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丽江凭什么“资本”每年引来数百万人寻梦?把天南地北的游入迷得找不到北?看完《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您就会明白!
  《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带您走进无数人梦中的丽江,对那些疑惑进行了揭秘。书中网尽了丽江迷人的景区、景点和风俗民情,也将丽江“泡吧”的各种时尚话题“网”在了书中。
  《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不仅详细描述了丽江古城的风貌,而且叙述了丽江古城周边的北部景区、西部景区和东部景区,最后提供了有关丽江吃、住、行、游、购、娱的实用信息。
  本书一是对“瞌睡虫”杀伤力大,易诱发“失眠症”;二是能带给您愉悦的阅读享受。这是因为丽江具有无比诱人的魅力,也要归咎于作者的“不择手段”,作者在书中融入了游记、随笔、杂文笔法,甚至汲取了相声等元素,让读者不知不觉就陷入书中而不能自拔!
  本书既迷人又解惑!如果您在众多的玩处、吃处、住处的岔路口前迷惑了,拿起本书就会找到无数的答案。本书不仅给您导读,还给您“导行”“导吃”“导宿”。     
作者简介
     张俊,多年来混迹于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族艺术研究会、地方志学会、蒙学研究会等省级文人聚会之所。以徐霞客为师,趁弘扬云南文化之机而经常游山玩水,几乎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住过船老大江边的小木棚,穿过人迹罕至的大峡谷。跨越千山万水,赚得“霞客张”和“学者型作家”虚名。
  蒙读者喜爱,得以创作有关云南旅游、历史、民俗文化的论文、散文、随笔等类文章600余篇,摄影图片1400余幅;其文、图还挤进了数十种书籍、画册;图片曾走进多国展厅亮相。与同仁联手写就的《秘境腾冲》、《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等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因此有动力继续写作《寻梦丽江》《寻秘香格里拉》。《云南古桥建筑》(上下册)、《云南古塔建筑》(上下册),获得全国优秀图书铜奖、“云南优秀出版物”一等奖和云南重点图书奖'有幸被国内外多家图书馆收藏。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丽江古城
走进高原姑苏——丽江
中国唯一“不设防”的古城
迷宫中的街巷
古城的第一“名街”四方街
依山傍水的新华街
老资格的“洋人街”——新义街
书香飘逸的五一街
河水“串门子”的七一街
光义街,商人铜匠今何在
丽江民居建筑特色
与中原另类的建城格局
“四合五天井”之谜
古城的名人旧宅
滇史巨擘方国瑜故居
丹青妙手周霖故居
“鬼才”宣科与纳西古乐
听纳西古乐的双重享受
失传的中华瑰宝在丽江重放异彩
丽江古城的桥
有350座桥的古镇
形形色色的桥
游丽江“紫禁城”木府
一座牌坊考倒了中原文人
被徐霞客赞为王宫般华丽的木府
十余块御匾聚于一府
游狮子山登万古楼
名士览胜吟诗的嵌雪楼
少数民族地区罕见的文昌宫
古城全貌尽在万古楼
白马龙潭与“三眼井”
在丽江泡吧
夜幕下的醉人风景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泡”法
游丽江黑龙潭
水中映山,山中有水
木土司解脱烦躁的地方
五凤展翅的古楼
黑龙潜藏的地方
郭沫若千里之外写佳联
卷二 北部景区
比大研还老的束河古镇
幽静古朴的束河
古朴粗放的束河民居
束河的寺庙宫观
三教九流聚一庙
大觉宫壁画是中国壁画中的佼佼者
束河“八景”今何在
皮匠村的传奇
被发配到丽江的皮匠
皮匠村最后的皮匠
白沙潜藏着世界艺术珍品
被建筑学家盛赞的琉璃殿
“如来会佛”请了神仙
1纳西保护神在北岳庙
到玉水寨看东巴文化
寻找“神泉”
东巴文物与东巴神殿
神秘的东巴祭祀
走进纳西古村寨
玉柱擎天与玉湖倒影
狗铃铛救纳西王
杨知府惊叹“擎天柱”
两个自称纳西人的“老外”
洛克发向世界的丽江“名片”
顾彼得打开了一扇丽江的“窗户”
万朵山茶的玉峰寺
是先有寺还是先有茶花
万朵山茶一树开
雄奇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的诱惑
气象万千的玉龙雪山
仙境中的冰塔林
受青睐的云杉坪
雪山中五彩缤纷的“地毯”
世界“殉情之都”
黑白水河奇观
四季如画的牦牛坪
十三把利剑直指苍穹
牦牛坪寻牦牛
石头城探奇
一块大岩石上的村寨
仙人掌神速退贼兵
石山雕成的整个家
卷三 西部景区
拉市海的“沧桑巨变”
拉市海的来历
一年之计在于“冬”
万里长江第一湾
长江为何在这里华丽转身
看长江第一湾的好去处
神奇的石头鼓
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茶马古道重镇
金江劈流虎跳峡
位居世界峡谷前列的虎跳峡
上虎跳,老虎跨江的地方
中虎跳的“满天星”
下虎跳与罕见的洞穴崖画
仙界老君山
能兑现神话的九十九龙潭
高山之上为何龙潭众多
凡夫俗子一样“呼风唤雨”
红岩奇观
“世界一流”的丹霞地貌
万年拥抱,千龟竞走
一天三次日出的仙境
绿色的老君山
“人猴情未了”
天然的植物园
卷四 东部景区
因螺旋藻而名扬中外的程海
观音箐有画圣吴道子的手迹吗
泸沽湖——神仙居住的地方
泸沽湖的多副面孔
洋学者恋上了泸沽湖
猪槽救了摩梭人
神秘的女儿国
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
没有媒婆的摩梭人
篝火晚会好传情
旅游资讯
交通指南
航空
铁路
公路
景区旅游资讯
丽江古城
北部景区
西部景区
东部景区
丽江美味“导食”
古城泡吧指南
在丽江购物
住宿参考      
精彩书摘
     楼额悬挂“苍芝荫玉”四字,系乾隆年间在丽江任知府的孔子后代孔继炘题写。
  寺院周围松柏茂密,泉水潺潺,汇集成湖,风光秀丽。庭院内外种有山茶、樱花、含笑(十里香)、山玉兰(夜荷花)等名贵花木,尤以“万朵山茶”驰名中外。
  玉峰寺是先有寺还是先有树?一种说法讲,此树种于300多年前清朝的康熙年间,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株茶树系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所植,树龄已有500多年。两种说法都被写入多种书中,哪种说法更可靠,还有待研究。
  万朵山茶一树开
  寺北侧有两座四合小院。有人说玉峰寺的春色以“一红”“一白”最具特色,它们是春天的使者。这“一红”自然就是万朵山茶了,那“一白”又是什么呢?我们去寺中一一找寻。原来它们都在这两座小院里,偏南的下院一进门就香气扑鼻,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这“一白”,它似乎在含笑欢迎我们。它叫“十里香”,又名“云南含笑”,春季开花,花白而香。这扑鼻的香气就来自十里香,所以此院又称“十里香院”。院子里的十里香受到喇嘛们的精心护理,被装扮成一个花牌坊,使它更加美丽动人。
  偏北的上院就是大名鼎鼎的万朵山茶的“居所”,称为“茶花院”。
  院内似一树红霞,花团锦簇,朵朵绽放。让人称奇的是一棵树两种花,这七寸大小的是九蕊十八瓣,小一些的是照殿红,它们难分彼此,相依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让人想起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名句,所以人们把这树称为“鸳鸯一树”。这是怎么回事?寺中喇嘛告诉我们,这是种树人独具匠心培植的。据园林专家考察认为,此树原为红花油茶,俗称“照殿红”,把它与九蕊十八瓣的“狮子头”两个品种合栽一处(或嫁接),日久两树干合二为一,于是出现了奇观。
  ……    
				
 
				
				
					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  一部关于时间、遗忘与存在的诗意画卷  《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更非充斥着攻略和景点推荐的工具书。它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旅程,一次对被现代喧嚣遗忘的古老韵味的虔诚追寻。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带领读者一同潜入丽江那被时间和空间精心雕琢的秘境,去感受那里独有的脉搏,去倾听那些沉睡在石板路下的故事。  丽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它曾是茶马古道的咽喉,承载着千年的商贸繁华与文化交融。如今,它依然是那一抹遗世独立的淡雅,在雪山映衬下,在古城迷宫般的巷道里,静静地诉说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本书并非要呈现一个商业化、游客化的丽江,而是试图穿透浮华的表象,触及那份最真实、最动人的灵魂。  时间的回廊:古城的低语  本书首先将读者带入丽江古城,但这并非对建筑风格的客观描绘,而是对时间本身的凝视。作者不是在列举木府的飞檐翘角,或四方街的热闹景象,而是在古城石板路上,踩踏着无数前人留下的足迹,感受着那份古老带来的厚重。每一块青石板,都可能曾被马蹄踏过,被挑夫的身影掠过,被商贩的叫卖声唤醒。作者仿佛是一位时间旅行者,在斑驳的墙垣、斑驳的门扉之间,捕捉那些被岁月侵蚀却愈发坚韧的痕迹。  作者会描绘清晨古城尚未被人群淹没时的静谧。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东巴象形文字的屋檐上,一切都显得如此神圣而纯粹。那是一种低语,一种来自远古的回响,提醒着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时间并非线性向前,而是以一种更加悠远的姿态,在古老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中循环往复。作者会仔细观察那些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老人,他们脸上深刻的皱纹,如同古城的年轮,诉说着生命的沧桑与智慧。他们的眼神里,没有现代人匆忙的焦虑,只有一种淡然,一种与自然、与时间和谐相处的安宁。  遗忘的角落:人文的沉淀  “寻梦”二字,暗示着一种追寻,一种对逝去的美好、对被遗忘的价值的渴望。在丽江,这种“梦”并非对未来的憧憬,而是对过去的深情回眸。作者会带领读者深入古城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那些游客稀少的巷陌,在那里,依然能寻觅到古老的生活气息。也许是一间不起眼的手工艺品店,一位默默劳作的老艺人,他们的技艺,传承了几个世纪,是丽江文化最鲜活的载体。作者会关注那些被时代洪流冲刷后,依然顽强存在的传统技艺,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这不是简单的介绍东巴文字的含义,而是去感受东巴祭司在吟诵古籍时,那种庄重而虔诚的仪式感,去理解那背后蕴含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  本书不会堆砌生硬的民族介绍,而是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纳西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也许是走进一位纳西族老奶奶的家中,感受她对家人的关怀,对土地的眷恋;也许是倾听一位年轻的东巴传人,讲述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努力守护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这些故事,就像散落在丽江各个角落的珍珠,共同串联起一幅丰富而动人的人文画卷。作者的观察是敏锐的,他能从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朴实的语言中,捕捉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雪山下的诗意:自然的呼吸  玉龙雪山,是丽江永远的背景,是丽江精神的象征。但本书并非将雪山作为一种壮丽的景致来描绘,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存在,一种精神的依凭。作者会描绘雪山在不同光影下的变化,它时而雄伟壮丽,时而温柔宁静,但无论何时,都散发着一种超然的气质。这种气质,也深深地影响着丽江的人们,让他们在面对生活时,多了一份从容和超脱。  在探索丽江的秘境时,作者也会将目光投向雪山下的自然风光。那不是城市郊区的公园,而是未经雕琢的原始山林,是潺潺流动的溪流,是野花烂漫的山坡。作者会捕捉那些在山林中栖息的生命,它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图景。也许是在某个清晨,听见山林间传来的鸟鸣,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生机;也许是在傍晚,看到夕阳染红雪山,那一刻的宁静,涤荡着心灵的尘埃。作者会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些自然景象,但这种诗意并非空泛的赞美,而是对生命力的赞叹,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记忆的碎片:情感的共鸣  《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的核心,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它并非提供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是否也曾迷失自我?我们是否也曾渴望找到一方净土,让心灵得以栖息?丽江,对于作者而言,是一个“梦”,对于读者而言,也可能是一个“梦”。这个“梦”,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对纯粹情感的追寻,是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作者不会用夸张的辞藻去描绘丽江有多么“神奇”或“不可思议”,而是通过真诚的体验和细腻的感悟,将读者带入一种情绪之中。也许是在古城的某个夜晚,一个人漫步在灯火阑珊的巷道,听着远处传来纳西古乐,心中涌起一丝淡淡的乡愁,即使你从未到过这里。也许是在某个午后,坐在古老的院落里,喝一杯当地特色的普洱,看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感受一种久违的悠闲。这些瞬间,都是作者用心去捕捉的,它们汇聚成一股温柔的力量,触动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存在的诗学:哲思的迴响  这本书并非要讲授大道理,但它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哲思。它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遗忘,关于存在。作者通过描绘丽江的古老与宁静,不动声色地引发读者对当下生活方式的审视。我们是否在追逐着不那么重要的事物,而忽略了生命中最本真的需求?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是否也正在遗忘一些珍贵的东西?  丽江的慢节奏,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生活的视角。作者笔下的丽江,是一个可以让人“慢下来”的地方,一个可以让人“找回自己”的地方。它不是一个逃离现实的避风港,而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的地方。  超越目的地:一次心灵的觉醒  《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的最终目的,并非让读者仅仅“知道”丽江,而是让读者通过这本书,获得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它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旅程,每一次翻开,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所描绘的“秘境”,或许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等待着被唤醒。  阅读此书,就如同跟随一位智者,在时光的长河中,在古老的土地上,进行一场宁静而深刻的对话。你将不会获得一份详细的景点清单,但你将带走一份对生命更深的理解,一份对美好更真切的感知,以及一颗更加柔软、更加丰盈的心。这,才是《中国秘境之旅:寻梦丽江》想要传递的,最宝贵的“寻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