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简直是一扇打开民国学术史的宝藏之门,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得以窥见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以及一位博学大家的人生轨迹。初拿到这本书时,厚重的质感就已足够震撼,翻开后更是被那严谨的编排和详实的资料所折服。它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学术发展史,通过朱希祖先生的生平,串联起了一众学术巨擘的交往与学术争鸣,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身边掠过一位位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书中所提及的各种学术活动、出版物、学术会议,甚至是他与同时代学者的鸿雁传书,都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扑面而来,让我对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原本以为年谱会是枯燥乏味的流水账,但《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近乎考古般的严谨态度,将朱希祖先生一生的点点滴滴都搜罗囊括,不仅仅是学术成就,更包括了他生活的细节,例如求学经历中的师长教诲,任教期间的教学方法,以及在学术组织中的参与度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共同勾勒出一个鲜活立体的朱希祖形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朱先生学术思想演变的梳理,那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感觉,让我对他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从他的智慧中汲取养分,也从他的经历中获得启迪。
评分坦白说,在翻阅《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之前,我对朱希祖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泛泛之谈,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近乎“全息”的方式,展现了朱先生的学术人生。从求学时期的孜孜不倦,到中年时期的学术高峰,再到晚年时期的提携后进,每一个阶段都详实记录,丝丝入扣。我尤其被书中对朱先生学术方法和治学理念的阐述所吸引,那种严谨、求实、开拓的精神,即便在今天也极具借鉴意义。阅读这本书,不仅是对朱希祖先生的了解,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学术精神的感悟和致敬。
评分《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书,它更是一种关于“人”的书,关于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安身立命,如何在学术海洋中乘风破浪。书中对朱先生的各种经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进行了客观而细致的记录,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而非被神化的偶像。它传递出一种“学无止境”的精神,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所特有的坚韧与风骨。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朱希祖先生有了深入的认识,更对那个时代的学术氛围和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评分作为一个对民国历史和学术人物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必须说,《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力作。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人物年谱,更是一种研究方法和学术态度。编者显然在文献考证上下足了功夫,书中引用的史料之丰富,考据之详尽,令人惊叹。通过朱希祖先生的视角,我得以了解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生态,那些学派的兴衰,思想的碰撞,以及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抉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一个宏大的历史图景,通过一个具体人物的故事展现出来,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失微观的细腻,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动画面。
评分朱希祖,清道光状元朱昌颐族孙。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是解放前著名的史学家。他较早地倡导开设中国史学原理及史学理论等课程,并讲授“中国史学概论”,在中国史学史的早期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2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长,先后撰写《南明之国本与政权》、《南明广州殉国诸王考》、《中国最初经营台湾考》、《屈大均传》、《明广东东林党传》等数十篇论文,成为研究南明史的权威。1944年7月因肺气肿病发,逝于重庆。
评分2人物生平
评分17岁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史学专业。三十四年在东京与鲁迅同随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宣统元年(1909年)归国后,与鲁迅同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翌年改就嘉兴府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后公举为海盐县首任民事长,积极推行剪辫放足、破除迷信、禁止鸦片、兴办学校等新政。旋改到省教育厅任事。1913年为教育部起草国语注音字母方案,后受聘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兼清史馆编修。袁世凯称帝时,辞去编修,专任北大教授。
评分17岁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史学专业。三十四年在东京与鲁迅同随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宣统元年(1909年)归国后,与鲁迅同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翌年改就嘉兴府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后公举为海盐县首任民事长,积极推行剪辫放足、破除迷信、禁止鸦片、兴办学校等新政。旋改到省教育厅任事。1913年为教育部起草国语注音字母方案,后受聘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兼清史馆编修。袁世凯称帝时,辞去编修,专任北大教授。
评分每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能脱离阅读的。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美好的,又可以是丑恶的;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霉变的,既可能是艰深的,又可能是肤浅的。但是无论如何,通过阅读,自己的心灵和外部世界、和古典先贤、和社会各个层面、和知识各个层次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将雕刻出不同的灵魂塑像。
评分朱希祖,字逷先。先世系出吴郡,后一迁歙县,再迁婺源。清光绪九年(1879年),他生于尚胥里上水村。1905年,考取官费,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史学。与鲁迅等同受业于章太炎之门。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演讲三民主义,朱希祖经常前往听讲,于是欲用明季历史,阐扬民族大义。1909年,学成回国,担任嘉兴第二中学教员,并宣扬革命学说。辛亥革命时,他被推为海盐县知事,乡里安堵。
评分每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能脱离阅读的。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美好的,又可以是丑恶的;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霉变的,既可能是艰深的,又可能是肤浅的。但是无论如何,通过阅读,自己的心灵和外部世界、和古典先贤、和社会各个层面、和知识各个层次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将雕刻出不同的灵魂塑像。
评分3往事略集
评分很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