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制造工艺学

弹药制造工艺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素荣,陈国光 著
图书标签:
  • 弹药
  • 火药
  • 爆炸物
  • 化学
  • 制造工艺
  • 工业技术
  • 军事科技
  • 武器
  • 工程学
  • 材料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876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259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现代兵器火力系统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页数:55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兵器火力系统中有关弹药制造工艺领域的一本著作。它以弹药制造工艺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弹药机械制造工艺和含能材料装药工艺。全书共分16章,主要内容包括:制造弹箭零件用的材料及毛坯种类的选择;弹箭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制造弹箭零件常用的加工方法热冲压、冷挤压、冷冲压、强力旋压、铸造、弹箭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方法。含能材料装药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的装填方法;火箭弹的装配与验收;检验与验收;现代制造技术。
本书可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防特色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教材。

目录

第1章 制造弹箭零件用的材料及毛坯种类的选择1
1.1 制造弹箭零件的黑色金属材料1
1.1.1 碳素结构钢1
1.1.2 合金钢3
1.1.3 铸铁7
1.1.4 铸钢8
1.2 制造弹箭零件的有色金属材料8
1.2.1 铜及铜合金8
1.2.2 铝及铝合金9
1.3 制造弹箭零件的高密度材料10
1.3.1 碳化钨10
1.3.2 钨基合金材料10
1.3.3 铀基合金材料11
1.3.4 钼合金13
1.3.5 钽合金13
1.4 制造弹箭零件的工程塑料及模压成型13
1.4.1 塑料的组成13
1.4.2 塑料的分类14
1.4.3 工程塑料和金属材料性能的比较15
1.4.4 热塑性塑料15
1.4.5 热固性塑料16
1.4.6 塑料成型及加工方法18
1.4.7 弹箭零件的模压成型19
1.5 复合材料27
1.5.1 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分类27
1.5.2 常用复合材料29
1.6 投产前钢材的检验31
1.6.1 尺寸检验31
1.6.2 外观检验31
1.6.3 低倍组织检验31
1.6.4 化学成分31
1.6.5 机械性能试验32
1.6.6 淬透性试验32
1.6.7 其他试验32
1.7 弹箭零件的毛坯种类及其选择32
1.7.1 弹箭零件毛坯种类32
1.7.2 弹箭零件毛坯选择原则34
1.7.3 弹体毛坯制造方法的发展概况35

第2章 弹箭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37
2.1 总工艺设计37
2.1.1 总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工作内容37
2.1.2 设计方法和内容38
2.1.3 工艺38
2.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工艺规程40
2.2.1 产品生产过程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40
2.2.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40
2.2.3 工艺规程43
2.3 编制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程序与要求43
2.3.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43
2.3.2 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44
2.3.3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程序与要求44
2.4 工艺规程的内容与格式46
2.5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50
2.5.1 加工余量的确定50
2.5.2 工序尺寸的计算54
2.5.3 绘制毛坯图55
2.6 定位基准的选择56
2.6.1 粗基准的选择56
2.6.2 精基准的选择56
2.7 弹箭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工序安排57
2.7.1 弹箭零件机加工艺过程57
2.7.2 弹箭零件机加工艺过程的阶段划分58
2.7.3 弹体加工工序安排原则59
2.7.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61

第3章 弹体毛坯热冲压63
3.1 概述63
3.2 金属压力加工成型的基础知识64
3.2.1 金属塑性变形的若干概念64
3.2.2 金属塑性变形的几条规律67
3.2.3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69
3.2.4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72
3.3 坯料尺寸及下料方法73
3.3.1 坯料截面形状和尺寸的确定73
3.3.2 断料方法75
3.4 坯料的加热77
3.4.1 热冲压温度范围的确定77
3.4.2 钢在加热过程中的氧化与脱碳79
3.4.3 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79
3.4.4 加热方法和加热炉结构81
3.5 弹体毛坯的冲孔83
3.5.1 弹体毛坯冲孔的变形过程83
3.5.2 冲孔力84
3.5.3 冲孔前的压型和定心86
3.6 弹体毛坯的拔伸87
3.6.1 弹体毛坯的拔伸过程88
3.6.2 拔伸力88
3.6.3 拔伸变形程度和拔伸次数89
3.7 热冲压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90
3.7.1 拔伸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90
3.7.2 冲孔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93
3.8 弹体毛坯的收口94
3.8.1 轴向力收口的基本过程94
3.8.2 收口前的加热95
3.8.3 收口方法96
3.8.4 收口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97
3.9 弹体毛坯热冲压的其他方法99
3.9.1 一次冲孔成型99
3.9.2 反向冲孔99
3.9.3 辊轧拔伸100
3.9.4 平锻机连续冲孔100

第4章 弹体毛坯冷挤压102
4.1 冷挤压成型的一般原理102
4.2 冷挤压用钢材及挤压件性能120
4.3 冷挤压坯料的制备125
4.4 弹体毛坯的冷挤压128

第5章 弹箭零件的冷冲压137
5.1 概述137
5.2 冲裁类零件的冷冲压138
5.3 弯曲类零件的冷冲压143
5.4 圆筒件的不变薄拉伸147
5.5 拉伸类零件的冷冲压154

第6章 弹箭零件的强力旋压159
6.1 概述159
6.1.1 旋压的基本过程与机理159
6.1.2 强力旋压的特点160
6.1.3 强力旋压的适用范围161
6.2 火箭弹战斗部本体与燃烧室的强力旋压161
6.3 药型罩的强力旋压166
6.4 强力旋压时的变形及应力分析172
6.5 旋压工艺和工艺参数的确定175
6.6 错距旋压的应用178

第7章 弹箭零件的铸造185
7.1 砂型铸造185
7.1.1 砂型铸造185
7.1.2 弹箭零件的砂型铸造189
7.2 熔模精密铸造195
7.2.1 模料196
7.2.2 熔模铸造工艺198
7.2.3 熔模铸造的特点及应用范围200
7.3 陶瓷型铸造201
7.3.1 陶瓷型铸造的基本过程201
7.3.2 陶瓷型铸造的特点202
7.3.3 陶瓷型铸造的使用范围202
7.3.4 陶瓷型铸造工艺202
7.4 压力铸造204
7.4.1 压力铸造的特点和工艺流程204
7.4.2 压铸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因素206
7.4.3 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210
7.4.4 铝合金的充氧压铸212
7.5 电铸工艺213
7.6 快速铸造技术214
7.6.1 快速铸造技术的概念及优点214
7.6.2 快速铸造技术的实现途径215
7.6.3 直接成型精铸用蜡模217
7.6.4 直接成型铸造用消失树脂模217
7.6.5 制造铸造用模样和模板218
7.6.6 快速成型铸造用型壳(芯)218
7.6.7 直接成型铸造砂型(芯)219
7.6.8 直接成型蜡模金属压型220
7.7 铸造FMS技术220
7.7.1 铸造FMS的概念220
7.7.2 铸造FMS的构成221
7.7.3 铸造分系统223
7.7.4 铸造FMS的工艺路线223
7.7.5 铸造FMS的应用方向223

第8章 弹箭零件的机械加工225
8.1 弹体的机械加工225
8.1.1 弹体的作用与结构特点225
8.1.2 弹体加工的技术要求225
8.1.3 弹体的机械加工226
8.2 燃烧室的机械加工229
8.2.1 燃烧室的作用与结构特点及加工的主要技术要求229
8.2.2 燃烧室的机械加工230
8.3 喷管的机械加工233
8.3.1 喷管的结构特点233
8.3.2 喷管的尺寸精度及主要技术要求234
8.3.3 喷管的机械加工234
8.4 数控机床的应用240
8.4.1 概述240
8.4.2 选用数控机床加工122mm火箭弹几种零件的工艺方案241
8.4.3 数控机床的选择241
8.4.4 数控装置及其功能242
8.4.5 程序编制244
8.4.6 数控机床的维护与故障排除248

第9章 弹箭零件的热处理251
9.1 弹箭零件加工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251
9.2 弹箭零件的热处理253
9.2.1 燃烧室253
9.2.2 喷管热处理258
9.2.3 其他零件的热处理259
9.3 铝合金的热处理259
9.3.1 淬火259
9.3.2 时效262
9.4 典型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262

第10章 火箭弹的表面处理265
10.1 表面腐蚀种类及防腐方法265
10.1.1 金属表面腐蚀的种类265
10.1.2 防腐方法266
10.1.3 防腐方法选择的原则266
10.2 防腐处理前零件表面的清理266
10.2.1 机械处理267
10.2.2 除油267
10.2.3 酸洗269
10.3 钢质零件的氧化和磷化处理270
10.3.1 钢质零件的氧化处理270
10.3.2 钢质零件的磷化处理272
10.4 电化学处理275
10.4.1 镀锌275
10.4.2 镀铬280
10.4.3 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282
10.5 涂敷耐热涂层284
10.5.1 耐热隔热涂料种类285
10.5.2 122mm火箭弹隔热涂层发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287
10.6 涂油和涂漆288
10.6.1 涂油288
10.6.2 涂漆289
10.7 提高防腐性能的主要途径289

第11章 弹丸与火箭战斗部装药292
11.1 装填物的特性简介292
11.1.1 炸药的类型和组成292
11.1.2 炸药爆炸特征295
11.1.3 对炸药的基本要求296
11.1.4 炸药的主要性能298
11.1.5 21世纪炸药技术发展的趋势及预测302
11.2 弹药装药方法的分类305
11.2.1 弹药装药的任务305
11.2.2 弹药装药方法的分类及装药工艺过程308
11.3 弹药装药方法的选择原则及对装药的技术要求310
11.3.1 弹药装药方法的选择原则310
11.3.2 弹药装药的技术要求311
11.4 弹药装药质量的检验与验收313

第12章 弹丸与火箭战斗部装药的常用方法317
12.1 注装法317
12.1.1 概述317
12.1.2 熔态物质结晶的一般规律319
12.1.3 熔态炸药在弹体中的结晶与凝固324
12.1.4 熔态炸药在凝固时缩孔的产生及防止326
12.1.5 熔态炸药在凝固时气孔的产生及防止328
12.1.6 注装药柱的热应力——药柱裂纹的产生及防止329
12.1.7 悬浮炸药的流变特性及其浇注334
12.1.8 梯黑悬浮炸药的性质与提高注装质量的关系335
12.1.9 块注法装药336
12.1.10 注装生产中常见的药柱疵病及预防措施337
12.2 压装法338
12.2.1 概述338
12.2.2 松装炸药的压紧与变形339
12.2.3 压力、温度与压药密度的关系342
12.2.4 药柱的局部密度 345
12.2.5 压药时的保压问题与药柱“长大”现象349
12.2.6 压装工艺的安全技术350
12.3 螺旋装药法352
12.3.1 概述352
12.3.2 螺杆的作用原理353
12.3.3 螺旋装药药柱的形成357
12.3.4 对生产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的分析359
12.3.5 螺旋装药的安全技术361
12.4 塑态装药法362
12.4.1 概述362
12.4.2 热塑态装药所用的炸药(热塑态炸药) 362
12.4.3 热塑态装药工艺364
12.4.4 热塑态装药的药柱质量和可能出现的疵病367
12.4.5 热塑态装药法的主要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367
12.4.6 热塑态装药的安全生产问题368
12.5 振动装药法368
12.5.1 真空振动装药机理369
12.5.2 振动装药工艺条件371
12.5.3 实验结果372
12.6 弹药装药工艺方法的改进与展望374
12.6.1 选择固相颗粒级配以提高固相含量 374
12.6.2 添加性能优良的添加剂 375
12.6.3 采用压力注装工艺 375
12.6.4 其他注装新工艺 375

第13章 火箭发动机装药377
13.1 发射药/推进剂的特性简介378
13.1.1 发射药的类型和组成378
13.1.2 身管武器对发射药及其装药的技术要求385
13.1.3 发射药的现状和发展388
13.1.4 发射药的燃烧机理390
13.1.5 发射药的主要性能392
13.1.6 发射药的发展趋势396
13.1.7 固体推进剂的发展趋势397
13.2 推进剂装填方式的分类与选择原则400
13.2.1 发动机装药设计400
13.2.2 火药装填方式的设计404
13.3 发动机装药的技术要求与装药质量的检验与验收434
13.3.1 发动机装药的技术要求434
13.3.2 发动机装药的质量检验与验收436

第14章 火箭弹的装配与验收442
14.1 火箭弹装配的主要技术要求及主要内容442
14.1.1 火箭弹装配的主要技术要求442
14.1.2 火箭弹装配的主要内容444
14.2 部件装配446
14.2.1 战斗部的装配446
14.2.2 火箭部的装配446
14.3 总体装配中部件的配套原则及总装448
14.3.1 非全备弹的配套方法448
14.3.2 全弹总装449
14.4 包装、编批与交验451
14.4.1 包装452
14.4.2 编批452
14.4.3 交验453
14.5 装配中常见的质量问题453
14.5.1 结合不到位453
14.5.2 同轴度超差454
14.5.3 不能合膛455
14.5.4 火箭弹弹重超差455
14.5.5 密封性不合格456
14.5.6 电点火系统发生断路、短路或不绝缘456
14.5.7 零件表面锌层破损457
14.5.8 漆层脱落458

第15章 检验与验收460
15.1 概述460
15.2 外观尺寸及理化性能检验460
15.3 靶场试验461
15.3.1 炮弹的靶场试验461
15.3.2 火箭弹的靶场试验463

第16章 现代制造技术476
16.1 特种加工方法476
16.1.1 电火花加工476
16.1.2 电解加工477
16.1.3 激光加工478
16.1.4 激光焊接479
16.1.5 激光热处理480
16.1.6 超声波加工481
16.1.7 其他特种加工481
16.2 CAD/CAM集成483
16.2.1 什么是CAD/CAM集成483
16.2.2 CAD/CAPP集成484
16.2.3 CAD/NCP集成487
16.2.4 CAPP/NCP集成489
16.2.5 CAD/CAPP/NCP集成的关键技术490
16.2.6 CAD/CAM集成的体系结构493
16.3 成组技术494
16.3.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494
16.3.2 零件的分类和编码495
16.3.3 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497
16.4 柔性制造系统(FMS)498
16.4.1 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498
16.4.2 FMS应具备的功能499
16.4.3 FMS的基本组成499
16.4.4 FMS的分类501
16.4.5 FMS的相关技术 501
16.5 快速成型技术(RPT)502
16.5.1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的产生502
16.5.2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503
16.5.3 快速成型的主要工艺方法506
16.5.4 RPT的发展方向513
16.6 制造技术的发展513

参考文献516

索引517

前言/序言


《弹药制造工艺学》是一本深度剖析现代弹药生产各个环节的专业技术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种弹药的配方或使用指南,而是聚焦于弹药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核心科学原理、关键工艺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体系。 本书首先系统阐述了弹药的基础科学,包括物质的能量释放机制、化学反应动力学在火药和炸药中的应用,以及材料科学在弹药组件设计中的重要性。读者将了解到为何特定的化学成分组合能够产生强大的爆炸效果,以及在极端条件下材料如何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制造工艺方面,本书对各类弹药的成型、装配、填充等核心工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对于火药的压制、挤出、造粒等工艺,本书不仅描述了操作步骤,更深入解析了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如压力分布、温度控制对火药性能的影响。在炸药填充方面,本书会探讨不同类型炸药(如低熔点炸药、高熔点炸药、浆态炸药)的特性及其对应的最佳填充方法,包括真空浇注、压制成型等技术,并分析这些工艺如何影响弹药的稳定性和威力。 对于弹药的组件制造,如弹壳、引信、弹体等,本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弹壳制造章节,会涉及金属材料的选择、冲压、旋压、焊接等成型工艺,以及表面处理技术如何提高弹壳的抗腐蚀性和强度。引信作为弹药的“大脑”,其精密制造过程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从机械式引信的精密加工,到电子式引信的微电子组装和测试,本书都将提供详实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弹体设计与制造方面,则会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在弹体外形和内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加工方法,如精密铣削、铸造等。 质量控制是弹药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将详细介绍贯穿于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检测手段和标准。从原材料的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到半成品和成品的尺寸精度、装配可靠性、性能稳定性测试,都将有详尽的阐述。书中会涉及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如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用于发现产品内部的微小缺陷,确保弹药的安全性。此外,本书还会介绍严格的批次管理、追溯系统以及失效分析方法,以不断提升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 本书还可能涉及弹药制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由于弹药制造涉及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书中会对生产环境的设计、危险品储存、工艺操作的安全规程、人员培训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强调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总而言之,《弹药制造工艺学》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深度技术参考书,旨在提供对弹药制造背后科学原理、复杂工艺流程、严格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全方位、系统性阐述。它将帮助读者理解现代弹药如何从基础原材料一步步转化为精密、高效、可靠的作战单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化学工程有着浓厚兴趣的科普博主,我一直致力于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我的粉丝。当我看到《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时,我就知道我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内容来源。书中的化学部分,对于各种炸药、推进剂和起爆药的化学结构、反应机理、能量释放特性,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炸药家族的分类和比较,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例如,书中对TNT、RDX、HMX等经典炸药的化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同时,书中也介绍了许多新型的钝感炸药和绿色炸药,这让我看到了化学工程在提升弹药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的努力。我还在书中学习到了关于燃烧理论和爆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这对于理解弹药的能量释放过程至关重要。书中许多生动的化学反应式和能量曲线图,都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计划将书中一些我理解得比较透彻的化学原理,用更形象的比喻和更简单的语言,制作成科普视频,分享给我的粉丝。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化学在现代弹药制造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科学之美。

评分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对武器装备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关注度。然而,即使是在军旅生涯中,我也只是接触到了弹药的最终成品,对其背后复杂的制造过程知之甚少。《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知识空白。从书中,我看到了那些曾经熟悉却又神秘的弹药,是如何从一堆普通的材料,一步步变成能够捍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的钢铁利器的。书中的一些章节,让我对一些我曾经使用过的弹药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当我读到关于引信制造的部分时,我才了解到,一枚看似简单的引信,竟然包含了如此多精密的机械和电子部件,它们需要在极端的环境下工作,并且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反应。书中的描述,让我仿佛回到了战场,重新审视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弹药,它们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多少工人的汗水和辛劳。我还注意到,书中不仅关注弹药本身的制造,还强调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这让我深感欣慰,因为我知道,一个强大的国防,也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的。这本书让我对“兵器工业”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生产武器,更是国家科技实力、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的集中体现。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国防工业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

评分

我是一名对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有着深刻理解的管理者。在我看来,弹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从质量控制的角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书中详细介绍了弹药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从原材料的入库检验,到半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再到最终成品的出厂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严谨的质量管理流程。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质量追溯和失效分析的内容,这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我还注意到,书中强调了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和高压的机械部件时,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弹药的质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它需要严格的工艺规程、先进的检测设备、专业的质检人员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去审视和改进我们在其他领域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在任何高风险生产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系的学生,尤其对近现代军事史和技术史的研究情有独钟。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常常需要追溯武器装备的发展脉络,了解它们是如何从概念走向实际,又是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入的分析。书中的每一个制造工艺,都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描述,更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例如,书中对早期火药的化学配方和制造方法的介绍,让我能够理解火药在军事史上的革命性意义。而对现代高能炸药和复合材料的讲解,则让我看到科技进步如何不断提升弹药的威力与射程,从而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时期弹药制造技术演变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清晰地展示了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时期,弹药制造技术如何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力的提升而不断革新。书中的许多细节,例如某些关键材料的发现,或者某个关键工艺的突破,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我从书中认识到,弹药的制造工艺,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军事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这本书,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军事史,不再仅仅关注战役的胜负,而是更深入地探究支撑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能力。这本书对于我撰写论文,研究技术史,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和国防工业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我近期有幸接触到了《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和启发是难以言喻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扇通往现代战争核心机密的窗户。我一直很好奇,那些看似简单却威力无穷的弹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而精密的制造过程?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一点一点地揭示了这些秘密。从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到各种化学成分的精确配比,再到复杂的成型、组装和质量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火药制造的部分所吸引,了解到不同种类火药的化学原理、燃烧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弹药类型中的应用。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功不可没,它们将抽象的化学公式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像,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门道。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一枚小小的子弹能够穿透坚硬的装甲,又为什么一枚巨大的炮弹能够在数百公里的距离上精确命中目标。这背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制造等多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和极致运用。我还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才能将如此庞大且涉及敏感信息的知识体系系统地呈现出来。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公众对国防科技的认知,以及培养下一代国防科研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国防科技、军事工程以及精密制造有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在这本书中收获满满。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国际军备竞赛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军事观察员。在我看来,弹药的性能和制造工艺,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尤其是其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标志。《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参考。通过对书中各种弹药制造工艺的深入了解,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不同国家在弹药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例如,书中对先进弹药(如隐形弹药、无人机携带弹药、反坦克导弹等)的制造工艺的描述,让我能够窥见其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我注意到,书中提及的许多制造技术,如微型化、智能化、高精度化等,都代表了当前弹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通过对比书中不同弹药类型的技术特点和制造难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军备竞赛的焦点和趋势。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信息,更让我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弹药技术发展对地缘政治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我将这本书中的信息,与我已有的军事知识和情报分析相结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今世界复杂的军事态势,并为我的观察和分析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在机械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一直以来,我对弹药的制造工艺都抱有一种既好奇又敬畏的态度。终于,我等到了《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说实话,在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我就知道这绝对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书中的内容之详实,逻辑之严谨,以及对细节的把握之精准,都让我叹为观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不同弹药类型时所采用的方法,他们不仅仅列举了弹药的结构和性能,更深入地剖析了其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例如,在介绍穿甲弹的制造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特殊的材料处理和成型技术,来获得高硬度和高密度的弹芯,以及如何设计复杂的弹托和弹带,以确保弹药在发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飞行轨迹。同样,对于高爆弹的制造,书中也详尽地介绍了炸药的装填、引信的集成以及壳体的强度计算等方面。我注意到书中还提及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如精密锻造、数控加工、激光焊接等,这些都代表了当前弹药制造领域的最前沿水平。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弹药制造大师进行对话,每一次翻页,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视角。我深刻体会到,弹药的制造绝非简单的金属加工,而是一门集材料学、化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让我对“制造”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毫不犹豫地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行们,相信它将成为我们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我是一名对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关注着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我看来,弹药制造作为一项高精度、高风险的工业领域,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危险。《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弹药制造领域在自动化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提及了许多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工艺流程,例如全自动化的装配线、精密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的质量检测系统等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机器人辅助制造的内容感到兴奋,这些机器人能够执行重复性高、精度要求极高的任务,甚至是在危险环境中进行操作,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来优化弹药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流程,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生产。我还在书中了解到,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弹药的质量和性能。这本书让我看到,弹药制造的未来,将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我希望能够将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弹药制造领域,为提升我国国防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我是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一直以来,我对弹药中的电子元器件和控制系统都充满了好奇。传统的弹药可能更多地关注其物理和化学的特性,但现代弹药,尤其是精确制导弹药,其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电子系统上。《弹药制造工艺学》这本书,在这方面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关于制导系统、引信控制、数据处理以及通信模块的制造工艺,都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一枚精确制导弹药的背后,需要高度集成的微电子器件、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以及高可靠性的通信链路。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微处理器、传感器(如陀螺仪、加速度计、GPS接收器)以及执行机构(如舵面控制器)集成到弹药的有限空间内,并且要确保它们在恶劣的发射和飞行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引信智能化的部分很感兴趣,例如那些能够根据目标特性自动选择最佳爆炸时机的先进引信。这些都离不开电子工程的支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弹药制造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机械加工和化学合成,而是已经深度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我在电子工程领域的知识,与弹药的智能化需求相结合,为未来国防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材料科学专业的大学生,一直以来,我对高性能材料在国防领域的应用都充满了好奇。这次读到《弹药制造工艺学》,我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宝藏。书中对于弹药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材料,从基础的金属合金,到先进的陶瓷、复合材料,再到特殊的化学物质,都有着非常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弹药外壳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的部分很感兴趣。了解到为了承受巨大的发射压力和飞行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载荷,这些材料必须具备极高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并且需要通过特定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来优化其性能。书中还提及了许多新型材料的应用,例如在某些先进弹药中使用的轻质高强度合金,或者用于制造高能炸药的特种化学品,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材料科学在国防领域的广阔前景。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材料的性能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的化学成分,更与其微观结构、晶粒大小、晶界状态等密切相关,而这些都离不开精密的制造工艺来控制。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我在学校学到的材料学知识,与弹药制造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去研发出更先进、更高效的弹药材料。这本书无疑为我指明了一个未来的研究方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强的动力。

评分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