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第2版)

新能源汽车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胜民 编
图书标签: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混合动力汽车
  • 燃料电池汽车
  • 汽车工程
  • 汽车技术
  • 动力系统
  • 电子技术
  • 储能技术
  • 智能网联汽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37007
版次:2
商品编码:1140715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汽车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页数:31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对第1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对这几年出台的新标准、政策等进行更新、介绍,使内容更新,书中还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书中内容既有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也有最新发展的一些高新技术。

作者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山东省新能源汽车首席专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3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4 新能源汽车车型分析
1.5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第2章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
2.1 概述
2.2 铅酸蓄电池
2.3 镍氢电池
2.4 锂离子电池
2.5 燃料电池
2.6 太阳能电池
2.7 其他动力电池
第3章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
3.1 概述
3.2 直流电动机
3.3 无刷直流电动机
3.4 异步电动机
3.5 永磁同步电动机
3.6 开关磁阻电动机
第4章 纯电动汽车
4.1 概述
4.2 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
4.3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4.4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4.5 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
4.6 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4.7 电动汽车网络管理系统
第5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
5.1 概述
5.2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5.3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
5.4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6章 混合动力汽车
6.1 概述
6.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6.3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6.4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
第7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7.1 概述
7.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7.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现代工程材料学 作者: 张华,李明 出版社: 工业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045-9876-5 --- 图书概述 《现代工程材料学》是一部面向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高等院校教材及专业参考书。本书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当代工程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工艺、应用以及前沿发展趋势。全书内容覆盖了从基础的晶体结构理论到先进的功能材料设计,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广度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本书注重对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内在联系的剖析,引导读者建立扎实的材料科学思维体系。 目标读者 本书主要面向以下读者群体: 1. 高等院校本科生与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化学工程、物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可作为核心课程教材或深入学习参考资料。 2. 工程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 从事材料设计、工艺优化、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 3. 科研工作者: 需要对特定材料体系进行快速、全面回顾和深入研究的科研人员。 主要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 (第1章 - 第4章) 本部分奠定材料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石。 第1章:材料科学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章首先界定了材料的范畴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战略地位。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分类体系(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重点阐述了材料研究的基本流程,包括实验表征技术(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本章强调了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原子、晶体、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2章: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 深入探讨了固体材料的周期性结构——晶体结构。详细解析了晶体点阵、晶胞概念,以及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随后,系统性地介绍了晶体缺陷的类型,包括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取代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孪晶界)。重点分析了位错的运动机制及其对材料塑性变形、加工硬化和蠕变行为的决定性影响。 第3章:热力学与相变动力学 本章回归材料科学的热力学基础。阐述了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及其在判断材料稳定性和相平衡中的作用。详细介绍相图的绘制与解读,特别是二元合金相图(如铁碳合金体系的简化分析)。动力学方面,重点讨论了形核与长大理论,包括扩散机制、相变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冷却速率),为后续的材料热处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4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工程应用的核心考量因素。本章详细讨论了弹性变形、粘弹性行为和塑性变形的机制。测试方法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测试。深入分析了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断裂韧性)和疲劳特性。疲劳部分着重讲解了S-N曲线、裂纹扩展速率以及断裂力学基础(如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度KIC)。 第二部分:主要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第5章 - 第8章) 本部分聚焦于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几大类材料。 第5章:金属材料 详细分析了黑色金属(钢铁材料)的合金化原理、组织控制与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重点剖析了低碳钢、高碳钢、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对于有色金属(铝、铜、钛、镁合金),阐述了其轻量化、耐腐蚀特性及其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关键作用。 第6章: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和电绝缘性著称。本章讲解了传统结构陶瓷(氧化物、非氧化物陶瓷)的制备(粉末冶金、烧结)和微观结构控制。特别关注了先进陶瓷,如碳化硅、氮化硅,及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力学行为。同时,探讨了陶瓷的断裂韧性提升策略,如增韧陶瓷复合材料。 第7章: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因其轻质、易加工和可设计性强而广泛应用。本章介绍聚合物的分子结构(链结构、拓扑结构)、聚合反应类型。核心内容是粘弹性行为、硫化交联、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概念及其对材料使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常见工程塑料(如聚乙烯、尼龙、聚碳酸酯)的应用案例和老化降解机理。 第8章: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实现材料性能定制化的关键技术。本章系统介绍了增强体(纤维、颗粒、晶须)和基体(金属、陶瓷、聚合物)的匹配原则。重点分析了层合板、颗粒增强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各向异性,特别是纤维取向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先进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和结构设计。 第三部分:功能材料与前沿技术 (第9章 - 第12章) 本部分面向未来,探讨对特定功能具有选择性响应的材料。 第9章:电学与磁学材料 阐述了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电学参数的微观本质。详细介绍了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理论、载流子输运机制及其掺杂技术。磁性材料部分,讲解了磁畴理论、居里温度、以及软磁材料(铁氧体)和硬磁材料(永磁体)的性能差异与应用。 第10章:光学与热电材料 本章聚焦于材料与光、热的相互作用。光学材料部分讨论了吸收、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电子效应在光伏、发光二极管(LED)中的应用。热电材料(如碲化铋)部分,深入解析了塞贝克效应和珀尔帖效应,探讨了其在能量转换与温控技术中的潜力。 第11章: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腐蚀是材料服役寿命的头号杀手。本章从电化学角度深入分析了金属腐蚀的机理(如电化学反应、原电池形成)。详细介绍了腐蚀类型(均匀腐蚀、点蚀、应力腐蚀开裂)。防护策略包括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缓蚀剂、以及表面涂层技术。 第12章:先进材料设计与智能制造 本章展望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探讨了纳米材料(如量子点、纳米线)的尺寸效应及其带来的新颖性能。介绍了材料基因工程(MGI)的思想,即利用计算模拟(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加速新材料的发现与优化。最后,结合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讨论了材料结构在制造过程中的实时控制与性能调控。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结构-性能-工艺-应用一体化: 全书贯穿“材料性能源于其结构”的核心理念,将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形成闭环思维。 强调定量分析: 引入了必要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使读者能够通过计算来预测和解释材料行为,而非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 丰富的工程案例: 每章末尾均附有精选的工程案例分析,展示了材料科学原理如何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应用和解决。 清晰的图表支持: 配备了大量高质量的相图、显微照片、测试曲线和结构示意图,辅助复杂的概念理解。 《现代工程材料学》不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思维的训练手册,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工程师对材料世界的深刻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也曾接触过几本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入门书籍,但大多要么是过于偏向理论物理,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内容陈旧,对最新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更新不足。然而,这本读物的更新速度确实令人惊喜。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固态电池和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章节,内容详实且紧跟前沿动态。例如,在探讨SiC MOSFET的开关损耗特性时,书中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数学模型推导,还配有最新的实验室数据对比图表,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前沿技术调研的研究生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参考资料和引文部分也做得相当规范和全面,很容易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更深层次的学术论文,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技术文档美学的典范。很多技术书籍为了追求信息的密度,常常会将文字挤压得密不透风,读起来非常费力。但这本教材在保持内容深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留白的处理非常得当。段落之间的间距适宜,字体大小和行距也经过了精心的调试,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明显减轻了许多。此外,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符号,全部采用了专业的数学排版格式,清晰易辨,避免了许多电子扫描版书籍中常出现的模糊不清的问题。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形中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体验,让原本枯燥的技术学习过程变得相对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质感,配合着清晰的标题和插图,给人一种既专业又不失现代感的感觉。当我拿到这本厚实的书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扎实的用料,纸张的克重恰到好处,翻页时的手感非常顺滑,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手指干燥或者有静电的困扰。内页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文字排版疏密有致,图表的线条锐利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结构剖面图,也能让人一眼看清其中的关键细节,这对于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像我这样经常需要将书本平摊在桌面上查阅资料的读者,也完全不用担心书本会散架。总的来说,从物理接触的层面上看,这是一本制作精良,让人愿意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工具书。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入的这本教材,当时他告诉我,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清晰,尤其是在介绍不同类型电池的原理与应用时,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面对海量信息时的困惑。果不其然,当我翻阅到关于能量管理系统(EMS)的部分时,我发现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算法,而是先从宏观的系统架构入手,逐步细化到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方式。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案例分析”和“工程师手记”这类小栏目,这些内容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业生产中的痛点、解决方案紧密结合起来,让读者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参与一场高水平的行业研讨会。

评分

我是一个习惯在学习新领域时寻找实践指导的读者,因此,这本书中大量的“实验指导”和“常见故障排查”环节,对我而言价值千金。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的描述,而是会具体指导读者如何使用示波器测量某个关键节点的波形,或者在某个特定的工况下,如何通过诊断工具读取故障码并进行初步判断。尤其是在介绍电机控制器的参数调试时,书中提供了一套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完整流程图,配有详细的参数解释,这使得原本被认为是“黑箱”的电控系统,在我的认知中变得透明和可控。这种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编写思路,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理论参考书。

评分

书是正版,质量挺好,对了解新能源技术很有帮助,物流挺快。

评分

双击666

评分

质量还不错!!!!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内容挺丰富,长知识了

评分

的确是一本很好的学术书籍。作者作为长期研究历史、海军领域的学者,对于很多的史料搜集、运用都狠到位。给读者展示了条约海军时代日本主要人物的核心思想。对认识和了解这个时期的日本海军情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评分

内容有点少,收到时书被压褶了!

评分

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