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信息与电子技术类系列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信息与电子技术类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琨 编
图书标签:
  • 数字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
  • 信息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电路
  • 数字电路
  • 逻辑电路
  • 半导体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5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59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5
字数:36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信息与电子技术类系列教材》根据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和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学习特点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包括数制与码制、逻辑代数、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A/D与D/A转换和数字电路综合案例等。《数字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信息与电子技术类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时较少情况下的教学(50~65学时)。为了方便教学和自学,本书配有实用的电子课件、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信息与电子技术类系列教材》可作为理工院校大学生和其他层次高等学院计算机、电子、电气等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数制与码制
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1.1 模拟信号
1.1.2 数字信号
1.2 进位计数制
1.2.1 数制的概念
1.2.2 十进制数
1.2.3 二进制数
1.2.4 八进制数
1.2.5 十六进制数
1.3 数制的转换
1.3.1 非十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1.3.2 十进制转换成非十进制
1.3.3 非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1.4 原码、反码和补码
1.5 码制
1.5.1 BCD码
1.5.2 可靠性编码
1.5.3 字符代码
1.6 实践案例——ASCII码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逻辑代数
2.1 逻辑代数基础知识
2.1.1 逻辑代数的运算
2.1.2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定律
2.1.3 逻辑代数的3个基本定理
2.2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2.2.1 逻辑函数
2.2.2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2.2.3 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
2.3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2.3.1 逻辑函数的最简形式
2.3.2 公式化简法
2.4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2.4.1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表示法
2.4.2 利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2.4.3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化简
2.5 实践案例——原料传输系统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逻辑门电路
3.1 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3.1.1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3.1.2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3.1.3 MOS管的开关特性
3.2 分立元器件门电路
3.2.1 二极管与门
3.2.2 二极管或门
3.2.3 晶体管非门
3.3 TTL集成逻辑门
3.3.1 TTL与非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3.2 TTL与非门的电气特性与主要参数
3.3.3 其他逻辑功能的TTL门电路
3.3.4 TTL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逻辑门
3.3.5 TTL门电路的使用规则
3.4 CMOS集成逻辑门
3.4.1 CMOS逻辑电路特点
3.4.2 CMOS传输门
3.4.3 CMOS漏极开路门与CMOS三态逻辑门
3.4.4 CMOS门电路的使用规则
3.5 实践案例——水位告警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
4.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4.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4.4 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4.4.1 编码器
4.4.2 译码器
4.4.3 数据选择器
4.4.4 数据分配器
4.4.5 加法器
4.4.6 数值比较器
4.4.7 74、CD系列芯片性能比较
4.5 竞争与冒险
4.5.1 基本概念
4.5.2 冒险的判别方法
4.5.3 竞争冒险的消除方法
4.6 实践案例——血型匹配功能电路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触发器
5.1 概述
5.2 基本SR触发器
5.3 电平触发的触发器
5.3.1 电平触发的SR触发器
5.3.2 电平触发的D触发器
5.4 脉冲触发的触发器
5.4.1 主从SR触发器
5.4.2 主从JK触发器
5.5 边沿触发的触发器
5.5.1 边沿D触发器
5.5.2 维持阻塞触发器
5.6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6.1 SR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6.2 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6.3 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6.4 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6.5 T'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7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5.8 触发器的电气特性
5.8.1 静态特性
5.8.2 动态特性
5.9 实践案例——并行数据存储电路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6.1.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6.1.2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结构和描述方法
6.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6.2.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6.2.2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6.3 寄存器
6.3.1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组成及原理
6.3.2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6.4 计数器
6.4.1 概述
6.4.2 同步计数器结构组成及原理
6.4.3 异步计数器结构组成及原理
6.4.4 集成计数器及其应用
6.5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6.5.1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任务
6.5.2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
6.6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6.6.1 用移位寄存器设计
6.6.2 用计数器设计
6.7 实践案例——病房呼叫系统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
7.1 多谐振荡器
7.1.1 门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7.1.2 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7.2 单稳态电路
7.2.1 门电路构成的微分型单稳态电路
7.2.2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7.2.3 单稳态电路的应用
7.3 施密特电路
7.3.1 门电路构成的施密特电路
7.3.2 施密特电路的应用
7.4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7.4.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7.4.2 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7.4.3 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电路
7.4.4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电路
7.5 实践案例——简易电子琴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半导体存储器
8.1 概述
8.2 ROM
8.2.1 掩模ROM
8.2.2 可编程ROM
8.3 RAM
8.3.1 SRAM
8.3.2 DRAM
8.4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8.5 实践案例——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9.1 可编程逻辑器件
9.1.1 PLD分类
9.1.2 PLD基本结构
9.1.3 PLD基本原理
9.2 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
9.2.1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9.2.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9.2.3 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
9.3 硬件描述语言
9.4 实践案例——采用VHDL设计的触发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A/D与D/A转换
10.1 ADC
10.1.1 ADC的组成
10.1.2 常见的ADC电路
10.1.3 ADC的主要技术参数
10.2 DAC
10.2.1 DAC的转换特性
10.2.2 常见的DAC电路
10.2.3 DAC的主要技术参数
10.3 实践案例——数控直流稳压电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数字电路综合案例
11.1 概述
11.2 设计任务和要求
11.3 系统总体方案
11.4 设计可选元器件
11.5 设计方案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A 逻辑符号对照表
附录B 常见数字电路芯片引脚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对计算机、电子、电气等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定位面临新的挑战。“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电子、电气信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
  按照教育部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一定理论基础、有较强实战能力、有足够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编者根据从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多年和教学改革实践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依照目前高等教育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材更新的需要,纵观国内外相关课程教材,分析应用型专业人才特点,编写了本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应用为主,筛选教学内容
  本书定位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可能具备的认知状况、学生素质及能力要求,本着“保基础,重实践,少而精”的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剪裁了一部分纯学术研究内容。本书适合较少学时教学,建议学时为50~65。
  因此,编者大幅度削减了对器件内部电路的结构分析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如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计数器等中规模集成器件内部电路分析的相关内容,通过逻辑功能表、逻辑函数、引脚功能介绍等描述方法,讲述器件的逻辑功能及器件的外部特性,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器件。
  2.案例驱动,构筑知识应用架构
  以案例为驱动,每章安排例题,前10章每章最后安排一个实践案例,将每章知识重点以应用实例的形式加以总结。最后一章将本书主要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综合案例中,引导学生学有所用,增强了本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3.更新理念,紧跟课程发展趋势
  本书更新了目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领域的一些理念,如第5章触发器中用锁存器代替了基本触发器,用门控触发器代替了电平触发触发器,并精心编排了触发器分类和编写顺序。在第9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中,重点介绍目前主流使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FPGA的结构,而将较早发明的PAL和GAL等内容简化。
  4.结构充实,增加可读性
  增大图、表比例,强化知识对比和总结,并注重对“难点”内容进行细致推理解析和附图说明。每章设有“内容提要”和“小结”,并给出“基本教学要求”。本书附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以及附录,利于学生阅读和自学。
  本书统一使用国家标准的图形逻辑符号,附录A是逻辑符号对照表,方便学生查找对应的国际惯用图形逻辑符号。
  本书分11章、2个附录,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刘琨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李克勤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乔瑞芳任副主编。第1章和第4章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喻武龙编写,第2章、第5章、第8章和第11章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乔瑞芳编写,第3章、附录A和附录B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彭宇帆编写,第6章和第9章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刘琨编写,第7章和第10章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宫鑫编写,第11章部分内容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孙永坚编写。全书由李克勤审稿,刘琨负责统编定稿。
  编者参考了许多相关书籍,在此对本书选用参考文献的著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业界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精通FPGA设计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设计与应用的技术专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实践性极强的FPGA学习和开发平台。全书紧密围绕FPGA的原理、开发流程、核心技术以及前沿应用,力求使读者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迅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能力。 第一部分:FPGA基础理论与设计流程 第一章:FPGA概述与发展历程 详细介绍FPGA的定义、基本结构(LUTs、DFFs、IOs、Clock Network等)以及与ASIC、CPLD等逻辑器件的区别和优势。 回顾FPGA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简单逻辑阵列到如今高度集成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梳理不同代际FPGA的演进方向和关键技术突破。 分析FPGA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广泛应用领域,阐述其在原型验证、小批量生产、定制化设计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介绍主流FPGA厂商(如Xilinx/AMD、Intel/Altera、Lattice等)及其代表性产品系列,帮助读者建立对市场格局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FPGA开发环境与工具链 深入解析FPGA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环境,重点介绍集成开发环境(IDE)的安装、配置与使用,如Vivado(Xilinx/AMD)、Quartus Prime(Intel/Altera)等。 详细讲解FPGA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设计输入(HDL语言)、综合、布局布线、时序仿真、硬件实现、在线调试等。 着重介绍硬件描述语言(HDL)在FPGA设计中的作用,包括Verilog HDL和VHDL的语法基础、常用语句、模块化设计原则以及代码风格规范。 讲解仿真器的使用,如Modelsim、QuestaSim等,演示如何编写测试平台(Testbench)来验证设计的功能正确性,以及仿真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介绍综合工具(Synthesizer)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设置,讲解如何优化代码以获得性能、面积和功耗的最佳权衡。 详述布局布线(Place & Route)工具的功能,阐释其在将逻辑单元映射到FPGA物理资源上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约束文件(Constraints)来指导优化过程。 讲解时序分析(Timing Analysis)的重要性,介绍建立时间(Setup Time)、保持时间(Hold Time)等关键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时序报告来识别和解决时序违例问题。 介绍FPGA在线调试工具(如ILA、SignalTap等)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在目标板上实时监控信号,帮助快速定位硬件问题。 第三章:FPGA底层架构与资源利用 深入剖析FPGA的核心可编程逻辑单元(CLB/LE)的内部结构,包括查找表(LUT)、触发器(Flip-Flop/Register)等,理解其工作原理和配置方式。 讲解FPGA中的嵌入式块RAM(BRAM)和分布式RAM(Distributed RAM)的特性、配置模式(单端口、双端口、FIFO等)及其在存储器设计中的应用。 介绍DSP Slice(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其在乘法器、加法器、累加器等算术运算上的优势,以及如何高效利用DSP Slice加速算法实现。 详细说明FPGA的输入/输出(IO)接口模块,包括各种IO标准(LVCMOS, LVDS, HSTL等)的配置,以及如何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IOBANK和IO引脚。 讲解FPGA的时钟管理单元(Clock Management Tiles, CMTs),包括PLL(Phase-Locked Loop)和MMCM(Mixed-Mode Clock Manager)的原理、配置方法以及如何生成稳定的时钟信号、进行时钟分频和倍频。 探讨FPGA的编程(Configuration)流程,包括JTAG编程、SPI/I2C编程等,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如SRAM、Flash)在FPGA配置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FPGA设计进阶技术与方法 第四章:高级HDL设计技巧与代码优化 深入讲解时序约束(Timing Constraints)的概念和编写方法,包括时钟定义、输入/输出延迟约束、多周期约束、伪路径约束等,以及如何利用时序报告进行优化。 介绍综合与布局布线过程中的常用优化技术,如流水线(Pipelining)、并行化(Parallelism)、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等,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其效果。 讲解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的合理设计,避免产生亚稳态(Metastability)和冒险(Glitches)。 重点介绍亚稳态的产生原因、检测方法以及规避策略(如多级触发器同步)。 探讨功耗优化策略,包括时钟门控(Clock Gating)、动态功耗管理、静态功耗降低等。 介绍低功耗FPGA设计的一些特殊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IP核的使用与开发 详细阐述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在FPGA设计中的重要性,介绍IP核的分类(如AMD/Xilinx IP Catalog, Intel FPGA IP Suite等)。 讲解如何调用和配置预定义的IP核,例如AXI接口IP、存储器控制器IP、DSP IP、通信接口IP(UART, SPI, I2C, Ethernet等)等。 介绍IP核集成到顶层设计中的方法,包括接口协议的匹配、参数配置的统一。 提供如何开发自定义IP核的指导,包括模块化设计、接口定义、IP封装等,鼓励读者将通用功能封装成可重用IP。 讲解AXI(Advanced eXtensible Interface)总线协议,这是现代SoC和FPGA系统中最重要的片上总线标准之一,包括AXI4、AXI4-Lite、AXI4-Stream的协议细节、读写通道、握手信号等。 第六章:低功耗FPGA设计 深入探讨FPGA功耗的来源:动态功耗(开关功耗)和静态功耗(漏电功耗)。 详细介绍各种降低动态功耗的技术,如时钟门控(Clock Gating)的原理和实现,如何根据数据活动情况动态关闭不工作的时钟。 讲解降低静态功耗的方法,如使用低功耗FPGA器件、优化工艺选择、采用适当的电压和频率配置。 介绍电源管理策略,如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以及如何在FPGA设计中实现这些策略。 分析不同设计风格(如高度并行 vs. 串行流水线)对功耗的影响。 第三部分:FPGA前沿技术与典型应用 第七章:嵌入式系统开发与SoPC集成 介绍FPGA与软核(如MicroBlaze, Nios II)和硬核(如ARM Cortex系列)处理器结合,构建片上系统(SoC)的方法。 详细讲解SoPC Builder(Xilinx/AMD)或Platform Designer(Intel/Altera)等工具的使用,演示如何集成处理器、外设IP核(UART, SPI, I2C, GPIO, Timer等)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块,构建完整的嵌入式系统。 讲解处理器与FPGA硬件逻辑之间的接口通信方式,如AXI总线、DMA(Direct Memory Access)等。 介绍在FPGA上开发嵌入式软件,包括裸机编程、RTOS(实时操作系统)移植,以及调试软件的常用工具链。 分析FPGA在高性能嵌入式计算、图像处理、通信基带处理等领域的典型SoPC应用案例。 第八章:高性能计算与硬件加速 探讨FPGA如何用于实现高性能计算(HPC)任务,特别是那些难以通过CPU并行化的计算密集型算法。 介绍将算法从软件移植到FPGA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算法分析、并行化策略、数据流设计等。 详细讲解如何利用FPGA的并行性、流水线特性以及DSP Slice等资源来加速特定算法,例如FFT、矩阵运算、图像滤波、加密解密等。 介绍OpenCL for FPGA等异构计算框架,说明如何利用高级语言描述并行计算任务,并自动生成FPGA硬件逻辑。 展示FPGA在科学计算、金融建模、机器学习推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第九章:高速通信接口设计 深入讲解FPGA在高速通信接口设计中的关键作用,包括PCIe、Gigabit Ethernet、USB 3.0、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等。 详细分析PCIe协议的工作原理、拓扑结构、事务层(TLP)、数据链路层(DLLP)、物理层(PHY)等,以及如何在FPGA上实现PCIe Endpoint或Root Complex。 介绍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的MAC层和PHY层设计,如何实现高性能的网络接口。 讲解SerDes技术在高速串行通信中的应用,包括时钟/数据恢复(CDR)、均衡(Equalization)等。 展示FPGA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高性能计算互连等领域的高速通信应用。 第十章:FPGA设计中的测试与验证 再次强调设计验证的重要性,详细介绍FPGA设计的验证方法学。 深入讲解基于HDL的仿真验证,包括测试平台的编写技巧、覆盖率分析(Code Coverage, Functional Coverage)、断言(Assertions)的应用。 介绍形式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技术,说明其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证明设计的正确性,检测潜在的逻辑错误。 讲解FPGA的在线调试技术(JTAG Boundary Scan, Embedded Logic Analyzer),如何使用硬件调试工具来捕获信号、分析运行时行为。 介绍FPGA的板级测试(Board-Level Testing)方法,包括上电自检(BIST)、边界扫描测试(BST)等。 讨论一些验证和测试的挑战,如复杂设计的验证效率、仿真速度等。 第十一章:FPGA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探讨FPGA在加速AI推理(Inference)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对于资源受限或需要低延迟的应用场景。 介绍如何将深度学习模型(如CNN, RNN)部署到FPGA上,包括模型量化、剪枝、硬件加速器设计等。 展示FPGA在边缘计算、智能摄像头、自动驾驶、工业视觉等领域的AI应用案例。 讨论FPGA在AI训练(Training)方面的潜力与挑战。 第十二章:新兴FPGA技术与发展趋势 介绍FPGA在异构计算、片上网络(NoC)、高可靠性设计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探讨下一代FPGA技术,如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灵活的架构、更先进的制造工艺等。 分析FPGA与其他技术(如ASIC、GPU、CPU)的融合趋势。 展望FPGA在未来电子系统中的角色和发展前景。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一章节都配有大量的代码示例、仿真截图和实验指导,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内容全面且深入: 覆盖了FPGA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基础原理到高级应用,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前沿技术追踪: 重点介绍当前热门的AI、HPC、高速通信等领域的FPGA应用,使读者紧跟技术发展前沿。 案例丰富且实用: 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FPGA设计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注重工程能力培养: 强调代码风格、设计规范、验证方法和功耗性能优化,旨在培养读者成为优秀的FPGA工程师。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信息与电子技术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FPGA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FPGA的设计原理和开发技术,并能独立完成复杂的FPGA项目设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对电子科技充满热情的自学者,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原理。这本《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以其“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权威性,吸引了我。我希望能从书中深入了解逻辑代数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卡诺图等方法进行逻辑函数的化简。同时,我对书中关于状态机设计的部分也充满期待,这对于理解和设计复杂的数字系统,如微处理器和控制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相信,这本书的系统性讲解,能帮助我从根本上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机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数字电路的直观认识,并能独立分析和设计一些基础的数字电路。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电子科学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的资源。这本《数字电子技术》以其“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定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似乎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融合了教学的严谨性和前沿性的探索。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半导体器件的讲解,比如晶体管的开关特性,以及它们如何构成逻辑门,这是数字电路的基石。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时序电路的部分充满兴趣,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等,这些构成现代数字系统的基本单元,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对我构建自己的小项目至关重要。虽然我对书中的一些高级内容可能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但其清晰的结构和由易到难的讲解方式,让我看到了学习的希望。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流程,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字系统设计。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来说,一本能够打牢基础,又能体现前沿性的教材至关重要。《数字电子技术》这本书,从其名称和系列定位来看,无疑是我的理想选择。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集成电路的应用和设计理念,例如CMOS工艺和TTL电路的特点对比,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逻辑系列。同时,书中对存储器,如RAM和ROM的原理介绍,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这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机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还在期待书中关于脉冲信号和时钟信号的生成与处理部分,这在很多嵌入式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都至关重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这本书,我不仅能巩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还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籍,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专业感,厚实的纸张触感也预示着内容的扎实。初翻开,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符号和图表,瞬间让我想起了大学课堂上老师细致讲解的场景。我依稀记得,当年学习这门学科时,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总是感到些许吃力,尤其是涉及到逻辑门、时序电路、状态转移图等,总需要反复推敲才能理解其精髓。这本教材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得以在多年后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知识点。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很感兴趣,尝试着去重温那些经典的例子,比如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希望能借此机会将那些零散的知识点重新串联起来,形成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工具书,相信对于正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或者希望巩固这方面知识的读者来说,它都能提供宝贵的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在电子产品研发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虽然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但总感觉基础知识的根基不够牢固,尤其是对于一些底层的原理和理论,往往只能停留在应用层面。这次偶然翻阅到这本《数字电子技术》,里面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它不仅涵盖了数字电路的基础概念,比如二进制定点数、浮点数表示,逻辑运算,还有对各种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详细阐述,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是重温过往,更是查漏补缺。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逻辑器件(如与非门、或非门等)的深入讲解,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器件构建出更复杂的电路,这种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让我对整个数字系统的构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有不少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结合了理论知识,让我更能理解书本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我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的案头必备,时常翻阅,希望能从中汲取更多的灵感,提升我的设计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