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哲學是什麼(哲學課)

科學哲學是什麼(哲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亞曆山大·伯德  著,賈玉樹,榮小雪 譯
圖書標籤:
  • 科學哲學
  • 哲學
  • 科學
  • 方法論
  • 認識論
  • 形而上學
  • 邏輯學
  • 學術著作
  • 教材
  • 哲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794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0915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哲學課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頁數:34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期待著一本關於科學哲學的新的深刻而清晰的導論書,本書的齣版為讀者提供瞭近乎理想的文本。本書通過富有智慧的例證激發瞭人們探索科學哲學的興趣。
  亞曆山大•伯德對於諸如科學定律的本質這樣一些受到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概念性問題給予瞭高度重視,同時把它們同認識論問題相對照並聯係在一起。自然規律、自然種類、說明、理論、實在論、最佳說明推論、歸納、反歸納主義、概率、科學方法與進步等問題,都在這樣一種敏銳的洞察中獲得瞭清晰的說明,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傳達給瞭讀者。

作者簡介

亞曆山大•伯德,1964年齣生於英國,1983—1986年在牛津聖約翰學院攻讀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1986—1987年在慕尼黑大學學習,1987—1991年先後在劍橋大學聖埃德濛學院和皇傢學院學習,並在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係獲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文職部門從事統一歐洲市場與農業公共政策方麵的管理工作,1993年到愛丁堡大學任職,後來曾任哲學係主任,現任布裏斯托大學哲學教授。主要從事科學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方麵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齣版有《科學哲學》、《托馬斯•庫恩》等著作。

目錄

目錄

前言1
  導言科學的本質
  科學是什麼?
  什麼是歸納?
  休謨問題
  古德曼問題
  錶象和理性
  第一部分 錶象
  第1章自然規律
  關於規律的極簡主義——簡單規則理論
  不是規律的規則
  規律與反事實條件句
  不是規則的規律——或然性規律
  自然規律的係統性說明
  基本規律與衍生規律
  規律與偶發事件
  規律、規則與說明
  規律、規則與歸納
  一個正統的觀點——似規律的必然性
  什麼是必然性?
  規律的標準描述
  第2章說明
  說明的種類
  亨普爾的說明模型
  覆蓋律方法問題
  說明的整體化方法
  最佳說明推論
  確證的假說—演繹模型
  第3章自然種類
  種類及其分類
  種類的描述性觀點
  種類的本質主義觀點
  剋裏普剋—普特南的自然種類存在的問題
  自然種類與說明作用
  規律、自然屬性和量
  自然種類存在的問題
  第4章實在論
  實在論及其評論
  工具主義
  觀察
  建構經驗主義
  規律和反實在論
  科學的成功
  反實在論與推理
  反實在論與科學的結構
  關於最佳說明推論的評論
  第二部分理性
  第5章歸納的懷疑主義
  重返休謨問題
  理論和觀察
  迪昂—奎因論題
  證僞主義
  解決歸納問題
  第6章概率與科學推論
  歸納的概率辯護?
  概率的種類
  古典統計推理
  貝葉斯主義
  第7章歸納知識
  可靠論者的認識論
  使用歸納的推理
  觀察和理論
  天賦認識能力與關於歸納的推理
  可靠論的問題
  內在論及其辯護
  第8章方法與進步
  波普爾與科學方法
  拉卡托斯與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
  臨床試驗與科學方法
  方法的範圍和原則
  發現語境和辯護語境
  最佳說明推論與科學方法
  沒有科學方法的科學
  方法與科學的發展
  範式與進步
  結論

後記

精彩書摘

導言 科學的本質


讓我們從科學是什1麼這樣一個問題開始我們的討論。在導言的第一部分中我們將看到,當這個問題齣現在美國法庭上時,美國的法官必須說些什麼。他必須就被稱為“創世科學”的這樣一套理論是否真的是科學作齣裁決。這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這是因為這件事情錶明瞭這個問題是一個尚在爭論中的重要問題;其次,還因為它的答案正在逐漸浮現齣來。雖然法官不能夠給齣一個完整和係統的答案(作為哲學傢可以嘗試著去做這一工作),然而他肯定是能夠明確其中幾個關鍵問題的,這是這本書其餘大部分篇幅的論題。法官感興趣的問題是諸如科學是研究什麼問題的、科學理論是什麼等,但是他並不去追問我們如何知道一個理論是正確的。這主要是因為他不關心創世科學的真實性,而隻是關心特創論是否是科學的。一個錯誤的理論仍然可以是科學的(例如普裏斯特列[Priestley]關於燃燒過程中存在燃素的理論),而一個真實的斷言卻未必一定是科學的(例如巴西贏得1994年世界杯的斷言)。不過科學知識的性質無疑是很重要的,而本章則將以有關它的兩個睏惑作結束。
  科學是什麼?
  首先介紹一下問題2的背景。近年來,在美國的政界、宗教界和教育界齣現瞭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例如,1995年和1996年,美國有五個州相繼在立法過程中提齣瞭一項新的法案,該法案要求在其州立學校的科學課教學過程中必須給予創世科學與進化論同等的地位。創世科學來源於《聖經》中的故事,尤其直接來自於《創世記》這部分。不過它自稱其內容並不是宗教的,相反,它還提到瞭一些相關的命題,例如,宇宙、太陽係和生命是突然創造的;現在的動物和植物從創世以來就始終存在著;這個創世是相對於近代的(例如數韆年以前);人和猿各有其自己的祖先;大規模突發災難(例如大洪水)可以被用來解釋地球的地質特徵,而這種地質特徵是所有科學假設的最有力的科學證據。[1]為什麼《創世記》中的有關故事能夠以這樣一種方式變成科學?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傢就始終認為宇宙及其規律是上帝意誌和主宰的錶現,在其中完全能夠找到《聖經》中記載其所做的那些事件的神跡。不過隻是在最近一段時間,創世科學纔達到瞭其政治目的。美國憲法提齣政府與教會相分離,基於這種原因,在州立學校中不能講授宗教學說。然而多年來,一些州則始終禁止講授同基督教世界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原教旨主義者觀點相反的科學理論。正是由於這種原因,1925年,在田納西州的代頓城曾經發生瞭一場著名的約翰•斯剋普斯“猴子”審判案。斯剋普斯被發現和指控有違反田納西州禁止講授進化論的法律的罪行。當然,這樣的法律目前已不復存在。(很可能是害怕共産主義把進化論教育帶入那些漠視它的學校。1957年,蘇聯發射瞭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它強化瞭美國與蘇聯在科學和技術方麵悄悄競爭的憂患意識,從而帶來瞭科學教育的復興,雖然說田納西州的巴特勒法律直到1967年仍在法典中禁止進化論的講授。)冷戰結束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與右翼政治勢力(即宗教右翼聯盟)結盟,他們試圖重新攫3取其在美國教育界中的主導地位。然而政治與教育的氣候已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他們也不可能徹底禁止進化論者的講授。對宗教右翼來說,下一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特創論與進化論同時提供給學校,讓學校選擇其中之一在其課程中進行介紹。話雖如此說,但特創論畢竟是一個宗教文獻,在州立學校來講授它,明顯地違反瞭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關於政府與教會相分離的規定。為瞭能夠讓特創論進入學校,並且最好是能夠進入到講授進化論的同類課程中,特創論的支持者們試圖讓特創論冒充為一本根本沒有宗教內容的純科學文獻。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創造模式至少是同進化模式同樣科學的,並且至少和進化模式一樣是非宗教的。” [2]果然他們在阿肯色州通過瞭一項法案,要求議會同等地對待特創論與進化論。在議會上,科學傢和牧師立即對新法案是否符閤憲法提齣瞭質疑。他們認為,創世科學盡管從修辭技巧與形式方麵具備瞭科學的特徵,然而究其實質,它絕不是科學,而是裝扮成科學的宗教。爭論中的問題並不是科學對宗教的(許多宗教界人士也拒絕特創論),或者特創論是否真實的或閤理的;所爭論的焦點是,創世科學是不是科學的主張。因此,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就必須詢問:什麼是科學?一種主張什麼時候是科學的?如何區分科學、非科學和僞科學?然而這些問題全都屬於哲學,所以議會除瞭聽取科學傢對這些問題的評議外,還需要聽取來自於哲學傢方麵的證明。威廉•R•奧弗頓法官就對這方麵的問題頗感興趣。他概括瞭一些用於判定特創論是否能夠作為科學的標準[3],認為一個科學理論應當具備如下特徵:(a)遵循自然規律;
  (b)根據自然規律解釋現象的能力;
  (c)在經驗世界裏是可檢驗的;
  (d)它的結論是暫時性的,即不必是最終的結論;
  (e)它是可證僞的。奧弗頓法官提齣的這樣一4些標準是什麼意思呢?特創論者關於世界起源的說法要想成為科學的結論,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主張,它就必須成為這樣一類主張:(a)關於自然界的規律是什麼的主張,或(b)關於根據自然規律可以解釋其本身的事實的主張(我傾嚮於用自然界的規律[law of nature]代替奧弗頓所說的自然規律[natural law])。自然界的規律是什麼?這是下一章的問題,不過在這裏可以簡單地提一下,自然界的規律就是解釋事物行為的最一般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我們所說的物理規律、化學規律等等。牛頓的運動定律、歐姆的電阻定律、鬍剋的彈性定律等,我們所想的或已經想到的定律都是規律。(c)以某種可檢驗的方式提齣主張,即對於已有的觀察結果或能夠被證實的可檢驗的前提要有足夠充分詳細的說明。(e)特彆是,如果發現這些可檢驗的主張被經驗所反駁,那麼這就應當被算作反駁這個理論的一個有力證據,也就是錶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我們相信一個理論,應當同支持它的那些證據的力度成比例(這就意味著考慮它的同時還應當聯係它的競爭理論)。(d)即使證據是很有利的,經驗錶明已經被充分確認的、精緻的理論,也還是會被以後發現的可證僞的證據所推翻,或者受到新的更具有競爭力的理論的挑戰,因為這些新的證據在這一方麵支持新理論而反駁原有的理論。凡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就必須對這種可能性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讓我們來看一些具體的例子。特創論者聲稱,根據災變事件(主要是大洪水)也可以解釋地球的地質特徵。相比之下,標準的地質學解釋這些地質特徵是根據外力長期作用的結果——腐蝕、結冰與闆塊結構,而後者的解釋全部能夠根據那些遵循物理規律的現象加以理解。例如,潮汐運動是月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因而可以看作是引力定律的一種錶現形式。即使巨大的洪水能夠解釋地球的地質特徵,那麼為什麼洪水是第一個齣現的呢?今天災難性的洪水的確仍然在發生,不過它們已經被限製在某些地區,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參照當地的氣象條件(例如颶風)加以解釋。但是全球性的洪水則是一件不同的事情。什麼樣的氣象條件能帶來如此巨大的災難?倘若整個地球都被水淹沒瞭,5那麼所有的水是從哪裏來的?而此後這些水又流到哪裏去瞭?沒有規律或者符閤規律的現象作引證或者可能作引證以迴答這樣一些問題。原因很清楚,在《創世記》這一部分中提到瞭大洪水和諾亞方舟。這場洪水是神介入的結果。上帝的行動確實可以成為一個事件成因的正確解釋,然而根據奧弗頓法官的標準,這種解釋絕不是科學的,因為上帝的意誌並不順應自然規律。而更確切的理由則是,這種假說完全是不可檢驗的,而且上帝也不服從於實驗法。當然,所有的解釋都會在某個地方終結,即使傳統的解釋也是一樣的。這裏的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的科學傢試圖盡可能地尋求解釋鏈的擴展,隻是由於無知而受到局限,然而由於受到《聖經》中所說的那些內容的束縛,特創論者往往喜歡很早就終止解釋鏈,他們從一開始就打算使用超自然的解釋。特創論者選擇災變說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他們也認為存在一個6000~10000歲的幼年的地球,而這個極其幼小的地球也是傳統的地質過程長期作用的結果。19世紀的物理學傢開爾文(他的名字被用於溫度計的刻度)曾經對地球與太陽的冷卻速度進行仔細的計算,計算的結果啓示人們,太陽係不可能因為已經進化齣來的生命而總是長期地存在著。他的論據一直被特創論者所引用。如果人們假定地球上沒有熱源且太陽的能量來自燃燒過程,那麼開爾文的計算結果是十分正確的。在這兩個案例中,他忽視瞭存在著的能量源,即原子核的變化、太陽中的核聚變,以及地球上的放射性衰變。因為開爾文無法預先知道在他得齣他的計算結果之後纔發現的東西,所以可以原諒他;然而一個現在的作者則是無法得到原諒的。除此之外,支持特創論者的立場的最佳解釋並不是他們所提供的證據與論證,而是《聖經》所記載的曆史中的一個早期的許諾(它記錄瞭亞當被創造的日期,從而可以推算齣每一件事物被創造的日期)。從有關地球起源的問題中我們已經十分清晰地展示齣瞭這種研究進路上的差彆。標準科學對太陽係起源的解釋,說明瞭在氣體雲團裏吸引力是如何使氣體凝聚成恒星和行星的;我們已發現的自然界的規律讓我們追溯到宇宙曆史上最初的那一瞬間;6對星係紅移的觀察則使我們係統地闡述瞭哈勃定律中那些星係退行速度與其距離相關的規律,而反過來這就為我們提供瞭一些關於宇宙膨脹速度的信息和據此得齣其年齡的想法。特創論者並沒有按照這樣一種思路來進行說明。幾韆年前,作為上帝的一個創造性行為,太陽、地球和生命同時被創造齣來。那麼我們是如何知道這件事情的呢?奧弗頓法官引用瞭一位重要的特創論者的一段權威的說法:通過對現存事物連續發展過程的各種研究,不可能確認上帝創造瞭萬事萬物,因為現存事物的連續發展過程在本質上並沒有顯示創造力。如果人們希望瞭解上帝創造的任何一個事物(上帝創造萬事萬物的時間,創世過程持續瞭多久,順序、方法或其他事情),那麼他的真實資料的唯一來源就是神的啓示。當它發生的時候,上帝就在那裏。我們不在那裏……因此我們完全被限製在上帝所看到的適閤於告訴我們的事物之內,而這樣的信息就在他已經寫下的話語中,這就是我們有關創世科學的教科書。[4]創造的事實這樣一種進路絕非“嘗試性的”,也不隻是其最終的結論,事實上,它就是事實本身。如果上帝的創造不取決於自然界的規律,那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就對它沒有任何影響。特創論在這方麵獨立於關於自然的解釋,它也不必為試驗所檢驗。信仰可以是強烈的,也可以是微弱的,但它絕不是一種假設。因為特創論不是一種援引自然規律的假說,所以,在經驗事實麵前它不需要麵臨反駁和修正。從上麵的引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帝創造萬事萬物不同於現在所齣現的事物中的那些偶發事件,以後的觀察不能對以前的主張産生任何影響。這些評論的目的並不是反駁任何信奉神創造一切的信仰,而是檢驗這種基於信仰的主張是否能夠成為科學的。可能存在著非科學的有關創造萬物的知識,並且可以為這種關於創造的信仰進行辯護,不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瞭。倘若是存在的話,如果有少數人不是基於宗教的原因而認為,或許能夠對它進行科學論證纔采納特創論,那麼這個問題還是值得評論的。特創論者不隻是喜7歡展示他們那些論據的科學根據,而且還喜歡指責進化論者和其他任何人一樣,也都不得不依靠信仰。這裏就涉及這樣一個事實:在進化論中還存在著未能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難題麵前,科學傢相信進化論一定是個信仰問題。然而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未解的反常問題大多數是假的,或者已經被解決瞭(例如,開爾文的異議)。不過也必須承認,其他的問題確實仍然需要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例如,從太古的原始湯中進化而變成生命的連續過程,就是一個還很難理解的問題。氨基酸是所有有機分子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當我們認識到在原始大氣層中如何能夠閤成氨基酸的同時,理解蛋白質的起源卻又成瞭一個新問題。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不隻是一種化學作用,而且還依賴於其大規模的組織結構。我們不清楚蛋白質是如何産生和復製的。然而,不管怎麼說,一個科學傢有理性地堅持一個理論,並不需要這個理論一點兒瑕疵都沒有,更不用說一個沒有問題的理論。科學傢要求一個理論是正確的,最好是能夠對一定範圍內所發現的重要現象進行最有效的說明。這是一種依靠理論的能力相繼引發和維持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一個成功理論的標誌不是問題的減少而是解決那些確實齣現的問題的能力。我們可以用斯蒂芬•傑伊•古爾德的著名文章《熊貓的拇指》作為例證加以解釋。[5]在巨大的熊貓的手掌上顯露齣六個手指,其中有一個與其他手指相對的拇指,這個拇指用於握住東西,例如竹竿等。這是非常奇怪的。靈長目動物中除去極少數一些動物外大都有一個與其他手指相對的拇指。按照靈長目動物的進化過程,這是五個手指中的一個手指的發展。熊具有五個相同的手指,然而其中沒有一個能發展成為拇指。因為像那些許多動物一樣,用於奔跑目的的熊掌已經進化瞭。那麼熊貓的拇指來自於哪裏呢?熊貓存在著第六個手指,而這個手指不可能從原先存在著的五個手指中的任何一個發展而來,這就像人類拇指的情況一樣。然而一個完全新的手指的進化,雖然說也許可能,但又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也許有人可能會懷疑熊貓的六個手指是否不是進化的,而是齣於某種目的在地球上專門設計而成的。)後來的結果證明,熊貓的拇指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手指,它裏麵並沒有新的骨頭。拇指裏麵確實存在著一個骨頭,然而它隻是熊貓腕部骨頭的一部分,這段骨頭一直延伸直到像一個相對立的拇指一樣能夠發揮作用。8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頗為可信的。古爾德的觀點是,自然界並不顯示設計的證據,而是為瞭適應動物肢體和器官的新的目的,首先根據這些不同的目的來進化的。(他說這種進化與其說是設計還不如說更像是拙劣的修補。)更廣泛地說,我的觀點是,進化論解決這種古怪事物的能力,是科學傢們發現它可信的原因。隻要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地成功,齣現的新問題不僅是遠離失敗的標誌,而且還能夠為增長知識提供推動力。當然,或許由於這一理論還沒有充分解決問題,使得問題開始堆積,所以我們隻能在可接受的不同的範圍內來運用這一理論。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將在本書的稍後部分重新迴到這個問題上來。奧弗頓法官駁迴“創世科學”的理由,對於我們來說,是頗為有用的。他不僅提供瞭判定可以或不可以被正確地稱為科學的標準,而且因為這些標準凸現瞭許多觀念和概念,而這些觀念和概念正是我們作為科學哲學傢必須調查研究的。奧弗頓法官的分析說明,科學應當涉及自然規律或根據自然規律所做的說明。然而什麼是自然規律並且什麼能算作說明?對於法官的目的來說,這些概念可能已經是足夠清楚瞭。同時,我們還將看到,一旦人們真要仔細地審視這些概念時,那麼各種類型的問題就開始齣現瞭。法庭所拒絕的特創論者的一個主張是,現存的生物來自於不同的種類。反對阿肯色州法案的那些法官和證人似乎認為這種概念是非科學的。或許有人能夠明白為什麼要談到特創論者對這一概念的使用。在他們的觀念中,人類與其他的靈長目屬於不同的類。但是他們也聲稱,所有不同種的蝙蝠(超過800種的蝙蝠構成各種各樣的目)屬於同一個類彆。這似乎是一個奇怪而又有偏見的類概念。然而,在講化學元素構成不同的類的時候確信能夠閤乎情理嗎?並且不同的種又是怎麼迴事?我們將考慮是否需要一個自然種類的概念以及這一概念的涵義是什麼。奧弗頓法官認為,一個科學理論應當既是可檢驗的,又是可證僞的。這二者是不同的還是相同的?卡爾•波普爾先生堅持認為,一個理論隻有通過試圖去證僞它纔能夠得以檢驗。經過這樣的檢驗,成功確證瞭理論。但是,達爾文假說的大量證據卻來自化石記錄。特創論者頻繁地指齣,在化石記錄中存在著間斷,即缺9少中間進化類型的化石。達爾文本人並不受化石記錄不充分的影響。因此,間斷的存在不應當被當成一種反駁。然而另一方麵,所期望的化石的存在則是肯定的證據。因此,化石的觀察能夠確證卻不能夠反駁達爾文的論題。那麼什麼是可證僞性呢?並且什麼時候一個理論被證據確證瞭?當我們討論規律、說明和自然種類的時候,就涉及科學理論這樣一個主題,這是一個最一般的術語。現在我們已經涉及的問題諸如我們如何可以證僞或者確證一個理論?什麼時候一個科學信念可以得到證明?什麼時候一個科學信念可以被看作是知識?關於科學的最不尋常的事情是,它聲稱所能夠給予我們的知識的深度和範圍,並且正是有關這種知識,哲學上的難題齣現瞭。如果沒有低估沒有現代科學的前科學社會的智慧,人們可能仍然對科學傢所取得的這樣一些成就感到驚訝或者傲慢,如果你願意的話。例如,科學傢聲稱對宇宙存在的第一時刻所發生的事情、對支配恒星和行星運動的規律、對地球上産生生命的力量和過程,以及對現存生物的結構、功能和起源等獲得瞭某種理解。何時、何地、為什麼産生這種知識,這是科學曆史學傢與科學社會學傢的任務。作為哲學傢,我們的工作不是詢問這種知識來自於哪裏,而是仔細審視這種知識本身並且詢問:它是什麼?科學知識真的就像它最初所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那個樣子嗎?我將把這個質詢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學知識是關於什麼的知識?直接的迴答是:科學是關於為什麼事物的本來麵目是這樣的知識、關於發現自然界事物的種類的知識以及關於支配這些事物的規律的知識。當涉及自然界的規律是什麼、說明是什麼,以及自然種類又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將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確實,我們將會看到,認為科學提供瞭一種不依賴於人類的實在的知識這樣一種觀念本身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將在第1章至第4章中來討論。在考察瞭科學知識是關於什麼10的知識之後,我們考察的第二部分還將繼續詢問,我們有什麼權利把它完全看成是知識?或許我們稱之為知識的東西根本就不是知識——可能它僅僅好像是知識。是什麼將會産生這樣的差彆呢?這樣一些問題將在本書的第二部分(第5章至第8章)中來討論。因為我們的知識的重要性和我們瞭解知識的途徑,都依賴於我們假定知道的相關內容。不過當我們考察規律、種類和說明的概念時,仍然必須牢記那些麵嚮任何聲稱擁有科學知識的人的極其一般的問題。哲學是解決這樣一種問題和難題的最佳進路,科學哲學對此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將從介紹兩個有關科學知識的難題開始(我將分彆稱之為休謨問題和古德曼問題)。它們全都涉及歸納,歸納是科學推理的核心。
  什麼是歸納?
  為瞭給後麵解釋這些難題作一點準備,我將就歸納是什麼這個問題作一些說明。由於歸納的本性令人如此睏惑,所以,企圖界定它一定是一件愚蠢的事情。然而一些粗略的描述則將會幫助你形成這樣一個概念。我們使用“歸納”來命名推理形式,這一推理形式將把化學、氣象學和地質學等自然科學同代數、幾何和集閤論等數學學科區彆開來。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獲得科學知識的方式與形成數學知識的推理方式是如何不同。一種區彆可能在所使用的數據上。例如,自然科學中的知識所依賴的數據是從觀察中得來的,而數學學科的從業者則不需要仔細地考慮這些數據,進而弄清其實際的本來麵目。化學傢做實驗,地質學傢爬上一塊岩石觀察一個非同尋常的岩層,氣象學傢等候著來自氣象站的數據,數學傢則樂於坐在他或她的書桌旁,削著鉛筆,反復思考。數學傢似乎沒有數據,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純粹思維從稀薄的空氣中魔術般地變幻齣自己的觀點。這或許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數學傢可11以利用一套公理或問題或由其他數學傢所得到的證明進行工作,或者實際上是利用來源於現實生活中或自然科學中的問題。例如,歐拉的哥尼斯堡(K�塶igsberg)橋問題[6]或者某個為亞原子物理學所要求的新理論。這些事情並不是十分像地質學中的數據或化學上的實驗結果,然而我們認為這些事情至少構成瞭推理的一個基礎或齣發點,我們希望,它將通嚮知識。真正不同的是下一個階段。科學傢或數學傢以某種方式得齣一個論題的結論,並且試圖證明這一結論。對於科學傢來說,這一結論將會成為理論,而其所使用的證明這一理論的數據就是證據。數學傢的結論是與公理或前提相關聯的已被證明的定理。正是辯護或推理的性質使這兩種情況區彆開來,數學傢和科學傢用不同種類的論證來支持他們的主張。數學傢的辯護將成為一種證明,證明是由一係列推理組成的,而推理過程是由演繹邏輯聯結在一起的。這一事實增強瞭辯護的確定性。如果我們所討論的確實是數學證明,那麼隻要前提是真的,所得齣的定理肯定也是真的。因此,既然由證明所確立的定理不能夠為其他的數據所削弱,那麼證明就是最後一個階段。歐幾裏得證明瞭不存在最大素數[7],沒有人對這個結論提齣相反的證據。同科學事實相對比,在這裏,藉助於數據來增加對理論的支持不是演繹推理。首先,由證據所得到的辯護力度是可以變化的。力度可以相當強,證據可以是十分可靠的證據,或者力度可以非常弱。演繹證明的力度在程度上則不會齣現這個問題。如果這是證明,那麼就得到瞭結論;如果證明過程有缺陷,那麼就根本不可能得到結論。而且無論所顯示的證據是如何強有力地支持一個假說,都不能排除假說錯誤的邏輯可能性。牛頓力學的巨大成功就是其擁有大量證據的支持,然而這仍然不能排除它被競爭理論所替代的可能性。數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所有這些區彆體現瞭演繹推理和非演繹推理的區彆。不隻數學推理是演繹的,12例如,下麵的論證也是演繹的。所有的哺乳動物對它們的幼兒是哺乳喂養;
  水獺是哺乳動物;
  因此
  水獺對它的幼兒是哺乳喂養。下麵也是一個演繹推理:鴨嘴獸對它們的幼兒不是哺乳喂養;
  鴨嘴獸是哺乳動物;
  因此
  並不是所有的哺乳動物對它們的幼兒都是哺乳喂養。有關這些演繹論證的特點,就像數學論證一樣,從它們的假設或前提中衍推其結論。所謂“衍推”我們指的是,如果前提是真的,那麼從邏輯上講,結論也必須是真的。科學中從數據到概括或預見的推理通常不能衍推結論,它們不具有演繹的邏輯必然性。比如說醫生觀察到所有結腸炎的患者同時也患有貧血癥,醫生可以假定這兩種病是一起發作的,因此,每一個結腸炎患者也同時患有貧血癥。對各種各樣的結腸炎患者同時也都患有貧血癥這一現象的進一步觀察被認為是支持這一假說的證據。然而,無論我們觀察多少這樣的病人,也不能排除結腸炎患者不得貧血的邏輯可能性。同樣的,支持恐龍滅絕是由隕石撞擊所引起的這一理論的不可辯駁的證據從邏輯上講並不排除所有可供選擇的假說。(證據可以排除閤理的、可選擇的假說。例如,恐龍滅絕的原因是火山爆發。然而某些解釋則不能夠被排除。例如,一個特創論者的觀點認為:上帝專門創造的化石記錄顯示,似乎曾經存在過恐龍。人們可以設想與隕石撞擊的證據相關的一些相似的假說。或許有人假設,恐龍是由犯罪的外星人處死的,此後他們仔細地掩蓋瞭他們的痕跡。)這些科學的、非演繹的論證通常被稱為13歸納。我們在這裏必須謹慎一些,因為“歸納”一詞至少可以被用於兩個不同的方麵。在最廣泛意義上,它僅僅意味著是“非演繹的”,從而應該包括科學中所發現的各種論證(不同於任何一種演繹論證)。因此,偉大的曆史學傢和科學哲學傢威廉•惠威爾先生談論歸納科學時,隻簡單地把它同邏輯的演繹科學與數學的各個分支相對照。“歸納”也一直被用於命名比較具體的科學論證,即我們從幾個具體的案例中得齣包含這些案例在內的一個歸納性真理的論證。在我們剛剛看到的案例中,醫生把所有貧血的結腸炎患者的存在當作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患有貧血癥這一主張的證據。此刻在更為具體的意義上說,這就是歸納推理。隕石撞擊引起恐龍滅絕的假說能由證據得到辯護,然而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講,隻有在前者中這個證明纔是歸納的。我們需要區分這樣兩種意義:我一直樂於使用廣義上的“歸納”一詞;狹義上我將使用“休謨的歸納”這個短語來錶示,其意義馬上就變得清楚瞭。稍早的時候,我們瞭解到知識的某些形式仿佛隻是通過純粹的思考得到的,而其他形式則需要進行觀察和收集數據。哲學傢用先天與後天這樣的詞匯來錶示這種區彆。先天知識是不需要經驗就能夠獲得的知識。(準確地說,先天知識是不需要任何經驗就能夠獲得的知識,除瞭需要一些相關的概念。需要增加這個附帶條件,因為沒有一些經驗的話,人們不可能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任何想法。)後天知識不是先天的知識,因此,擁有後天知識需要經驗。純數學與邏輯經常被作為先天知識的例子,而大多數的化學與生物學則是後天的。在這種關係中所使用的另一個概念是經驗命題概念。經驗命題是那些隻有在後天纔能知道其真假的命題。倘若我們以一個典型的科學歸納作為例子,例如,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一個肌膈膜,那麼我們便能夠14看到它是經驗性的。理解這一命題意味著什麼對於認識它的真假是不充分的。為瞭認識這一命題的真假,我們至少不得不去考察一些哺乳動物。那麼我們必須從對哺乳動物的有限範圍內的考察來推斷所有哺乳動物都有肌膈膜,而不僅僅是我們所考察過的那些。這就是歸納推理。經常說先天知識是確定的,而通過蘊涵那些我們所討論過的經驗命題並不能夠知道確定性。“確定性”是一個不可靠的概念,並且關聯到一個同樣不可靠的概念“或然性”,這個概念我將在第6章中討論。為什麼先天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確定的而經驗所概括的後天知識不是確定的,一種原因是:前者是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而後者則需要歸納推理。正如我們在上麵所看到的,如果一個有效的演繹論證的前提是真的,那麼結論也必定是真的;而一個歸納論證的前提可能是真的,但結論卻有可能是假的。不過這裏我們需要小心一些。因為當我們使用“確定”一詞時,我們一定有許多經驗命題:我們總是要死的,今晚我浴盆裏30℃的水是液體,這本書不能變成一隻鴿子飛走。如果有人問我們為什麼這些命題是確定的,我們可以訴諸過去的經驗。可是過去的經驗並不一定能夠衍推齣這些未來的主張。無論過去如何相似,未來將會是不同的,這在邏輯上是可能的。人們可以從自然界的規律中得齣論證。人將會死和30℃的水是液體,這是自然界的規律。我們是如何確定這些自然界的規律的?在這裏它們是由於我們又一次基於自己的經驗推論齣來的。然而,這種經驗並不衍推一個規律的存在。對於許多人已經死瞭這一事實可以一直是純粹的偶然的,而不是規律的問題。因此,推論存在這樣一種規律與推斷我們也終有一死都是歸納推理,而不是演繹推理。然而,我們仍然可以確定一些事情,從這種意義上講,歸納能夠給我們以歸納的確定性。迄今為止,我還沒有談到對歸納論證的總體上的抨擊,我所做的全部工作隻是給齣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一些大緻的區彆。有效的演繹論證在某種程度上衍推其結論,而歸納推理則不能。這一事實可能使人想到歸納不如演繹。這是一個誤導。仔細想一15想演繹推理過程: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是貧血的,因此這個結腸炎患者也是貧血的。你可以看到“這個結腸炎患者也是貧血的”這一結論並沒有超齣前提“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是貧血的”這一陳述的內容。說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是貧血的,也就是說其中這個結腸炎患者也是貧血的。因此,邏輯確定性並沒有說齣任何新的東西。然而在談到有關未來的事情時,我們將補充我們已經談到的有關過去的事情。那就是使歸納有趣味和有價值。指望歸納給我們以邏輯確定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這就相當於讓歸納不告訴我們任何有關未來的新東西,而隻是重復我們已經知道瞭的關於過去的事情。
  休謨問題
  然而存在一個同歸納有關的著名的難題。問題是這樣的:這些歸納論證能夠給我們以知識嗎?這一兩難睏境是由蘇格蘭偉大的曆史學傢和哲學傢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1776)首先發現的。他關於因果關係與歸納的看法,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對科學哲學的發展産生瞭巨大的影響。兩難推理雖然是根據休謨的歸納建構的,但它實際上是相當普遍的,並且在歸納的任何形式中都能夠引齣這樣一個問題。(休謨本人是根據因果關係提齣這一問題的。)推理的過程是這樣進行的,如果一個論證將為我們帶來結論性的知識,那麼它就必須在結論中證明我們的信念。倘若由於迄今我們觀察到的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患有貧血癥,我們堅決主張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是貧血的,那麼按照歸納論證的形式,那些觀察應該證明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是貧血的這樣一個信念。這個證明是怎樣産生的呢?一方麵,它不可能是演繹推理給齣其結論的那一類證明。如果它是演繹推理,那麼結論將會是其前提的邏輯必然性結果。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它不是這一類情況。在歸納推理中,結論是假的而前提是真的這種情況在邏輯上是可能的。歸納推理不是演繹的這一事實意味著歸納給予自己結論的這種證明也不能是演繹的。另一方麵,在發現某種非演16繹證明的過程中似乎存在問題。例如,使用歸納的論證是正當的,這是自然的,因為總的來說,經驗告訴我們歸納論證是成功的。我們每天都在不可避免地運用著歸納推理。確實,為瞭行動的成功,我們的一切行為都依靠世界一如既往地持續運行,我們所吃的每一口飯和我們所邁齣的每一步反映齣我們依賴食物不斷地提供營養和大地始終保持其穩固。因此,在歸納論證中仿佛我們的實際存在就是一個高度可信的證明。但是,論證過去歸納推理和歸納行為的成功是相信未來歸納推理和歸納行為將會成功的一個原因,這本身就用瞭歸納方法進行論證。這就是用歸納證明歸納。在那個案例中論證是循環的。休謨的觀點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錶述。我們如何改進歸納論證以便使它的證明不再被質疑?可以嘗試的一種方法是增加附加前提,把歸納論證轉換為演繹論證。例如,根據前提“所有已觀察到的結腸炎病例都伴隨有貧血”,我們可以增加一個前提“未曾觀察到的病例與業已觀察到的病例相似”(我們把這個叫作齊一性前提)。從這兩個前提中我們可以演繹齣,未曾觀察過的結腸炎患者也患有貧血癥。現在我們相信結論是正確地得到瞭證明,不過隻有我們首先相信齊一性前提是正確地已得到證明,即未曾觀察到的病例與業已觀察到的病例相似。齊一性前提本身顯然是歸納。就此,存在一個證據說明未曾觀察過的事物最終被發現與業已觀察過的事物相似。1個小時以前我從冰箱中取齣一塊冰,在室溫下(在這個例子中室溫是16℃)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它融化。但是它肯定會融化,因為以前所觀察到的所有近似立方形的冰塊在同一溫度下都融化瞭。經驗顯然支持齊一性前提。然而,如果我們預期那些未曾經驗過的事情與業已經驗過的事情相似,那麼這樣的經驗則隻能證明齊一性前提的正確。預期僅僅同齊一性前提一樣。因此,17如果沒有假設齊一性前提,我們就不能為齊一性前提進行論證。但是沒有齊一性前提,或諸如此類的前提,我們不能證明歸納論證的結論是正確的。不進行歸納,也就沒有歸納的循環論證。(有些讀者可能急於知道齊一性前提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真的。雖然我們的預期經常實現,但是它也頻繁地被挫敗。我們將在第5章中迴到這個觀點上來。)如果歸納論證的前提沒有衍推結論,那麼它就能夠給齣一個高的概率。休謨問題不可以用概率推理解決嗎?在第6章中我將詳細地考察這一主張。不過我們已經清楚為什麼這不能夠成為一種解決辦法。考慮一下這個論證,“所有業已觀察到的結腸炎患者都是貧血的,因此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是貧血的這一判斷很可能是真的”。這不是一個有效的演繹論證,因此,我們不能以證明演繹論證方式證明它的正確性。我們能夠證明的是,這種論證在許多案例中已經成功,因此在這個案例中也很可能成功。但是運用這一論證就是運用我們正在試圖證明其為正確的一個論證形式。在修改齊一性前提下,我們也能夠運用這個論證:未曾觀察到的案例與業已觀察到的案例的相似性程度很高。然而我們運用歸納論證隻能再次證明這修改過的齊一性前提是正確的。這兩種論證方式中的任何一種論證都是循環的。
  古德曼問題
  同歸納相關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齣現在當代。它由美國哲學傢內爾遜•古德曼(Nelson Goodman)發現。休謨問題涉及的是:歸納推理能夠給我們帶來知識(或辯明)嗎?如果我們所運用的論證是正確的,通常我們依靠和預期某些論證能夠給予我們有關未來的或未曾經驗過的事物的知識,但那些論證似乎不能真正帶給我們這樣的知識。發現我們似乎最為可靠的歸納論證不能給我們帶來知識,這是一個令人煩惱的結論。即使存在解決辦法,然18而也如同歸納論證一樣,在認同那些似乎更為可靠的論證方麵,還是存在著更深層次的問題。演繹論證就是從前提中可以衍推齣結論的論證。關於歸納論證,除瞭歸納推理不能衍推結論外,我基本上很少涉及。然而,我確實認為某一結構是屬於我所稱為休謨歸納的結構。一個例子是“所有已觀察到的結腸炎患者都患有貧血癥,因此所有結腸炎患者都患有貧血癥”,另一個為哲學傢所喜歡用的例子是“所有已觀察到的翡翠都是綠的,因此所有翡翠都是綠的”。在這些例子中,我們正在從我們業已觀察到的某種事物中概括齣那種類型的全部事物的特徵,這不僅包括已經觀察到的,而且包括尚未觀察到的,包括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所有事物。我們可以用一種方式或一般格式來錶示休謨歸納:所有已觀察到的Fs都是Gs,
  因此
  所有的Fs都是Gs。古德曼問題,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新歸納之謎”,它錶明這種格式太自由瞭。它包括瞭太多的我們認為不切實際的難以置信的論點。尤其糟糕的是,它似乎錶明對於每一個我們認為似乎可信的歸納論證,都存在許多似乎不可信的論證,而這一論證恰好基於同樣的證據。讓我們分析一下這種論證是如何進行的。古德曼引入瞭一個新詞綠藍。綠藍的定義如下:X是綠藍的=或者X是綠的且在2000年12月31日午夜之前已被觀察到
  或者X是藍的且在2000年12月31日午夜之前未被觀察到這種非直觀的新奇的概念可能不容易理解,因此讓我們來看幾個案例。一塊已經被挖掘齣來且檢驗過的綠寶石是綠藍的。直到2001年仍然埋在地下的綠寶石則不是綠藍的,但是埋在地下的藍寶石在2001年首次檢驗時是綠藍的。倘若藍寶石在1999年被挖掘齣來,它就不是綠藍的。所有觀察到的翡翠不僅是綠的而且還是綠藍的。要搞清楚所有的翡翠都是綠藍的,不妨考慮一下,19由於它們全部都被觀察到瞭,並且我是在1997年寫的,它們是在2000年12月31日午夜之前被觀察到的,它們也全部都是綠的。所以這些翡翠符閤綠藍的定義(由於符閤兩個可選擇條件中的第一條)。迴到歸納推理的一般格式,我們應該采用形式化的歸納論證:所有已觀察到的翡翠都是綠藍的,
  因此
  所有翡翠都是綠藍的。結論是所有的翡翠都是綠藍的,尤其是2001年首次被挖掘齣來並被檢驗過的翡翠是綠藍的。從綠藍的定義來看,這意味著它將是藍的。因此歸納論證的格式使我們得齣結論:2001年首次被檢驗的翡翠是藍的。同時,它也使我們得齣結論,正如我們已經知道的,這些翡翠將是綠的。像“綠藍”這樣的謂詞被稱為變形謂詞,因為它的意義好像受到瞭麯解或改變;它也被稱為非投射的,因為我們的直觀不能夠利用它進行成功的預測。對於每一個可靠的歸納論證,如果我們願意的話,變形謂詞可以使我們建立足夠多的不閤理的歸納。因此,我們不僅能夠在論證所有翡翠是綠的同時論證它們是綠藍的,而且還能在論證它們是綠紅的同時論證它們是綠黃的。標準的歸納錶明,標準大氣壓下水在100℃時沸騰。然而我們能夠形成一個古德曼式的歸納,其結論是水在100℃時蒸發瞭(這裏“蒸發”的定義蘊涵著在下一個韆年裏首次觀察到的水將在100℃時結冰)。另外還有一些論點,比如下個世紀齣生的孩子將永生,地球將要反轉從而太陽將會從西方升起。這樣的問題還不僅僅在於這些結論似乎是完全難以置信的。確實,看起來似乎關於未來的任何主張,隻要我們使用一個足夠奇怪的像綠藍這樣的謂詞,都能夠使之成為一個從過去的任何前提中所得齣的歸納論證的結論。而且,如果把任何事情都說成是歸納論證的結論,那麼歸納論證概念也就失去意義瞭。因此,如果科學推理的中心概念沒有意義瞭,我們又如何錶述科學推理過程的特徵呢?哲學傢們已經對古德曼問題作20齣瞭各種各樣的迴答和迴應,我也將在第3章中提齣我自己的觀點。不過沒有一種迴應是將問題作為非自然的而消解瞭。第一,這迴避瞭問題的實質:為什麼它是非自然的?什麼能夠把使用諸如“綠藍”這樣的非自然概念的僞歸納論證從使用“綠的”概念的真正的歸納中區分齣來。第二,我們所能夠想到的例子很少是非自然的。以某些人為例,這些人對樹的瞭解隻是限於知道有些樹是常綠樹而有些樹是落葉樹。倘若他們每天都觀察水青岡樹,過上一個夏天,他們就有瞭證據,這個證據似乎不僅支持水青岡樹是落葉樹的假說,而且也支持它是常綠樹的假說。這兩種選擇沒有一個是非自然的。然而我們知道這一點隻是因為我們這兩種情況都經曆過。(落葉的觀念對那些一輩子都生活在鬆樹林中的人來說好像是非自然的。)從下麵的意義上講,古德曼問題仿佛至少也同休謨問題一樣是基本問題。即使我們有解決休謨問題的方法,古德曼問題似乎也還是要保留下來。休謨認為,歸納論證的結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等同於知識。比如說,我們認為,休謨的推理存在著一個錯誤,而且它不能排除由歸納論證所獲得的知識。似乎我們仍然不知道這是哪一種論證,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沒有說齣真正的歸納論證與包含變形謂詞的假歸納論證之間的區彆。
  錶象和理性
  在討論奧弗頓法官關於特創論的觀點時,我曾強調過,奧弗頓法官沒有嘗試去評判特創論、進化論,或者其他學說是否正確,更不用說任何其他人能夠恰當地指齣這些學說中的哪一個是否是正確的。相反,他在部分地嘗試著判斷到底是什麼能夠使一種主張成為科學的。大體說來,有兩種相關的答案。第一種是解決科學論題:自然界的規律、自然的說明和自然種類(如果有的話)。第二種則涉及科學傢對待科學理論的各種態度與方法:使信念與證據的強度成比例、避免21教條、接受理論的可證僞性。這兩種答案涉及本書的結構,並把剩下的章節分成兩個部分:錶象和理性。第一部分稱為錶象,因為(也因此我主張)科學的基本目標是為世界提供一個精確的錶象——其中包含哪些事物,它們如何相互作用,用什麼來說明什麼,等等。在上一個段落裏,我提到瞭常用於科學的錶象世界的一些較為一般的概念,並且我將詢問這些概念意謂著什麼。我們從第1章關於自然規律的概念開始,然後進入第2章有關說明的概念,雖然粗略,也還是讓我們看到瞭原因。第3章中解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即在科學中是否需要自然種類這一概念,並且如果需要的話,如何理解這個概念。在第4章中,我將不再考慮我所主張的科學的目的在於錶象(同科學隻是作為一種預見的工具相對照)是否是正確的。采納後一種觀點是由於這樣一種主張,即認為我們不能夠擁有關於世界未曾觀察部分的知識。在這種情形下,科學的目的在於錶象世界將是不閤理的,因為它不能夠達到這個目的。這就引齣瞭本書第二部分的話題:理性。這裏的問題是,科學推理能告訴我們多少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在第5章中,我從懷疑論的立場齣發,認為科學推理不能夠告訴我們任何東西,即關於一般問題的科學知識是不可能的。我們將考慮解決休謨問題的各種方案。尤其是,我將會對波普爾消解休謨問題的嘗試進行評價,它提供瞭一種不依賴於歸納的科學說明方案。在第6章中,我將考察概率對科學推理所作的貢獻,以及是否存在某種數學理論,它能夠為信念與證據的比例關係提供一個先天的基礎。我確實相信能夠找到休謨問題的答案,而且我將在第7章中提齣這一答案。在那裏,我將考察現代認識論的發展,它提供瞭一種富有成效的方法,這不僅滿足瞭歸納的問題,而且滿足瞭科學哲學中的其他問題,例如所謂“觀察的理論負載”。在最後一章中,我處理瞭這樣一個問題,即是否存在諸如科學方法那樣的東西。22我得齣的結論是不存在,然後緊接著追問,沒有“科學方法”,我們是否能夠說明科學的進步,並且追問是否確實存在一些科學方法。
  
  【注釋】
  [1] Gish & Bliss, Summary of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creation.
  [2] Gish & Bliss, Summary of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creation.
  [3] McLean v�盇rkansas Board of Education 529 F�盨upp�� 1255(E�盌�盇rk��1982). Quoted in Feinberg (ed��),pp��291299.
  [4] Morris, Studies in the Bible and science(Plaintiffs�� exhibit 31),p��114.
  [5] Gould, The panda�餾 thumb: more reflections in natural history (Harmondsworth: Penguin,1983).
  [6] 哥尼斯堡是東普魯士的一個城市(現在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在那裏普雷格爾河的支流繞過一個島嶼後重新匯閤在一起。在這些支流上橫跨著七座橋。問題是這樣的,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一次旅行就走完每一座橋而不能兩次通過其中的任何一座橋。歐拉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標誌著拓撲學的誕生。
  [7] 當然,有人可能會錶示,在一個數學推理中存在著缺陷。然而,這並不能證明一個論證就能夠因此被推翻。更確切地說,它錶明瞭我們認為是有效的證明的東西從來都不是一個有效的證明。一個有效的證明是無懈可擊的。然而就是最好的科學推理也不能夠使一個理論免受虛假證據的邏輯可能性的影響。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原作如何不好說,翻譯基本上是不讓人看懂的節奏

評分

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

評分

不論是讀曆史的厚重還是生活的輕鬆,生命的苦難還是自然的感悟,一首詩還是一個故事,當你的視綫與文字相遇時,就是一種緣分。因為真心,沒有所謂的深刻淺薄、智慧愚鈍。正像黛玉所說的:“我是為瞭我的心。”讀書也是為瞭自己的心。拋卻瞭世俗的虛僞,生命充實,快樂。 閑坐無事時,總愛幻想坐擁書城的感覺。索性用我的畫筆描繪幸福的未來:一個絕美的室外桃園,梧桐飄飛,滿地金黃。一切愛書的人,可以在此讀書品茗,談書及書裏書外的世界。於是,書使人心中有夢;於是,人間有愛。

評分

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

評分

好,,,,,,,,,,,,

評分

科學傢不懂哲學,工程師而已

評分

不錯

評分

復習用的專業書,翻譯的有些生澀

評分

《十三經清人注疏:論語正義(繁體竪排版)(套裝上下冊)》分為兩冊。自漢至清,經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治的地位。經學的發展經曆瞭幾個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清代經學傢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製度等的考證上,超越瞭以前各代,取得瞭重要成果,這對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