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寫給大傢的書】日本學者有大學者為大眾著書的傳統。這既是一套大眾讀本,讀來讓人不覺艱深,又兼具現有知識邊界的學術前沿性。是一套嚴謹、專業、可讀性很強的曆史讀本。
【作者均為日本一流學者】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中國史學界的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國內一流學者推薦】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中國先秦史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共同推薦
【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我們希望讓國內的讀者看到一套真正專業、前沿、有創見的中國通史。給大傢提供一個看待中國曆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學界齣色的學者是如何跟普通讀者講述中國曆史的。我們也相信,專業的曆史書不一定艱深晦澀,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聯結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的橋梁。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先生說:“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瞭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曆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所以,在許多方麵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曆時五年,五次調版,十易封麵】這套書從中方提齣報價,日方不斷審核齣版資質,到找尋閤適的翻譯者、閤適的推薦學者、翻譯、編輯、製作地圖、選配圖片、地圖送審、重大選題送審、排版調版、設計封麵,幾乎用掉瞭五年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譯者,有的本人就是這個領域內的學者專傢,比如第八捲的譯者烏蘭女士,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知名元史專傢。
圖文並茂,印刷精美每捲書含地圖、照片上百幅,彩圖若乾。印刷精美,精裝呈現。
海報: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套裝共10捲·精裝)》是日本曆史學傢的係列著作,是近年來中國曆史方麵的重磅力作。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錶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瞭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瞭全新齣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曆史佳作。
叢書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國內學者許宏、羅運環、王子今、黎虎、閻步剋、鄧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為中文版作序推薦。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1·從神話到曆史:神話時代夏王朝(精裝)》
推薦序
中文版自序
前 言
第一章 神話與考古學
第二章 中國發掘物語
第三章 農業的齣現
第四章 區域文化的發展
第六章 非農業地帶與農業的擴散
第五章 社會的組織化與階層化
第七章 畜牧型農業社會的齣現
第八章 區域間交流與社會的統閤
第九章 犧牲與宗教祭祀
第十章 走嚮初期國傢的曙光
結 語
附 錄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2·從城市國傢到中華:殷周春鞦戰國(精裝)》
前 言
第一章 本書所涉及的時代
所謂古代的“事實”為何物
“清楚”的時代與“不清楚”的時代
橫跨多元文化地域的漢字圈齣現
漢代以後視點的特殊性
第二章 周王朝的史實
從伐殷到剋殷—《逸周書》與《史記》
關於西周王朝起源與滅亡的傳說
周公與共和
金文中的西周時代
第三章 “華夏”的源流與夏商周三代
韓的神話
韓宣子與夏王朝、商王朝
商朝故地的繼承
第四章 戰國諸國各自講述的夏商周三代
秦、齊的領土主張與三代
魏國的《竹書紀年》與三代
楚國的祖先神話與三代
中山國的正統性主張與三代
漢王朝對三代的繼承“形式”
第五章 夏王朝、商王朝的史實
禹的傳說
夏王朝的係譜
商王朝
第六章 春鞦時代的史實
廣域漢字圈的齣現
孔子的時代
探尋孔子的實際形象
春鞦五霸
桓公去世後平息諸國混亂的霸主們
第七章 戰國時代的史實
閤縱連衡
促成“閤縱”的又一位功臣—孟嘗君
屈原
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
第八章 戰國時代的學術
諸子的虛實
戰國時代的宇宙觀
支撐戰國時代學術的文字
第九章 戰國時代的變革者
完善尺度標準的意義
商鞅變法
楚國變法
從君王巡行到皇帝巡行
第十章 重新比較探討春鞦時代觀以及夏商周三代觀
文書行政開始以前
西周時代的世界觀
各文化地域上的王朝交替
漢字的魔力
被理想化的周公旦與太公望
領土國傢進程中大國權貴與小國權貴的差彆
刻闆印象與多樣化的視點
附錄
主要人物略傳
曆史關鍵詞解說
曆史參考文獻
曆史年錶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3·始皇帝的遺産:秦漢帝國(精裝)》
推薦序
中文版自序
前 言 超越《史記》、《漢書》
第一章 始皇帝的誕生
暗殺秦始皇未遂事件
戰國秦昭王時期
天下統一
第二章 皇帝製的形成
皇皇上帝
度量衡、車軌、文字的統一
什麼是泰山封禪
對外戰爭——與新天下的遭遇
焚書坑儒與不死仙藥
秦始皇的地下帝國
第三章 秦楚漢的三國誌
陳勝、吳廣之亂
秦帝國的滅亡
楚漢戰爭
西楚霸王項羽
楚國崩潰
第四章 劉氏王朝的誕生
劉邦的漢帝國
漢王朝的首都圈建設與法製體係
對匈奴外交與高祖之死
呂太後政權
文帝的時代
從文帝到景帝
第五章 武帝的時期Ⅰ
武帝與司馬遷
司馬遷遭遇李陵之禍
追求神仙世界的古代帝王
武帝時期的曆法與審判
第六章 武帝的時期Ⅱ
進入西域與匈奴戰爭
武帝的對外戰略
儒教的時代
武帝時代的經濟與開發
第七章 從後宮之窗見到的帝國行蹤
漢帝國的中樞與後宮
中國古代的女性
從沉睡中蘇醒的古代木簡
齣土文書所述
王莽篡奪漢王朝
新的政治、經濟、外交
第八章 民眾的世紀
記載王朝興亡的史書
王莽政權的滅亡
光武帝劉秀的統治
金印與光武帝以後
匈奴與經營西域
王充的科學批判精神
第九章 自然災害與內亂的世紀
水害、旱災、蟲災、地震、疫病
官吏、字典與數學
東漢對西方的外交與羅馬的使節
儒教與道教
黃巾之亂與五鬥米道
豪族與鄉裏社會
劉氏王朝四百年的終結
結 語 秦漢四百四十年的各位始皇帝
附 錄
譯注
主要人物略傳
曆史關鍵詞解說
參考文獻
曆史年錶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4·三國誌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5·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精裝)》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6·絢爛的世界帝國(精裝)》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精裝)》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8·疾馳的草原徵服者:遼西夏金元(精裝)》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精裝)》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精裝)》
超越《史記》、《漢書》
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發現——裏耶秦簡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際,能如此精彩地為這部秦漢史著作開篇,實在是筆者始料未及的。湖南省湘西地區龍山縣裏耶古城的一眼古井中發現瞭三萬六韆餘枚秦代簡牘。中國的報紙迅速地以諸如“改寫秦史”、“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發現”一類贊譽之辭予以報道。且不說此事於二十一世紀如何,至少它已入選瞭2002年中國重大發現之一。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一韆一百餘枚竹簡文書的發現已是振聾發聵,時隔二十七年的2002年6月,不能不說有瞭更大的發現。
簡牘即木劄,上麵書寫有數十萬的文字。裏耶簡牘不僅與兵馬俑的價值不同,而且在數量上是睡虎地秦簡的三十六倍。可以說發現瞭足夠一部書分量的、重要的、秦代當時的文字史料。
這二十幾年的中國古代曆史、尤其是秦統一中國的曆史,離開睡虎地秦簡的齣土史料是無法撰寫的,僅僅依靠作為基本史料的司馬遷的《史記》顯然已經很不夠瞭。同樣,今後撰述秦漢史時,作為史料的裏耶秦簡亦絕非可有可無。裏耶秦簡發現後僅僅半年,《文物》2003年第一期就異常迅速地登齣瞭《湖南龍山裏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雖然所刊載的僅僅是部分秦簡,但文章根據大量彩色圖版對簡牘進行瞭介紹。因此,本書也隻是就目前公布的文書內容所進行的寫作。中國古代史就是這樣,既有趣又艱深。
無論如何,還是先從介紹裏耶秦簡的概況開始吧。龍山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毗鄰以奇岩石林風景而聞名的世界自然遺産張傢界、武陵原。在遠古沉積於海中的石灰岩隆齣海麵,受到侵蝕之後最終形成瞭張傢界、武陵原這種喀斯特地貌。由此再往西就是坐落在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縣。土傢族是人口不過八百零二萬(2000年)的少數民族,自稱“畢茲卡”,意思是“土著”,漢譯為“土傢”。苗族有人口八百九十四萬(2000年),在古代被稱為“五溪蠻”、“武陵蠻”。於現在少數民族地區發掘齣土瞭秦代文書,可謂意義重大。
陶淵明所詠桃源鄉真實存在的可能性裏耶新發現的簡牘可以證明四、五世紀以隱逸詩人著稱的陶淵明(又名潛,365—427)所描述的桃源鄉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其真實曆史背景的。
《桃花源記》講述瞭一個東晉太元(376—396)年間的故事。說一日,武陵漁人乘舟進入一片盛開的桃花林後,棄舟穿過洞穴,到達一個奇異的村莊。這裏的村民說:“祖先為瞭躲避秦時的禍亂,率妻兒鄉人至此與世隔絕的境地,再未齣去,於是與外麵的人斷絕瞭來往。”總之,“從前,在秦末戰亂中,有傢族、村民一同入此邊境,那以後一直過著與外界隔絕的生活”。他們嚮漁人詢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他們甚至不知由秦至漢、從魏而晉的變化。受到酒菜熱情款待的漁人希望再次來訪,沿來路返迴時一路上處處做瞭標記。但是,當郡太守聞及此事,遣人尋找所做標記時,卻未能再次成行。
陶淵明最後賦詩曰:“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嬴氏即指秦始皇嬴政,由於他攪亂瞭天的秩序,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秦末的夏黃公和綺裏季等人隱居商山,同樣桃源鄉的那些人也隱居避世。他們初進山時的蹤跡已經湮沒,道路也已廢棄荒蕪瞭。
這一傳說曆來被認為是陶淵明虛構的烏托邦。畢竟秦末的戰亂雲雲,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說都已是遙遠的世界。但是,至少由此可以證明秦的勢力的確延伸到瞭這一帶的邊境。
還有一種認為桃花源實際並不存在於秦代、不過是假托秦朝言後代之事的觀點也是根深蒂固的。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就認為,《桃花源記》所雲“秦”指的是南朝宋之劉裕時期。然而,此次裏耶秦簡的發現,卻揭示瞭作為理想之鄉傳說背景的曆史真實性。秦人確實進入過此地的史實,從此有瞭確鑿的證據。
有觀點認為《桃花源記》的漁人是從沅水乘舟溯流而上的,從裏耶秦簡來看,秦人也是從洞庭湖先由沅水溯流而上,再沿酉水上溯,在上遊建立瞭遷陵縣。簡牘內容就是這個比桃源鄉所在地更加偏僻的遷陵縣使用的文書,而且僅就其是秦始皇時期的文書而言,這個小地方在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期發生過什麼的謎團也終於得以揭曉瞭。
認為桃花源的村民一定是從遙遠的中原避世於此的觀點,並不具有必然性。如果說秦朝對這裏的統治僅限於沿河小盆地一些據點的話,倒不妨認為他們是從這裏逃亡,而後固守於山中洞穴的。對於他們來說,由秦轉變為漢是聞所未聞的異空間之事。
史料相繼齣土超越《史記》、《漢書》多數世紀性大發現帶有偶然性。秦始皇兵馬俑就是當地農民打井時,偶然挖齣奇怪俑頭得以發現的。裏耶秦簡的簡牘本來也是埋在一口古井裏,由於暴雨造成泥石流纔被發現的。然而,秦人究竟為何來到這人跡罕至的地方呢?最新的考古發現不但為一直被認為純屬虛構的《桃花源記》提供瞭真實的依據,同時又嚮我們提齣瞭新的重大疑問。
司馬遷雖然在秦始皇去世一個世紀後,以《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述瞭這位第一帝的紀年事跡,但他的記錄畢竟是根據秦都鹹陽、漢都長安中央朝廷所藏史料進行人為取捨的作品,裏耶秦簡的大批公文則可以說是秦始皇當時的、未經任何人為編纂的史料。重新認識第一皇帝所處的時代,正是從這裏開始的。
2003年鞦,又迎來瞭另一大發現。湖南長沙市一眼古井齣土瞭漢武帝前期的簡牘一萬餘枚。發掘地點距1996年十四萬枚三國吳簡的齣土地不過百米。長沙走馬樓吳簡纔僅僅整理齣一部分,又齣土瞭大量的走馬樓漢簡。與秦始皇時代的裏耶秦簡一樣,這也是一批廢棄於古井的漢武帝時代的公文。
這些齣土史料的內容雖然尚未整理、公布,但是可以說武帝時代也有瞭超越《史記》、《漢書》的齣土史料,它揭示瞭一個依據齣土史料從事研究的時代的到來。顯然,對秦漢時代曆史的認識,已經進入新的階段!
……
推薦序——許 宏
您大概已注意到,這套達十捲之多的中國通史叢書,開捲的作者——日本九州大學的宮本一夫教授是位考古學傢。這是本捲與其他各捲的一個顯著的不同。另一個大不同是,其後九捲所敘述的曆史跨度(從商代到中華民國),總計為三韆多年,而本捲的內容遠溯至一二百萬年前,主體敘述則始於農業起源以來的距今約一萬年前。
這從一個側麵告訴我們,隻有考古學傢用他們的手鏟,纔能解讀文字誕生前那悠久時代留下的無字地書,擔負起“拉長”中國曆史的任務,進而給我們講齣一部完整的中國史的開端——中國遠古時代的故事。同時,可以顯見的是,與後麵其他各捲相比,考古學傢的這種敘述還是粗綫條的。這又引齣瞭考古學的長處和不足的話題,也即:考古學的學科特點,決定瞭其以長時段的、曆史與文化發展進程的宏觀考察見長,而拙於對精確年代和具體曆史事件的把握 。
上述考古學科的特點,也大緻決定瞭本捲的敘事風格。譬如盡管書名為《從神話到曆史》,但相對晚齣、後世加工痕跡明顯、無從驗證的神話傳說在被做瞭深度“解剖”後以十餘頁的篇幅一筆帶過,這顯然是齣於專業的嚴謹。作者很快就迴到考古學的話語係統,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最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娓娓道來。然後是一萬年以來新石器時代的發展,多元農業以及陶器的發明,乃至定居社會的三種經濟形態:旱作、稻作農業與狩獵采集。由自然環境到文化分區與譜係,再到大的時段劃分,則頗有指點江山、縱橫捭闔的大將風度。這些敘述對讀者而言可能略顯枯燥,似乎學術味兒重瞭些,但卻是解讀遠古中國必不可少的輪廓性勾畫。日後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喜劇,都是在這個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們奠定瞭後世中國發展的基礎。
然後,作者從多個側麵對黃河和長江中下遊幾個大的農耕區域的社會復雜化問題進行剖析,涉及性彆、血緣、傢族單位、聚落防禦和社會分層等多個角度,圖文並茂地對古人食住行葬等日常生活進行復原,當然更是考古人的拿手好戲。作者最後還比較瞭這些區域在社會進化上的相異與相似之處,一幅多元的史前中國的風俗畫在考古學傢的筆下栩栩如生。
如果這些可以看作考古人寫史的共同特點的話,那麼作者的個性特徵導緻這書的若乾特色更令人感興趣。
雖然本捲主要是要交代“達成瞭政治上的區域統一的一元中國的齣現過程”,但作者以其外國學者的獨特視角,著意要“在放眼整個東亞的情況下,把中國置於廣大的多元性之中來進行考察”。在上引關於東亞大陸史前時代的敘述之後,作者進而指齣,正是這些農業社會中急劇的社會進化,使得中國大陸與日本列島同時期的社會與文化産生瞭巨大的本質的不同。類似的比較性闡述在本捲中比比皆是。隻有兼通整個東亞地區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學者,纔能有如此跨文化比較的宏闊視野,宮本先生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學者。他對自己研究方嚮的定位是東亞考古學,其田野考古的足跡從俄羅斯遠東地區直至中國大西南,研究的時間跨度則由新石器時代前期下延至鐵器時代前期。
在學術信息爆炸,學術研究越來越“碎片化”的今天,已很少有考古學者能兼跨不同時段、不同區域和不同的研究領域,嫻熟地駕馭眾多的學術課題。宮本先生自謙地說他自己在本捲中所進行的通史性質的、網羅全域的綜閤研究還隻是一個嘗試。平心而論,這個嘗試是成功的。由於教育和研究體製的差異,日本學者在“通識”上要優於中國學者,後者偏於專精而有條塊分割之嫌。作為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學者,我個人的學術視閾就偏窄,因而在與包括宮本先生在內的外國學者的交往中常有自慚之感。這也反襯齣這本書對中國讀者的可貴。
本捲中“非農業地帶與農業的擴散”和“畜牧型農業社會的齣現”兩章最能顯現作者學術視閾的寬闊和功力的深厚。在這裏,中國學者筆下或多或少、有意無意的中原中心觀或東亞“大兩河流域”(指黃河和長江流域)農耕區中心觀不見瞭蹤跡,作者給予“中國大陸文化譜係的兩極相互接觸地帶”以同等的關注,指齣在這裏“農業以適應各自生態的形式誕生,農業地帶順應著環境變化與社會變化的階段分彆嚮北、嚮南擴散”。而在農業嚮北方擴散的區域之中又産生瞭依存於畜牧的農業社會也即“畜牧型農業社會”。“就這樣,亞洲東部的水平方嚮的社會分支逐漸完成,即農業社會,從農業社會分支齣來的畜牧型農業社會及其發展型即遊牧社會。並在其周邊的西伯利亞至北極、熱帶地區形成瞭狩獵采集社會”。
作者進而指齣,“上述格局直至今日,包括無文字社會民眾在內的地理上的社會分化,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終末期就已開始瞭。瞭解到這一點之後,相信讀者對史前時代研究的重要性一定也深有感觸吧。”在這裏,貌似跟諸位沒有什麼關係的遠古與我們身處的現代接軌瞭。其實,作為一位具有人文關懷情結的學者,宮本先生在本捲的《前言》中即已開宗明義地指齣,他是期望讀者藉此瞭解“以考古學為對象的區域考察如何關係著該區域近現代史的問題”。可以說,貫通古今,構成本捲的又一大特色。
全書的後半部分是整個王朝中國誕生故事的“戲眼”。關於東亞大陸從多元到一體的早期國傢形成過程,作者從區域間的交流與社會的統閤,犧牲與宗教祭祀兩個大的方麵展開論述。最後闡明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導緻早期國傢的崛起。二裏頭文化(作者認為即夏王朝)已“形成多重性的禮製。這正可謂是商周社會的基本道德觀念即‘禮樂’的開端”。而商王朝可以“定位為在東亞確立瞭早期國傢階段的王朝”。
關於中國早期王朝的研究,在中國和日本考古學界有一個有趣的動嚮。對上個世紀中國學者積極地將傳世文獻中的國族(王朝)、都邑等與具體的考古遺存做“對號入座”式的比附研究,日本及歐美的研究者一般抱持審慎的態度。但近年來,日本學界開始有認可夏王朝真實存在的傾嚮。繼飯島武次 、岡村秀典教授 之後,宮本一夫教授在本捲中也開始持“二裏頭文化即夏王朝,夏王朝確實曾經存在”的觀點。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自新世紀前後,一些中國中青年學者開始反思,逐漸接受20世紀上半葉以《古史辨》為核心的反思傳統,以及海外學界相對保守嚴謹的態度和觀點,“超脫”齣原有的話語係統,齣現瞭質疑傳統的“夏王朝可知論”的聲音,提倡“有條件的不可知論”(即主張沒有當時的有足夠曆史信息的文書類資料齣土,不可能解決族屬和王朝歸屬問題) ,形成兩大話語係統並存的局麵。
可以預見,關於夏王朝是否實際存在、是否相當於二裏頭文化之類問題的討論還將持續下去。但誠如宮本先生在本捲中所言,與其執著於這類問題,“不如對二裏頭文化是否達到瞭王朝所應有的社會進化水準的問題加以客觀論證”。這一理念成為中外學者的共識,是令人可喜的。
在展開本捲的敘述之前,宮本先生先給讀者講瞭中國發掘的故事。其中既有對中國考古學史的全景式的掃描,也有他個人在中國各地參加田野考古實踐的見聞和體會,可以從中瞭解外國學者眼中考古人的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乃至當地風土民情等,讀來饒有興味。比如看到作者提及中國人的好麵子,他作為“中國通”對各地美食的評價,你可能會會心地一笑。其對外國學者在中國考古學史上業績的評價,持論允當;他善意地指齣中國當代考古的問題所在,可以作為很好的鏡鑒。
他的許多總括性認識如他山之石,發人深省:“我們不能用以中原為中心的單一的發展規律和戰國時代以後正式成形的中華的概念或者說是中國的概念來看待其後的中國史”。“以中華文明為主乾的中國史觀不過是著眼於一方的區域曆史”,“中國的曆史並不隻是農業社會的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軸,北方青銅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軸”,(兩條文化軸的)“接觸地帶纔是生成新的社會體係的源泉所在”。種種錶述,都頗富啓發意義。
著名考古學傢、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倫福儒指齣,“現在,(考古學)已成為世界各國許多人都感興趣的一個領域。其部分原因是,它使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充分地瞭解本國的曆史。但是,如果把注意力隻集中於本國,那就是沙文主義。考古學還使我們有可能把每個國傢的早期曆史看作整個人類更大範圍的曆史的一部分”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身為中國人讀讀外國學者眼中的中國考古和中國曆史,傾聽一下不同的聲音,不亦樂乎,不亦清醒乎?
許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2011年11月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1、《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鍾編寫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 2、《中外神話傳說》田新利選編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 3、《十萬個為什麼》盧嘉锡主編少年兒童齣版社 4、《與鳥兒一起飛翔》鄭作新著湖南少兒齣版社 5、《海底兩萬裏》(法)儒勒?凡爾納北京教育齣版社 6、《漢字的故事》梅子涵著上海科普齣版社 7、《安徒生童話選集》(丹麥)安徒生著,葉君健譯譯林齣版社
評分用優惠捲買瞭十本裏的六本,很劃算,今年過年的精神食糧有瞭。
評分幫彆人買的書,好大一包,質量很好,印刷也很好,看著挺好的,內容豐富,從彆人的外國人眼裏看中國的曆史有啓發,發貨很快,送貨很快,棒棒的
評分給朋友帶買的,書質量似乎還不錯。
評分篇幅較短 需要與劍橋史和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互為補充
評分質量非常好,與賣傢描述的完全一緻,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完全超齣期望值,發貨速度非常快,包裝非常仔細、嚴實,物流公司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半價買的,真滿意
評分給朋友帶買的,書質量似乎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