次冲服)、地榆12g;如语言无力,形寒俱冷,四肢欠温,加黄芪15~30g,甚至加附子10~15g;如嗳气频作,加丁香5g、柿蒂15g;如食少、胀满,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g。
  3.现代应用临床常用于胃、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脾胃虚寒,气滞血瘀之患者,可用本方治之。
  4.应用经验李振华名老中医常用该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取得较好的疗效。〔张丰强,郑英主编.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际文化出版社,北京,1996〕
  ……

前言/序言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简介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旨在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从业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系统、实用、兼具理论深度与临床价值的脾胃病学经典名方学习指南。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方剂,而是深入挖掘经典医籍中治疗脾胃病的精华,以“读经典”为切入点,以“学名方”为落脚点,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经典导读”的模式。我们深知,中医的精髓蕴藏于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中。《脾胃病名方》选取了历代医家在脾胃病治疗领域卓有建树的代表性方剂,并追溯其源头,精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傅青主女科》、《沈氏尊生书》、《医宗金鉴》等重要古籍中与脾胃病相关的经典论述。通过对这些经典原文的梳理与解读,帮助读者建立对脾胃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深刻理解,为学习名方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名方”部分,本书选取了数十首历代相传、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脾胃病治疗名方。这些名方涵盖了从寒、热、虚、实、痰、湿、食滞等多种病因病机所致的脾胃不和、胃脘疼痛、腹胀腹泻、呕吐反酸、食欲不振等常见病证。每一个方剂的学习都将遵循严谨的结构: 方剂出处与演变: 明确方剂的原始出处,追溯其在后世医籍中的流传与发展,了解其历史渊源。 原文精析: 引用经典医籍中关于该方的原文,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解释方剂的组方意图、药物配伍特点、升降浮沉之理。 功用主治: 阐述该方剂的核心功效,明确其适用的病证、病位、病性,以及辨证要点。 药物分析: 对方剂中的每一味药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其性味归经、功效、药理作用、炮制特点以及在方剂中的君臣佐使地位,揭示药物之间的协同与制约关系。 辨证要点与临证加减: 提炼该方剂的核心辨证要点,指导读者如何在实际临床中准确辨证。同时,提供常见的加减变化,讲解针对不同兼证、不同体质的调整思路,体现方剂的灵活性与个体化治疗。 医案举隅: 精选数则经典的医案,真实地展现名方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过程,从辨证施治到方药运用,再到疗效反馈,为读者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 现代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现代药理学、临床研究对该方剂的探索与验证,为读者提供科学的佐证,也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供思考。 本书的另一亮点在于其系统的编排逻辑。全书按照脾胃病的常见病证分类,从基础的胃气不和,到具体的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热壅滞、食滞胃脘等,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每个章节都围绕某一类证型,集中讲解相关的经典理论和代表性名方,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此外,《脾胃病名方》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方剂本身的解读,还融入了大量治学心得与临证体会。例如,在讲解某个方剂时,会适当提及该方在特定病种(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中的应用经验,以及古今医家对该方的不同见解,以拓展读者的视野。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同时又不失中医的严谨性。力求做到既能让初学者快速入门,又能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获得启发。插图、表格等辅助性内容的运用,也将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直观。 总之,《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是一本集经典研读、名方解析、临床实践于一体的脾胃病学专著。它不仅是学习脾胃病治疗方剂的宝贵参考,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医优秀文化的有益载体。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帮助读者真正领略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独特魅力,提升辨治能力,为守护脾胃健康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被脾胃不适困扰的普通人,我怀揣着一份病急乱投医的心情,在书店里翻阅了无数本关于养生和医学的书籍,但很多都晦涩难懂,或是过于泛泛而谈。直到我偶然看到这本《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我仿佛看到了久旱逢甘霖。尽管书中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但仅凭其编排的系统性和对经典名方的聚焦,就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喜欢它那种“溯本求源”的态度,不像市面上很多速成式的养生指南,而是深入挖掘历代医家对脾胃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智慧。我想,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受困于脾胃问题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经典名方的背后逻辑,比那些“一日三餐吃什么”的笼统建议要实在得多。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历史悠久、疗效卓著的方剂,并且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其组方原理、功效以及适用人群,甚至附带一些古代医案的解读,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个方子有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吃什么”的层面。这不仅仅是一本方剂大全,我更希望能从中读出一种中医的智慧和传承。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细节的人,尤其是在饮食健康方面。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我的脾胃也时常出现一些小毛病,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中医的调理之道。《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方剂,一定有着非凡的道理。这本书承诺“读经典学名方”,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脾胃病治疗的途径。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最有效、最经典的脾胃病治疗方剂,并且能够用一种我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解释这些方剂的由来,以及它们为什么会有效。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药方列表,而是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真正领略到中医的智慧,理解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我的脾胃健康。如果书中能有一些简单易行的食疗建议,并且与方剂相结合,那对我来说就更完美了。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尝试一些中医调理,主要是因为西医的治疗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而且副作用也让我有些担忧。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了解到《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深入阅读,但光是它的名字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那些流传下来的古老方剂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它们蕴含着千年积累的智慧。这本书似乎就是为了满足我这样的好奇心而存在的,它承诺要“读经典学名方”,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中医的世界,让我了解那些耳熟能详的脾胃病名方,比如我们常听说的“理中丸”、“四君子汤”等等,不仅仅是知道它们的名字,更希望了解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用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讲解这些复杂的方剂,而不是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现代医学对这些方剂的研究成果,那就更完美了,这样可以让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也能看到现代科学的佐证。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养生保健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最近被《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这本书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医学中蕴含着无数宝贵的智慧,尤其是在调理脾胃方面,更是有着深厚的积淀。这本书以“读经典学名方”为切入点,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去深入了解那些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检验的名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最经典、最核心的脾胃病名方,并且不仅仅是列出方剂,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它们的出处、组方理念、针对的病机、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果书中还能穿插一些生动的医案故事,或者是一些现代临床研究的佐证,那将更能增加这本书的可读性和说服力,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尤其对脾胃病的研究情有独钟。近些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脾胃功能紊乱的人群日益增多,这让我更加关注脾胃健康的古老智慧。《读经典学名方系列:脾胃病名方》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精髓就体现在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名方之中,它们是无数医家智慧的结晶。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深入探究这些经典方剂的愿望。我希望它能够系统地梳理脾胃病相关的经典名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包括但不限于药材的配伍、方剂的功效、主治病症、以及在不同病机下的加减变化。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方剂的临床应用。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和研究脾胃病名方的宝贵参考资料,让我在中医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评分

脾胃病名方脾胃病名方适合初学

评分

可以

评分

还不错,值得学习,有同行可以交流下

评分

好评。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但是我觉得物流快递好像把包装纸合打开过。

评分

可以

评分

我觉得这本书挺实用的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内容非常好好

评分

我觉得这本书挺实用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