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

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朝明 编
图书标签:
  • 论语
  • 儒家经典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国学
  • 注释本
  • 思想文化
  • 经典著作
  • 文化典籍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51604482
版次:2
商品编码:113904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诠解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
  《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体例由“概说”、“诠释”和“解读”三部分组成,每篇一个总“概说”,概括说明各篇的内容、主题思想及学术价值。各篇的每一章又分为“诠释”和“解读”,“诠释”对各章主旨详加阐述,并对重点词汇和疑难字词进行独到、客观的阐发;“解读”重在对各章文义进行简明易晓的说明。

作者简介

杨朝明:1962年出生,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主编杨朝明简介

精彩书摘

  从字源上讲,从人从二、左右结构的“仁”是后起之字。《郭店楚墓竹简》的材料显示,“仁”的古字应当从身从心、上下结构,表示常常反省自身,即《论语》本篇记载的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人之反省和修养自身,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孝亲,所以《中庸》记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人只有修养自身,具有仁德,做到孝亲,才能逐步外推,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孔子家语·礼运》)、“泛爱众”(《论语·学而》),才能具有仁爱之心,进而自觉守礼尊君。这样,“孝弟”作为政治秩序的根本,人们由孝悌而守礼、敬上,社会秩序便得到了充分保障。本章在于阐述孝道。“孝弟”是仁爱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各种道德都是由此派生、推衍出来。
  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后人尊称为有子。春秋末年鲁国人。今本《论语》载有子言论四处,三处称子(有子),一处称名(有若)。但称名者为与鲁哀公问答,故此章为特例,并不与前者矛盾。另外,冉有、闵子骞也偶一称子,说明他们也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主要记述孔子言语,而孔子弟子的言论相对较少,可是,在首篇第二章即记述了有子的话。实际上,《论语》之中有子的话有如此地位,与有子在孔子弟子中的地位直接相关。《孟子》中说他“智足以知圣人”(《公孙丑上》),又说“有若似圣人”(《滕文公上》),在传习孔子思想学说方面,有若曾经得到多数人认可。所以,孔子去世后,当孔子弟子思慕恩师的时候,子夏、子张、子游等人便推出有若,“欲以所事孔子事之”,但曾子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孟子·滕文公上》)。这件事情说明有子毕竟不同于孔子,但也彰显了有子在孔子弟子中非同寻常的地位。
  需要辨明的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有若状似孔子”,好像有若在长相上接近孔子。其实,情况很可能是,有若所学很得孔子思想之真谛,受到普遍敬重。《礼记·檀弓上》就记有子游对有子的赞语:“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所以大家才希望像侍奉孔子那样对待有若。《史记》所谓“有若状似孔子”很可能是司马迁对《孟子》中“有若似圣人”一说的误解。对此,南宋学者王十朋已有分辨,他认为:“子游之徒知有子似夫子素矣。所谓‘似’者,必有如辨曾子之言之类,岂以貌似之故虚欲师事之耶?虽然,直似之耳,欲以事孔子事之则不可,故曾子不许之,而有子未尝居师之位也……世皆知颜子之后有曾子,而不知有子者,亦回、参之亚匹也。序《论语》者知之,故首记夫子之言,次记有子之言,又次记曾子之言,未必言之次第如是也,其必寓推尊之意焉。以谓夫子既没之后,其道可尊,其人可子,其言可法者,莫先乎有子、曾子也。”(见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前集》卷十九《论语三说》)他的分析很能服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仅仅说到有若“为人强识,好古道也”,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则记载了与《孟子》所记载相近的故事,说明《史记》此处的记载很可能来自《孟子》。
  孝弟(t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弟,通“悌”。《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孝、敬与忠、顺相连,《孝经》说:“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敬,故顺可移于长。”
  鲜(xiǎn):稀少,罕见。
  道:本意为道路,这里是其引申义,为抽象的道德概念,指仁人爱物、修身治国的法则。
  为仁:行仁。为,动词。一般解“为”作“是”,恐误。仁,如前所述,包括修身、爱人等多种含义。此处“为仁”,与《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和《孟子·公孙丑上》“莫如为仁”、《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等相同。
  与:同“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解读)有子说:“一个人在做人方面能够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却喜欢冒犯君上,这是十分罕见的;不喜欢冒犯君上却喜欢作乱,没有这种人。君子都致力于从根本上做起,根本牢固建立后,才能够产生仁人爱物、修身治国之道。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应该是施行仁爱的根本所在吧。”
  ……

前言/序言



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 《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并非一本仅仅是罗列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简单汇编,它更是一部深度挖掘《论语》精神内核,并将其置于中华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双重维度下进行解读的著作。本书力图跨越千年时空的阻隔,让古老的智慧之光穿越历史的迷雾,照亮当下,指引未来。 一、 深度挖掘《论语》精神内核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其价值远不止于一套行为规范的条文。本书首先着重于对《论语》核心思想的深度挖掘。 仁: “仁”是《论语》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本书将“仁”的内涵层层剥开,从“爱人”的泛爱精神,到“克己复礼为仁”的自我修养,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直至“仁者,爱人”的终极关怀。作者不仅仅是对字面意思的解释,更会结合不同语境下的“仁”的体现,例如孔子对颜回、子路等不同弟子的教诲,分析“仁”在不同情境下的侧重点,从而展现“仁”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本书会探讨“仁”如何从个体道德修养,延伸至家庭伦理,再至社会政治,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礼: “礼”在《论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也是个体修养的体现。《论语》中的“礼”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人情味和社会智慧的实践准则。本书会详细阐述“礼”的起源、演变及其在不同层面的应用,如祭祀之礼、丧葬之礼、朝聘之礼等,并深入分析“礼”与“仁”的辩证关系,揭示“仁”是“礼”的精神内核,“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作者会强调,理解《论语》中的“礼”,关键在于把握其背后蕴含的尊重、和谐、秩序与责任的精神,而非拘泥于表面的形式。 君子: “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象征。《论语》中对君子品德的描绘,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都为我们树立了道德的标杆。本书将深入剖析君子的养成之道,包括其在学习、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表现。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理解和践行“君子”的精神,如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情操的现代君子。 孝与忠: 《论语》对孝道的强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深入探讨“孝”的真谛,区分“孝”与愚孝,强调“事父母,能竭力;事君,能尽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忠”的观念。作者会辩证地分析“孝”与“忠”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 二、 跨越千年时空的现代诠释 《论语》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其思想与当今社会的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本书的一大特色,便是以现代的视角和语言,对《论语》进行生动而深入的诠释,力求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将经典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情境化解读: 许多《论语》中的语录,脱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对话情境,可能难以理解。本书会尝试对每一个重要的篇章和语录进行情境化解读,还原孔子与弟子们对话的场景,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思想交流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读者能够更贴切地理解孔子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现实意义。 哲学思辨与人生智慧: 《论语》不仅仅是道德说教,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本书会引导读者从《论语》中汲取解决人生困惑、提升精神境界的养分。例如,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追求人生价值?等等。作者将从《论语》的视角出发,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帮助读者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文化传承的视角: 《论语》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其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本书将站在文化传承的立场,探讨《论语》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同时,也会分析《论语》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依然能够为世界文明提供宝贵的借鉴。 与现代社会的对话: 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不是将《论语》束之高阁,而是积极地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进行对话。例如,如何借鉴《论语》中的“为政以德”来构建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治理体系?如何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汲取学习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如何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会通过大量的引证和分析,展现《论语》思想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方面的现实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三、 严谨的学术态度与人文关怀 《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在力求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保持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尊重原文: 作者在诠释过程中,始终以《论语》原文为基础,力求准确理解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语境。不会随意曲解或添加作者的个人臆断。 借鉴前人研究: 本书在借鉴历代经典注疏和现代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会适当地提及一些学界存在的不同观点,以便读者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语言风格: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平实、流畅,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同时,又不会失之于浅薄,而是将深刻的思想寓于朴实的文字之中。 人文关怀的融入: 作者并非冷冰冰的学者,而是一位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厚情感和对读者真诚关怀的引路人。本书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人性的关怀,对社会和谐的期盼,对个体精神成长的关注。作者希望通过《论语》的智慧,能够帮助读者提升自我,关爱他人,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结论: 《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经典解读著作。它以现代的眼光审视古老的智慧,以人文的关怀连接历史与当下,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论语》的精髓,汲取其中的人生智慧,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书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希望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读者的心灵,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它是一次对经典的重塑,一次对智慧的再发现,一次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当代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解读本”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行动指南。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在阐释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价值引导,没有陷入空泛的说教,而是紧紧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主线展开。每次读完,内心都会感到一种被涤净的力量,仿佛所有的浮躁和焦虑都被暂时搁置了。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为人处世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个稳定、自洽的内心秩序。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将那些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内在的滋养,是任何外在的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中华经典诠解:论语诠解》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时,就被它沉稳而雅致的封面所吸引。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有一种厚重而踏实的感觉,这对于阅读经典著作来说太重要了,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细细品味。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章节的过渡和重点内容的标注上,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保持了原著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清晰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无疑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感觉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与古人的精神对话,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坦白说,面对那些古奥的文字和晦涩的义理,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读起来索然无味。直到我接触了这本诠解本,才真正体会到“原来经典可以这样读”。它的注释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字面翻译,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话语背后的深层哲理。尤其是一些关键概念的阐述,作者似乎总是能精准地把握住我们现代读者在理解上的难点,用最贴近生活的比喻和逻辑严密的推导来加以说明,仿佛有一位博学的老者在你身边,耐心而循循善诱地为你解惑。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圣人智慧,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了经典知识的普及化。

评分

阅读这本诠解本的体验,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辞藻,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启发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某些段落后面加入的“现代启示录”或者“思辨空间”这样的设计,它将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与当下社会的种种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引发了我对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乃至为人处世之道的深刻反思。举个例子,关于“仁”的探讨,书中结合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处理,给出了非常新颖的视角,让我茅塞顿开。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原本静态的文本活了起来,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实践的活水源头。它迫使你停下来,不仅是“知道”了字面意思,更是“理解”了其精神内核。

评分

与其他版本的论语读本相比,这本书在“诠”和“解”的平衡把握上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高度。它没有过度解读,保持了对原著文本的敬畏之心,但同时,其提供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关联性却极其扎实和丰富。比如,书中对儒家礼仪、古代官制乃至先秦诸子的思想流变都有所涉及,这些补充材料如同给一幅水墨画镶嵌上了精致的边框,使得整幅画面更加完整和立体。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性学习国学的人来说,它既可以作为入门的引路书,也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它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读完一章,你会感觉自己对古代社会的认知又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绝非走马观花。

评分

封面美观內容详实

评分

京东棒棒哒。、。经常送优惠券。。。

评分

书还是那本书,价格一般,东西好,。

评分

很不错的书孩子上高中老师开的书单,京东一次买完,很方便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好书,感谢所有付出的人。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倏地包装很好很完整嗯还不错吧

评分

发货太慢啦,一周时间才收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