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作为“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丛书的第五册,《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将延续以往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日本陆军独具特色的装备和军需物品。这其中包括日军士兵身穿的制服、披挂的装备、常用的武器、独特的饮食、特殊的文化和深具东方特色的信物等。
赫英斌,1974年生人,从小对军事有特殊的爱好,阅读国内及港台军事书刊三十余载,喜好从武器到战史。近年尤其对制服、勋章及单兵装备深感兴趣,发表过军事题材文章,主要作品有《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
第一章 头盔
第二章 制服
第三章 鞋类
第四章 野战装备
第五章 武器
第六章 通讯观测
第七章 卫生与健康
第八章 徽章
第九章 伙食
第十章 个人物品
第十一章 休闲时间
第十二章 精神支柱
参考书目
1936年,日军针对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综合了十一年式及捷克ZB26轻机枪的特点,由南部麒次郎创立的中央工业会社设计了九六式6.5毫米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采用30发弹匣供弹,弹匣装在机匣上方,由于其提把、小握把与枪托造型显得格外别扭,为与“歪把子”相区别,该枪在我国抗日战场上被称为“拐把子”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可简单更换枪管,是日本机枪中一种可快速更换枪管的机枪,延长了持续射击的时间。相比十一年式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采用弹匣供弹,在抛壳窗上设置了防尘盖,并取消了涂油装置,防尘性能更好,受到了部队的好评。日本侵华战争白热化后,日本陆军决定将机枪口径改为威力更大的7.7毫米步枪弹口径,因而九六式轻机枪很快被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轻机枪所取代。但日军并未完全实现向7.7毫米口径轻机枪的转换,而是混合使用这两种口径的武器。九六式轻机枪在整个二战期间都进行了生产,由小仓、名古屋、南部和奉天工厂生产,总共生产了约41000挺。
九六式轻机枪被广泛用于侵华战争,当时日本陆军步兵部队每个分队装备1挺轻机枪,1个小队由4个分队组成,按当时编制,其中3个分队各装备1挺轻机枪,1个分队装备2~3个榴弹发射器,因此1个小队实际装备轻机枪数量是3挺,1个联队就需要81挺。然而由于九六式轻机枪生产数量无法满足需要,不足部分就用十一年式轻机枪补充。即使这样,仍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不得不增加武器造价只有轻机枪三分之一的迫击炮分队,由2个轻机枪分队和2个迫击炮分队组成1个小队。在诺门坎事件前后的编制中,由2个轻机枪分队、1个榴弹发射器分队、1个混装轻机枪和榴弹发射器的步枪分队组成1个小队。
序
日本在上个世纪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亚洲各国人民,特别是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和平,是在千万人的白骨和鲜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然而,战后某些国家依然不思悔过,拒不承认侵华事实,公然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试图修宪放宽集体自卫权。这些行动实际上威胁到了亚洲各国之间的和平,严重的威胁到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研究单兵装备,客观展现、分析当时的情况,使广大军事爱好者对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实力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汇编这些资料,其主要目的是让国人对日本这个危险的近邻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提醒人们70余年前的日本怎样用这些装备打开中国的国门。落后就要挨打。时至今日,中国的国力已经日渐强盛,各式武器设备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地区的不稳定因素,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时刻关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唐思
2014年5月27日
前言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确定了天皇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1882年,日本在天皇下赐的《军人敕谕》中确立了军人伦理,将天皇与军人的关系比作头脑与四肢的关系,要求军人树立坚定不移的忠诚意识。1889年公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更是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确立了天皇军队的地位。在国内局势稳定之后,日本统治集团又做起了源自封建武士的黄粱大梦,梦想实现以日本为中心征服世界的野心,实现“武国”的“荣耀”。为此,日本推行了所谓的“大陆政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发动了两场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日本陆军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发展到全体国民为其后援的顶峰,但出现了军事先行的倾向。一战后日本陆军进行了裁军,原来的长州派势力被驱逐,但新的派阀却成长起来,产生了以下克上的风潮。日本逐步走向了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的道路,政权和军队开始法西斯化,并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再到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日本终狂妄地于1941年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独立于亚洲大陆之外,距离大陆却并不十分遥远,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日本能够在历史舞台上长期保持独立,同时又有条件吸收大陆文化,并很好地与自身文化相融合。由于日本别具一格的民俗传统和东西方结合的独特文化,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等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作为指文“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丛书的第五册,《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将延续前作风格,依然采用大量图文结合的方式,为读者介绍日本陆军,展现日本陆军独具特色的各式装备和物品。其中包括日军士兵身上的制服、披挂的装备、怪异的武器、独特的饮食、特殊的文化、深具本国特色的信物等等,涉及日本士兵日常战斗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部作品在介绍这些装备的同时,还将涉及日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并结合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与武士精神,对日本陆军单兵装备加以全方位的展示与剖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日本陆军的方方面面,本书采用了一定的历史照片,希望通过“陆军单兵装备”这个不一样的军事视角,使历史与军事爱好者能够对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有更为全面与理性的认识。本书作为一部系统介绍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的作品,受资料及水平所限,难免会存在错误与不足,还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赫英斌
2014.4.12
坦白说,我抱持着一种相当怀疑的态度来翻阅这本书的。通常这类军事题材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数据,要么就流于表面,只是简单的图文展示,缺乏深度。这本书的出现,起初并未激起我太大的兴趣,直到我被其中一章关于“士兵的个人信仰与装备”的内容所吸引。作者花了相当篇幅,探讨了那些融入日本士兵日常装备中的精神象征,比如护身符、御守,甚至是在武器上刻下的祈福字样。这些文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引用了大量当时士兵的日记、书信,甚至是战场照片中的细节。我看到了士兵在出征前,家人赠送的千人针,上面密密麻麻的针脚,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思念与期盼。我也看到了在艰苦的条件下,士兵们如何依靠这些精神寄托来维系生存的意志。这种将物质装备与精神世界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整本书的格调瞬间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它不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工具,而是关于人在战争中的生存状态,关于在极端环境下,人性如何被唤醒,又如何被压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触及到历史更深层的脉络,让我看到了那些冰冷武器背后,鲜活的个体是如何在历史洪流中挣扎与前行的。
评分我对军事装备的历史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那是一个技术爆炸与传统战术交织的时代。而这本书,在细节的考究上,确实做到了极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战区装备细节的区分。比如,在描述太平洋战场上士兵的装备时,书中详细列举了防蚊、防潮以及应对恶劣气候的装备,例如特殊处理的帆布背包,以及能够快速晾干的内衣。而在描述在中国战场上的士兵时,则侧重于如何在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保持武器的稳定性和士兵的体能。这种细致的区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史料研究功底,也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到,战争并非一成不变,装备的演变和应用,也紧密地与战场环境和战略需求息息相关。这本书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图录,而是通过对装备的深入剖析,展现了日本陆军在不同战场上的战术适应性和后勤保障能力。对于我这样的军事爱好者而言,书中提供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珍贵的拼图碎片,拼凑出更加完整和清晰的历史画卷。
评分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抱有一种模糊而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其军事力量的些许敬畏,又对战争的残酷性感到厌恶。然而,通过这本书,我似乎开始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那段历史。它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但更多地聚焦于那些构成战争机器的最基础的个体——士兵,以及他们身上所携带的一切。书中对于士兵携带的各种副食、药品,以及如何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野外生存的描述,都让我感到非常意外。我原以为战场上的士兵只有武器和弹药,但这本书却揭示了他们随身携带的,远不止于此。比如,关于士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制作简易的炊具,如何储存水,以及在疾病肆虐的环境下,如何利用寥寥无几的药品勉强维持生命。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勾勒出了战争中个体生存的艰难与不易。它让我明白,每一次战役的背后,都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为之付出,而这些付出,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勇猛,也体现在他们为了活下去而进行的点点滴滴的努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也更具人性化的二战日本士兵形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一种相当写实的风格,一种泛黄的旧照片质感,仿佛直接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来。封面上那位身着军装的日本士兵,眼神锐利,但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疲惫,那种凝重的气氛瞬间将我拉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专注于武器型号、生产年代、技术参数的枯燥图册,毕竟“单兵装备”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冰冷的钢铁和机械。然而,翻开书页,我惊喜地发现,它所呈现的远不止这些。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细节,从军帽的帽徽到靴子的鞋带,甚至是士兵胸前佩戴的纪念章,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装备,而是试图通过这些物件,去讲述那个时代日本士兵的生活片段。比如,在介绍到士兵的饭盒时,文字中穿插了一些关于他们日常伙食的描述,虽然简略,却足以让人窥见一斑。还有关于不同兵种的制服差异,以及在不同战区作战时,装备如何根据环境进行调整,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展示”装备,更是在“解读”装备背后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让我一个对军事史并非专业研究的人,也能读得津津有味,仿佛在与那段历史进行一次近距离的对话。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任何宏大的历史叙事,最终都落脚在个体身上。这本书的核心,不在于介绍某款武器有多么先进,或者某次战役有多么惨烈,而是通过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单兵装备,去展现那个时代日本士兵的生存状态。我被书中对士兵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的描述深深吸引,例如他们用来记录日常点滴的笔记本,里面潦草的字迹,诉说着生活的苦乐;还有那些简易的工具,例如用来修补衣物的针线包,或者磨刀石,这些都反映了他们在恶劣环境下,如何尽力维持生活的尊严。书中并没有回避日本军队在战争中的罪行,但它通过聚焦于士兵个体,让我们看到了战争是如何影响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从他们身上携带的有限的食物,到用于自我安慰的香烟,再到那些承载着家国情怀的信件,每一件物品,都在讲述一个普通士兵的故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战争,它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的博弈,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和沉浮。它以一种温和却有力的方式,将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挣扎,呈现在我的面前。
评分原书来自日本,写的很详细。
评分好书,内容详实,印刷精美
评分作为“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丛书的第五册,《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将延续以往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日本陆军独具特色的装备和军需物品。这其中包括日军士兵身穿的制服、披挂的装备、常用的武器、独特的饮食、特殊的文化和深具东方特色的信物等。
评分图片是实物图片,描述也挺详尽,有助于理解二战历史。
评分不错,又一次购买了,上次没活动
评分到手发现好厚啊,不过确实是本相当有用的工具书
评分不喜欢小日本的慎入
评分好评
评分经典好书,值得购买,非常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