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校长的全新力作,首次全面深度揭秘北京十一学校改革全貌。
在这所学校里,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学生却有着更强的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
在这所学校里,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师生们却有条不紊,一切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
在这所学校里,教室以授课教师的名字命名,充满了学科特色和教师个人风格的布置,使之成为学生爱待、向往的一个熏陶濡染的教育场;
在这所学校里,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了自己的CEO,大量的问题都在沟通、对话、协商中解决,实现了从“管理”到“领导”的转型;
……
这就是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历时多年,精耕细作地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改革,带来了学校生态的全面转型,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成为了可能,也让每一位教师在这场变革中找到了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本书首次全面深度揭秘了十一学校这场以课程改革为带领的学校转型的方方面面。在书中,读者能感受到改革者的坚定信念和胆识魄力,能体会到改革的酸甜苦辣和坎坷曲折,更能分享到改革中的思考、智慧、创意和感动。
那些怀抱教育理想、追求美好教育的人,那些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艰难跋涉的学校,都将在这本书中获得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启发。
李希贵,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持“新学校行动研究”等多项课题。主持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出版有《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美国中学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等。
壹 教育的价值选择: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
我们的担当:追求分数以外更重要的东西
教育的价值追求: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他自己
教育的另一种诠释:发现和唤醒
让育人目标落地
贰 课程决定学校形态:以校为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问题和困境
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特点
实施大小学段
全面实施选课走班
编写标准细目,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依据
让资源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资源和环境互动的舞台
建立评价与诊断平台
让学校步入“云端”
叁 教师转型: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在痛苦中“蜕变”
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个别化,启动每一位学生的内动力
立德树人,人人都是班主任
提供每位教师可选择的专业发展课程
肆 组织转型:从“管理”到“领导”
明确愿景,实现价值领导
建立师生导向的扁平模式
形成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自己的CEO
让大量的问题在沟通、对话、协商中解决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激励
用多把尺子激励教师
以标准化提升工作的规范与效率
伍 学校转型的策略选择
调整结构是学校转型的有效杠杆
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
让变革最大程度发生在“民间”
不破不立与先立后破
有了感情再变革
在变革中发现可分配的利益
先开枪,再瞄准
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
陆 转型后的学校生态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渐增强
个体独立性与群体多样性并存
各种影响力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生态
学生在放松、安全的学校生态环境里成长
柒 挑战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这个标题,就像一扇开启未知世界的窗户。它所描绘的“学校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过程,而“北京十一学校”的实践,无疑为这场转型增添了具体的形象和现实的依据。我尤其对“创新育人模式”这一部分感到浓厚兴趣。在我看来,当前的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僵化和脱节,急需一场深刻的变革。十一学校的探索,是不是就为这场变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十一学校在哪些核心环节进行了创新?比如,他们在打破班级固化、实施走班制、发展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路径等方面,是否有具体的实践和成果?又或者,他们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面,有哪些创新的做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口号。我想了解,在十一学校,学生是如何被视为一个独立而有潜能的个体来对待的?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如何被设计的,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出,在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立刻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改革的观察者,我深知“转型”二字的分量,它意味着打破陈规,迎接挑战,更意味着对现有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和积极重塑。北京十一学校,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改革先锋的气质,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这场“转型”的?书名中“创新育人模式”的字眼更是让人期待,它不会是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基于实践的、鲜活的探索。我猜想,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十一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评价、师资培养,乃至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所做的创新尝试。我尤其好奇,在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普遍困境下,十一学校是如何找到突破口,又如何在政策、资源、师生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成功地构建起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体系的。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它会分享哪些具体的案例和经验,是可以被其他学校借鉴和复制的?又或者,它会呈现出在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艰难险阻,以及十一学校是如何克服的?读到这本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了解一个成功案例,更是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洞见,以及在变革时代下,如何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评分读到《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教育的问号。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育人模式”的创新,绝非易事,它触及的是教育的灵魂深处。北京十一学校,一个听起来就充满了时代气息的名字,它的“转型”之路究竟是怎样的?它又如何突破传统教育的藩篱,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创新育人模式”?我迫切想知道,这种创新体现在哪些具体的层面?是课程设置的颠覆性改变,还是教学方法的革命性革新?是评价体系的重塑,还是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我想,这本书或许会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教育实践画卷,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一群被激发潜能的学生,以及一群默默耕耘、勇于创新的教育者。它会不会让我们看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它会不会分享一些打破常规、独树一帜的教学案例,那些让学生眼前一亮、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力的瞬间?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经验和方法,让我们这些同样在教育领域摸索前行的人,能够获得启发和借鉴,从而推动自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评分《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这个书名,仿佛是一扇通往教育前沿的窗口,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那些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教育实践充满好奇,而“北京十一学校”无疑是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样本。这本书究竟会对“学校转型”这个宏大的概念进行怎样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对“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会展现出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止步于对表象的描述,而是会深入剖析十一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实践、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深层变革。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育人策略,例如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或者,如何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开放、包容、鼓励探索的文化氛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份关于某个学校的报告,更能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为其他学校在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挑战时,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这本书是否会让我们看到,在教育的道路上,真正的“创新”是如何发生的?
评分当我在书店(或者线上书库)看到《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期待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因为“学校转型”本身就代表着变革与进步,更在于“北京十一学校”这个响亮的名字,它总让人联想到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教育理念。这本书的副标题“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更是精确地抓住了我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真正地“育人”,而非仅仅传授知识。十一学校是如何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在学生培养方面走出一条新路的?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学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创新举措。这本书是否会揭示出,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十一学校是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统一与个性、继承与创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并辅以扎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看到,在当代中国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未来公民。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十一式”育人经验?
评分一直在京东上买书,很好很好
评分物有所值,服务态度好,物流快,不错!
评分内容很好,性比价很高 ,很喜欢,很实用,京东的忠诚粉丝哈
评分京东服务非常好,感谢快递员师傅。
评分满200-100购买,还要啥自行车啊。
评分包装精美,里面有其他书籍推荐..带发票,挺不错的,就是包装下面有点黑边,不过不影响阅读
评分这本书是一个标志吧
评分没看呢,希望好,没看呢,希望好
评分这本书是三本里面质量还行的,以后在京东买东西也得注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