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编著的《谢灵运》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璀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谢灵运为其作传,系统论述谢灵运显赫的家世及生长过程,不羁和矛盾性格的形成,充满漩涡的仕宦生涯。谢灵运的作品见于坊间者有:《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及《黄节注谢康乐诗注》等。
《谢灵运》是台湾著名学者兼翻译大家林文月为数不多的古典诗歌论著。她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璀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谢灵运为其作传,系统论述谢灵运显赫的家世及生长过程,不羁和矛盾性格的形成,充满漩涡的仕宦生涯。本书在循其一生事迹的同时,赏析、评述其诗歌创作历程,并在“附论”中专门讨论谢灵运诗的技巧、思想感情以及其山水诗创作上的贡献。
林文月,台湾彰化人。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学术上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教学之余,更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她以一人之力,移译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伊势物语》。另著有散文集《读中文系的人》、《京都一年》、《拟古》、《饮膳札记》,文学评论集《山水与古典》、《中古文学论丛》、《谢灵运》等。
前言
一、显赫的家世
二、阔绰无忧的早年
三、生命中的第一个浪涛
四、首尝失败的滋味
五、寂寞的永嘉生活
六、第一次退隐
七、再度的出仕
八、第二次退隐
九、三度的出仕
十、广州弃市的悲惨结局
附论:谢灵运的诗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代,政治最黑暗,社会最紊乱;然而,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极璀璨的时代。这时代的文学,呈现多彩多姿、波澜壮阔的景象,而这时期里的文人,也多如夏夜的繁星,个个晶莹明亮、照耀于天。就中,本书所要介绍的人物谢灵运,恐怕便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之一吧。因为他那惊人的才华,和特异的个性,就像是一颗具有异彩的星光,不由得你不去特别注意。他一生中放浪的言行轨迹,以及所留下的瑰丽繁复的诗章,使他那短暂的四十九年的生命,显得太浓密、太繁杂,使人对他不能不产生好奇心。
我们中国人素以礼仪之邦自居,“温柔敦厚”四个字,一向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格修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谢灵运在他的一生之中,却时时表现出狂傲不羁,处处呈现着矛盾与不妥协。他的生命虽短促,却逢着改朝换代的大动荡,他曾身仕两姓,而且屡隐屡仕,也曾遭受过免官的处分,最后竟以弃市极刑的下场结局。无论居朝在野,他一向都是目空一切,显得横冲直闯,可说是尽失温柔敦厚之旨。和大多数历史上受我们爱戴敬佩的作家们相比,谢灵运的行径是多么的教人不可思议,甚至于不可原谅。不过,前人也有对他这种行径和命运寄予同情的。例如李延寿《南史·谢灵运传论》说:灵运才名,江左独振,而猖獗不已,自致覆亡。便是惋惜其人之才华因随其人性格之猖獗而招致横死覆亡的。又如张溥《谢康乐集题辞》则更说:盖酷祸造于虚声,怨毒生于异代。以衣冠世臣,公侯才子,欲崛强新朝,送齿丘壑,势诚难之。认为以前代重臣之后,而又声望过高,值那改朝换代之际,却又不知收敛,天真地想要展现自己的才华,当然是难于保身全命的。
关于谢灵运的生平事迹,主要的史料来源是《宋书》本传。《南史》本传与《宋书》所记载的大同小异。其他则只有极零星稀少的资料散见于后人的笔记诗话之中,如《世说新语》、《诗品》等。因此,要给这样一位作家写一本有系统的传记,在材料的搜集方面是很受限制的;而其人的言行怪异,思想感情又往往极复杂矛盾,令人难以捉摸,对于这方面的探讨,既然缺乏正面史料的记载以及侧面的小说笔记佐证,我们便只好由他本人所留下来的诗文来试作解释分析了。
本书共分十一部分:首先介绍他的家世。因为六朝最重门第,而谢灵运出身非凡,所以对于他的家庭背景及族人中的重要人物略作介绍,俾便于了解影响他日后性格思想的一端。中间从二到十,依时间的先后次序,描写灵运的生长过程,不过,不可否认的,在有限的史料之中,我们所能摸索到的,乃是比较着重于其人的政治生活,关于他的家庭生活却十分模糊,我们甚至于连他的婚姻情形,以及夫人的名姓都没有办法得悉。这种重视堂皇的大事而忽略私生活的传记,原是我国古代作史的特色——也是缺点,这样,后世对前人的印象只能限于严肃的偶像式的,而不可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在本书里,也就只好以灵运的仕宦途径为主干,而以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为辅,又尽量以其人之交游,以及诗文插入其间,以求从纵横交错的事实之中,做比较客观而持平的把握。末尾附论谢灵运的诗,从其诗的技巧、思想感情及山水诗等三部分讨论,以供读者对这一代诗人的作品能有个粗浅的了解。
谢灵运的作品见于坊间者有:《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此为诗文全集),《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仅收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仅收文)及《黄节注谢康乐诗注》(仅收诗,有注)等。
……
坦白讲,《谢灵运》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震撼,它挑战了我原有的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很多事情。我发现作者的观点非常独到,而且逻辑严密,让人无法反驳。有时候,读到一些观点,我会感到非常惊讶,甚至有些难以接受,但细细想来,又觉得非常有道理。这本书就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它提供了大量的思考素材,引导我去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我喜欢这种能够激发我思考的书,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过程虽然有些艰难,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让我看到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独立思考。这本书无疑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感觉我的思维方式,也因为这本书而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它让我变得更加敏锐,也更加深刻。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样一本能够启发我的书。
评分《谢灵运》这本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书中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仿佛带着读者漫步在一个古老而又充满诗意的世界里。我尤其喜欢作者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能够将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和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起伏,时而感叹,时而忧伤,时而又豁然开朗。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我在阅读其他很多书籍时都难以获得的。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能够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唤醒那些沉睡的情感。我把它看作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通过书中的故事,我更了解了自己,也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想要什么。每次读完,都感觉内心得到了一种净化,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和力量。
评分说实话,《谢灵运》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书,而是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精髓的。我时常会在读完某一段之后,停下来,久久地思考。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在迷宫里,一开始觉得毫无头绪,但当你耐心探索,逐渐拨开迷雾,最终会豁然开朗,发现原来一切都自有其逻辑。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巧妙,环环相扣,每一部分都像是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惊讶于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很多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其实都埋下了伏笔,到后面才恍然大悟。这让我对作者的智慧和布局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喜欢这种需要主动思考的书,它不是被动地灌输,而是引导你去探索,去发现。它挑战我的思维,也拓展了我的视野。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一次全新的探索,都能有新的收获。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我书架上的一本常青树,我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
评分我最近在翻阅《谢灵运》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觉非常独特,有一种温润而又深邃的质感。书中的文字似乎带着一种古老的智慧,读起来会让人不自觉地陷入沉思,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能够悄悄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微苦,细细回味却甘醇绵长,让人欲罢不能。我发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颇为考究,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精准而又富有表现力。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曾经的场景,感受到那些曾经的情绪,甚至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多面,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评分《谢灵运》这本书,我刚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纸张吸引住了。封面设计很雅致,有一种古典的韵味,隐约能感受到作者在装帧上花了不少心思。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的触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适。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单单从这本书的外在表现来看,就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喜欢这种用心制作的实体书,感觉每一本都凝聚着作者和出版方的匠心。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应该会很舒服,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我通常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然后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这本书的份量和设计,似乎正适合这样的时光。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也同样精美,值得细细品味。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一段愉快的阅读体验,让我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进入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细节之处,比如书签的设计,也让我感到惊喜,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配件,却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良苦。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致、有分量、充满期待。
评分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代,政治最黑暗,社会最紊乱;然而,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极璀璨的时代。这时代的文学,呈现多彩多姿、波澜壮阔的景象,而这时期里的文人,也多如夏夜的繁星,个个晶莹明亮、照耀于天。就中,本书所要介绍的人物谢灵运,恐怕便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之一吧。因为他那惊人的才华,和特异的个性,就像是一颗具有异彩的星光,不由得你不去特别注意。他一生中放浪的言行轨迹,以及所留下的瑰丽繁复的诗章,使他那短暂的四十九年的生命,显得太浓密、太繁杂,使人对他不能不产生好奇心。
评分406年,谢灵运出仕。义熙二年(407年)改从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任记室参军。义熙八年(413年)刘毅反刘裕,兵败自杀,谢灵运返京任秘书丞。
评分错字太多太多,一点不走心啊!
评分等了很久,没有回音,我拿了一本朱东润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在手上看,眼前田畈一片深青,身上也渐渐觉得起了寒气。终于忍不住流了一点眼泪,准备回城。转过身却发现他原来就默不作声站在我后面,撑一把黑色大伞,穿着脏得发灰的蓝色塑料拖鞋,也不知道站了多久。我一时说不清为什么,觉得委屈极了,大哭起来。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看着,等我慢慢不哭了,才领着我往他家去。大概是觉得我太任性而生气了吧。
评分林文月编著的《谢灵运》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璀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谢灵运为其作传,系统论述谢灵运显赫的家世及生长过程,不羁和矛盾性格的形成,充满漩涡的仕宦生涯。谢灵运的作品见于坊间者有:《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及《黄节注谢康乐诗注》等。
评分想到是这么精彩的一本书。我花了两天来读,真让人手不释卷。看到梵高自尽,酸楚的泪水也汨汨而出。尽管我非常爱他,但是我依然不知道,他是那么的纯洁,伟大。世人对他的误解至深,伤害至深。而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出身于那样的阶层,可以说他是另一个“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如果沿着他既有的人生轨迹走下去,他未尝不可以像他的弟弟一样,做一个体面的画商。 他生来便是要做艺术家的。他的生活里容不下虚伪,无情。他是那么的炽热,坦白,他爱的那样赤诚,毫无保留。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画,因此,当他不能再创作,他的生命便也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像大多数天才一样,他奉献给世界的,是不分阶层的博爱和用生命画出的瑰宝;而世界回应他的,却是无尽的挫折,饥饿,疾病,困顿,误解,侮辱,伤害。。。 我几乎可以说,他是属于“人民”的。他始终关怀着世上受着疾苦的大众,他从来没有等级的观念。他描绘农民,工人,最普通的劳动者,“吃土豆的人”。他的播种者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有力,大步的在璀璨的麦田里迈步。 而且,他也是非常“精神”的。他的生活里有京东,但是他并不是和别的画家一样,纯粹到京东那里找乐子,满足肉欲。他尊重她们,甚至愿意娶一个年老色衰的京东为妻。讽刺的是,他有那么多的爱,却无法得到世人的回应,给了他些许温情的,竟然是那个被世人同样唾弃的女子。他的有些举动,的确是神圣的,悲悯的,难怪他被矿山上的人称为“基督在世”。在那里,人们不会觉得他疯狂,因为他们知道他爱他们,他为了能让他们好过一点,已经奉献了几乎所有能够奉献的。 让人感动的,是他和提奥之前的兄弟之情。没有提奥的资助和理解,也就不可能有他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兄弟两人就是一体的。没有提奥在背景里默默做着根系,就不可能有他盛放的艺术之花。提奥无条件的支持他,几乎从来没有拒绝过他的请求,总在关键时刻赶到他的身边,为他偿还负债,把他从贫病之中拯救回来。他们之间频繁的通信,已经让这两个灵魂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提奥虽然在巴黎过着体面的画商的生活,却无时不刻的关注着他的进展和动态。他在心灵上所有的跌宕起伏,都通过书信让提奥感同身受。是提奥早早看出他身上埋藏的巨大潜力,是提奥细心珍藏了那700多封通信,是提奥把他的习作和画作按时间小心的编排好。所以后人得以完整的追溯梵高的心路历程,能够离这个伟大的灵魂更近一些。生前,只卖出了一副画,价值四百法郎。但我不能说他是不幸的。比起世上的大多数人来说,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到了极致。即使他后来长寿,能看到自己的画作价钱越来越高,我想,他也会是漠不关心的。他从未因为市场的口味而作画,他也从未为那些脑满肠肥的人作画。虽然,卖画这件事一直在困扰着他,但他的祈求也不过是卖出的画,能够让他自立,不必依赖提奥的资助而生活。对他来说,创造是最重要的。如果什么都不能说,那么他宁肯沉默。如果不能够再创作,那么他宁肯死亡。 我之前不知道的是,他的父母两家都有不少出众的亲戚,他的姓氏在当时荷兰的艺术界鼎鼎有名。可以说他父母这一支是相对比较平淡的。然而,今日只有文森特让梵高这个名字不朽。就像书中说的,他活着,他的爱,他的才华,透过那些灿然的画活着。不管这些画今天值多少钱,它们终究不是某个人的私藏,而能被我这样的普罗大众看到。他的精神,他的爱,他的热望透过那些画震撼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淋漓尽致的来过这个世界,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熊熊燃烧过。他终于成就了自己,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一看。《谢灵运》是台湾著名学者兼翻译大家林文月为数不多的古典诗歌论著。她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璀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谢灵运为其作传,系统论述谢灵运显赫的家世及生长过程,不羁和矛盾性格的形成,充满漩涡的仕宦生涯。本书在循其一生事迹的同时,赏析、评述其诗歌创作历程,并在“附论”中专门讨论谢灵运诗的技巧、思想感情以及其山水诗创作上的贡献。
评分尽管拥有好家世与美貌,林文月进入台大中文系后,却开始了无一日懈怠的充实人生。她在大学时代就翻译了一系列来源于日本少年读物的世界名著及伟人传记,其中包括《圣女贞德》、《居里夫人》、《茶花女》等。除《源氏物语》外,林文月还翻译了《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伊势物语》等多部日本名著,并且以她丰富的学识、女性的细腻、典雅的文笔,形成独特的翻译风格。
评分台湾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作家林文月散文集:谢灵运,林文月的散文今后必流行,如香港董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