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

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车辆部 编
图书标签:
  • 铁路
  • 客车
  • 转向架
  • 图集
  • 机械工程
  • 交通运输
  • 车辆工程
  • 技术参考
  • 设计图纸
  • 工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1764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49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68
套装数量: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绿色交通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工作者面临的永恒课题,而承担着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重要任务的25型客车,运用范围广、使用维护条件差、超员情况较严重,其转向架的运用安全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既有铁路运用的25型客车主型转向架有10余种,型号较多,发展历程较长,在不同运用时期,各型转向架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为使从事客车相关技术设计和运用检修人员全面了解各型转向架结构,方便现场运用、检修与维护,给运营维护提供全面科学的维修参考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车辆部组织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等铁路客车制造企业,对25型客车转向架在结构上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并对弹簧、牵引拉杆等互换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进行了规格化统型,编制了这本《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图集通过三维及二维图重点展现了转向架运营维护和检修过程中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易损易耗件以及主要结构功能部件,希望对转向架设计和运用检修人员有所帮助。
  《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共分十册,其中:分册一:209P型转向架;第二分册:206P型转向架;第三分册:209HS型转向架;第四分册:SW-160型转向架;第五分册:CW-1型转向架;第六分册:CW-2型转向架;第七分册:CW-200K型转向架;第八分册:SW-220K型转向架;第九分册:AM96型转向架;第十分册:CL242-K(CL242)型转向架。

内页插图

目录

《209P型转向架》:
1 209P型转向架
2 构架组成(铸造)
3 构架组成(带发电机吊架)
4 构架(P型)
5 制动吊座
6 牵引拉杆座(构架端)
7 发电机吊架
8 安全吊安装座板
9 安全吊安装座板
10 安全吊安装座板
11 导柱式轮对轴箱定位装置
12 轮对轴箱装置
13 轮对组成
14 制动盘(铁科院)
15 制动盘(戚所)
16 接地线座板
17 标志牌
……

《206P型转向架》
《209HS型转向架》
《SW-160型转向架》
《CW-1型转向架》
《CW-2型转向架》
《CW-200K型转向架》
《SW-220K型转向架》
《AM96型转向架》
《CL242-K(CL242)型转向架》

前言/序言


《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发展史》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自诞生至今的百年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到引领的世界级演进轨迹。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约150万字,以严谨的史料考证、翔实的图文资料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发展史诗。 上卷:奠基与发展(1900s-1970s) 上卷聚焦于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技术在早期奠基与初步发展阶段的探索与进步。 第一章 蹒跚起步:引进与模仿的时代(1900s-1949) 详细介绍了清末民初中国铁路的初步建设,以及早期引进的外国客车转向架类型,如康宝莱式(Compagnie Internationale des Wagons-Lits)、德式(如2-2-2、2-4-2轴式)、美式等。 分析了当时转向架技术的主要特点,如结构简单、载荷能力有限、舒适性差等。 回顾了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的制造和维修能力,主要依赖于外国技术和设备。 第二章 自力更生:新中国初期的探索(1949-1960s) 重点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发展自主铁路工业的重视,以及转向架技术自主化的艰难开端。 分析了苏联援助时期引进的转向架型号(如203、204、205型等)及其技术特征。 记录了国内工厂开始仿制和改进苏联转向架的历程,以及在材料、工艺、设计上的初步突破。 介绍了为适应中国国情而进行的系列改进,例如提高轴重、改善减振性能等。 第三章 体系初建:客运与货运转向架的区分(1960s-1970s) 探讨了随着中国铁路客货运量的增长,对转向架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 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客运转向架(如209、211型)在提高平稳性、降低噪声方面的改进。 介绍了货运转向架(如213、215型)在载重能力、耐久性方面的进步。 梳理了国内转向架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为后续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回顾了“三线建设”时期,部分转向架制造基地的建立和发展。 下卷:创新与引领(1980s-至今) 下卷着重记述了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技术在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并逐步走向世界前沿的辉煌历程。 第四章 学习与追赶: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1980s-1990s) 详细阐述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量引进国外先进客车技术,特别是转向架技术的情况。 重点分析了引进的各类先进转向架型号,如德国的“雪铁龙”(Jakobs)转向架、日本的DT系转向架,以及为满足高速动车组需求而引进的欧洲转向架。 深入剖析了中国铁路行业如何通过引进设备、技术和人才,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介绍了这一时期国内转向架制造企业在技术水平、质量管理、生产能力上的显著提升。 回顾了为适应不同类型客车(如空调客车、旅游客车)需求而开发的系列转向架。 第五章 自主创新:中国转向架的崛起(2000s-2010s) 系统论述了中国铁路转向架技术从“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详细介绍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系列转向架,如用于25T型客车的209T、209E型转向架,以及为“和谐号”动车组开发的系列转向架。 深入分析了这些自主创新转向架在结构设计、减振降噪、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突破。 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在中国转向架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回顾了中国转向架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逐渐赢得认可和订单的历程。 第六章 领先世界: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巅峰(2010s-至今) 重点聚焦于中国在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领域的原创性贡献和技术引领地位。 详细介绍了为“复兴号”动车组等新一代高速列车量身定制的系列转向架,如新一代速度等级高、性能优越的转向架。 深入分析了这些转向架在更高速度下的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能耗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创新,如先进的轴箱悬挂系统、空气弹簧技术、轮轨关系控制技术等。 探讨了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研发与应用中的作用。 展望了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绿色环保等方向。 全书特点: 全面性: 覆盖中国铁路客车转向架发展史的各个重要阶段,涵盖技术、设计、制造、应用等多个维度。 史料翔实: 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技术档案、设计图纸、实物照片等珍贵史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理论深刻: 结合转向架动力学、材料力学、振动学等理论知识,深入剖析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原理。 图文并茂: 配备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技术图纸、性能曲线等,直观展示转向架的演变过程和技术细节。 历史视角: 将转向架技术的发展置于中国铁路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展现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前瞻性: 在梳理历史的同时,也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铁路行业从业人员、汽车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者以及对中国铁路发展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它不仅是一部铁路技术发展的史书,更是一部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崛起腾飞的壮丽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铁路历史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对任何能够深入展现铁路发展各个方面的资料都倍加珍视。《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这套巨著,无疑满足了我对客车转向架这一“工业之美”的深切好奇。我尤其着迷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转向架设计的差异性,这套图集恰恰满足了我这一需求。当我翻阅第一册时,就被其中那些上世纪初期的转向架图纸所吸引。那些粗犷而坚实的结构,展现了那个年代工业技术的朴实与力量。而随着我逐册翻阅,我看到了转向架设计是如何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精巧和复杂的。例如,在高速动车组相关的册子里,那些流线型的设计、复杂的空气弹簧系统、以及为减小振动和噪音而采用的各种创新结构,都让我惊叹不已。我喜欢图集中对每一个细节的描绘,不仅仅是机械的连接,甚至连一些关键的螺栓、铆钉的类型和尺寸都有所标注,这使得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设计者们对每一个微小之处的考量。我还特别关注了不同国家在转向架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图集中收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比,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例如,某些国家更注重结构的紧凑性,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更侧重于材料的先进性和结构的冗余度。这套图集就像一个百科全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铁路客车转向架发展历史的大门。我常常会花上几个小时,沉浸在那些精美的图纸中,去感受每一款转向架背后所蕴含的技术智慧和时代背景。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铁路模型爱好者,尤其痴迷于铁路客车的细节还原。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详尽转向架信息的资料,因为在我看来,转向架是客车“灵魂”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和结构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外观和真实的运行状态。当我看到《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时,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收到这套书的包装,我就知道它绝对是个“大块头”,打开之后更是惊喜连连。每一册都像一个独立的宝藏,里面承载着铁路客车转向架的方方面面。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一些经典车型转向架的描绘,比如一些上世纪中叶的客车,它们转向架的设计虽然相对简单,但却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工业美学。图集里对这些转向架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绘,包括连接杆件的形状、弹簧的布置、以及车轮和轴承的结构,让我可以非常准确地将其还原到我的模型上。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转向架的演变过程,图集里通过大量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转向架的设计的。比如,从最初的板式构架,到后来的箱型构架,再到更轻量化、更高强度的材料应用,我都可以在图集里找到直观的证据。对于我这种追求极致还原的爱好者来说,能够获得如此详实的数据和图纸,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我还会对比不同册中同一类型转向架的微小差异,这往往是区分不同型号客车的重要标志。我还发现,有些转向架的设计竟然带有一定的“艺术感”,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让我对铁路工业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我打算用这套图集作为我的“圣经”,在我的模型制作过程中,不断地查阅和参考,力求每一个转向架都能够百分之百地还原其真实的风貌。这套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细节的追求,更让我深入了解了铁路客车发展的历史和技术脉络。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从大学毕业,进入铁路设计院工作的年轻工程师。在校期间,我对转向架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实际的设计细节和工程实现上的考量,我知之甚少。因此,《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套图集内容之详实,远超我的想象。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动车组转向架的部分。在学校里,我们接触到的动车组转向架模型,往往是高度简化的。而这套图集中,每一个转向架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包括牵引电动机的安装方式、轴箱的结构、以及各种减震和隔振装置的布置。我尝试着对照图纸,在脑海中构建这些转向架的三维模型,并且思考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图集中的文字说明也非常专业,它不仅解释了各个部件的功能,还对一些设计参数的选取依据进行了初步的介绍,这对于我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非常有帮助。我还在一些册子中看到了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这让我了解了在实际设计中,工程师们是如何在成本、性能、可靠性等多个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的。这套图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资料,更是我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我打算在工作中,遇到任何不确定的地方,都会立刻翻阅这套图集,将其作为我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它帮助我快速地弥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在铁路客运公司工作的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内容涉及车辆的日常维护、检修以及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对于转向架这个关键部件,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因为它的任何细微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旅客的舒适度。《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的到来,无疑是为我们一线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此之前,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大多依靠一些零散的维修手册和经验总结,不够系统和权威。这套图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首先,它的分类非常清晰,每一册都专注于某一类或某一系列的转向架,这使得我们能够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例如,当我们遇到某款列车的转向架出现异常时,我只需要根据列车的型号,找到对应的图集,就能看到该转向架的详细结构图,包括各个部件的名称、连接方式、以及尺寸参数。这对于我们进行故障诊断非常有帮助,我们可以对照图纸,仔细检查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其次,图集中的图纸质量非常高,线条清晰,标注准确,这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转向架的构造。我尤其喜欢它在图纸旁边附带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不仅解释了各个部件的功能,还对一些常见故障的可能原因和排除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介绍,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我还发现,一些图集中还包含了转向架在不同载荷和工况下的受力分析图,虽然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检修可能有点过于深入,但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转向架设计的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功能。这套图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难题,也让我们对转向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

作为一个铁路爱好者,我对列车运行时的“静谧”和“平稳”一直充满好奇。我一直认为,转向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当我得知有《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这套书时,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这套书的内容之丰富,让我大开眼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关于减震和降噪技术的图纸。我一直对列车在高速运行时,是如何做到如此平稳感到好奇。这套图集中,我找到了答案。图纸详细展示了各种弹簧、阻尼器、以及隔振装置的结构和布置方式,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是如何吸收和抵消振动的。我还在一些册子中看到了关于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分析图,虽然我对其中的数学公式理解有限,但图示却能让我大致了解在不同工况下,转向架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轨迹。这让我对转向架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还特别关注了不同类型客车的转向架差异。从普通的通勤列车,到豪华的卧铺列车,再到极速的动车组,图集都进行了详细的展示。我可以通过对比,清晰地看到不同类型车辆对转向架的需求是不同的,而设计者们又是如何根据这些需求,对转向架进行优化的。这套图集不仅满足了我对列车运行细节的好奇心,更让我对铁路工程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常常会把这套书当成一种“消遣”,沉浸在其中,学习那些令人惊叹的工程智慧。

评分

我是一名在铁路院校任教的教师,教授铁路车辆相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教学资料。《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这套书的到来,无疑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我首先将这套图集的内容与我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对比,发现其内容覆盖面非常广,几乎囊括了所有我需要讲解的转向架类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转向架设计原理的讲解。图集中的图示清晰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时,我可以通过图集中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轨迹图,来生动地展示理论知识。我还发现,图集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转向架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的介绍,这有助于我向学生展示铁路车辆技术的进步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会利用这套图集中的实例,为学生讲解不同的设计方案,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实际工程中的一些权衡和取舍。我计划将这套图集中的部分图纸和内容,添加到我的课程讲义和课件中,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学习转向架的相关知识。总而言之,这套图集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向学生传授铁路车辆的核心技术。

评分

作为一个在铁路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前辈,我见证了中国铁路客车技术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这套《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我的“技术回忆录”。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在设计院里熬过的无数个夜晚,对着图纸一遍遍地修改的日子。这套图集的内容之全面,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它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应用场景下的客车转向架。我仔细地看了看那些我当年参与设计过的转向架,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和我记忆中的分毫不差,甚至比我的记忆还要清晰。那些曾经让我费尽心思去解决的技术难题,现在都在图纸上找到了最完美的解答。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这套图集对于一些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经典转向架也进行了详细的收录。比如,我当年参与设计的那款普速客车转向架,它的很多技术特点在当时来说都是非常先进的,现在看到图集里对它的详细解读,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而且,图集里不仅仅是静态的图纸,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转向架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的介绍,这对于我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我可以通过这些图纸,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与图集中的理论进行对比,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对年轻一代的工程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我还注意到,图集里对于一些国外先进转向架的设计也进行了介绍,这对于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套图集不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份珍贵的行业历史记录,它承载着几代铁路人的智慧和汗水,也为未来的铁路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在铁路领域从事了二十多年技术研究的专家,对客车转向架的演变和发展有着深入的理解。当我看到《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套图集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我所了解和研究过的绝大多数客车转向架类型。我逐一翻阅了各个册子,发现图集中的图纸不仅绘制精细,而且标注准确,对于一些关键的结构细节和技术参数都有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非常有价值。例如,我注意到其中一些册子中,对于某些早期转向架的设计,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包括其结构特点、材料选择以及在当时的工程背景下的设计理念。这为我研究转向架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还对其中一些关于现代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部分进行了重点研究。这些转向架的设计非常复杂,包含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例如,主动悬挂系统、磁悬挂技术等。图集中的详细图示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复杂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细节。这对于我进一步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套图集不仅是一本珍贵的参考资料,更是一份详实的行业技术档案。它为我们从事技术研究的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客车转向架的技术发展。

评分

这套《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1-10)(套装共10册)》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作为一名刚刚入行的铁路车辆工程师,我对转向架这个核心部件的理解还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很多细节和实际应用中的千变万化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收到这套图集的时候,我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首先,它的装帧就非常专业,厚实而耐磨的封皮,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损坏。每一册的纸张质量都非常好,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也很高,特别是那些精密的机械图纸,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尺寸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没有任何模糊不清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它按照转向架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从最基础的普速客车转向架,到高速动车组的转向架,再到一些特殊用途的转向架,几乎涵盖了我可能遇到的所有类型。我特别研究了其中关于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部分,那些复杂的悬挂系统、减震装置、以及为了实现高速运行而设计的各种优化结构,以前在电脑模型上看到的,现在在这套图集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图纸,并且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了各个部件的功能、连接方式以及设计原理。我尝试着根据图纸,在脑海中构建这些转向架的三维模型,并且对比我之前接触到的各种资料,发现这套图集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纸堆砌,很多地方还提供了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以及针对特定工况下的性能分析,这对于我们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贵的财富。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转向架类型,以及一些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思路,这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未来的设计工作有了更多的启发。我打算将其中一些关键的图纸打印出来,挂在我的工作台前,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随时查阅,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套书不愧是“图集”的称号,它用最直观、最准确的方式,将复杂的转向架技术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每一个铁路车辆领域从业者都应该拥有的工具书。

评分

我是一名铁路客车的供应商,主要负责提供各种转向架的零部件。对于转向架的设计和制造,我们公司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因此,《铁路客车转向架图集》这套书,对我来说,既是参考资料,也是一种“检验标准”。当我收到这套图集的时候,我首先翻阅了我们公司所生产的转向架相关的部分。图集中的图纸非常精确,几乎所有关键尺寸和连接方式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这使我能够非常准确地对照我们生产的零部件,看看是否符合原厂的设计要求。同时,我还利用这套图集,对我们产品的设计进行优化。例如,我发现图集中对某些部件的材料和强度要求非常高,这促使我思考是否需要对我们现有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升级,以满足更严格的设计标准。我还对一些我们尚未涉及到的转向架类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些图纸的分析,我能够了解到这些转向架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从而为我们公司开拓新的产品线提供思路。我尤其对一些国外先进转向架的设计感到好奇,图集中对这些转向架的详细解读,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并从中学习借鉴。这套图集为我们公司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平台,它不仅帮助我们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