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口的野蛮人 102
2.高盛帝国 69
3.摩根财团 198
4.并购之王 78
5.资本的游戏 99
6.资本之王 69.9
总价:615.9
编辑
一个财富金字塔构筑的故事:黑石从仅有三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施瓦兹曼3.98亿美元的年薪和6.84亿美元的黑石IPO所得,究竟从何而来?
一段创造者与掠夺者的风雨传奇:看清私募股权公司与生俱来的双重面孔,他们究竟是在猎食那些被收购的公司还是助其发展、共同增值?
一场私募股权业并购的饕餮盛宴:黑石及其同行不仅在掀起并购浪潮,而且在华尔街向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巨头发起挑战。黑石仅仅控制着51家公司、雇佣了50万人,然而却有17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内容简介
《资本》展现了世*的私募公司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施瓦茨曼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与黑石的浮浮沉沉,介绍了这些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黑石、乃至整个PE行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
凯里和莫里斯是两位的私募股权记者,他们在书中描述了黑石集团所参与过的每一笔交易,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司共同创始人、雷曼元老彼得·彼得森和施瓦茨曼挨家挨户上门筹资的1985年。 本书不仅仅是个人传记,它还为读者对私募股权业进行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视,作者在书中奉上的是一堂百科全书式的收购案例大课。
作者简介
戴维·凯里,曾为《财富》《机构投资者》《广告周刊》等美国知名杂志撰稿人、《公司金融》杂志编辑,有20多年私募业及并购业报道经验,现为《生意》杂志(The deal)作家。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文学硕士。
精彩书评
在金融市场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被寄予厚望。如何把握中国私募投资的发展方向,读者更为需要的不是一套空洞的说教,而是具有可操作、能直观感受的样本和参照。本书对黑石的投资运作经验的刻画,值得投资者参考借鉴。黑石集团的起起落落,荣辱兴衰,直接折射出美国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轨迹以及对实体经济所起的推动作用,值得读者参考。
——赵令欢,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弘毅投资总裁
关于黑石及私募股权投资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但如果读者的了解于此,对黑石或私募股权投资的理解则可能难免陷入片面。巴曙松研究员主持翻译的这本书,并不是教科书,而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使得读者有更大的空间揣度其中的参考价值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个广受关注的行业的运行规律。
——缪建民,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正在迎来一轮快速成长的时期,如何促使这个充满生机的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能够在可能到来的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而不是被大浪淘沙,市场的参与者需要一个参照系。巴曙松研究员主持翻译的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参照系,促使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可以在阅读之余冷静思考,把握这个行业的真正趋势。
——万放,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
美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是其水平的创新能力,而私募公司正是这一理论的很好例证。在书中,两位作者以敏锐的视角,向读者讲述了黑石集团和私募公司的。
——史蒂夫·福布斯,福布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目录
主要人物一览表
译者序 PE行业的象征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文版序 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瞩目的新焦点
第1章 一场自我加冕的盛典
“他的派对比他的生意更吸引眼球”。施瓦茨曼耗资300万美元的生日派对,其实是一场自我加冕的庆典,昭示着镀金年代新国王的诞生。镀金年代市场火热,巨额财富充斥着整个华尔街,私募股权领域更是财源滚滚,而施瓦茨曼正是华尔街私募股权领域的领头军--黑石集团的CE·。
第2章 “这会是一个金矿”
早在1978年10月,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公司KKR就以3.8亿美元的价成功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这使得31岁的投资银行家施瓦茨曼迫不及待地想一探其中的究竟。他隐约感到一种新兴事物正在孕育,这种新事物将带来不可思议的利润以及JUEJIA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一项全新的事业正在召唤着他。
第3章 德崇时代
投行新秀德崇证券发明了垃圾债券,为收购公司募集了远超他们想象的大额资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事业的米尔肯和他的团队每年至少承销了20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占据了整个融资市场的60%。他们给杠杆收购界带来的新的融资手段,彻底改变了并购市场的游戏规则。
精彩书摘
詹姆斯在兼并中获得了110万美元帝杰证券的股票,不过要到2002年夏天股票才会归到他的名下,因此他不得不等到那个时候,但很显然是时候找份新工作了。对施瓦茨曼来说,詹姆斯拥有理想的背景和技能:“事实上,詹姆斯天生就是个企业家。并且他在帝杰证券常年担任ZUI终决策者,是公司下达交易指令的主要投资者。”帝杰证券和黑石集团业务的相似程度也让人很震惊。“实际上,他的职业生涯就像是我的翻版,这真是非常凑巧。”他们在黑石集团的办公室进行了初步讨论。两个人都有些吃惊,但觉得建立合作关系非常有希望。詹姆斯说:“我们在结束了初次会面后都说,‘嗯。没想到这么合适’。”施瓦茨曼希望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次会面应该更加轻松、周到,因此他邀请詹姆斯到他在740号公园大道的住所与他共进晚餐。施瓦茨曼解释说:“我不想和他在办公室见面。我想真正了解他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在用餐期间,他们交流了人生经历和对世*大事的看法。施瓦茨曼说:“我们能就金融圈内的任何事情进行交流,真是相谈甚欢。假设发生了这种情形,你认为怎样能实现呢?你认为什么出了问题?要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我想我们都发现彼此在投资风格和结果,以及保守主义等方面有巨大的相似之处。”
此后,他们又在施瓦茨曼的住所多次共进晚餐,在交流中两人都在观察对方。詹姆斯说:“两人间除了工作无所不谈,就是谈天说地并交换意见。只是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不知道下面会谈些什么。”管气氛非常和谐,但从很多方面看起来,他们都不大可能成为搭档。又又瘦的托尼·詹姆斯毕业于预科学校,是郊区上层社会的新英格兰人。他的父在知名咨询公司阿瑟·利特尔公司,
负责管理咨询事务,小詹姆斯则在乔特预科学校(Choateprep school)读书,之后进入哈佛大学取得了学士和MBA学位,他拥有贵族气质,而施瓦茨曼却缺乏这一点。据一位和他共事的女士说,他可以穿着泡泡纱来到办公室,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前言/序言
译者序
PE行业的一个象征
巴曙松 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上PE投资的火爆程度,经常被夸张地形容为“全民PE时代”,据说金融界人士见面,几句寒暄之后,不谈谈PE是·UT了;又据说在北京金融街或者国贸附近的餐厅中,服务员因为听得太多、耳熟能详的缘故,也都大致知道GP、LP、PB、PE等概念。
在这些场合,我常常在想,不断涌入PE市场的人们,他们ZUI为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呢?我想,找这个行业里面的标志性的公司,从这个行业的起步,到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一直到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呼风唤雨,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公司,分析这个公司的成长轨迹与风风雨雨,对于直接或者间接参与PE事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很好到读本。
本书系由七部精选的金融历史与商业策略经典著作组成的套装,旨在深入剖析资本运作的脉络、巨头崛起的秘辛以及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每一部作品都以其严谨的考证、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洞察,为读者呈现一幅幅宏大的商业画卷。 《资本的游戏》 聚焦于金融市场的核心机制与演变。它不仅仅是对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工具的介绍,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资本如何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进行流转、增值与重塑。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价格形成的动力、市场波动的规律,以及投资者如何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游戏中制定策略、规避风险。作者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案例分析,让读者理解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掌握洞察先机的能力。 《门口的野蛮人1&2》 则是对二十世纪末美国企业界一系列颠覆性并购浪潮的详尽记录。这两部著作以纪实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一群被外界称为“野蛮人”的企业家,如何凭借大胆的策略、精准的计算以及不屈的意志,掀起了一场场改变行业格局的收购战。书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激烈的博弈以及对人性在商业决策中作用的深刻揭示。读者将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那些充满紧张气氛的董事会会议、惊心动魄的谈判桌,感受商业世界中最原始的竞争与扩张力量。 《摩根财团》 将目光投向了美国金融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摩根家族。这部作品不仅梳理了摩根家族从金融到工业,再到政治领域的影响力扩张历程,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一个强大的金融帝国是如何建立、维护并传承的。书中细致地描绘了J.P.摩根本人及其后代如何凭借其卓越的远见、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话语权,塑造了美国工业革命的格局,并在多次金融危机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读者将从中学习到家族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的智慧,以及金融机构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盛帝国》 追溯了一个涵盖金融、铁路、石油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巨头的崛起与衰落。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刻画了这位商业奇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用其非凡的商业头脑和强大的整合能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故事中充满了尔虞我诈的商战,以及主人公在权力、财富与道德之间的挣扎。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商业史,更是一面映照人性欲望与社会变革的镜子。 《并购之》 深入探讨了企业并购的艺术与科学。不同于《门口的野蛮人》侧重于历史事件的描述,本书更侧重于对并购策略、执行过程、风险评估以及整合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性讲解。作者结合大量具体的并购案例,分析了成功的并购如何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以及失败的并购会带来哪些灾难性的后果。读者将从中学习到如何进行有效的尽职调查、如何构建并购方案、如何处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从而掌握在复杂商业环境中进行战略性扩张的工具。 《资本之》 则将视角进一步拓展,探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配置与影响力。本书可能涉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运作、跨国资本的投资逻辑、主权财富基金的角色,以及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的演变等议题。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资本运作的比较分析,以及对重大国际经济事件的解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全球资本观,理解资本如何驱动世界经济的运行,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套书籍的组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理解资本世界的窗口。无论您是金融从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对商业历史和经济运行规律充满好奇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启示。它不仅是了解金融市场运作的入门读物,更是洞悉商业智慧、掌握资本力量的进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