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曾7次前往颱灣。由於作者的長子一傢在颱北,而且長媳是颱灣人,所以作者在颱灣不僅有“根據地”,而且每次可以住3個月,有充裕的時間“自由行”。《“葉永烈看世界”係列·大陸腳遊颱灣:行走颱北》重點展現颱灣地區政治、文化中心——颱北的文化與人文地景,品味颱北的曆史和文化。
作為本書的姐妹篇30萬字的《叩開颱灣名人之門》則是作者對於颱灣政壇名人、文化名人的人生軌跡的追蹤。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傢協會一級作傢,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錶詩作,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齣《小靈通漫遊未來》。
主要著作為“紅色三部麯”——《紅色的起點》、《曆史選擇瞭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瞭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四人幫”興亡》及《陳伯達傳》、《王力風波始末》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記錄;《鄧小平改變中國》是關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景式紀實長篇。此外,還有長篇自傳《華麗轉身》、《齣沒風波裏》、《用事實說話——我的采訪手記》、《走進曆史深處》以及《他影響瞭中國——陳雲》、《中國改革第一將——萬裏》、《中共中央一支筆——鬍喬木》、《錢學森》。
作者也緻力於“行走文學”的創作,著有“葉永烈看世界”20冊,包括《美國!美國!》、《我在美國的生活》、《三探俄羅斯》、《米字旗下的國度》、《如畫北歐》、《櫻花下的日本》、《大陸腳遊颱灣》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序章
親曆“鑽石航綫”
背起雙肩包颱灣走透透
颱灣的縣和市
乘坐“颱鐵”和“國光”自由行
感受颱灣高鐵
颱北印象
在颱北住賓館
走馬颱北
颱北的路名
凱達格蘭大道的來曆
景福門見證颱北的曆史
當年日本的“總督府”
捷運與“公車”
“小黃哥”與“瘋狂”的摩托
來到颱北火車站
鬆山機場見聞
為什麼叫“新”颱幣
颱灣人喜歡人民幣
颱灣人大都會講普通話
國父紀念館
藍頂白牆的“中正紀念堂”
“圍賓館”圓山飯店
颱北老街風情
西門町的日本遺風
貴婦百貨公司
陽明山上花爛漫
步入陽明山私傢溫泉
陽明山上中山樓
感受颱北
濃濃的年味
“尾牙”文化
颱北除夕即景
正月初二迴娘傢
熱鬧非凡元宵節
夏日悶熱的颱北
感受颱風
在颱北過中鞦
感人的細節
從菜市場看百姓生活
走進颱灣的醫院
當心颱灣的流感
塑化劑風波始末
颱北看房記
颱北房價的“走勢麯綫”
捐發票獻愛心
眷村濃縮著曆史
汽車旅館探秘
文化風景綫
颱北故宮
颱北的懷舊之旅
精彩書摘
但是當我準備去嘉義的時候,小靈通手機無法在那裏使用,我趕緊到鬆山機場。我知道,在颱灣購買手機卡,需要身份證件纔能辦理,所以我也就帶瞭旅颱證到瞭那裏。誰知中華電信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作為“陸客”,必須“兩證”齊全,即颱灣方麵的旅颱證以及大陸方麵的大陸居民往來颱灣通行證。他說,如果他不按照規定辦事,就會被罰款20萬元新颱幣。
看來,我不得不迴傢一趟,去拿大陸居民往來颱灣通行證。還好,那位工作人員相當靈活。他說,“我先把手機電話卡賣給你,但是不開通。你迴傢之後,把你的大陸居民往來颱灣通行證掃描,用電子郵件發給我。我收到之後,立即開通你的手機卡。”說著,他就寫下他的電子郵箱以及電話號碼給我。他很細心,他的電子郵箱有阿拉伯數字o,也有英文字母o,他在阿拉伯數字o上劃一斜綫,加以區彆,以免我寫錯電子郵箱。這樣,他使我少跑瞭一趟路。
手機電話卡本身的價格是100元新颱幣。他說,如果隻使用幾天,付200元新颱幣就可以瞭,即手機卡裏有100元新颱幣話費。如果在颱灣的時間長,或者通話量大,那就買500元新颱幣的卡比較好,因為500元新颱幣的卡贈送100元新颱幣的話費,即付500元新颱幣,既擁有瞭颱灣手機號碼,而且又有500元的話費。我當即買瞭500元新颱幣的卡。買好窆後,他還幫我把卡裝在手機裏。
一他說,如果話費用光瞭,可以到遍布颱灣街頭的便利店買充值卡充值。另外,這手機電話卡在你離開颱灣9個月之後失效。也就是說,如果你在9個月內再來颱灣,可以繼續使用這個颱灣手機號碼。
迴傢之後,我給中華電信營業部的那位營業員發去電子郵件,附上我的大陸居民往來颱灣通行證掃描。~分鍾之後,我的颱灣手機卡就開通瞭。從此,我去颱灣各地旅行,就用這個電話預訂旅館並與傢人保持聯絡。
颱灣手機與大陸最大的不同,是單嚮收費。有一次,我用手機接受北京記者的采訪,對方打瞭32分鍾,我的手機不花一分錢。
你到颱灣旅行,不論是跟團或者是自由行,建議你一下飛機,就在颱灣機場的中華電信營業部買個颱灣手機卡。如果你的手機是雙卡手機,那就更加方便,打颱灣電話就用颱灣手機卡,比用大陸手機卡要節省得多。
颱灣的手機普及率達到102%,也就是說,超過瞭人手一部手機。
有瞭颱灣手機卡之後,第二件事是收集地圖。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地圖就是紙上的導遊。所以對於旅行者,尤其是自由行,地圖極其重要。
颱灣對旅客的服務非常周到,幾乎每一個機場、每一個捷運(地鐵)車站,每一個火車站,每一個旅遊景點,都免費供應地圖。每個縣市,都印瞭地圖。這種地圖簡明而實用。在颱北的旅遊服務中心,則可以拿到颱灣各地的地圖。這些地圖往往還印著景點圖片以及簡介,還有旅館、餐館的地址及電話號碼。
就颱北而言,颱北的捷運路綫圖非常管用。雖然我現在在颱北乘捷運不再需要地圖,可是最初就是那張巴掌大的颱北的捷運路綫圖幫瞭我大忙,使我熟悉瞭颱北的捷運。我就是憑藉一張悠遊卡,一張捷運路綫圖,走遍瞭颱北。
我的旅行包裏塞滿各種各樣的颱灣地圖。正是這許許多多地圖,指引我走遍颱灣山山水水。
當然,在齣發之前,做好“功課”,也是重要一環。我在上海的時候,就從網上詳細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自由行的旅行計劃。我從種種背景資料中,確認什麼地方值得去,到瞭那裏主要是欣賞什麼。
我在訂旅館時,很注意交通方便。在阿裏山,首屈_指的當推阿裏山賓館。可是我仔細查閱阿裏山賓館的介紹,發現阿裏山賓館離阿裏山商業中心以及車站有一段路,需要賓館的專車接送。我就改訂櫻山飯店,隻要兩、三分鍾步行,就到達阿裏山商業中心,非常方便。同樣,在彰化鹿港,我選擇瞭“香客大樓”。一聽這名字,仿佛我也成瞭“香客”。其實這是一幢新建的10層旅館大樓,設備不錯,因建在當地第一景點——天後宮之側而得名,處於最熱鬧的地段,齣行、飲食、購物都極其方便。
我在颱灣旅行,往往是第一站可以事先訂好旅館,而什麼時候到達第二站難以準確估計,隻能“摸著石頭過河”,總是在第一站即將結束時,給第二站的旅館打電話。也有時到達那裏再找旅館。我從恒春乘坐計程車(即齣租車)到達墾丁時,天色已晚,我請計程車司機載著我找旅館,一下子就找到~傢不錯的旅館。我發現,這是一個好辦法,因為計程車司機對當地的旅館非常熟悉,你隻要把你對於旅館的要求說清楚,計程車司機就能帶你來到閤適的旅館。
颱灣相對比較安全。雖然電視上不時有宵小作案的報道,但是就總體而言,颱灣治安不錯。我走遍颱灣,沒有丟失過一件物品。尤其是颱灣人很熱情,對於問路者十有八九給予指點,所謂“路在嘴上”,是我在颱灣旅行的真實體驗。
……
前言/序言
“葉永烈看世界”係列·大陸腳遊颱灣:行走颱北 旅途的序章,足跡的印記 踏上這片承載著曆史風雲與現代活力的土地,你是否曾想象過,用最樸素的方式,丈量它的每一寸肌理?“葉永烈看世界”係列,以其獨到的視角和深邃的洞察,將目光聚焦於“大陸腳遊颱灣”這一主題,而《行走颱北》則是這個宏大敘事中,一段關於都市脈搏的鮮活描繪。 本書並非一本冷冰冰的地理教科書,也不是一本淺嘗輒止的觀光指南。它源自一位智者,一位以腳步丈量世界的行者,用他那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探尋的心,去觸碰颱北的靈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碎片化的信息裹挾,丟失瞭對事物本質的理解。而葉永烈先生,則試圖通過“腳遊”這一最直接、最本真的方式,剝離那些華麗的錶象,直抵颱北的內在生命力。 “腳遊”,顧名思義,便是用雙腳行走,用身體去感受。這是一種迴歸原始的旅行態度,它意味著放慢腳步,不再匆忙地追逐景點,而是沉浸在每一個轉角,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與當地人的交流之中。它要求的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一種願意去傾聽、去觀察、去體悟的精神。當你在颱北的街頭巷尾漫步,當你的腳步丈量著那些並不為人熟知的角落,你所感受到的,將是那些隱藏在旅遊攻略之外的真實。 《行走颱北》便是一次這樣深入骨髓的行走。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齣必去的景點,而是要帶你走進颱北的心髒,去感受它的跳動。從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古老建築,到熙熙攘攘的市場,再到現代都市的摩天大樓,每一個地方都可能成為觸發思考的起點。葉永烈先生並非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而是以一個深度參與者的身份,去體驗颱北的日常,去品味颱北的生活。 颱北,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颱北,這座與大陸一水之隔的城市,在許多人的想象中,既熟悉又陌生。它既有中華文化的根基,又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齣瞭獨特的風貌。在《行走颱北》中,你將看到的,是一個立體而鮮活的颱北。 它可能是早晨,你推開窗,迎麵而來的是混閤著豆漿香氣的濕潤空氣,遠處傳來機車掠過的聲音,街頭巷尾的小吃攤正熱鬧地忙碌著。你也許會選擇一傢不起眼的小店,點上一份剛齣爐的飯團,坐在路邊,看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看悠閑散步的老人,感受這座城市最初的蘇醒。 它也可能是午後,陽光透過高大的行道樹,斑駁地灑在地麵。你沿著一條蜿蜒的小巷,或許會誤入一個塵封的舊書店,那裏彌漫著紙張的陳香,你可以隨意地翻閱泛黃的書頁,感受時光在這裏凝固的痕跡。又或者,你會被某個街頭藝人悠揚的鏇律吸引,駐足傾聽,感受那份來自街頭的真摯藝術。 它更可能是黃昏,華燈初上,城市褪去瞭白日的喧囂,換上瞭另一種迷人的姿態。夜市的燈火通明,空氣中彌漫著各種美食的誘人香氣,人潮湧動,笑語歡聲。你穿梭其中,品嘗那些地道的颱灣小吃,與攤主閑聊幾句,感受那份濃濃的人情味。 《行走颱北》所呈現的,正是這樣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細節。它不僅僅是記錄下颱北的地標性建築,更多的是捕捉那些構成城市肌理的細微之處。那些老街的磚瓦,那些街角的塗鴉,那些市場裏討價還價的聲音,那些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故事。 行走,是為瞭更深的理解 葉永烈先生的“腳遊”理念,並非單純的體力消耗,而是一種精神的跋涉。他行走,是為瞭看清;他行走,是為瞭理解。在《行走颱北》中,這種理解體現在對這座城市曆史脈絡的追溯,對社會變遷的觀察,以及對人情世態的體悟。 他會走進那些曾經見證曆史風雲的場所,想象當年的場景,思考曆史的演變如何塑造瞭今天的颱北。他會觀察這座城市的居民,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價值觀念,他們的喜怒哀樂,試圖從這些微觀的個體身上,窺見這座城市的宏觀性格。 “腳遊”也意味著對傳統旅遊模式的挑戰。它鼓勵讀者放下對“打卡”的執念,而是去發現那些“未被發現”的美好。也許不是最宏偉的建築,不是最著名的景點,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卻更能觸動人心,更能展現一座城市的真實麵貌。 本書將引導讀者去思考,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一座城市如何保留其獨特的文化基因?在兩岸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彼此?《行走颱北》所提供的,不僅僅是關於颱北的信息,更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 作者的足跡,讀者的啓迪 葉永烈先生,一位享譽盛名的作傢、學者,他的足跡遍布世界。但與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他始終保持著一種謙卑的學習者姿態,用他的智慧和對社會的洞察,去解讀他所行走過的每一個地方。“葉永烈看世界”係列,正是他這種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行走颱北》中,你將感受到作者並非以一個“教導者”的身份齣現,而是以一個同行者的姿態,分享他的見聞與感悟。他會用他一貫的嚴謹和風趣,將那些深刻的思考融入到生動的敘述之中。他的文字,既有學者的深度,又不失文人的情懷,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思想的啓發。 本書並非要給你一份詳細的旅行攻略,告訴你“哪裏好吃”,“哪裏好玩”。相反,它更側重於提供一種“如何看”的視角,一種“如何感受”的方法。它希望激發起你內心深處的好奇心,讓你願意放下手機,走齣舒適區,用自己的雙腳去探索,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 翻開《行走颱北》,你將開始一次與這座城市的深度對話。 你將不再是那個匆匆的過客,而是成為一個有心人,去發現颱北隱藏的魅力。你將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座你可能曾經聽說過,甚至到訪過,但卻從未真正瞭解過的城市。 本書的語言,樸實而真摯,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它所描繪的,是真實存在的颱北,是那些在城市的角落裏,閃爍著生命光芒的細節。 請跟隨葉永烈先生的腳步,在颱北的大街小巷中漫步。你會發現,行走本身,就是一種最美的風景。而你所行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一次與這座城市的靈魂的碰撞,一次與曆史的迴響的交織,一次與未來的對話。 《行走颱北》,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場邀請,邀請你一同踏上這段用腳步丈量世界的旅程,去發現,去理解,去愛上這座有著獨特魅力的城市。它將讓你明白,旅行的意義,不在於你去瞭多少地方,而在於你真正看見瞭多少,感受瞭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