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設備(第3版)

移動通信設備(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彭利標 著
圖書標籤: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通信工程
  • 移動設備
  • 無綫技術
  • 通信係統
  • 電子工程
  • 信號處理
  • 網絡技術
  • 3G/4G/5G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27707
版次:01
商品編碼:1146405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等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通信技術專業)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頁數:2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移動通信概述(特點、分類、頻段使用及工作方式)、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數字手機的組成及工作原理、數字手機的基本維修方法、其他移動通信係統(無繩電話係統、集群移動通信係統、全球定位係統、藍牙通信係統、個人通信網等)、移動通信的信道傳輸特性,最後在數字手機維修實踐與訓練章節中,對數字手機的各種常見設備故障和維修技巧做齣瞭詳細說明。本書旨在將學生培養成能夠在通信設備的生産管理、技術服務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本書內容新穎,實踐性強,密切結閤當前移動通信設備的市場和學生的現狀,注重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本書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應用、通信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等專業的教材和從事電子技術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本書還配有電子教學參考資料包,包括教學指南、電子教案及習題答案,詳見前言。

作者簡介

彭利標,1982年7月至2005年3月,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任教2005年4月至今,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工程係 係副主任

目錄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述 (1)
1.1 移動通信的發展概況 (2)
1.1.1 移動通信的幾個發展階段 (2)
1.1.2 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 (4)
1.1.3 3G、4G移動通信係統 (4)
1.1.4 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 (5)
1.2 移動通信的特點及分類 (5)
1.2.1 移動通信的特點 (5)
1.2.2 移動通信的分類 (7)
1.3 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7)
1.3.1 單工製 (8)
1.3.2 半雙工製 (8)
1.3.3 雙工製 (9)
1.4 移動通信技術中的關鍵詞 (10)
1.4.1 係統與信號 (10)
1.4.2 信號強度 (10)
1.4.3 噪聲與信噪比 (11)
1.4.4 頻譜 (11)
1.4.5 有效性和可靠性 (11)
1.5 移動通信係統的頻段使用 (12)
1.6 移動通信的主要業務 (13)
1.6.1 移動通信的主要業務 (13)
1.6.2 3G移動通信的主要業務 (13)
習題1 (15)
第2章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 (17)
2.1 移動通信係統服務區域的組成形式 (17)
2.1.1 大區製與小區製 (17)
2.1.2 服務區覆蓋方式 (19)
2.1.3 小區的激勵方式與小區分裂 (20)
2.1.4 小區模型 (22)
2.1.5 越區切換與位置管理 (24)
2.1.6 話務量的概念與呼損率 (28)
2.2 蜂窩移動通信係統主要組成 (30)
2.2.1 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網絡結構 (31)
2.2.2 無綫信道 (34)
2.2.3 多址接入技術 (35)
2.3 移動通信係統的技術標準與主要參數 (38)
2.3.1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技術標準 (38)
2.3.2 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主要技術參數 (41)
2.3.3 碼分多址通信係統的特點與主要技術參數 (42)
2.4 移動通信的數字調製與解調技術 (43)
2.4.1 數字調製技術的概念 (43)
2.4.2 數字頻率調製技術 (45)
2.4.3 數字相位調製技術 (47)
2.5 通用分組無綫業務技術 (50)
2.5.1 通用分組無綫業務的功能 (50)
2.5.2 通用分組無綫業務的特徵 (51)
習題2 (51)
第3章 數字手機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54)
3.1 GSM型數字手機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54)
3.1.1 GSM型數字手機的組成 (54)
3.1.2 GSM型數字手機的射頻電路 (54)
3.1.3 GSM型數字手機的音頻/邏輯電路及I/O接口 (58)
3.1.4 GSM型數字手機的電源電路 (61)
3.2 GSM型數字手機電路分析 (64)
3.2.1 諾基亞3210型數字手機的主要技術指標 (64)
3.2.2 射頻部分電路分析 (65)
3.2.3 邏輯/音頻電路及I/O接口電路分析 (73)
3.2.4 電源電路分析 (76)
3.3 CDMA型數字手機芯片組閤與電路簡介 (78)
3.3.1 CDMA型數字手機芯片組閤與手機係統簡介 (78)
3.3.2 CDMA型數字手機電路簡介 (81)
3.3.3 CDMA型數字手機技術參數 (82)
3.4 數字手機的SIM卡 (82)
3.4.1 SIM卡的內容 (83)
3.4.2 SIM卡的構造 (84)
3.5 數字手機的電池 (85)
3.5.1 數字手機電池種類和特點 (85)
3.5.2 數字手機電池的主要指標 (86)
3.5.3 正確使用數字手機電池 (87)
3.5.4 辨彆數字手機電池的真僞 (87)
3.5.5 數字手機電池使用注意事項 (88)
習題3 (88)
第4章 數字手機的基本維修方法 (90)
4.1 數字手機維修基礎 (90)
4.1.1 數字手機故障分類 (90)
4.1.2 數字手機維修基本名詞 (92)
4.2 數字手機的維修 (94)
4.2.1 數字手機維修基本原則 (94)
4.2.2 數字手機維修基本方法 (97)
4.2.3 數字手機維修時的幾種供電方式 (103)
4.3 數字手機電路圖的識圖 (104)
4.3.1 常見數字手機圖紙類型 (104)
4.3.2 讀圖方法 (105)
4.3.3 數字手機電路識彆方法 (106)
4.4 數字手機維修的規律性 (108)
4.4.1 數字手機的易損部位 (108)
4.4.2 數字手機結構的薄弱點 (110)
4.5 數字手機幾種故障處理技巧 (112)
4.5.1 進水數字手機的處理技巧 (112)
4.5.2 摔過的數字手機的處理技巧 (112)
4.5.3 綫路闆銅箔脫落的處理技巧 (113)
習題4 (113)
第5章 其他移動通信係統 (116)
5.1 無繩電話係統 (116)
5.1.1 無繩電話機的發展 (116)
5.1.2 無繩電話機的技術參數 (117)
5.1.3 無繩電話機基本組成和信號流程 (118)
5.2 集群移動通信係統 (121)
5.2.1 集群移動通信係統的基本結構 (121)
5.2.2 集群移動通信係統與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區彆 (122)
5.2.3 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係統 (123)
5.3 全球定位係統 (123)
5.3.1 GPS概述 (123)
5.3.2 GPS基本組成 (124)
5.3.3 GPS的定位原理 (126)
5.3.4 GPS的典型應用 (127)
5.4 藍牙通信係統 (129)
5.4.1 藍牙技術概述 (129)
5.4.2 藍牙的信息安全問題 (136)
5.4.3 藍牙技術應用 (137)
5.5 移動衛星通信係統 (138)
5.5.1 移動衛星通信係統的分類 (139)
5.5.2 海事移動衛星通信係統 (139)
5.5.3 陸地移動衛星通信係統 (140)
5.5.4 低軌道移動衛星通信係統 (141)
5.6 個人通信網 (142)
5.6.1 個人通信網的組成要素 (142)
5.6.2 個人通信的發展趨勢 (143)
習題5 (144)
第6章 移動通信的信道傳輸特性 (146)
6.1 電波傳播 (146)
6.1.1 電波傳播方式 (146)
6.1.2 電波傳播特性 (147)
6.2 移動無綫信道的特徵 (150)
6.2.1 信號的傳輸衰落 (150)
6.2.2 電波傳播的路徑衰落預測 (151)
6.3 噪聲與乾擾 (156)
6.3.1 噪聲 (156)
6.3.2 乾擾 (157)
6.4 抗信道衰落技術 (160)
6.4.1 分集接收技術 (161)
6.4.2 差錯控製技術 (162)
6.4.3 Rake接收技術 (165)
6.4.4 均衡技術 (166)
習題6 (167)
第7章 數字手機維修實踐與訓練 (170)
7.1 實訓前的準備工作 (170)
7.1.1 維修專用工具、儀器和實驗用品 (170)
7.1.2 建立良好的維修環境 (171)
7.2 數字手機的拆裝 (171)
7.2.1 數字手機的拆裝方法 (171)
7.2.2 數字手機的拆裝實例 (172)
7.2.3 數字手機的拆裝實訓 (177)
7.3 數字手機元器件識彆與檢測 (178)
7.3.1 元器件識彆與檢測方法介紹 (178)
7.3.2 元器件識彆與檢測實訓 (194)
7.4 數字手機電路元器件拆焊 (197)
7.4.1 元器件拆焊工具 (197)
7.4.2 元器件拆焊實訓 (201)
7.5 數字手機關鍵點的波形測試 (202)
7.5.1 波形測試工具 (202)
7.5.2 波形測試介紹 (205)
7.5.3 波形測試實訓 (208)
7.6 數字手機指令秘訣的使用 (209)
7.6.1 使用方法 (209)
7.6.2 數字手機指令秘訣使用實訓 (214)
7.7 摩托羅拉維修卡的使用 (214)
7.7.1 使用方法 (214)
7.7.2 使用實訓 (218)
7.8 數字手機免拆機軟件維修儀的使用 (218)
7.8.1 使用方法 (219)
7.8.2 使用實訓 (221)
7.9 數字手機多功能編程器的使用 (222)
7.9.1 使用方法 (222)
7.9.2 使用實訓 (224)
習題7 (225)

前言/序言


移步換景:智能終端的進化與未來 在這信息洪流奔湧、連接無處不在的時代,一款名為“移步換景”的著作,將引領讀者踏上一段探索智能移動通信設備演進與未來發展的深度旅程。本書並非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力求以嚴謹的學術視角、精妙的技術剖析,以及對産業脈絡的深刻洞察,勾勒齣這部每日與我們形影不離的科技結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一部分:通信之基——從信號到網絡的黎明 在深入探討各類終端之前,本書將首先迴溯移動通信的起源。我們將一同穿越曆史的迷霧,從最早的無綫電通信原理講起,追溯電磁波的發現如何為無綫連接奠定基礎。接著,我們將聚焦於移動通信技術的萌芽,詳細闡述第一代(1G)模擬通信係統,理解其局限性以及它如何開啓瞭語音通信的移動時代。 隨後,我們將步入數字時代的大門,深入剖析第二代(2G)通信技術的革命性突破。GSM、CDMA等標準是如何在信號傳輸、用戶識彆、數據服務等方麵實現飛躍的?本書將詳細解析其編碼、復用、交換等核心技術,並探討2G技術如何催生瞭短信(SMS)等早期數據應用,為後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埋下伏筆。 第二部分:互聯之翼——智能終端的崛起與形態演進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計算能力和顯示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終端的形態開始悄然改變,並最終迎來瞭爆炸式的增長。本書將重點分析第三代(3G)通信技術,如WCDMA、CDMA2000等,如何大幅提升數據傳輸速率,使得更豐富多媒體內容的傳輸成為可能。我們將深入探討3G網絡如何賦能早期智能手機的應用場景,如移動瀏覽、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 本書的核心內容將聚焦於智能手機的崛起。我們將詳細剖析其關鍵構成要素: 處理器與內存(SoC & RAM): 探究移動處理器的演進之路,從ARM架構的基本原理到多核、異構計算的齣現。解析CPU、GPU、DSP等協同工作的重要性,以及RAM類型(DDR SDRAM)的演進如何直接影響設備的運行速度和多任務處理能力。 顯示技術: 從最初的TFT-LCD到AMOLED,再到如今的OLED、Micro-LED等。我們將詳細講解屏幕分辨率、色彩準確度、刷新率、亮度、對比度等關鍵參數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用戶視覺體驗。 存儲與固態硬盤(Storage & SSD): 分析閃存技術(NAND Flash)的發展,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標準如何取代eMMC,及其在讀寫速度、功耗方麵的優勢。 電池與充電技術: 探討鋰離子電池的化學原理、能量密度提升的瓶頸,以及快充技術(PD、QC、VOOC等)的原理和發展。 傳感器與互聯: 詳盡闡述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光綫傳感器、距離傳感器、指紋識彆、人臉識彆等各類傳感器如何賦予設備感知環境和交互的能力。同時,深入研究Wi-Fi、藍牙、NFC、GPS等無綫連接技術,分析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操作係統與應用生態: 剖析Android與iOS兩大操作係統的核心架構、設計理念和演進曆程。探討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Google Play)如何構建起龐大的應用生態係統,以及開發語言、API接口等如何影響應用的功能和體驗。 本書還將深入剖析智能手機形態的多元化。從直闆智能機成為主流,到摺疊屏手機的齣現,再到未來可能齣現的捲麯屏、透明屏等概念,我們將分析不同形態的驅動因素、技術挑戰以及它們為用戶帶來的全新體驗。 第三部分:連接的深度——4G、5G及未來的網絡演進 智能終端的強大功能離不開底層網絡的支撐。本書將對第四代(4G)通信技術,特彆是LTE(Long-Term Evolution)進行深度解讀。我們將解析OFDM、MIMO等關鍵技術如何大幅提升數據傳輸速率和頻譜效率,使得高清視頻流、在綫遊戲、雲服務等成為現實。 然後,本書將重磅聚焦於第五代(5G)通信技術。我們將詳細闡述5G的三大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深入剖析毫米波、Massive MIMO、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核心技術,以及它們如何為智能終端帶來更快的網速、更低的延遲、更廣的連接,並為物聯網、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新興應用奠定基礎。 展望未來,本書將探討6G通信技術的研究方嚮與潛在突破。我們將分析太赫茲通信、可見光通信、人工智能在網絡中的應用,以及它們可能為移動通信設備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第四部分:智能的邊界——終端的智能化與服務拓展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從硬件和網絡轉嚮終端的“智能”本身。我們將探討移動操作係統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例如: 智能語音助手: 從簡單的語音命令識彆到更復雜的自然語言理解和對話生成,解析語音助手背後的NLP(自然語言處理)、ASR(自動語音識彆)和TTS(文本轉語音)技術。 圖像識彆與計算攝影: 分析手機攝像頭如何通過AI算法實現場景識彆、人像模式、夜景模式、HDR等功能,以及計算攝影如何突破傳統光學限製,創造齣更具藝術感的影像。 個性化推薦與用戶行為分析: 探討智能終端如何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學習用戶偏好,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推薦、應用建議和智能提醒。 安全與隱私: 深入分析生物識彆技術(指紋、人臉)在保障設備安全中的作用,以及數據加密、權限管理等技術如何保護用戶隱私。 本書還將拓展到智能終端與其他設備的互聯互通,例如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傢居設備等。我們將探討藍牙、Wi-Fi Direct、Matter等協議如何構建起一個日益龐大的智能生態係統,以及移動終端如何在其中扮演核心控製器的角色。 《移步換景》是一部集技術深度、産業廣度與未來視野於一體的著作。它不僅為行業從業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前沿資訊,也為廣大科技愛好者揭示瞭手中那件熟悉設備背後令人驚嘆的智慧結晶。通過閱讀本書,您將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數字時代,並對未來智能移動通信設備的發展充滿期待。

用戶評價

評分

剛拿到《移動通信設備(第3版)》這本書的時候,我本來沒抱太大的期望,以為又是一本充斥著晦澀難懂的技術參數的教材。但翻開書頁後,我被它的實用性深深吸引瞭。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技術概念是如何在現實世界的設備中應用的。比如,在講解天綫設計時,作者並沒有僅僅給齣公式,而是通過分析不同類型天綫在智能手機中的實際錶現,讓我們瞭解為何手機的外觀設計會影響信號質量。這一點對於我這樣的工程師來說,非常有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於不同通信標準的比較分析,也讓我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某些技術會逐漸被淘汰,而另一些則會成為主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務實,沒有過多的修飾,直擊要點,這讓我能夠快速地獲取我需要的信息。對於那些希望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到相關知識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評分

我得說,《移動通信設備(第3版)》這本書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在該領域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我一直對行業內的最新進展保持高度關注,也閱讀瞭大量的相關文獻。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作者在梳理現有技術的同時,並沒有停留在對過去輝煌的贊美,而是敏銳地捕捉到瞭當前以及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大趨勢。書中關於5G和未來6G技術的部分,雖然點到為止,但卻展現齣瞭作者對行業前瞻性的深刻洞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技術演進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新功能,而是深入剖析瞭驅動這些變革背後的技術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分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今天所享受到的便捷通信服務,是無數工程師辛勤付齣的結果,也讓我對接下來的技術發展充滿瞭期待。盡管我對部分內容已經有所瞭解,但通過這本書的梳理和新的解讀,我還是獲得瞭很多啓發,甚至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我看到瞭新的思路。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移動通信領域的人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

在我眼中,《移動通信設備(第3版)》這本書就像是一本精心製作的百科全書,隻不過它聚焦於一個我一直都很著迷的領域——移動通信。我一直對手機裏的那些“魔法”感到好奇,但又無從下手去深入瞭解。這本書就像一扇窗,讓我能夠窺探到手機背後的科技奧秘。它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從基礎的通信原理,到復雜的網絡協議,再到終端設備的詳細構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通信協議的講解,它不像其他書籍那樣枯燥,而是用類比的方式,將復雜的握手過程、數據包傳輸等過程描述得非常生動形象。我甚至能想象齣我的手機和基站之間是如何“對話”的。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有條理,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書中配有的插圖和圖錶也極其有幫助,它們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更容易理解。我很少能在一本技術書中找到如此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它讓我對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讀完《移動通信設備(第3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滿足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羅列各種技術參數和標準,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技術背後的邏輯和權衡。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功耗優化和信號乾擾抑製的部分,這正是現代移動通信設備所麵臨的關鍵挑戰。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並沒有迴避其中的復雜性,而是用一種嚴謹而又清晰的論證方式,嚮讀者展示瞭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各種巧妙的設計來解決這些難題的。這種對細節的深入剖析,讓我對移動通信設備的復雜性和精妙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不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而是激發瞭我主動思考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思考作者提齣的各種解決方案的優劣,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並記住書中的內容。對於那些希望真正掌握移動通信原理,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理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絕佳的啓濛和進階讀物。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技術書籍之一!作為一名對新興科技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復雜概念的讀物,而《移動通信設備(第3版)》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並沒有像許多同類書籍那樣,一味地堆砌技術術語和枯燥的公式,而是巧妙地將那些晦澀難懂的通信原理,通過生動的比喻和貼切的實例,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信號傳輸和網絡架構的部分,作者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把我帶入瞭移動通信的世界,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我們的手機能夠如此順暢地進行語音通話和數據傳輸。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很多技術書籍難以給予的。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人性化,圖文並茂,關鍵概念的解釋還配有詳細的圖示,這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甚至能在閱讀過程中,想象齣那些無綫電波在空氣中穿梭的奇妙景象。總而言之,如果你對移動通信背後的科學原理感到好奇,但又擔心被專業術語嚇倒,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最佳的選擇。它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瞭寶貴的知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