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四书五经(精)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四书五经(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战国] 孟子 著
图书标签:
  • 四书五经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化
  • 启蒙教育
  • 文化典籍
  • 精选
  • 普及读物
  • 古代文献
  • 儒家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42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5751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5
字数:9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它们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这次出版的《四书五经》,是《中华经典普及文库》之一种,白文点校本。为确保其文字的准确可靠,《四书》以中华书局版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盈子集注》)为底本;《诗经》以中华书局版的《诗经注析》为底本,参校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注》;《尚书》以中华版《十五经注疏》为底本,参校其他排印本;《礼记》以中华书局版的《礼记译解》为底本;《周易》以中华书局版《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参校其他排印本;《左传》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底本。

内页插图

目录

四书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左传

精彩书摘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

前言/序言


华夏文脉,智慧之源:经典汇萃,启迪千古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其中尤以“四书五经”的地位最为尊崇。它们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基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内核,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本书并非直接呈现“四书五经”的原文,而是旨在以一种更加宏阔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其精髓,探寻其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引领读者走进中华文明的智慧殿堂,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人文关怀。 追溯源头:文明的基石与思想的脉络 “四书五经”并非同一时期、同一作者的著作,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的儒家经典体系。理解其价值,首先需要回溯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流变。“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它们精炼地阐释了个人修养、社会治理、政治理想等诸多重要命题。《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勾勒出一条从个人内省到天下大治的理想路径,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是儒家实践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庸》则提出了“中庸之道”,倡导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世哲学,强调持守原则、适度而行,展现了儒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智慧。《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了解孔子思想最直接的文献,其内容涵盖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道德范畴,以及关于教育、政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字字珠玑,影响深远。《孟子》则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在“仁政”和“性善论”方面,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展现了儒家积极入世、关怀民生的情怀。 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则是更早期的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早期社会的思想、文化、制度和历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丰富,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感,到贵族阶层的礼乐生活,都留下了生动的印记,它更是古代社会民情风貌的百科全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史实,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礼记》是儒家关于礼仪、制度、道德的著作,详细阐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各种礼仪规范,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与秩序的关键。《周易》(也称《易经》)是中国古代关于占卜、哲学、宇宙观的经典,以阴阳八卦为基础,阐述了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蕴含着深邃的辩证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春秋》是鲁国史官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本身简洁的叙事风格,背后却蕴含着孔子“春秋笔法”的微言大义,体现了作者的道德评判与价值倾向。 本书将通过深入的考据与梳理,勾勒出“四书五经”从成书到被尊为经典的历史轨迹,展现不同时代学者对其的解读与传承,以及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让读者对这些经典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知。 思想之光:穿透时空的智慧与启示 “四书五经”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于其蕴含的深刻智慧,能够不断地启迪和指引着人们。本书将重点探讨这些经典中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语境,阐释其当代价值。 首先,仁爱与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孔子提出的“仁”是其核心概念,包含了爱人、忠恕、恭、宽、信、敏、惠等多种含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体道德的完善。《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生而有善性,可以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发扬光大。本书将深入剖析“仁”的内涵,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仁爱精神,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同时,也将分析儒家关于“礼”的观念,理解其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和谐的规范作用,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塑和理解“礼”。 其次,治国之道与社会责任也是“四书五经”的重要关注点。从《大学》的“治国平天下”,到《孟子》的“民贵君轻”,儒家思想始终强调政治的德性与责任,关注民生疾苦,倡导以德治国。本书将梳理儒家关于政治伦理、国家治理的理念,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并反思这些思想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借鉴意义,如何理解和践行公民的社会责任,如何构建更加公正、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再者,学习观与人生智慧是“四书五经”的宝贵财富。《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名言,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更指出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儒家思想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追求人格的完善,实现人生的价值。《周易》的辩证思想,对宇宙万物变化的深刻洞察,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应对变局的智慧。《尚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体会人生的丰富多彩。《春秋》的史笔,则提醒我们反思历史,从过去汲取教训。《大学》和《中庸》关于内省、自律的论述,更是提供了个人成长的路径。本书将从学习、人生、处世等多个维度,提炼“四书五经”中蕴含的智慧,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应对挑战。 文化传承:经典的力量与民族的根脉 “四书五经”不仅是思想的宝库,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连接古今、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更将着力于展现“四书五经”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将探讨“四书五经”如何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制度、文学艺术,到民俗习惯、伦理道德,无不留下其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些经典,就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理解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原因。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四书五经”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展现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历代学者对“四书五经”的研究与阐释,如宋代的程朱理学、明代的阳明心学等,展示这些经典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引发的学术思潮,以及它们如何被不断地重新解读与发展。本书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让读者感受到“四书五经”鲜活的生命力,体会经典文化穿越时空的魅力。 面向未来:古圣先贤的智慧如何照亮当下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四书五经”并非束之高阁的古籍,而是蕴含着穿越时空智慧的活水源泉。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将经典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当下的问题,指引未来的方向。 例如,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道德困境,儒家关于“仁”的理念是否能提供新的思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共识?“四书五经”中的思想,在这些问题上,或许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启示。 本书将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将经典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中汲取养分,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它将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古圣先贤的心灵交流,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验与传承。 本书的特色 本书不同于单纯的原文翻译或学术考据,它更侧重于思想的解读、价值的挖掘与现实的关联。我们将: 宏观视野,脉络清晰: 梳理“四书五经”的历史渊源、思想发展与文化传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避免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经典魅力。 古今对话,启迪思考: 将经典智慧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寻找解决之道。 文化深度,人文关怀: 不仅解读文本,更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人文情怀。 案例丰富,史料翔实: 引用大量历史故事、人物事例,增强内容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本书是一次关于中华文明智慧的探索之旅,一次关于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思考。它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并在传承中创新,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四书五经”会是非常枯燥晦涩的文字,毕竟是几千年前的古籍,但事实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这套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简洁、凝练,却又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比如《论语》里那些短小精悍的对话,孔子与弟子们你来我往,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深刻的道理。我尤其喜欢孔子谈论学习的部分,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至今仍然适用于我们现代的学习方法。它告诉我,学习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更需要思考和实践。读《孟子》时,我被他那种“仁者无敌”的豪迈气概深深打动,特别是他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多么具有革命性。而《诗经》的诗句,更是优美动人,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读来朗朗上口,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当时的心情。这套书让我领略到了汉语的精妙之处,也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忱。

评分

我最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认真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一开始还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市面上古籍的版本太多了,什么注释本、白话本,看得我眼花缭乱。后来,在一位老师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套“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四书五经(精)”。我得说,光是拿到手,就觉得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清晰,读起来赏心悦目,不像有些盗版书那样粗制滥造。我翻了翻,目录清晰,编排也合理,开篇就引人入胜,让我对即将展开的这场文化之旅充满期待。特别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原文的脉络中细细品味,感觉和以往的理解有了新的深度。我想,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有一套既严谨又不失通俗的入门读物是多么重要。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把我一下子推到晦涩难懂的学究之地,而是循循善诱,一点一点地揭开古人的智慧面纱。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非常感兴趣,但总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书籍。《四书五经》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更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对象。这套“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真是太棒了,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深邃的经典呈现在读者面前。我非常喜欢书中对原文的注释和解读,它们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意思,更阐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轻松地理解这些古老的智慧。比如《易经》的卦象和爻辞,在没有详细解读的情况下,确实让人望而生畏,但这套书的解读清晰明了,让我逐渐领略到了《易经》预测未来的神奇之处,以及其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我发现,这些古老的思想,并非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能够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方向。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代圣贤的思想真的博大精深,而且非常贴合人生的实际。我特别喜欢《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这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想,更是一种个人成长的路径。它强调从内在的道德修养出发,才能推及到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治理。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进而影响身边的人。而《中庸》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两句话,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它阐述了一种恰到好处、不偏不倚的处世哲学,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这种“和为贵”的思想显得尤为珍贵。我尝试着将这种“中庸”的理念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很多原本棘手的问题似乎都变得容易解决。这套书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迹,更是活生生的智慧宝典,教会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安顿内心。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以前总是在追求外在的物质成功,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特别是《大学》里提到的“格物致知”,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探求事物本质、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修为,尝试着培养自己的品德,例如仁、义、礼、智、信。书中很多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对于我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比如《礼记》中关于“礼”的论述,让我理解到,礼仪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更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道理,虽然过程有些笨拙,但确实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充实。我想,这套书让我找到了一个更坚实的精神支柱,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外界的给予,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

评分

书有磕碰,不影响阅读。

评分

书还是很不错的,包装的不怎么好,书的底部有点脏,不过不影响使用。

评分

周易与左传之间几页印刷得正面显反面字,阅读勉强行,但感觉差。

评分

京东购物品质生活值得信赖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更喜快递小哥给力,我现在买书大部分都在京东自营,就是书还不太全,全点就更好了!

评分

简装吗,便宜,凑合看看吧

评分

已是京东钻石会员N多年。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京豆,自从知道京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京豆的重要。这段话说明对商品是满意的

评分

京东送货就 是快!东西也不错很好!1!好

评分

中华书局这一个系列的书,基本上都是原文+下划线,(《三国志》好像是例外?)我需要看过其他的译注本才能够看这一本原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