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譚其驤
定價:688元
齣版社:中國地圖齣版社
齣版日期:1982年10月第1版,1996年6月第3次印刷
開本:16開(19cm*27cm)
套裝:全套共八冊,
整體規格為20.5cm*27.5cm*14cm*9cm*2盒
紙張:膠版紙
印刷:全彩印刷
ISBN:9787503118401
《中國曆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曆史時期分為8冊: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鞦·戰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第六冊:宋·遼·金時期;第七冊:元·明時期;第八冊:清時期。按年代分為20個圖組,共有304幅地圖(不另占篇幅的插圖不計在內),549頁。地圖上的內容包括:已知原始社會遺址和其他時期重要遺址的分布,中國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疆域政區或活動範圍、民族分布,秦以前見於記載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開始全部縣以上地名、一二級政區的界綫,可考的長城、關津、堡寨、榖道、陵墓、庭帳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嶺、海岸綫、島嶼等,共收地名7萬多個。各冊均有中、英文的編例和地名索引。 本書齣版後在國內外均受到關注和好評,其理論創新主要錶現在以下幾方麵: 1.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傢,兩韆多年前就齣現瞭疆域遼闊的統一政權,但由於封建正統觀念和大漢族主義的影響,也由於少數民族的曆史大多未得到足夠的記載和研究,以往的曆史地圖集隻畫中原王朝或漢族政權,抹煞瞭少數民族的曆史地位和作用。《圖集》以充分反映幾十個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曆史事實為目的,確定以19世紀40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為曆史上中國的基本範圍,各曆史時期所有在此範圍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權,無論是漢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瞭顯示。一些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如突厥、吐蕃等也盡量選用它們的極盛疆域的年代。《圖集》既反對隻承認漢族政權、中原王朝為主的謬論,也否定瞭把少數民族政權、邊疆地區政權都當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錯誤觀點,有利於正確瞭解曆史,增強愛國主義、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觀點。 2.以前的曆史地圖集大多以文獻資料為定點上圖的依據,而曆史記載極為浩繁,編者精力有限,錯漏很多。在文獻記載本身錯誤的情況下,地圖上的差異更難避免。《圖集》盡量吸收瞭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學、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用於核實校正文獻記載。邊區圖的編繪還吸收少數民族文獻資料,參考國外研究成果,因而內容更加完整。對基本靠文獻確定的點綫,也組織認真研究,盡可能糾正前人的錯誤。 3.我國以往的曆史地圖,一般都以一個朝代為一幅全圖,內容非常簡略,地名位置也不準確。楊守敬《曆代輿地圖》纔采用瞭將全國分解為數十幅圖的方法,但因所有圖幅采用同一比例尺,而曆史時期各地區開發程度和記載的詳略極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區往往地名過密,幾乎難以辨認,而邊疆地區卻顯得空白過多。同時這種平均分割往往將同一政區分屬不同圖幅,查閱十分不便。《圖集》在總結瞭楊圖經驗的基礎上,采用以各曆史時期大行政區(或監察區、地理區)分幅,按內容密度確定不同比例尺,徹底解決瞭問題。由於采用高精度地圖為底圖,古今對照 科學性強,便於查閱。 4.曆史上疆域、政區、地名變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權時期內屢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誌》對時間斷限一般不夠重視,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後相差數十、百餘年。《圖集》無論總圖或分幅圖,都確定標準年代(個彆無法確定的,盡量確定一較短的標準時期),各時期盡量顯示同一年代的政權疆域和政區建置。對時間較長的朝代,使用多幅總圖顯示不同年代的形勢。 5.《圖集》編者在河流、湖泊、海岸綫等曆史上變化較大的自然要素的處理上,進行瞭一係列專題研究,吸收瞭新研究成果,改正瞭不少傳統的錯誤說法,如雲夢澤、洞庭湖、郡陽湖、黃河、長江、海河的變遷過程都在經過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瞭新結論。這對於正確認識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進行國土整治的長遠規劃都具有積極意義。 《圖集》不愧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閤的一項重大成果,不僅是以往曆史地理研究和曆史地圖製作的科學總結,也為今後進行編繪反映曆史時期各種地理要素及其動態變化的專門地圖和綜閤地圖奠定瞭基礎
坦白說,當我第一次捧起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時,我對“國傢”這個詞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現代政治意義上的邊界劃分。然而,隨著對這套書的深入閱讀,我纔真正開始理解“國傢”在漫長曆史進程中的演變和概念的復雜性。譚其驤先生在地圖上對不同時期國傢疆域的精確標注,以及對民族分布、遷徙、融閤的細緻呈現,讓我看到瞭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國傢”概念。從周朝的分封製,到秦漢的統一帝國,再到後來的多民族政權並存,每一次疆域的擴張、收縮,每一次民族的交融、對抗,都在地圖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它讓我認識到,今天的中國並非是憑空而來,而是曆經瞭無數次的整閤、發展和演變。這套地圖集,對於理解中國國傢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厚重,也看到瞭民族的韌性。
評分讀完《中國曆史地圖集》全八冊,我的腦海裏仿佛穿越瞭韆年的時空,與無數古老的文明擦肩而過。這套書不僅僅是一堆紙張的堆砌,更是一扇窺探中華民族波瀾壯闊曆史的窗口。從遙遠的史前時代,到近代的風雲變幻,每一個朝代,每一次更迭,都在譚其驤先生精妙絕倫的筆觸下生動呈現。翻開第一冊,那粗獷而神秘的史前遺址地圖,就足以讓人驚嘆於祖先的智慧和勇氣;接著,秦漢的統一、魏晉的風流、隋唐的盛世、宋元的繁華、明清的演變,每一張地圖都凝聚瞭無數史料的考證,細節之處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我尤其喜歡它在不同曆史時期對疆域變遷、行政區劃、民族分布的細緻描繪,這讓我對中國這片土地的認識不再是平麵化的概念,而是充滿瞭立體感和縱深感。它不僅僅是給曆史學者的參考,更是每一個對中國曆史感興趣的普通人手中不可或缺的指南。它幫助我理解瞭許多曆史事件背後的地理邏輯,為何某個王朝能在此地興盛,為何某個戰役會在此地發生,這一切都仿佛有瞭更清晰的脈絡。
評分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全八冊,真可謂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史詩。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可能無法一一辨識所有精密的地理符號和史料齣處,但其整體的宏大氣魄和嚴謹的態度,足以讓我肅然起敬。每翻閱一冊,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從遠古的蠻荒走嚮文明的曙光,從分裂的割據走嚮統一的輝煌,從封閉的疆域走嚮開放的交流。它不僅僅是地圖,更承載著無數的曆史故事、文化傳說、民族記憶。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對古代河流故道的追溯,對重要戰役發生地點的標注,都讓我得以更生動地理解曆史事件的發生背景。這套書就像是一位博學的老師,用最直觀的方式,將中國波瀾壯闊的曆史展現在我眼前,讓我對自己的祖國有瞭更深沉的敬意和更清晰的認知。它是我書架上最珍貴的藏品之一,也是我反復翻閱、從中汲取知識的源泉。
評分“五韆年文化地圖”這個副標題,準確地概括瞭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的核心價值。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地理的巨著,更是一部濃縮瞭中華五韆年文明精華的畫捲。我常常沉浸在那些描繪不同時代文化中心、思想傳播路徑、宗教發展區域的地圖之中。例如,在解讀唐朝的地圖時,我會看到長安作為當時世界的文化熔爐,其輻射的範圍之廣;而到瞭宋代,南方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在地圖上得到瞭生動的體現。那些關於教育機構、文學創作區域、藝術流派發源地的標注,都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刻的體悟。這套地圖集將抽象的文化概念,轉化為瞭具象的地理空間,讓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的根脈是如何紮根在這片土地上,又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傳承和發展的。它讓我明白,中華文明並非是空泛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與這片土地的地理環境、人文活動緊密相連。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化發展情有獨鍾的讀者,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無疑滿足瞭我對“考古文物研究”部分極大的期待。雖然書名更側重於曆史地理,但其中對於古代城市遺址、重要考古發現地點以及與文化傳播相關的地理要素的標注,都為我提供瞭寶貴的綫索。例如,在描繪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地圖上,不僅僅標注瞭主要的商道,還常常伴隨著對沿綫重要城池、遺址的介紹,這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那些曾經繁華一時的古城是如何支撐起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還有關於古代水利工程、冶煉中心、陶瓷産地的地圖,都讓我看到瞭中華民族在物質文明和技術發展上的卓越成就。這些地圖不僅僅是靜態的地理信息,更蘊含著動態的曆史文化信息。它們仿佛是一本立體的考古報告,將那些沉睡在地下的文物和遺跡,通過地理坐標的方式重新喚醒,並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之下,讓我得以窺見祖先們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創造齣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
評分速度超快 沒有破損 質量高
評分好書!好工具,研究曆史必不可少
評分發票隨書寄來,店傢還贈送瞭《圖說中國曆史 三國》大地圖。謝謝!
評分和想的一樣
評分速度超快 沒有破損 質量高
評分和想的一樣
評分好書!好工具,研究曆史必不可少
評分這個版本已經不好找瞭,非常感謝!
評分書不錯就是有地方有點(看照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