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济群法师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04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44855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佛教与智慧人生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8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济群法师是当代著名高僧,学修并重的僧人! 善用网络开示智慧法语,微博达人,新浪微博粉丝超过50万人!
创办大型公益学习型组织“菩提书院”,教化众多海内外信众!
本丛书从历年精华文章中精选五大主题,问道、觉悟、安心、处世、云水禅心。帮助解决人生困惑,调适心灵,获得智慧人生!
周国平郑重推荐!

内容简介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作者简介

济群法师,当代著名高僧,沩仰宗第十代传人。
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的工作。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擅讲唯识、戒律、阿含等课程。
济群法师是学修并重的僧人,他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让人生更智慧”的理念,并结合目前社会现状,为大众解说、传授正法。为使佛法走近生活,济群法师从不排斥使用现代工具辅助弘法,所以早在20年前便开始使用电脑,为信众答疑解惑,在10多年前便建立个人主页并相继开办网络佛学院、开设个人博客、微博等,目前拥有粉丝40多万人。近年来,济群法师还积极投身于建设大型公益性学习组织——菩提书院。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济群法师是我特别敬重和欣赏的当代僧人,他于我真正是亦师亦友,我受教良多,默契也良多。他人品正,悟性高,所以心态好。
在佛门中,他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自由主义者,超脱具体佛事,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在人世间,他却又是——用我的话说——一个理想主义者,然而是关注现实、惦念众生的理想主义者,孜孜不倦地传播人生的真理。他善于用日常的话语说透精妙的佛理,有拨云见日之效。在今天的时代,他的声音值得每一个被欲念和烦恼所困的人倾听。
—周国平

因为慈悲,所以入世度众;因为智慧,所以不著世间。
—《人物周刊》

济群法师在我身前时走时停,为我指点,我注意到他走路的方式与我大相径庭。他提步很轻,几乎没有声音,上身也不会因出脚而起伏或改变左右重心,仿佛在平移,只有大褂的后裾随之均匀地飘忽拂动,状极优雅。
—《南方人物周刊》

我们寻访了很多线索,希望能找到一位高僧接受我们的采访。可是,我们的佛学基础有限,在几乎一筹莫展的前提下,幸亏得到了一位朋友的帮助,他向我推荐了济群法师,寥寥数语“他是汉传佛教的几大长老之一,极少数还坚持修学和度人为佛法修行根本的僧人”。

和济群法师走在一起的时候,会看到一些人因为见到他,突然脸色凝重,然后双手合十行礼。
—《胡润百富》


我们寻访了很多线索,希望能找到一位高僧接受我们的采访。可是,我们的佛学基础有限,在几乎一筹莫展的前提下,幸亏得到了一位朋友的帮助,他向我推荐了济群法师,寥寥数语“他是汉传佛教的几大长老之一,极少数还坚持修学和度人为佛法修行根本的僧人”。

和济群法师走在一起的时候,会看到一些人因为见到他,突然脸色凝重,然后双手合十行礼。
—《胡润百富》

目录

【皈戒篇】
【人生篇】
【信仰篇】
【闻思篇】
【修证篇】
【生死篇】
【抉疑篇】
【社会篇】

精彩书摘

因缘·因果·命运
  问: 什么是因缘?常常听人说随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 随缘,是不是有缘就随呢?如果那样,就是随便了。因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所以,我们要懂得分析、辨别,要随善缘而不随恶缘。佛法讲因缘,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中,有疏的因缘,也有亲的因缘。以哲学概念解释,就是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主要条件为因,次要条件为缘。比如树的生长,种子是最重要的因,土地、阳光、水分是次要的缘。
我们来这里学习佛法,这念发心就是因,法师为你们讲佛法,寺院为你们创造闻法机会,就是缘。各种善缘的和合,能使我们的善根不断增长,在学佛路上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你们也是我的缘。因为有你们来听法,我才会坐在这里讲法。所以说,每个人都是互为因缘,彼此作用的。

  问: 什么是随缘不变?
  答: 随缘不变是菩萨的修行。《维摩诘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维摩诘居士不但身处红尘,甚至还涉足酒肆、赌场、青楼。但他去那些场所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以不同身份接触社会,以各种因缘度化众生。菩萨已了达世间的虚幻,体证无所得的空性,故能于错综复杂的缘起因果中如如不动,不为所染。而凡夫的特点则是随缘随变,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心就会随之波动不已。

  问: 万法皆是缘起,第一缘如何而起?谁来决定因果报应?
  答: 如果有第一个缘,世界就不是缘起的了。佛法的缘起理论,其最大特点是否定世界存在第一因。世界由因缘的相互作用构成,是相互依赖的。比如三根柱子靠在一起,其中,什么是第一因,什么是第二因?至于因果报应,佛法认为,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像一颗种子埋到地里,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没有谁来决定它的生长。没有人决定,也不妨碍它的生长,它只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变化。又如人有生必有死,又是谁来决定的呢?也没有,只是客观规律。如果由谁来决定,就变成有神教了。

  问: 从佛法角度来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答: 佛法讲缘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宇宙万物是没有开始的。既然没有开始,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就不能成立。人类对世界起源的探讨是直线式,所以才会没完没了地追究最初的那个开始,那个第一。而佛教则认为世界是缘起的,是圆的。在一个圆形中,有没有开始和结束呢?

  问: 假如今生有两人因口角而起争斗,最后甲杀了乙,种下恶因。来世还是甲和乙相遇,而乙已是颇有修为的佛子。这时,乙该怎么处理两人的关系?一方面,要守不杀生的戒律;一方面,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乙是否该把对方杀掉才符合因果原理?
  答: 因果报应固然是一种规律,但不是机械的对应。从佛教修行来说,正是因为认识到这种因果规律,所以才不能杀生。如果乙再去杀了甲,在无始生死中,这样的冤冤相报又何时能了?所以,绝对不能再杀。至于报应,也是缘生缘灭,只要我们不再继续这个不善的缘,冤冤相报就能因此了结,岂不善哉!

  问: 自然灾害也是由因果决定的吗?
  答: 佛法对世间万象的解释,皆包含于“因缘因果”四个字内。自然灾害的本身是果,必然有导致它的因。当然,因未必是一个,是众多因缘错综复杂的和合。为什么会有水灾?连续的大量降雨,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排洪渠道不畅等,都是导致水灾的直接原因。其他灾害也是同样,在这个世间,找不到无缘无故的灾难。

  问: 通过改变基因,可能使人活到200岁。这种科学上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答: 人能否活到200岁或1,200岁,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很难得出定论。生命现象极为微妙,换这个或那个器官,只是表面文章。如果色身器官都可以替换,是否就不会死人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先进很多,但因各种横祸死亡的人也在增多。因为这种原因死不了,可能会由另一种原因死去。到死缘成熟时,不想死也是不行的,总会有一个渠道让你走向死亡。这种科学上的因果,只要没有超出“有生无不死”的范畴,就不会与佛教的因果观冲突,因为它也是众多因缘之一。
但我们也要知道,宇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现有的生态平衡,是地球几十亿年形成的。人类对它的任意破坏或自作聪明的改造,其实都是不明智的。过去我们总是高喊“人定胜天”,认为人有能力改变一切。但在人类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报复,远远超过改造所得的利益。所以说,科学不能决定一切,不是说科学发展了,我们想要怎样就能怎样,就可以战胜自然界的一切规律,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了。

  问: 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答: 关于应不应该,首先要对这一标准进行界定。究竟说来,既然发生了,就没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分别。而从道德规范来说,则有相对的应该和不应该。比如佛子,就有相应的道德规范。根据这些规范,对各种言行作了界定,有应该做的,也有不该做的。但所有规范都是根据具体对象而定,没有绝对标准。也有些人,只是根据个人好恶、利益来判断,那么,判断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
至于命中注定一说,佛教讲因缘,但因也需要缘来造就。而且,生命历程不像电脑程序那么固定。假如一切行为都是命中注定,那么,偷盗等恶行也不应受到道德谴责,受到法律制裁。如果那样,就是机械因果论了。当然,这一行为及生命素质并非偶然,既和今生的价值观有关,也和往昔的业力有关。只有好吃懒做、贪心炽盛或偷盗习气等种种因素的促发,才会导致偷盗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毕竟是有自由意志的,是有能力改变命运的。把一切归结为命中注定,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问: 既然佛教承认命运,那和法师同时出生的人今天在哪里讲经呢?
  答: 这个问题,看来要调查一番才能回答。不过,佛教虽然承认命运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并不认为生辰决定命运的发展。因为命运发展是错综复杂的,生辰只是解读命运的方式之一。佛教认为:一切唯心造。所谓命运,是源于人们的起心动念和行为方式。由不同行为产生善恶业力,又因各自业力招感命运之果。此外,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遭遇不同情况,面临不同选择,这又有了很多变化的可能。更何况,佛教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命由心造。因此,算命虽有一定道理,但只能告诉我们命运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囊括所有变化。即使同一时辰出生的人,也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问: 承认命运,和佛教的无我观是否矛盾?
  答: “诸法无我”是鉴别佛法与非佛法的三法印之一。但“无我”并未否定缘起及因果假相,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只是说明,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主宰。所以,佛教的无我观和命运是不矛盾的。缘起是无我的,命运也是无我的。

  问: 古印度为什么会产生宿命观?人们因何接受这一观点?
  答: 宿命观不仅古印度有之,在世界很多不同宗教、文化中都有体现,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如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至于产生原因,也是出于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是从果去考察因,从现象考察其根源。无论什么现象,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如果这种考察是片面的,就容易导致认识的偏差。宿命观为什么会被大家接受呢?主要原因,是命运发展确有规律可循。人们因为不了解这种规律产生的原理,不懂得如何改变,却又分明感觉到冥冥之中似乎有种力量在作用,于是就归之于宿命了。

  问: 如果病人强烈要求安乐死,医生该怎么做?如果疾病是业障现前,病人却因安乐死而未还清业报,又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 从声闻戒来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杀生,不能断众生命。但如果这个医生有菩萨的发心,不忍看到病人如此痛苦,宁愿自己承担一切后果也要满足病人愿望,不使他继续遭受折磨,那又另当别论。不过我们作为一个公民,还须遵守法律规范。在那样的情况下如何行事,应当参照所在地的法律条文。
作为业报身,疾病之因除四大不调外,往往还是对于业债的偿还。从因果角度来看,造业感果有如欠债还钱,如果今生尚未偿还,就人为结束了生命,这个债还会延续到来生,除非别人有能力替他偿还。

  问: 三世因果的“三世”是时间概念吗?
答: “世”代表时间,“界”代表空间。我们所说的世界,就是时间加上空间。所谓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可说成前世、今世、来世。但过去、现在、未来又有其相对性。当我们说现在的时侯,已然成为过去;当我们说未来的时侯,未来已经到来。所以,时间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只是一种相对的缘起假相。

前言/序言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经典,有待学习

评分

物流很快,不错的一次物

评分

433738282822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物流很快,不错的一次物

评分

物流很快,不错的一次物

评分

433738282822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物流很快,不错的一次物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