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电机传动系统控制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 Drive Systems]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电机传动系统控制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 Drive System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Seung-Ki Sul 著,张永昌,李正熙 等 译
图书标签:
  • 电机控制
  • 电机驱动
  • 电力电子
  • 控制系统
  • 电气工程
  • 传动系统
  • 变频器
  • 伺服系统
  • 矢量控制
  • 直接转矩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33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3319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外文名称: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 Drive System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电机传动系统控制》的实用性和与实际的紧密关联性,使本书无论对电机驱动研发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工业传动设计者还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电机传动系统控制》包括了大量的经过测试、实现和验证过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又是电机控制领域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本书首先介绍了电气传动系统的特性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电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然后介绍了电机的稳态特性与控制以及应用参考坐标系理论来对电机的物理变量进行变换,这些为后续内容提供了合适的基础。本书的核心部分回顾了电机与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几种控制算法,解释了什么是主动阻尼以及如何以反馈的方式来调节电流、转速和位置。作者还介绍了提升电机控制性能的技巧、检测交流电源相位的算法以及控制功率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压的算法。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电机传动系统控制》的实用性和与实际的紧密关联性,使本书无论对电机驱动研发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工业传动设计者还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1.1 电机传动系统
1.1.2 电机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1.1.3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趋势
1.1.4 控制电子学的发展趋势
1.2 力学基础知识
1.2.1基本定律
1.2.2 推力和转矩
1.2.3 旋转物体的转动惯量
1.2.4 刚体的运动方程
1.2.5 功率和能量
1.2.6 物理变量的连续性
1.3 典型机械负载的转矩速度曲线
1.3.1 风扇、水泵和鼓风机
1.3.2 位能型负载:起重机和升降机
1.3.3 牵引负载(电动汽车和电力机车)
1.3.4 张力控制负载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机和功率变换器的基本结构和建模
2.1 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建模
2.2 稳态运行分析
2.2.1 他励直流电机
2.2.2 串励直流电机
2.3 直流电机的瞬态分析
2.3.1 他励直流电机
2.4 驱动直流电机的电力电子电路
2.4.1 静态沃德-伦纳德系统
2.4.2 四象限斩波系统
2.5 旋转磁动势
2.6 同步电机稳态分析
2.7 直线电机
2.8 同步电机容量曲线
2.8.1 带有励磁绕组的圆形转子同步电机
2.8.2 永磁同步电机
2.9 同步电机的参数变化
2.9.1 定子电阻和励磁绕组电阻
2.9.2 同步电感
2.9.3 反电动势常数
2.10 异步电机稳态分析
2.10.1异步电机稳态等效电路
2.10.2 恒定气隙磁通运行
2.11 异步电机发电运行
2.12 异步电机参数变化
2.12.1 转子电阻Rr的变化
2.12.2 转子漏感Llr的变化
2.12.3 定子电阻Rs的变化
2.12.4 定子漏感Lls的变化
2.12.5 励磁电感Lm的变化
2.12.6 铁损电阻Rm的变化
2.13 异步电机分类(根据速度-转矩特性)
2.14 准瞬态分析
2.15 异步电机容量曲线
2.16 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比较
2.16.1 笼型异步电机和他励直流电机的比较
2.16.2 永磁同步电机和他励直流电机的比较
2.17 基于稳态特性的异步电机调速控制
2.17.1 通过控制电压来对异步电机进行调速
2.17.2 基于恒定气隙磁通(恒V/F)的异步电机调速控制
2.17.3 基于实际速度反馈的异步电机调速控制
2.17.4 基于定子电流幅值反馈的改进型恒定气隙磁通控制
2.18 功率变换器建模
2.18.1 三相二极管/晶闸管整流器
2.18.2 PWM升压型整流器
2.18.3 二象限双向DC-DC变换器
2.18.4 四象限DC-DC变换器
2.18.5 三相PWM逆变器
2.18.6 矩阵式变换器
2.19 基于标幺值的参数转换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参考坐标系变换和三相交流电机的瞬态分析
3.1 复矢量
3.2 基于空间复矢量的异步电机dqn建模
3.2.1 异步电机在dqn坐标轴上的等效电路
3.2.2 异步电机的转矩
3.3 基于空间复矢量的同步电机dqn建模
3.3.1 同步电机在dqn坐标轴上的等效电路
3.3.2 同步电机的转矩
3.3.3 永磁同步电机的等效电路和转矩
3.3.4 同步磁阻电机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电机和功率变换器的调节器设计
4.1 有源阻尼
4.2 电流调节器
4.2.1 电流的测量
4.2.2 三相可控整流器的电流调节器
4.2.3 PWM斩波驱动直流电机的电流调节器
4.2.4 抗饱和
4.2.5 交流电流调节器
4.3 转速调节器
4.3.1 电机转子的转速/位置测量
4.3.2 基于增量式编码器的速度估计
4.3.3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速度估计
4.3.4 PI/IP速度调节器
4.3.5 基于加速度的改进转速控制
4.3.6 带抗饱和功能的速度调节器
4.4 位置调节器
4.4.1 比例和比例积分(PPI)调节器
4.4.2 速度和加速度前馈控制
4.5 交流电压相角的检测
4.5.1 同步参考坐标系下的相角检测
4.5.2 同步参考坐标系下基于正序电压的相角检测
4.6 电压调节器
4.6.1PWM升压型整流器直流环节的电压调节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矢量控制
5.1 瞬时转矩控制
5.1.1 他励直流电机
5.1.2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
5.1.3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5.2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5.2.1 直接矢量控制
5.2.2 间接矢量控制
5.3 转子磁链估计器
5.3.1 基于异步电机定子电压方程的电压模型
5.3.2 基于异步电机转子电压方程的电流模型
5.3.3 混合转子磁链估计器
5.3.4 改进的混合磁链估计器
5.4 弱磁控制
5.4.1 交流电机的电压和电流约束
5.4.2 转子参考坐标系电流平面上的永磁交流电机工作区
5.4.3 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
5.4.4 异步电机的弱磁控制
5.4.5 异步电机的磁链调节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交流电机无位置/速度传感器控制
6.1 异步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6.1.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6.1.2 自适应速度观测器
6.2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6.3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6.4 通过注入高频信号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6.4.1 凸极转子电机
6.4.2 无凸极转子的交流电机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实际问题
7.1 死区引起的输出电压畸变及其补偿方法
7.1.1 死区影响的补偿
7.1.2 零电流钳位(ZCC)
7.1.3 半导体开关器件杂散电容引起的电压畸变
7.1.4 开关时刻的预测
7.2 相电流测量
7.2.1 电流测量系统中延时的建模
7.2.2 电流测量中的偏置和定标误差
7.3 电流环中的数字信号处理问题
7.3.1 数字延迟造成的电流调节误差的建模和补偿
7.3.2 电流采样误差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电机参数的测量和估计
A.1 参数估计
A.1.1 直流电机
A.1.2 异步电机参数的估计
A.2 基于驱动系统调节器的电机参数估计
A.2.1 反馈控制系统
A.2.2 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常数K
A.2.3 三相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电阻Rs
A.2.4 异步电机参数
A.2.5 永磁同步电机
A.3 机械参数的估计
A.3.1 基于机械方程的估计
A.3.2 基于积分过程的估计
参考文献
附录B 基于矩阵方程的dq建模
B.1 参考坐标系和变换矩阵
B.2 基于变换矩阵的异步电机dq建模
B.3 基于变换矩阵的同步电机dq建模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不涉及《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电机传动系统控制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 Drive Systems]》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风格自然。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从原子到宏观性能的探索》 作者:[此处可填充虚构的专家姓名,例如:张宏伟 教授,李明 博士] 出版社:[此处可填充虚构的出版社名称,例如:卓越科技出版社] 页数:约 850 页 出版年份:[此处可填充虚构年份,例如:2024年] --- 内容简介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从原子到宏观性能的探索》是一本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材料研发领域专业人士的综合性教材与参考手册。本书旨在系统地梳理和深入剖析当代材料科学的核心理论、前沿技术以及工程应用,尤其侧重于理解材料微观结构如何决定其宏观性能,并探讨如何通过工程手段精确调控这些结构以满足特定需求。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面广,从基础的晶体学和缺陷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全书共分为六大模块,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且深入的材料世界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与结构表征 本部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详细回顾了金属、陶瓷和聚合物的原子键合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材料的宏观力学和物理性质。重点章节深入探讨了晶体结构、晶格缺陷(如位错、空位、晶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材料塑性、断裂韧性的影响。 在结构表征方面,本书详尽介绍了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1. 电子显微镜技术(SEM, TEM, EBSD): 强调了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在原子尺度成像中的应用,以及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在晶粒取向和应力分析中的优势。 2. 光谱分析方法(XPS, EDX, Raman): 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确定材料的元素组成、化学态以及分子结构信息。 3. 衍射技术(XRD): 详细解析了X射线衍射在晶相鉴定、晶格常数测定中的原理与实践。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使读者掌握“看见”材料微观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第二部分:热力学、动力学与相变行为 材料的性能往往是其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的体现。本模块深入研究了材料体系的相图绘制、相平衡的理论基础(如吉布斯相律),并详细讨论了扩散在材料加工和服役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特别关注了固态相变,包括析出、析晶、马氏转变等机制。书中引入了计算热力学工具,如CALPHAD(计算相图)方法,展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模拟来预测复杂合金体系的相稳定性,从而指导新材料的设计,避免耗时耗力的传统试错法。 第三部分:先进金属材料的创新 针对航空航天、能源等关键领域对高性能金属材料的迫切需求,本书重点介绍了新一代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高熵合金(HEAs): 详细探讨了HEA的设计理念——“多主元”、“复杂构型”——及其带来的优异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韧性协同)和耐腐蚀性。分析了其独特的变形机制,如非周期性晶格畸变的影响。 先进轻质合金: 聚焦于铝基、镁基及钛合金的强化机制,包括通过控制晶粒尺寸(纳米晶/超细晶结构)和析出相分布来实现的性能提升。 增材制造(3D打印)金属: 专门辟出章节讨论增材制造过程中特有的凝固行为、残余应力形成、以及由此导致的各向异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微结构控制策略。 第四部分:功能材料与器件应用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那些因其独特的电、磁、光、热性质而在现代电子和能源技术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功能材料。 半导体材料: 深入分析了III-V族和宽禁带半导体(如GaN, SiC)的能带结构、载流子输运机制,以及在功率电子和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铁电与压电材料: 探讨了钙钛矿结构材料的本征铁电性,并结合介电响应理论,分析了其在传感器和储能器件中的设计原则。 磁性材料: 涵盖了软磁材料(如非晶、纳米晶合金)和硬磁材料(如NdFeB),重点阐述了磁畴结构、磁化过程与宏观磁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五部分: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工程 针对结构件和柔性电子领域的需求,本书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从聚合物的分子链缠结、玻璃化转变温度(Tg)开始,深入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s)的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如混合律、应力场理论)。 特别强调了界面科学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界面粘结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层间剪切强度和整体耐久性。同时,探讨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和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前沿研究。 第六部分: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可靠性 材料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会经历腐蚀、疲劳、蠕变等复杂的过程。本模块聚焦于材料的长期可靠性问题。 腐蚀科学: 详述了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并重点介绍了耐腐蚀合金的设计思路、钝化膜的形成与稳定性,以及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机械疲劳与断裂: 基于Paris定律等经典模型,分析了裂纹萌生、扩展和最终断裂的微观机制。讨论了如何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如喷丸、渗碳)来提高构件的抗疲劳寿命。 热稳定性与老化: 探讨了高分子和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氧化、烧结致密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材料性能的永久性改变。 本书结构清晰,理论推导严谨,配有大量高质量的显微图像、相图和工程实例,旨在培养读者运用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视角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材料的本质,并具备设计、开发和应用下一代高性能材料的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说实话,刚开始阅读时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它并没有像某些入门教材那样,首先从最基础的直流电机讲起,而是直接切入了现代电力电子和高性能控制的核心——例如磁场定向控制(FO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深入剖析。作者在推导矢量控制的变换矩阵时,其数学推导的严谨性和详尽程度,远超我过去接触的任何资料。对于每一个假设和近似,都有清晰的注释和理由支撑,这对于真正想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怎么做”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啃完了关于滑模观测器在电机状态估计中的应用那几章,书中对不确定性鲁棒性的探讨,特别是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Lyapunov函数来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真是让人茅开眼悟。这本书绝不是那种能让你囫囵吞枣读完就觉得自己掌握了的类型,它要求你全神贯注,甚至需要你配合仿真软件进行反复验证,才能真正将这些高深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工具。

评分

与许多只有纯理论阐述的专著不同,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关注度。例如,在讨论电流环设计时,作者没有停留在标准的PI控制器,而是详细对比了各种先进的电流控制器,比如基于H无穷范的控制器和预测型控制器在应对电网谐波和开关频率变化时的性能差异。更难得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设计考量”小节,这些部分不是硬邦邦的公式,而是充满经验智慧的提醒,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以平衡控制性能和计算资源,或者在电机参数辨识不准时,系统鲁棒性会如何被削弱。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案例,它模拟了一个在极端温度变化下,电机参数漂移对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精度的影响,然后展示了如何通过自适应滤波策略来补偿这种漂移。这些“实战经验”的分享,极大地缩短了理论知识到工程应用之间的鸿沟。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可以长期作为工具书放在案头的参考手册。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翻回到关于电机参数建模和非线性控制章节,去查找那些关于特定控制策略的性能边界和稳定性裕度分析的详细论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广度和深度兼备,它覆盖了从基础的电机学理论到最前沿的智能控制算法在传动系统中的应用,例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参数估计中的初步尝试。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平台,让我能够自信地去设计和评估新型的电机驱动方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使用现成的库函数层面。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或许是它对初学者不太友好,需要一定的电力电子和自动控制基础才能真正领略其精髓,但对于有志于在电力传动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通往更高阶技术殿堂的敲门砖。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与顶尖专家进行深度对话的旅程。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成熟且极富逻辑性,他似乎总能预判到读者在哪个环节会产生疑惑,并提前在接下来的段落中给出解答或更深入的拓展。比如,在讲到电机模型简化时,他不仅仅给出了简化后的模型,还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这种简化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提醒读者哪些工况下这种模型会失效。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语言上,虽然是专业技术术语的堆砌,但行文流畅,没有那种翻译腔的生硬感,使得即便在处理像d-q坐标系下的复杂耦合问题时,也能保持相对清晰的逻辑链条,让人能够顺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深入,而不是在术语的海洋里挣扎。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专业、前沿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个抽象的、流动的线条图案,它让人联想到复杂的电磁场和精确的控制算法,非常贴合“电机传动系统控制”这个主题。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量也很好,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让人非常舒服,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廉价得让人提不起精神。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图文并茂,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电路图,也通过清晰的布局和合理的留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我注意到作者在章节开头部分,总是会用一段简短的引言来概述本章的核心思想和它在整个控制系统中的地位,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帮助我迅速把握知识脉络,避免在细节中迷失方向。整体而言,从物理外观到初步的阅读体验,这本书都散发着一种高品质的学术气息,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学习之旅充满期待。

评分

降价了,不划算,

评分

对于新手来说,科普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评分

好书,对于电机控制帮助较大

评分

内容不错,就是价格贵

评分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电机传动系

评分

书写的不错,继续会买

评分

就因为专业所以这么贵吗?很薄一本,书皮印刷纸张那些很一般啊。。。

评分

书很好哦,发货和送货都很快。

评分

书破了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