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晓曼 等 著
图书标签:
  • 光电检测
  • 信息处理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专业规划教材
  • 传感器
  • 图像处理
  • 信号处理
  • 光学工程
  • 电子工程
  • 精密仪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175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21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光度学基本理论、电子学基本理论、光电测量的光学基础,然后深入地阐述了常用光辐射源与发光器件、常用显示器件及其扩展应用、光电探测器件、现代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应用,比较注重光电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科研的新成果和技术的新发展。

作者简介

  王晓曼,1983年6月—至今,在长春理工大学任教,从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吉林省科技厅评审委员会专家,主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智能仪器原理与应用,光电检测与信息技术等。

目录

绪论
0.1 光电检测技术的研究领域
0.1.1 光度量和辐射度量的检测
0.1.2 光电器件及光电成像系统特性的检测
0.1.3 光学材料、光学元件及系统特性的检测
0.1.4 非光学物理量的光电检测
0.2 光电检测技术的特点
0.3 光电检测的方法
第1章 光学基础
1.1 光的概念与度量
1.1.1 光的概念
1.1.2 光的基本度量
1.1.3 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中的两个基本定律
1.2 常用光学元器件
1.2.1 透镜元器件
1.2.2 反射元器件
1.2.3 光楔
1.2.4 棱镜
1.2.5 偏光器件
1.2.6 滤光片
1.3 常用光学组件
1.3.1 平行光管
1.3.2 积分球
1.4 典型光学系统
1.4.1 显微光学系统
1.4.2 望远光学系统
1.4.3 摄影与投影光学系统
1.4.4 实施激光束变换的光学系统
1.5 常用光学计量仪器仪表
1.5.1 单色仪
1.5.2 光谱仪
1.5.3 照度计
1.5.4 亮度计
1.5.5 光功率计
1.5.6 光能量计
1.5.7 干涉仪
1.6 光调制技术
第2章 电子学基础
2.1 基本电路部件
2.2 运算放大器
2.2.1 检测系统中的主要噪声
2.2.2 信噪比和噪声系数
2.2.3 噪声带宽
2.2.4 常用运算放大器类型
2.2.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2.3 有源滤波器
2.4 电压比较器
2.5 模数变换器(A/D)
2.5.1 主要技术指标
2.5.2 A/D转换器分类
2.6 数模变换器(D/A)
2.6.1 概述
2.6.2 主要技术指标
2.6.2 D/A转换器分类
2.3.3 D/A转换器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形式
第3章 常用光辐射源与发光器件
3.1 黑体辐射和自然辐射源
3.1.1 黑体辐射
3.1.2 自然辐射源
3.2 光源的基本特征参数
3.2.1 辐射效率和发光效率
3.2.2 光谱功率分布
3.2.3 光强空间分布
3.2.4 光源的色温
3.2.5 光源的颜色
3.3 热辐射光源
3.3.1 钨丝白炽灯
3.3.2 卤钨灯
3.3.3 黑体辐射器
3.4 气体放电光源
3.4.1 气体放电光源的基本结构、放电原理及特点
3.4.2 气体放电光源分类
3.5 固体发光光源
3.5.1 场致发光光源
3.5.2 发光二极管
3.6 激光器
3.6.1 激光产生的机理
3.6.2 常用激光器简介
3.6.3 激光的特性和激光参量测试
第4章 常用显示器件及其扩展应用
4.1 电视基础知识
4.1.1 电子扫描
4.1.2 模拟黑白全电视信号
4.1.3 模拟彩色电视信号
4.1.4 数字视频--数字电视技术
4.2 CRT显示
4.2.1 CRT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 CRT显示器的特点与应用
4.3 液晶显示
4.3.1 液晶的基本知识
4.3.2 液晶的基本性质
4.3.3 液晶的光学基础
4.3.4 常用液晶显示器件及特点
4.3.5 液晶光阀
4.4 PDP等离子体显示
4.4.1 等离子体显示工作原理
4.4.2 等离子体显示的特点与应用
4.5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4.5.1 OLED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4.5.2 OLED的驱动方式
4.5.3 OLED的特点和应用
4.6 基于DMD的投影显示
4.6.1 投影显示的基本知识
4.6.2 基于DMD的投影显示
4.7 应用实例
4.7.1 基于液晶的激光光强控制系统
4.7.2 基于液晶的激光偏振调制技术
4.7.3 基于液晶的激光偏振测量系统
4.7.4 基于DMD的红外视景生成器
第5章 光电探测器件
5.1 光电效应理论
5.1.1 光电导效应
5.1.2 光生伏特效应
5.1.3 外光电效应
5.1.4 热释电效应
5.2 光电探测器件基本特性
5.2.1 积分灵敏度R
5.2.2 光谱灵敏度R
5.2.3 频率灵敏度Rf
5.2.4 暗电流
5.3 各种光电探测器件
5.3.1 光电倍增管
5.3.2 光电导管(光敏电阻)
5.3.3 光电池和光电二极管
5.3.4 特种光电二极管
5.3.5 光电三极管
5.3.6 热释电探测器
5.3.7 电荷耦合器(CCD)
5.3.8 光电耦合器
5.3.9 光栅
5.3.10 光电编码器
5.3.11 光纤陀螺
第6章 光电图像信息处理
6.1 图像成像系统镜头
6.1.1 成像系统镜头的基本构成
6.1.2 成像系统镜头的主要参数
6.1.3 成像系统镜头的相关技术
6.1.4 成像系统镜头的分类
6.1.5 成像系统镜头的选择
6.2 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主要参数
6.3 工业相机的分类
6.4 相机的主要参数
6.5 视频采集卡
6.5.1 视频采集卡的原理
6.5.2 视频采集卡的分类
6.5.3 怎样选择视频采集卡
6.6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理论
6.6.1 图像的获取及数字化
6.6.2 图像基本操作
6.6.3 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6.7 典型应用实例
6.7.1 流感疫苗血凝素含量检测系统
6.7.2 激光光束质量诊断系统
6.7.3 高炮零飞指标测试系统
6.7.4 光电图像可视化仿真
第7章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
7.1 光功率计
7.2 光能量计
7.3 闪光强度测试
7.4 非等间隔相机同步抓拍技术
7.5 基于PSD的飞轮齿圈形位误差非接触检测系统
7.5.1 半导体激光光三角测量法
7.5.2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6 X-Y精密工作台电控系统
7.6.1 位移测量原理和点位控制原理
7.6.2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7 空间激光通信ATP分系统
7.7.1 应用背景
7.7.2 ATP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8 激光烟雾衰减测试系统
7.8.1 应用背景
7.8.2 系统工作原理
7.8.3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7.8.4 红外烟雾衰减测试试验
第8章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实验
8.1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实验箱概述
8.2 光变频率实验
8.3 光电式直流电机转速测量实验
8.4 热释电红外报警实验
8.5 线阵CCD测量物体外形尺寸实验
8.6 各类光电器件特性测试实验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光电检测技术是将光学与电子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展现出测量精度高、速度快、非接触、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特点。近年来,随着新型光源和探测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光电测试理论逐步成熟,光电测试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并备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重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利用光学、电子学、信号处理等有关知识,深刻挖掘光学的空域,电学的时域以及光学与电子学的内在深入联系,是解决光与电时空变换等重要问题的一门技术。
  随着现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日趋完善。本书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系统讨论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尤其注重光与电的学科交叉,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全书共分7章,第1章是光学基础,主要阐述光度学和辐射度学的基础理论,并从常用光学元件入手,逐步过渡到光学组件和光学系统的介绍;第2章是电子学基础,提供了电子学从信号转换到信号处理、从模拟量到数字量转换所使用的基本电路元件或单元集成器件的选择依据和方法;第3章是常用光辐射源与发光器件,重点介绍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等光源的发光机理和主要特性;第4章是常用显示器件及其扩展应用,重点介绍电视原理、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及数字微镜器件等代表性的现代显示器件;第5章是光电探测器件,首先介绍光电探测器件的工作机理即四大光电效应理论,然后详细阐述光电探测器件的重要性能参数和选择依据,最后给出常用的光电探测器件如光电倍增管、光电导管、光伏探测器、CCD图像传感器及高端的光栅尺、光电编码器、光纤陀螺等;第6章是现代光电图像信息处理,介绍了现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给出典型光学成像系统设计时参数计算方法和组件选择依据,并提供了几种使用图像法进行实际测量的范例;第7章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典型应用实例,该章所述实例是作者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从事国防建设、高科技研究与理论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成果汇总。
  本书充分体现了光电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学科交叉,是团队中光、机、电、算相关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涉及的光电探测、光电传输、光电跟踪、光电制导等前沿技术,均提供了科研实例,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描述清楚,既有超前引导作用,又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为夯实理论教学基础,体现宽专业、讲特色教学理念,发挥长春光谷得天独厚的光电产业优势,团队开发了系列化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仪器,已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免费教学课件,同时本书还有配套可选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指导教材,欢迎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咨询与关注。
  本书参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涉及的学科范围又很宽,加上作者的知识局限性,难免在书中存在纰漏,请读者不吝指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长春理工大学刘树昌教授、王春艳教授、段锦教授、刘智教授、祝勇博士、刘敏时博士和杨阳博士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解锁现代科技的“眼睛”与“大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世界万物的感知和理解,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检测技术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从工业生产的精密监控,到医疗诊断的细致入微,再到环境监测的宏观洞察,乃至科学研究的深度探索,光电技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它如同赋予了我们超越肉眼所见的“眼睛”,能够捕捉那些隐藏在光影中的细微变化,并进一步将这些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这便是“大脑”的工作。 本书《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正是致力于深入剖析这一关键领域。它并非仅仅罗列各种光学器件或处理算法,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理解光电信号的产生、传输、采集,以及如何将其高效地转化为可供分析和决策的数字信息。全书将系统性地展现光电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对这些光电信号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从中提取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篇:光电检测基础 本篇将为读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光电检测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 光的基本性质与相互作用: 我们将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出发,回顾电磁波谱,理解不同波段的光(如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等)所携带的能量和信息特征。重点阐述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反射、折射、吸收、散射、衍射、干涉等,这些都是实现光电信号产生的物理基础。例如,我们会讨论不同材料的光学特性,它们如何影响光的传播和探测。 光电信号的产生机制: 深入讲解各种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物理效应。 光电导效应: 介绍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导电性增强的原理,以及由此衍生的光电导探测器(如光敏电阻)的工作方式。 光伏效应: 讲解PN结半导体在光照下产生电动势的现象,这是太阳能电池和许多光电二极管的基础。 光电倍增效应: 详细介绍光电倍增管(PMT)的工作原理,利用光电发射和二次电子发射的级联效应,实现对微弱光信号的极大放大,广泛应用于低照度探测。 热释电效应: 探讨某些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电极化的特性,以及由此构成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用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和运动检测。 其他效应: 简要介绍压电效应、光致发光等与光电检测相关的其他现象。 光电探测器的类型与选择: 在掌握了光电信号的产生机制后,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各类光电探测器的特性、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半导体光电器件: 重点讲解光电二极管(PIN、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光电三极管、光电MOS/CCD等,分析它们的响应速度、灵敏度、噪声特性、光谱响应范围等关键参数。 真空光电器件: 详细介绍光电倍增管(PMT)的结构、增益控制、时间响应和应用场景,以及真空光电二极管(VPD)的特点。 热探测器: 讲解热电堆、热敏电阻、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等,分析它们的响应速度、动态范围和温度灵敏度。 选择原则: 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信号特性(强度、光谱、时域)、环境条件、成本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光电探测器。 光学元件与系统设计基础: 光电检测系统离不开光学元件的支持。本部分将介绍: 成像光学: 了解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基本光学元件的功能,掌握成像原理、像差的形成与校正。 滤波与分光: 介绍不同类型的滤光片(吸收滤光片、干涉滤光片)和分光元件(棱镜、光栅)在选择特定波长光信号中的作用。 光束控制: 讲解偏振元件、衰减器等在调整光信号强度和偏振状态上的应用。 典型光电检测系统结构: 通过分析显微镜、光谱仪、激光雷达、图像采集系统等典型应用,展示光学元件和光电探测器如何集成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 第二篇:光电信号的采集与数字化 将模拟光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本篇将聚焦于这一过程。 模拟信号的调理: 在信号被数字化之前,通常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以优化其质量和匹配后续处理环节。 放大: 介绍各种放大器(跨阻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在提高信号幅度的作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原则。 滤波: 讲解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在去除噪声、隔离有用信号频段的重要性。 匹配与阻抗转换: 确保信号源与后续电路之间的最佳能量传输。 模数转换(ADC)技术: 这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核心环节。 采样定理: 详细阐述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理解采样频率与信号带宽的关系。 ADC的类型与原理: 深入介绍逐次逼近型ADC、双积分型ADC、Σ-Δ型ADC、流水线型ADC等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分辨率、转换速率、功耗、线性度)。 选择与应用: 根据实际应用对采样速率、分辨率、动态范围等要求,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ADC。 采样保持电路: 解释其在ADC转换过程中保持信号稳定性的作用。 数据采集系统(DAS)设计: 整合信号调理、ADC及其他必要组件,构建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架构: 分析多通道数据采集、同步采样等复杂系统的设计思路。 接口与通信: 介绍常见的接口技术(如USB、Ethernet、PCIe)以及数据传输协议。 实时性与同步性: 讨论如何设计满足实时处理和多源同步要求的数据采集系统。 第三篇:光电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获得数字化光电信息后,如何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本篇的重点。 数字信号处理(DSP)基础: 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 介绍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在分析信号频域特性上的应用,如噪声抑制、特征提取。 数字滤波: 讲解FIR(有限冲击响应)和IIR(无限冲击响应)滤波器设计原理,如何用于去噪、信号增强。 信号的变换与表示: 如小波变换在时频分析上的应用。 图像处理基础: 许多光电检测最终产生的是图像信息。 图像增强: 介绍对比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锐化等技术,改善图像视觉质量。 图像复原: 讨论点扩散函数(PSF)、逆滤波、维纳滤波等在消除模糊、噪声等退化因素上的应用。 图像分割: 讲解阈值分割、区域增长、边缘检测等方法,将图像划分为有意义的区域。 特征提取: 介绍边缘、角点、纹理等特征的提取方法,为后续识别打下基础。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在光电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分类与识别: 介绍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神经网络(包括深度学习)等算法,如何用于识别特定的光电信号或图像模式。 聚类分析: 用于将相似的光电信息分组,发现潜在的规律。 回归分析: 用于预测光电信号的数值变化趋势。 案例研究: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解决实际的光电信息处理问题,例如缺陷检测、目标跟踪、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等。 时序信号处理与分析: 对于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光电信号,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 讲解自相关、互相关、功率谱密度等在分析信号周期性、平稳性上的应用。 信号估计与滤波: 如卡尔曼滤波在跟踪动态目标、估计状态变量中的应用。 第四篇: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本篇将通过一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展示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是如何赋能各行各业的。 工业自动化与质量控制: 机器视觉: 用于产品外观检测、尺寸测量、位置定位、字符识别。 非破坏性检测: 如X射线成像、超声成像(结合光电转换)、涡流探伤在检测材料内部缺陷中的应用。 激光测量: 激光三角测量、激光扫描在三维测量、形貌扫描中的应用。 医疗健康与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成像: CT、MRI、PET、内窥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等,如何利用光电原理进行诊断。 生物信号监测: 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传感器用于心率、血氧监测,荧光探针用于细胞成像和示踪。 显微成像技术: 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与遥感: 大气监测: 激光雷达(LIDAR)用于测量大气成分、粒子浓度、风场。 水质监测: 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用于检测水体污染物。 遥感技术: 卫星和无人机搭载的光电传感器,用于地表特征分析、作物长势监测、灾害评估。 科学研究与前沿探索: 高能物理与天文学: 光电探测器用于探测粒子、识别宇宙射线、捕捉望远镜的微弱信号。 量子信息科学: 单光子探测器、光子计数器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中的关键作用。 材料科学: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及其光学增强技术,用于纳米尺度材料表征。 信息与通信技术: 光通信: 光电探测器是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接收器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图像传感器: 手机、相机中的CMOS/CCD传感器,是现代消费电子产品的基础。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每个章节中都将穿插相应的工程实例和实验设计思路,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相信,通过对《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现代科技的“眼睛”与“大脑”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并为他们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这本书的出版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在光电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拘泥于陈旧的理论框架,而是紧密结合了当前光电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例如,书中对新型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微纳光电器件、柔性光电器件等,这些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它也很好地衔接了信息处理技术,从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到特征提取、识别和分类,都给出了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方法。书中列举的许多案例都来自于实际的工程应用,比如工业自动化中的视觉检测、医疗影像的分析、环境监测中的光谱分析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人来说,能够从教材中找到解决思路和技术参考,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光电系统,也进行了系统性的分解和分析,帮助读者理清思路,理解不同模块之间的协同作用。这本教材的出现,无疑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光电检测核心奥秘的书,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期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回避难题,而是直面挑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教材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将抽象的光电原理与具体的工程应用巧妙地结合起来。书中对各种光学测量方法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详细介绍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对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进行阐述时,它不仅介绍了其基本原理,还详细分析了其在精密位移测量、表面形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并探讨了如何克服环境噪声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同时,书中对光电信号的处理技术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这些都是实现高效光电信息提取的关键。我个人觉得,本书在对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数学工具的应用方面,也做了很好的讲解,使得读者能够理解这些工具在信号去噪、特征提取中的作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容易理解,即使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作者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帮助读者快速掌握。

评分

坦白说,我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去翻阅这本《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不少,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理论前沿与工程实践的却屈指可数。然而,读完之后,我的疑虑被打消了。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展现出了非常扎实的功底。首先,它清晰地梳理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从基础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到各种常用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都做了详尽的阐述。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迅速将读者引入到更具挑战性的应用层面。书中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光学系统、探测器以及信号处理算法,给出了非常系统性的指导。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非线性、高噪声等复杂场景下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思路。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光电检测系统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及其抑制方法,这对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教材,更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程参考书,它能够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光电信息处理的知识体系,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阅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体验。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广,深度也恰到好处,对于我们这些想要深入了解光电技术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如激光雷达、太赫兹成像、光声成像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些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它们的平台。同时,书中对信息处理技术在光电领域的应用也做了很好的阐述。例如,它介绍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从海量的光电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实现更精确的测量和更智能的分析。我感觉书中对于这些算法的讲解,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其背后的原理和实现细节,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非常有帮助。而且,本书还探讨了光电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系统集成、性能评估、鲁棒性设计等,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评分

我一直对光电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感到好奇,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逻辑性,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光电探测器的分类和原理讲解,从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到CCD、CMOS传感器,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它们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更重要的是,它还探讨了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光电探测器,以及如何优化其工作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此外,书中对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在光电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它介绍了如何利用边缘检测、特征匹配等算法,从复杂的光电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和识别。这些技术在智能制造、安防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们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教材中的内容既具有前沿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本书为我提供了理解和掌握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坚实基础,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该领域的浓厚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