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年谱

赵朴初年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去疾 著
图书标签:
  • 赵朴初
  • 年谱
  • 传记
  • 历史
  • 文化
  • 人物
  • 近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文献
  • 史料
  • 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24379
商品编码:1131855051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赵朴初年谱

:.00元

作者:沈去疾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32624379

字数:

页码:61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赵朴初年谱》记载了朴老传奇一生。年谱分为正文、注释、附录三大部分。正文按年、月、日记载朴老是日主要活动,简明扼要;注释则详载活动的内容,如全文刊载朴老所写的文章、报告、诗歌、书信、序跋、题记、赞颂、碑文、悼词、对联、唁电、回向文等,以及活动中的有关人物、组织、事件等。附录是一些重要的、篇幅较大的文章汇集,供读者研究之用。《赵朴初年谱》是国内部较完整、系统地介绍赵朴初传奇一生的读物。它的出版,对于研究朴老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实现当代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赵朴初同志生平—代前言
年谱
上卷 1907-1949 1950-1965
下卷 1966-1976 1977-2000
附录
谱主文章选辑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沈去疾(1946一)佛教居士。本名沈弃疾,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出身于中医家庭。1978年参加上海市宗教学会、上海市佛教协会,任理事。1985年参加创办《上海佛教》。1995年7月出任上海佛学书局管理小组副组长、《上海佛教》编委。1997年应聘为安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应慈法师年谱》、《印光法师年谱》、《兴慈法师年谱》、《妙善大师年谱》、《能海上师年谱》等,以及《弘一法师对佛教律宗之研究》、《论中国佛教律宗之盛衰》、《印光法师对中国近代佛教之贡献》、《真达老和尚年表》、《印光法师与杭州佛教》、《慧远大师对佛教净土宗之贡献》、《虚云老和尚与云南鸡足山》、《赵朴初居士百年诞辰纪念》等佛学论文数十篇。

文摘


序言



《中华佛教通史》 内容提要: 《中华佛教通史》是一部鸿篇巨制,旨在全面、系统地梳理自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余年发展、演变、融合、创新的完整历史脉络。本书不仅涵盖了佛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教义传播、宗派形成与兴衰、寺院经济与社会影响,更深入探讨了佛教艺术、文学、哲学思想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塑造。全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成果,构建一个立体、多维的中国佛教历史图景。 第一编:缘起与早期传播 (汉魏时期) 本编详细考察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节点与初期形态。从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到桓帝、灵帝时期官方对佛教的初步认知,重点剖析了汉明帝“永平求法”的传说与历史真实性。对早期译经活动进行了细致梳理,尤其关注了安世高、竺法兰等早期译师的贡献及其所译经典的特点。同时,探讨了佛教思想如何与本土黄老、玄学思潮进行初步的碰撞与融合,分析了佛教在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群体中萌芽的社会土壤。 第二编:思想的奠基与本土化 (两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是中国佛教思想体系形成的关键阶段。本书分章论述了“格义佛教”的兴盛及其局限性,以及鸠摩罗什的到来如何标志着佛教义学进入新的高度。重点阐述了“三论宗”的奠基工作,以及对《般若经》的深入解读。南北朝时期,南北佛教思想的差异被细致对比:北方侧重禅定与戒律的实践(如道生、昙鸾的净土思想萌芽),南方则在玄学基础上发展出精微的义理探讨(如宗炳、慧远对“幽明”界限的思考)。庐山慧远组织的“莲社”活动,被视为净土信仰在中国本土化的重要里程碑。石窟造像艺术的发展,如敦煌、云冈、龙门等地的开凿历史与艺术风格演变,也作为佛教文化在民间传播的有力佐证被详尽记录。 第三编:高峰与定型 (隋唐) 隋唐五代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宗派林立,高峰迭起。 天台宗的建立与完善: 系统梳理了智顗大师“圆融”思想的体系构建,特别是其“一念三千”的世界观和“法华”的根本地位。 禅宗的勃兴与分流: 详细描绘了从印度禅法东渐,到慧可、神秀的北方渐修传统,以及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南宗革命。本书特别关注了六祖坛经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后世禅宗实践的影响,分析了曹溪一脉如何最终占据主流地位。 法相唯识学与华严宗的巅峰: 对玄奘西行求法与义净的贡献进行了细致的文献考证。重点解析了慈恩寺的实践,以及法藏对《华严经》“事事无碍”圆融境界的哲学阐释,探讨了华严思想在宇宙论和认识论上的深远影响。 净土宗的独立: 分析了善导大师如何将信愿行体系化,将净土信仰从辅助法门转变为独立的、大众化的修行道路,以及其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唐代密教(唐密)的兴盛,记录了不空、金刚智等密宗祖师的活动,及其对宫廷和民间仪轨的渗透。 第四编:宋明的转型与世俗化 (宋元明) 宋代是佛教向世俗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本书着重分析了宋代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反思与影响,以及佛教如何通过“教禅一致”、“教净融合”的思潮来应对新的思想挑战。苏轼、陆九渊等儒者与僧人的交往,成为理解这一时代文化互动的切入点。元代佛教在政权中的地位变化,以及藏传佛教(萨迦派)在元朝宫廷的影响被单独列章论述。明代,以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等为代表的“复古运动”被深入研究,探讨了他们如何在戒律重振、禅净融合的实践中,回应明中后期社会对道德规范的渴求。 第五编:近世的挑战与现代的重塑 (清代至今) 清代的佛教经历了官方限制与民间潜流并存的复杂局面。本书记录了清初的文字狱对佛教界知识分子的冲击,以及临济、曹洞两宗在民间的传承。重点分析了近代中国面对西学冲击时,佛教知识分子如何肩负起“救亡图存”的使命。对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阐述了其将佛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努力。书中还收录了民国时期对佛教教育、慈善事业的革新,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佛教在政策调整中的适应与发展,直至当代海内外佛教交流的现状。 第六编:附录与专题研究 本编包含多项专题研究: 1. 中国佛教的艺术变迁: 从壁画、雕塑到书法绘画,探讨佛教艺术如何成为历史的视觉记录。 2. 律学与戒律的本土化: 分析中国僧人如何改造印度戒律体系以适应中国社会结构。 3. 佛教典籍的流传与校勘史: 考察大藏经的历代刻本与修订工作。 4. 中国佛教与周边文化圈的互动: 涉及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佛教文化的影响。 《中华佛教通史》以其宏大的叙事框架、扎实的史料运用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旨在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学者的必备参考书,并为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座全面而深入的知识殿堂。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佛教视为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宗教现象加以考察。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赵朴初年谱》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厚重”二字。它不像一些传记那样,仅仅挑取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是以一种近乎考古的严谨态度,将赵朴初先生一生的大事小事,都做了细致的梳理和记录。我尝试着去理解他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和行动,比如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成长为一位影响深远的佛教领袖,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人,有哪些事,对他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书中对于他在不同时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仅是宗教人士,更是社会的一份子,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参与国际交流,为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这些都打破了我之前对佛教人物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赵朴初先生。这本书,让我对“德高望重”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赵朴初年谱》这本书,我拿到手就爱不释手。虽然我不是研究佛学的专家,也不是历史的科班出身,但赵朴初先生的名字,我早已如雷贯耳,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佛教领袖,更是集诗人、书法家、慈善家于一身的文化巨匠。这本书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这位令人敬仰的人物传奇而又充实的一生。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到他老人家步入暮年,乃至最后的安详离去,年谱都以极其详实的时间线索,串联起了他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我尤其被他早年在家乡的求学经历所吸引,那些关于他如何接触佛法、如何萌发慈悲之心、如何开始其济世救人事业的记载,都让我深受感动。书中穿插的许多历史事件,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赵朴初先生不仅身处历史洪流之中,更是积极地参与和推动着历史的进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不仅仅是在认识一个人,更是在学习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一种对生命、对社会、对文化的深刻担当。

评分

我一直对赵朴初先生有着非常深厚的敬意,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一部当代佛教发展史的缩影。这本书《赵朴初年谱》,更是将这份敬意化为了具体的理解。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流水账,而是通过严谨的时间顺序,将赵朴初先生生命中的重大事件、重要转折,甚至是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点滴,都一一呈现出来。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他如何参与和领导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的篇章,那些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他如何坚持原则,如何化解矛盾,如何将佛教的教义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同时,书中也记录了他作为一位文化人的多面性,他与众多文化界名家的交往,他创作的诗词歌赋,他精湛的书法艺术,这些都让我领略到他作为一位全才的魅力。阅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的人生智慧,他的处世哲学,都在字里行间悄然传递,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对赵朴初先生略有了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位伟大的长者。《赵朴初年谱》的出现,简直是满足了我这个心愿。这本书的编纂,耗费了巨大的心血,从年幼时期的懵懂求学,到青年时期的初露锋芒,再到中年时期的担当重任,直至晚年仍然心系众生,这本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极其完整的人生画卷。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如何处理复杂社会关系,如何在各种挑战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的记载,非常感兴趣。这些细节性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他一同经历那些跌宕起伏。书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了解历史,更是在接受一种精神的洗礼。

评分

《赵朴初年谱》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关于“成长”的教材。它以一种极为扎实的方式,展现了赵朴初先生如何从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最终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长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他早年经历的描写,那些稚嫩的文字,那些朴实的求学过程,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赵朴初。随着年谱的推进,我看到了他如何一步步肩负起更重的责任,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福祉相结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一颗平静而慈悲的心。这本书并没有回避他人生中的一些挑战和困难,反而通过这些记录,让我看到了他如何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去克服它们。我从书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赵朴初先生一生的轨迹,更是他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永恒的关怀和投入,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