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光度学基本理论、电子学基本理论、光电测量的光学基础,然后深入地阐述了常用光辐射源与发光器件、常用显示器件及其扩展应用、光电探测器件、现代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应用,比较注重光电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科研的新成果和技术的新发展。
绪论
0.1 光电检测技术的研究领域
0.1.1 光度量和辐射度量的检测
0.1.2 光电器件及光电成像系统特性的检测
0.1.3 光学材料、光学元件及系统特性的检测
0.1.4 非光学物理量的光电检测
0.2 光电检测技术的特点
0.3 光电检测的方法
第1章 光学基础
1.1 光的概念与度量
1.1.1 光的概念
1.1.2 光的基本度量
1.1.3 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中的两个基本定律
1.2 常用光学元器件
1.2.1 透镜元器件
1.2.2 反射元器件
1.2.3 光楔
1.2.4 棱镜
1.2.5 偏光器件
1.2.6 滤光片
1.3 常用光学组件
1.3.1 平行光管
1.3.2 积分球
1.4 典型光学系统
1.4.1 显微光学系统
1.4.2 望远光学系统
1.4.3 摄影与投影光学系统
1.4.4 实施激光束变换的光学系统
1.5 常用光学计量仪器仪表
1.5.1 单色仪
1.5.2 光谱仪
1.5.3 照度计
1.5.4 亮度计
1.5.5 光功率计
1.5.6 光能量计
1.5.7 干涉仪
1.6 光调制技术
第2章 电子学基础
2.1 基本电路部件
2.2 运算放大器
2.2.1 检测系统中的主要噪声
2.2.2 信噪比和噪声系数
2.2.3 噪声带宽
2.2.4 常用运算放大器类型
2.2.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2.3 有源滤波器
2.4 电压比较器
2.5 模数变换器(A/D)
2.5.1 主要技术指标
2.5.2 A/D转换器分类
2.6 数模变换器(D/A)
2.6.1 概述
2.6.2 主要技术指标
2.6.2 D/A转换器分类
2.3.3 D/A转换器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形式
第3章 常用光辐射源与发光器件
3.1 黑体辐射和自然辐射源
3.1.1 黑体辐射
3.1.2 自然辐射源
3.2 光源的基本特征参数
3.2.1 辐射效率和发光效率
3.2.2 光谱功率分布
3.2.3 光强空间分布
3.2.4 光源的色温
3.2.5 光源的颜色
3.3 热辐射光源
3.3.1 钨丝白炽灯
3.3.2 卤钨灯
3.3.3 黑体辐射器
3.4 气体放电光源
3.4.1 气体放电光源的基本结构、放电原理及特点
3.4.2 气体放电光源分类
3.5 固体发光光源
3.5.1 场致发光光源
3.5.2 发光二极管
3.6 激光器
3.6.1 激光产生的机理
3.6.2 常用激光器简介
3.6.3 激光的特性和激光参量测试
第4章 常用显示器件及其扩展应用
4.1 电视基础知识
4.1.1 电子扫描
4.1.2 模拟黑白全电视信号
4.1.3 模拟彩色电视信号
4.1.4 数字视频--数字电视技术
4.2 CRT显示
4.2.1 CRT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 CRT显示器的特点与应用
4.3 液晶显示
4.3.1 液晶的基本知识
4.3.2 液晶的基本性质
4.3.3 液晶的光学基础
4.3.4 常用液晶显示器件及特点
4.3.5 液晶光阀
4.4 PDP等离子体显示
4.4.1 等离子体显示工作原理
4.4.2 等离子体显示的特点与应用
4.5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4.5.1 OLED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4.5.2 OLED的驱动方式
4.5.3 OLED的特点和应用
4.6 基于DMD的投影显示
4.6.1 投影显示的基本知识
4.6.2 基于DMD的投影显示
4.7 应用实例
4.7.1 基于液晶的激光光强控制系统
4.7.2 基于液晶的激光偏振调制技术
4.7.3 基于液晶的激光偏振测量系统
4.7.4 基于DMD的红外视景生成器
第5章 光电探测器件
5.1 光电效应理论
5.1.1 光电导效应
5.1.2 光生伏特效应
5.1.3 外光电效应
5.1.4 热释电效应
5.2 光电探测器件基本特性
5.2.1 积分灵敏度R
5.2.2 光谱灵敏度R
5.2.3 频率灵敏度Rf
5.2.4 暗电流
5.3 各种光电探测器件
5.3.1 光电倍增管
5.3.2 光电导管(光敏电阻)
5.3.3 光电池和光电二极管
5.3.4 特种光电二极管
5.3.5 光电三极管
5.3.6 热释电探测器
5.3.7 电荷耦合器(CCD)
5.3.8 光电耦合器
5.3.9 光栅
5.3.10 光电编码器
5.3.11 光纤陀螺
第6章 光电图像信息处理
6.1 图像成像系统镜头
6.1.1 成像系统镜头的基本构成
6.1.2 成像系统镜头的主要参数
6.1.3 成像系统镜头的相关技术
6.1.4 成像系统镜头的分类
6.1.5 成像系统镜头的选择
6.2 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主要参数
6.3 工业相机的分类
6.4 相机的主要参数
6.5 视频采集卡
6.5.1 视频采集卡的原理
6.5.2 视频采集卡的分类
6.5.3 怎样选择视频采集卡
6.6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理论
6.6.1 图像的获取及数字化
6.6.2 图像基本操作
6.6.3 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6.7 典型应用实例
6.7.1 流感疫苗血凝素含量检测系统
6.7.2 激光光束质量诊断系统
6.7.3 高炮零飞指标测试系统
6.7.4 光电图像可视化仿真
第7章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
7.1 光功率计
7.2 光能量计
7.3 闪光强度测试
7.4 非等间隔相机同步抓拍技术
7.5 基于PSD的飞轮齿圈形位误差非接触检测系统
7.5.1 半导体激光光三角测量法
7.5.2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6 X-Y精密工作台电控系统
7.6.1 位移测量原理和点位控制原理
7.6.2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7 空间激光通信ATP分系统
7.7.1 应用背景
7.7.2 ATP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8 激光烟雾衰减测试系统
7.8.1 应用背景
7.8.2 系统工作原理
7.8.3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8.4 红外烟雾衰减测试试验
第8章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实验
8.1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实验箱概述
8.2 光变频率实验
8.3 光电式直流电机转速测量实验
8.4 热释电红外报警实验
8.5 线阵CCD测量物体外形尺寸实验
8.6 各类光电器件特性测试实验
参考文献
光电检测技术是将光学与电子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展现出测量精度高、速度快、非接触、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特点。近年来,随着新型光源和探测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光电测试理论逐步成熟,光电测试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并备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重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利用光学、电子学、信号处理等有关知识,深刻挖掘光学的空域,电学的时域以及光学与电子学的内在深入联系,是解决光与电时空变换等重要问题的一门技术。
随着现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日趋完善。本书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系统讨论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尤其注重光与电的学科交叉,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全书共分7章,第1章是光学基础,主要阐述光度学和辐射度学的基础理论,并从常用光学元件入手,逐步过渡到光学组件和光学系统的介绍;第2章是电子学基础,提供了电子学从信号转换到信号处理、从模拟量到数字量转换所使用的基本电路元件或单元集成器件的选择依据和方法;第3章是常用光辐射源与发光器件,重点介绍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等光源的发光机理和主要特性;第4章是常用显示器件及其扩展应用,重点介绍电视原理、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及数字微镜器件等代表性的现代显示器件;第5章是光电探测器件,首先介绍光电探测器件的工作机理即四大光电效应理论,然后详细阐述光电探测器件的重要性能参数和选择依据,最后给出常用的光电探测器件如光电倍增管、光电导管、光伏探测器、CCD图像传感器及高端的光栅尺、光电编码器、光纤陀螺等;第6章是现代光电图像信息处理,介绍了现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给出典型光学成像系统设计时参数计算方法和组件选择依据,并提供了几种使用图像法进行实际测量的范例;第7章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典型应用实例,该章所述实例是作者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从事国防建设、高科技研究与理论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成果汇总。
本书充分体现了光电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学科交叉,是团队中光、机、电、算相关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涉及的光电探测、光电传输、光电跟踪、光电制导等前沿技术,均提供了科研实例,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描述清楚,既有超前引导作用,又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为夯实理论教学基础,体现宽专业、讲特色教学理念,发挥长春光谷得天独厚的光电产业优势,团队开发了系列化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仪器,已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免费教学课件,同时本书还有配套可选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指导教材,欢迎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咨询与关注。
本书参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涉及的学科范围又很宽,加上作者的知识局限性,难免在书中存在纰漏,请读者不吝指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长春理工大学刘树昌教授、王春艳教授、段锦教授、刘智教授、祝勇博士、刘敏时博士和杨阳博士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我最近读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这本书的出版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在光电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拘泥于陈旧的理论框架,而是紧密结合了当前光电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例如,书中对新型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微纳光电器件、柔性光电器件等,这些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它也很好地衔接了信息处理技术,从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到特征提取、识别和分类,都给出了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方法。书中列举的许多案例都来自于实际的工程应用,比如工业自动化中的视觉检测、医疗影像的分析、环境监测中的光谱分析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人来说,能够从教材中找到解决思路和技术参考,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光电系统,也进行了系统性的分解和分析,帮助读者理清思路,理解不同模块之间的协同作用。这本教材的出现,无疑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光电检测核心奥秘的书,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期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回避难题,而是直面挑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教材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将抽象的光电原理与具体的工程应用巧妙地结合起来。书中对各种光学测量方法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详细介绍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对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进行阐述时,它不仅介绍了其基本原理,还详细分析了其在精密位移测量、表面形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并探讨了如何克服环境噪声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同时,书中对光电信号的处理技术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这些都是实现高效光电信息提取的关键。我个人觉得,本书在对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数学工具的应用方面,也做了很好的讲解,使得读者能够理解这些工具在信号去噪、特征提取中的作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容易理解,即使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作者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帮助读者快速掌握。
评分坦白说,我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去翻阅这本《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不少,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理论前沿与工程实践的却屈指可数。然而,读完之后,我的疑虑被打消了。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展现出了非常扎实的功底。首先,它清晰地梳理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从基础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到各种常用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都做了详尽的阐述。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迅速将读者引入到更具挑战性的应用层面。书中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光学系统、探测器以及信号处理算法,给出了非常系统性的指导。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非线性、高噪声等复杂场景下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思路。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光电检测系统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及其抑制方法,这对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教材,更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程参考书,它能够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光电信息处理的知识体系,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阅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体验。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广,深度也恰到好处,对于我们这些想要深入了解光电技术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如激光雷达、太赫兹成像、光声成像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些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它们的平台。同时,书中对信息处理技术在光电领域的应用也做了很好的阐述。例如,它介绍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从海量的光电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实现更精确的测量和更智能的分析。我感觉书中对于这些算法的讲解,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其背后的原理和实现细节,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非常有帮助。而且,本书还探讨了光电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系统集成、性能评估、鲁棒性设计等,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评分我一直对光电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感到好奇,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逻辑性,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光电探测器的分类和原理讲解,从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到CCD、CMOS传感器,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它们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更重要的是,它还探讨了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光电探测器,以及如何优化其工作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此外,书中对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在光电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它介绍了如何利用边缘检测、特征匹配等算法,从复杂的光电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和识别。这些技术在智能制造、安防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们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教材中的内容既具有前沿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本书为我提供了理解和掌握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坚实基础,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该领域的浓厚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