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着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三○与八○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等。2006年11月9日,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于北京师范大学以《粉墨中国——性别表演与国家论述》为题发表演说。王德威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鲁迅、巴金、梅兰芳等四位大师为例证,探讨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在面对各种家国苦难的挑战时,如何借助性别表演或扮装的观念,来重新面对或定义中国人、中国的民族性以及中国国家如何建构的种种想象或实际论述问题。
第一讲 “重写”文学史:从复旦到哈佛
第二讲 批评方法与中学西进:晚期梁启超与晚期陈寅恪
第三讲 文学地理与国族想象:台湾的鲁迅,南洋的张爱玲
第四讲 文学伦理与公民意识:冯至的启示及其他
我通常对“新论”这类标题持谨慎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只是换个说法重复旧的观点。但这本书的切入点,特别是它对“义理”这个核心概念的重新激活和阐释,实在让人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特定作家的创作时,如何巧妙地将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宏大的时代叙事编织在一起。它不像某些纯粹的理论著作那样冷硬,也不像纯粹的文本细读那样琐碎,而是在理论的骨架上填充了饱满的文化血肉。读到关于文学批评史的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的辩论现场,作者不仅梳理了观点的流变,更对争论背后的权力结构和话语权进行了犀利的剖析。这本书迫使你跳出既有的框架,用一种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被反复提及的作品,从中挖掘出新的张力和未被充分开发的意义空间,对于提升个人的学术视野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穿透性的洞察力,它不是在做简单的分类或罗列,而是在挖掘隐藏在现象之下的底层逻辑。作者在探讨文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时,总能精准地抓住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文学既是时代的镜像,又是抵抗或重塑时代的工具。我欣赏它在处理复杂历史语境时的那种克制和审慎,没有简单地将文学作品“工具化”或“审美化”,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多重作用力的场域中进行考察。书中的某些论断,初读时甚至会让人感到一丝不安,因为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某些“定论”,但反复咀嚼后,会发现那是多么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见解。这本书是那种在你书架上占据重要位置,并且会时不时被你翻开查阅,总能从中获得新启发的工具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坦率地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的,但这正是它价值所在。它不是那种能让你轻松读完就合上的书,它更像是一块需要耐心打磨的璞玉。作者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大量的概念辨析和历史考证,需要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然而,一旦你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其间的逻辑推进如同精密机械般严丝合缝。特别是关于地域性叙事的部分,它打破了过去那种以首都为中心或以几大文学流派为纲的传统划分,开始关注边缘地带的文学声音及其与中心叙事的张力,这种视野的拓宽,对于理解当代文学的复杂性至关重要。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对“文学地图”的认知,让我意识到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恰恰蕴藏着最富生命力的文学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很符合其内容的气质。我喜欢它在论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跨学科的视野,它不拘泥于文学批评的传统疆界,而是大胆地引入了社会学、哲学甚至人类学的分析工具来观照文学现象。这种多维度的审视,使得文本的解读不再是单向度的,而是充满了辩证的张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某个特定时期的文学思潮时,并非采取“英雄史观”的叙事,而是着重展现了思想的碰撞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内在矛盾,这使得整部作品的论述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文学事件的堆砌,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研究该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奠基石。
评分这部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深度和广度,一下子吸引了我这个对文学史和思潮变迁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拿到书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已经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梳理“现当代文学”这个宏大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精妙的平衡感——既没有陷入故纸堆的冗杂叙述,也没有过于飘忽的理论臆断。它像是搭建了一座精巧的桥梁,一端连接着我们熟悉的文学文本,另一端则指向了更深层的文化肌理和社会结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穿梭于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与后来的思潮演变之间,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脉络,如今变得清晰可见,尤其是作者对特定时期文人群体心态变化的捕捉,细腻得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解读,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再构建,非常适合想要系统性、批判性地重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严肃读者。
评分买来收藏并不急于阅读,待读后再细细分享。
评分代人下单,不作评价。不作参考。。
评分物流很快,质量不错。
评分趁着活动的时候买的,包装完好,不错不错
评分很好,是精装的,非常不错
评分活动时候购买,现在买书力度不大了,这本别人推荐。
评分王先生的研究做足了功夫。
评分好事达凯文五层书柜 简易置物收纳架加宽书柜 简约柜子储物柜书柜书架书橱1610枫木色
评分有些书能够一目十行,有些则需要细细思考。对于文学以及它的发展,多读多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