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午夜,和衣而卧,又回到书中耶律楚材对撒马尔罕城描述的场景“环郭数十里皆园林也,家必有园,园比成趣,率飞渠走泉,方池圆沼,柏柳相接,桃李延连,亦一时之胜概”,又回到美丽的校园和导师精致的院落,又在聆听导师讲述发生在那片遥远神秘沃土上的故事。
评分挺好,速度挺快!
评分好
评分了解中亚、西域、丝绸之路历史的窗口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评分撒马尔罕(乌兹别克语:Samarqand或Самар?анд) Самар意为“肥沃”,?анд意为“土地”,撒马尔罕意为“肥沃的土地”。耶律楚材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 [1]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公元前4世纪,当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评分好评。。。。。好评。。。。
评分 评分亲切和煦的叙事描述。严谨有余、晦涩刻板、深奥难懂是一般历史专著给人们普遍的感受。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口语,而不是书面语描述历史,对于喜爱历史的人们来说,通常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翻开《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城》这本书以后,作者淳朴、通俗、口语化的叙事风格,与其说是在撰写史实,莫如说是在讲述一段段曾经发生在寻常人家身边的往事。如书中关于撒马尔罕城的布局是这样描述的:“站在撒马尔罕城的街头,一座座蔚蓝色的穹顶像珍珠般在阳光下闪亮着,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帖木儿家族陵墓、兀鲁伯神学院和兀鲁伯天文台无一不在向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去与它们交谈”。尤其书中对于帖木儿雕像的描述更发人深思:“潮起潮落,尘埃落定了,爱恨情仇,恩怨得失远离了他,经过岁月的磨砺,如今的帖木儿已把沧桑隐藏在心底……”历史本来就应该是让老百姓读懂的,供普通人在茶余饭后谈论的,为人们所广泛议论传唱的,关于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事情。与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有价值道理一样,历史只有走出少数从事研究的圈子里人的书斋,走进寻常百姓人家,才有更大的意义,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窃以为,本书通俗性、可读性、趣味性的叙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以前人们关于历史专著的印象,是历史之幸,也是普及历史知识的学人之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