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首飾:手鐲戒指耳飾

中國傳統首飾:手鐲戒指耳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金華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傳統首飾
  • 手鐲
  • 戒指
  • 耳飾
  • 傳統工藝
  • 首飾文化
  • 中國文化
  • 配飾
  • 珠寶
  • 飾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03389
版次:1
商品編碼:11488306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藝術品典藏係列叢書
開本:8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36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內著名民間收藏傢、研究者王金華推齣的重量級著作,該書係《中國藝術品典藏係列叢書》首飾篇中的第二部,首飾篇共三部——《中國傳統首飾 簪釵冠》《中國傳統首飾 手鐲戒指耳飾》《中國傳統首飾 長命鎖與掛飾》。書中展示瞭作者30餘年的收藏精品和研究感悟,帶您走進中國傳統首飾文化的殿堂。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首飾豐富多彩、美不勝收,且蘊涵瞭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具有較高的實物價值和文史價值。筆者憑藉三十餘年的研究心得和收藏感悟,精心撰寫本套叢書。這既是一套專門介紹華夏傳統首飾的專著,也是一套畫冊類的文物書籍,不僅有大量的文物實圖,同時還從人類學、美學、民族學、民俗學、工藝學等角度,展示瞭文物藏品的曆史背景、形製風格、藝術特徵、材料工藝、使用情況、當前狀態及收藏展望等。   本書是該套叢書的第二本,重點介紹瞭手鐲、戒指、耳飾等珍貴首飾,內容豐富、文字簡練、圖文並茂,具有較高的研究和鑒賞價值,有利於讀者瞭解中國傳統首飾文化和曆史,也有助於對傳統技藝和設計方法的學習、藉鑒和創新,從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推動我國首飾行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

  王金華,1952年齣生於北京。1968年初中畢業後,到山西夏縣插隊。1975年就職於鐵路行業。由於酷愛古典文化,工作之餘熱衷研讀地方誌、史書、收集民間傳統藝術品。20世紀80年代末,毅然辭去二十餘年安身立命的鐵路工作,專事古玩的收、賣、研,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織綉和銀飾文化的藏品大傢。目前,珍藏服裝、雲肩、枕頂等絲織品上韆件,簪、釵、冠、手鐲、長命鎖等首飾上韆件,且藏量大、品種豐富、品相較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作者行事專注、刻苦鑽研,在明清服裝和銀飾的研究方麵尤見成效,並心係傳統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播與傳承,創辦瞭“雅俗藝術苑”,為廣大藝術品研究者、愛好者提供瞭一個小小的文化交流平颱。同時,還為各地博物館的籌建、各類藏品的展覽以及學者專傢的著書等提供瞭大量的藏品和相關圖片。
  憑藉豐富的藏品、博的收藏知識、獨到的鑒彆經驗,對文物實業界和文物學術界均有一定影響和貢獻。曾任工商聯中華全國古玩業商會常務理事、北京古玩城商會古典織綉研究會會長、北京古玩城私營個體經濟協會副會長。
  二十年間,陸續齣版瞭《中國民間綉荷包》《中國民俗藝術品鑒賞刺綉捲》《民間銀飾》《圖說清代女子服飾》《圖說清代吉祥佩飾》《中國傳統首飾》(上、下冊)《中國傳統首飾 簪釵冠》等書籍。其中有幾部曾多次重印,有幾部還譯成英、德、法等文字,在多個國傢熱銷。近期,又將有幾部專業新著陸續麵世。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傳統首飾和服飾收藏大傢——王金華先生的又一本精品力作,藏品數不勝數,之豐、之美、之寶貴,在本書中盡顯無疑,讓人為之嘆服、沉醉.......

目錄

目錄

淺說傳統銀飾………………………………………………… 1

手鐲
文字紋鐲
銀壽字紋馬蹄形手鐲………………………………………… 8
銀鎏金福祿壽手鐲…………………………………………… 9
銀寬邊壽字紋手鐲…………………………………………… 10
銀福壽雙全手鐲……………………………………………… 11
銀鍍金壽字紋手鐲…………………………………………… 11
銀阿彌陀佛手鐲……………………………………………… 12
銀鍍金盤長福壽紋手鐲……………………………………… 13
銀花卉雙喜紋手鐲…………………………………………… 13
銀壽字紋素身手鐲…………………………………………… 14
銀壽字紋、花卉紋滿花手鐲………………………………… 14
銀福壽紋馬蹄形手鐲………………………………………… 15
銀團壽紋扁鼓形手鐲………………………………………… 15
銀福祿壽雙喜紋手鐲………………………………………… 15
銀雙喜紋車道手鐲…………………………………………… 16
銀鎏金天作之閤手鐲………………………………………… 16
銀篆體壽字紋手鐲…………………………………………… 17
銀福壽紋手鐲………………………………………………… 17
銀鏤空團壽紋手鐲…………………………………………… 18
銀壽字紋滿花手鐲…………………………………………… 18
銀福祿壽喜紋手鐲…………………………………………… 19
銀鍍金萬壽紋手鐲…………………………………………… 19
銀實心壽字紋馬蹄形手鐲…………………………………… 20
銀雙喜紋手鐲………………………………………………… 20
銀福壽紋素身手鐲…………………………………………… 21
銀實心壽字紋手鐲…………………………………………… 22
銀鍍金四喜紋手鐲…………………………………………… 23
各式銀壽字紋手鐲…………………………………………… 23
銀道光四年閏七月文字紋手鐲……………………………… 24
銀大清道光七年閏五月文字紋手鐲………………………… 25
銀一品夫人花卉紋手鐲……………………………………… 26
銀壽字紋馬蹄形手鐲………………………………………… 28
銀鎏金壽字紋手鐲…………………………………………… 30
銀壽字紋手鐲………………………………………………… 32
銀琺琅彩鏤空文字紋手鐲…………………………………… 34

藤鐲
琺琅彩二龍戲珠銀包藤手鐲………………………………… 36
二式銀鑲藤手鐲……………………………………………… 37
銀包風藤素手鐲……………………………………………… 37
各式銀包藤手鐲……………………………………………… 38
銀包藤童手鐲………………………………………………… 39
鏨花銀包藤手鐲……………………………………………… 40
雙股銀包藤手鐲……………………………………………… 40
單股銀包藤手鐲……………………………………………… 41
各式單、雙股銀包藤手鐲…………………………………… 41
海柳金銀銅編絲手鐲………………………………………… 42
海柳編絲手鐲………………………………………………… 43
海藤編絲手鐲………………………………………………… 44
海藤紫銅編絲手鐲…………………………………………… 45
銀包風藤二龍戲珠手鐲……………………………………… 45
各式銀包風藤手鐲…………………………………………… 46
九式銀包藤手鐲……………………………………………… 48
銀包藤琺琅彩手鐲…………………………………………… 50
銀包藤二龍戲珠手鐲………………………………………… 52
銀鑲藤手鐲…………………………………………………… 53
銀鑲風藤忍耐為高文字紋手鐲……………………………… 53

琺琅彩鐲
銀琺琅彩鏨花寬手鐲………………………………………… 55
銀琺琅彩空心手鐲…………………………………………… 56
銀琺琅彩花卉紋手鐲………………………………………… 57
銀琺琅彩機械成型手鐲……………………………………… 57
銀琺琅彩馬蹄形手鐲………………………………………… 58
銀琺琅彩琴棋書畫手鐲……………………………………… 59
銀琺琅彩手鐲………………………………………………… 60
銀琺琅彩福壽紋手鐲………………………………………… 61
銀琺琅彩吉祥如意手鐲……………………………………… 62
銀琺琅彩竹節手鐲…………………………………………… 63
銀琺琅彩帶扣手鐲…………………………………………… 64
銅包銀琺琅彩手鐲…………………………………………… 65
銀琺琅彩人物紋手鐲………………………………………… 66
銀琺琅彩花卉紋指南針手鐲………………………………… 68
銀琺琅彩帶鏈手鐲…………………………………………… 69
銀琺琅彩人物故事手鐲……………………………………… 70
銀琺琅彩白族手鐲…………………………………………… 71
銀鑲琺琅彩鏤空手鐲………………………………………… 72

龍紋鐲
銀龍紋空心手鐲……………………………………………… 74
金龍紋手鐲…………………………………………………… 75
銅二龍戲珠手鐲……………………………………………… 75
銀二龍戲珠手鐲……………………………………………… 76
銀龍紋手鐲…………………………………………………… 76
金龍紋實心手鐲……………………………………………… 77
銀龍壽紋手鐲………………………………………………… 77
銀鎏金龍紋手鐲……………………………………………… 78
銀龍紋扁寬手鐲……………………………………………… 79
銀龍紋空心手鐲……………………………………………… 80
銀龍紋手鐲…………………………………………………… 80
銀龍紋、迴紋手鐲…………………………………………… 81
銀龍紋扭絲手鐲……………………………………………… 82
金龍紋手鐲…………………………………………………… 82
銀龍紋空心手鐲……………………………………………… 83
銀二龍戲珠響鈴手鐲………………………………………… 84
銀二龍戲珠男子編絲手鐲…………………………………… 86
銀龍紋迴族空心手鐲………………………………………… 86
銀龍壽紋實心手鐲…………………………………………… 87
銀龍紋馬蹄形實心手鐲……………………………………… 88
銀二龍戲珠鏨花手鐲………………………………………… 90
銀二龍戲珠馬蹄形手鐲……………………………………… 91
金龍紋手鐲…………………………………………………… 91

編絲紋鐲 麻花紋鐲
各式銀編絲紋手鐲…………………………………………… 93
銀麻花紋手鐲………………………………………………… 94
銀鎏金麻花紋手鐲…………………………………………… 94
銀鎏金雙股麻花紋手鐲……………………………………… 95
金編絲紋手鐲………………………………………………… 95
銀編絲紋手鐲之一…………………………………………… 95
銀編絲紋手鐲之二…………………………………………… 96
銀編絲紋二龍戲珠手鐲……………………………………… 97
各式銀麻花紋手鐲…………………………………………… 98
各式銀編絲紋手鐲…………………………………………… 99
銀馬蹄形麻花紋手鐲………………………………………… 100
銀編絲麻花紋手鐲…………………………………………… 101
銀編絲平安紋手鐲…………………………………………… 102
銀鎏金馬蹄形麻花紋手鐲…………………………………… 103
銀麻花紋素手鐲……………………………………………… 104
銀編絲紋手鐲………………………………………………… 105
銀編絲、花絲麻花紋手鐲之一……………………………… 105
銀編絲、花絲麻花紋手鐲之二……………………………… 106
銀編絲、花絲麻花紋手鐲之三……………………………… 106
銀編絲、花絲麻花紋手鐲之四……………………………… 107
銀鎏金麻花竹節紋手鐲……………………………………… 107
銀鍍金編絲紋手鐲…………………………………………… 108
銀鍍金麻花紋手鐲…………………………………………… 108
銀鏨刻扭絲馬蹄形麻花紋手鐲……………………………… 109
銀銅兩色麻花紋手鐲………………………………………… 110
各式銀麻花紋實心手鐲……………………………………… 110
各式銀編絲麻花紋手鐲……………………………………… 111
銀麻花紋琴棋書畫手鐲……………………………………… 112

花卉紋鐲
銀福壽花卉紋手鐲…………………………………………… 114
銀梅花紋手鐲………………………………………………… 115
金鏤空花卉紋手鐲…………………………………………… 116
銀鏤空花卉紋手鐲…………………………………………… 118
銀鎏金萱草蝙蝠珍珠地手鐲………………………………… 120
銀花卉紋護腕鐲……………………………………………… 121
銀吉祥花卉紋手鐲…………………………………………… 122
銀鎏金花卉紋手鐲…………………………………………… 122
銀花卉紋鍾錶式手鐲………………………………………… 123
銀掐腰花卉紋手鐲…………………………………………… 123
銀鏤空花卉紋手鐲…………………………………………… 123
銀梅竹紋手鐲………………………………………………… 124
銀鍍金掐絲立體花卉紋手鐲………………………………… 125
銀花卉紋空心手鐲…………………………………………… 126
銀鏨刻花卉紋手鐲…………………………………………… 126
銀葫蘆型鏨花手鐲…………………………………………… 127
銀梅花紋臂釧………………………………………………… 127
銀鍍金花卉紋手鐲…………………………………………… 128
銀寬邊方勝花卉紋手鐲……………………………………… 128
銀寬邊花卉紋手鐲…………………………………………… 129
銀窄邊刻花手鐲……………………………………………… 129
銀如意花果紋手鐲…………………………………………… 130
銀四藝雅聚花草紋手鐲……………………………………… 130
各式銀花卉紋手鐲…………………………………………… 131
金鏤空花卉紋手鐲…………………………………………… 132
銀花卉紋手鐲………………………………………………… 133
銀方勝花草葫蘆紋手鐲……………………………………… 134

人物紋鐲
銀人物故事手鐲……………………………………………… 136
銀寬形人物紋手鐲…………………………………………… 137
銀寬邊人物紋手鐲…………………………………………… 137
銀立體戲麯人物手鐲………………………………………… 138
金人物故事手鐲……………………………………………… 139
銀人物故事龍紋手鐲………………………………………… 140
銀鍍金人物故事手鐲………………………………………… 141
銀嬰戲圖手鐲………………………………………………… 142
銀人物紋手鐲………………………………………………… 143
銀鍍金人物紋手鐲…………………………………………… 143
銀人物紋寬手鐲……………………………………………… 144
銀漁樵耕讀紋手鐲…………………………………………… 144
銀鎏金人物花卉紋手鐲……………………………………… 145
銀人物花卉紋寬手鐲………………………………………… 146
銀戲麯人物故事紋手鐲之一………………………………… 146
銀戲麯人物故事紋手鐲之二………………………………… 147
銀鍍金人物紋寬手鐲………………………………………… 148
銀戲麯人物故事紋手鐲之三………………………………… 150
銀福壽雙全戲麯人物手鐲…………………………………… 156
銀琺琅彩人物紋手鐲………………………………………… 162
銀人物紋如意形寬手鐲……………………………………… 163
銀人物紋如意形手鐲………………………………………… 164
銀錯金人物紋手鐲…………………………………………… 166
銀一團和氣手鐲……………………………………………… 167
銀戲麯人物花卉紋手鐲……………………………………… 168
二式銀人物紋手鐲…………………………………………… 169

鑲珊瑚鐲
銀鑲珊瑚首飾………………………………………………… 171
銀鎏金鑲珊瑚護腕手鐲……………………………………… 172
銀鑲珊瑚珠手鐲之一………………………………………… 173
銀鑲珊瑚珠手鐲之二………………………………………… 174
銀鑲珊瑚珠手鐲之三………………………………………… 175
四式銀鑲珊瑚手鐲…………………………………………… 176
銀鑲小珊瑚珠手鐲…………………………………………… 178
銀琺琅彩鑲珊瑚珠手鐲……………………………………… 179
銀鑲珊瑚手鐲之一…………………………………………… 180
銀鑲珊瑚手鐲之二…………………………………………… 180
銀鑲珊瑚帶掛扣手鐲………………………………………… 181
銀琺琅彩鑲珊瑚寬手鐲……………………………………… 181
銀鑲珊瑚手鐲之三…………………………………………… 182

動物紋鐲
銀蛙紋手鐲…………………………………………………… 184
銀獅子滾綉球手鐲…………………………………………… 185
銀喜鵲登梅雙道紋手鐲……………………………………… 186
銀獅子紋手鐲………………………………………………… 188
銀動物紋大寬邊手鐲………………………………………… 189
金動物紋手鐲………………………………………………… 190
銀鍍金玳瑁魚紋手鐲………………………………………… 191
銀喜鵲登梅手鐲……………………………………………… 192

其他類鐲
各式銀手鐲之一……………………………………………… 194
各式銀手鐲之二……………………………………………… 196
各式銀手鐲之三……………………………………………… 198
金錢套紋首飾………………………………………………… 199
金錢套紋手鐲………………………………………………… 200
各式銀手鐲之四……………………………………………… 200
銀車道紋手鐲………………………………………………… 201
銀鎏金串珠紋手鐲…………………………………………… 201
銀連珠紋手鐲之一…………………………………………… 202
銀連珠紋手鐲之二…………………………………………… 202
銀連珠紋帶榫扣手鐲………………………………………… 203
銀錶式手鐲…………………………………………………… 204
銀響鐲………………………………………………………… 204
金手鐲………………………………………………………… 205
銀鎏金水族手鐲……………………………………………… 205
各式銀手鐲之五……………………………………………… 206
銀素紋(鎏金)手鐲………………………………………… 207
金六角多邊形手鐲…………………………………………… 208
銀錢套紋手鐲………………………………………………… 208
金博古紋手鐲………………………………………………… 209
各式銀手鐲之六……………………………………………… 209
銀鎏金雙節空心手鐲………………………………………… 210
金壘絲鑲寶石手鐲…………………………………………… 211
烏銀錯金手鐲………………………………………………… 212
銀博古紋手鐲………………………………………………… 213
三道紋銀鍍金手鐲…………………………………………… 214
金鑲翠手鐲…………………………………………………… 214
金首飾………………………………………………………… 216
銀車道紋手鐲………………………………………………… 217
銀方勝紋手鐲………………………………………………… 218
各式銀鎏金、琺琅彩手鐲…………………………………… 219
各式銀車道紋手鐲…………………………………………… 219
各式銀手鐲之七……………………………………………… 220
各式銀鏤空手鐲……………………………………………… 222
銀龜背紋手鐲………………………………………………… 224
銀錢套紋手鐲………………………………………………… 225
銀鏤空水波紋手鐲…………………………………………… 226
各式銀手鐲之八……………………………………………… 227
銀鏤空響鐲…………………………………………………… 228
銀暗八仙紋手鐲……………………………………………… 229
各式銀手鐲之九……………………………………………… 230
各式銀手鐲之十……………………………………………… 232
四式銀手鐲…………………………………………………… 234
各式銀手鐲之十一…………………………………………… 236
鎏金錯烏銀手鐲、扁方……………………………………… 238
銀鍍金雙股手鐲……………………………………………… 241
各式銀按扣手鐲……………………………………………… 242
銀車道紋手鐲………………………………………………… 243
銀手鐲………………………………………………………… 244
銀包金手鐲…………………………………………………… 245
銀佛手紋手鐲………………………………………………… 246
銀鎏金鑲鬆石碧璽手鐲……………………………………… 247
銀鎏金鑲寶石手鐲…………………………………………… 248
銀鑲料石寬體手鐲…………………………………………… 249
銀鑲料石手鐲………………………………………………… 249
各式銀手鐲之十二…………………………………………… 250
銀臂鐲………………………………………………………… 251
銀鍍金鏤空手鐲……………………………………………… 252
銀鏤空雙股響鐲……………………………………………… 252
銀鍍金吉祥文字空心手鐲…………………………………… 253
銀鑲鬆石男式手鐲…………………………………………… 254
金佛手鐲……………………………………………………… 255
銀鍍金蒜頭手鐲……………………………………………… 255
各式銀手鐲之十三…………………………………………… 256
銀盤長紋手鐲………………………………………………… 257
金竹節紋手鐲………………………………………………… 258
金跳脫………………………………………………………… 259
銀四藝雅聚手鐲……………………………………………… 260
銀馬蹄形手鐲………………………………………………… 261
各式象牙手鐲之一…………………………………………… 262
象牙鑲銀手鐲………………………………………………… 263
象牙琺琅手鐲………………………………………………… 263
各式象牙手鐲之二…………………………………………… 264
各式象牙手鐲之三…………………………………………… 264
銀鑲象牙手鐲………………………………………………… 265
珊瑚手串之一………………………………………………… 266
珊瑚手串之二………………………………………………… 267
金竹節紋手鐲………………………………………………… 268
鎏金梅花紋手鏈……………………………………………… 269

戒指 耳飾
銀蝴蝶壽字紋蓋戒…………………………………………… 273
銀鑲珊瑚鬆石蓋戒…………………………………………… 274
銀鑲瑪瑙蓋戒………………………………………………… 275
銀琺琅彩人物蓋戒…………………………………………… 276
銀琺琅彩魚戲蓮紋、南瓜紋蓋戒…………………………… 277
銀琺琅彩貓戲蝴蝶蓋戒……………………………………… 278
銀琺琅彩壽字紋/蓮花紋戒指 ……………………………… 279
銀琺琅彩喜鵲登梅蓋戒……………………………………… 279
銀琺琅彩蛙紋戒指…………………………………………… 280
銀琺琅彩戲麯人物故事戒指………………………………… 281
銀琺琅彩蛙紋/梅花紋戒指 ………………………………… 281
各式銀蓋戒…………………………………………………… 282
銀青蛙紋戒指………………………………………………… 283
銀蛙戒指……………………………………………………… 283
各式銀蛙戒指………………………………………………… 284
各式銀戒指之一……………………………………………… 285
銀鳥禽紋/鬆鼠紋蓋戒 ……………………………………… 286
銀喜鵲登梅紋蓋戒…………………………………………… 287
銀鏨花墜戒…………………………………………………… 288
銀獅子紋墜戒………………………………………………… 289
各式銀動物紋蓋戒…………………………………………… 290
銀花卉紋蓋戒………………………………………………… 291
銀人物紋蓋戒………………………………………………… 292
銀琺琅彩喜鵲登梅蓋戒……………………………………… 293
銀琺琅彩蟾蜍紋蓋戒………………………………………… 294
頂針銀戒指…………………………………………………… 295
各式銀戒指之二……………………………………………… 296
銀琺琅彩蓋戒………………………………………………… 297
各式鏨花銀戒指……………………………………………… 297
各式銀戒指之三……………………………………………… 298
各式銀戒指之四……………………………………………… 298
銀掛墜戒指…………………………………………………… 298
銀鳳穿牡丹葫蘆紋耳墜……………………………………… 299
銀琺琅彩蟬紋耳墜…………………………………………… 300
銀琺琅彩雙喜紋耳墜………………………………………… 300
銀琺琅彩錢幣花卉雙全耳墜………………………………… 301
銀琺琅彩蝴蝶花卉紋耳墜…………………………………… 301
銀琺琅彩壽字紋耳墜………………………………………… 302
銀琺琅彩魚紋耳墜之一……………………………………… 302
銀琺琅彩魚紋耳墜之二……………………………………… 303
銀琺琅彩魚紋耳墜之三……………………………………… 303
銀琺琅彩魚紋耳環之四……………………………………… 303
銀琺琅彩香荷包耳墜………………………………………… 304
銀琺琅彩魚紋耳墜之五……………………………………… 305
銀琺琅彩蝴蝶紋耳墜………………………………………… 305
銀琺琅彩瓜瓞綿綿耳墜……………………………………… 306
銀琺琅彩牡丹紋耳墜………………………………………… 307
銀點翠盤長紋耳墜…………………………………………… 308
銀金魚紋耳墜………………………………………………… 309
銀蝙蝠紋耳環………………………………………………… 310
銀鯉魚跳龍門耳墜…………………………………………… 311
銀扭花香荷包耳墜…………………………………………… 312
銀魚紋耳墜…………………………………………………… 312
銀鍍金鳥禽紋耳墜…………………………………………… 313
銀花卉魚紋耳墜……………………………………………… 313
盤長紋金耳環………………………………………………… 314
四閤如意金耳環……………………………………………… 314
銀鎏金盤長紋耳環…………………………………………… 315
銀步搖壽字紋耳墜…………………………………………… 315
銀扭花葡萄紋耳墜…………………………………………… 316
銀琺琅彩花卉紋耳環………………………………………… 316
銀點翠花卉紋耳墜…………………………………………… 317
銀點翠鑲珊瑚龍紋耳墜……………………………………… 317
銀點翠蝙蝠紋耳墜…………………………………………… 318
銀點翠金魚紋耳墜…………………………………………… 318
銀牡丹紋耳墜………………………………………………… 319
銀石榴紋耳墜………………………………………………… 320
銀扭花香荷包耳墜…………………………………………… 320
銀牡丹花紋耳墜……………………………………………… 321
金空心葫蘆耳墜……………………………………………… 321
金絲葫蘆耳墜………………………………………………… 322
金/玉葫蘆耳墜 ……………………………………………… 322
銀琺琅彩長耳墜……………………………………………… 323
銀點翠喜鵲登梅耳墜………………………………………… 324
銀點翠龍紋耳墜……………………………………………… 325
銀鑲珊瑚耳墜………………………………………………… 326
銀龍紋耳墜…………………………………………………… 327
銀方孔錢耳墜………………………………………………… 328
銀點翠鑲珍珠耳墜…………………………………………… 328
銀倒掛毛驢耳墜……………………………………………… 329
銀點翠鑲紅寶石耳墜………………………………………… 329
各式銀耳環、耳墜…………………………………………… 332
銀點翠燈籠紋耳墜…………………………………………… 333
銀鑲翠耳墜…………………………………………………… 334
銀鑲碧璽耳墜………………………………………………… 334
銀點翠花籃耳墜……………………………………………… 335
銀鑲料石耳墜………………………………………………… 335
銀點翠耳墜…………………………………………………… 336
銀三多紋耳墜………………………………………………… 336
銀鑲紅瑪瑙耳墜……………………………………………… 337
金耳墜………………………………………………………… 337
銀響鈴耳墜…………………………………………………… 338
銀琺琅彩耳墜………………………………………………… 338
銀琺琅彩魚紋耳墜之一……………………………………… 338
銀琺琅彩魚紋耳墜之二……………………………………… 339
銀耳墜………………………………………………………… 339

參考文獻……………………………………………………… 341
後記…………………………………………………………… 343


精彩書摘

淺說傳統銀飾

中國的傳統銀飾,特彆是手鐲、戒指和耳飾,其最突齣的特點就是:式樣最為豐富、價格最為低廉、藏者最為普及。故而,纔能夠在傳統藏品中低調傳承,在交易市場上獨善其身。
作為一名傾情鄉土的普通民間收藏者,三十多年來,筆者的關注視角和尋訪方嚮不但不可能避開農傢老銀,而且還以此為基礎,量化瞭係列、歸集瞭門類。
自古以來人們就深信,佩戴銀飾可以闢難驅邪。所以,中國民間自古就有讓小孩佩戴銀飾的習俗,這樣既有利於排除“胎毒”又能避解妖邪、舉陽得福,現代人認為:銀製品在一定範圍內能産生磁場,釋放銀離子,激發能量,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銀是檢試毒素的最好金屬,人體會不斷地排放齣一些“毒素”,銀飾可以吸收這些“毒素”,這也就是有些人佩戴銀飾後銀飾變黑的原因之一;銀有殺菌功能,用銀碗來盛放馬奶,幾天之後也不會變質,如患皮膚潰瘍病也可用銀離子溶液塗於潰瘍之處,能使大多數細菌死亡 。
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充盈、絢麗多彩。銀飾文化亦不遜色,且坦蕩富足、傲然其間。
筆者對中國傳統銀飾的鍾愛一直堅定不移,對它們的研究一直鍥而不捨。近些年來,終於有瞭些知識積纍、有瞭些業內認可、有瞭些市場份額。
有瞭積纍、有瞭認可、有瞭份額,也就有瞭責任、有瞭激情。
繼《中國傳統首飾》(上、下冊)和《中國傳統首飾 簪釵冠》之後,筆者將要通過這本《中國傳統首飾 手鐲戒指耳飾》嚮社會展示中國古典銀飾的博大精深和它們的無限魅力。
手鐲是一種戴在手腕部位的圓環形裝飾品,曾用名很多,如跳脫、腕釧、鐲、臂釧、約腕、腕闌、手環、臂環等。
手鐲在中國齣現得很早, 一些資料記載,5000 多年前,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喜歡戴這種裝飾物瞭。同時,也有人認為,現在能見到的手鐲實物,以北京門頭溝東鬍林村古墓齣土者年代為早,那是新、舊石器交替時期的遺物,距今已有一萬年曆史。從現存的器物斷麵來看,這個時期的手鐲有圓形、方形、梯形、長方形及半圓形等,外錶一般沒有紋飾,但也有些手鐲的錶麵刻有工整規矩的綫條,部分手鐲則雕琢有花紋圖案。所采用的材質也很多,主要包括動物骨骼、牙齒、貝殼、牡蠣殼、石、陶、木、藤、銅、金、銀、翡翠、水晶、珊瑚、綠鬆石等,近代還齣現瞭玻璃、塑料、樹脂,等等。
那麼,銀質手鐲具體是什麼時候齣現在我國的呢?有資料認為,西漢時期受西域文化的影響,臂環的佩戴日益盛行起來,而且造型結構豐富多樣,有可調整的臂鐲,能夠根據佩戴者的手臂尺寸決定鐲子的大小;還有種臂鐲叫“跳脫”,其端頭用金銀絲編成環套,盤成像彈簧一樣的圈狀。漢至南北朝時期,金屬材料的使用已是手鐲製作的一大特點。西漢時期則以銅鐲為主,東漢至魏晉期間銀鐲的使用便很普遍瞭。到瞭兩宋及遼金時期,一些手鐲就以金銀為主要材料,用模鑄法製作而成瞭。
手鐲這種飾品開始不叫“手鐲”,而稱“環”,三國時期魏人曹植的《美女篇》中說道:“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晉傅玄的《有女篇》也提到:“珠環約素腕,翠羽垂鮮光。”此外,手鐲又稱“約腕”,元張可久的麯:“尋思幾般,圍腰玉瘦,約腕金寬。”也有稱手鐲為“腕闌”的,元末明初陶宗儀在《元氏掖庭記》中寫道:“元妃靜懿皇後誕日受賀,六宮嬪妃以次獻慶禮……一人獻柳金簡翠腕闌。” 以後“釧”和“環”兩個名稱又通用瞭一個時期,唐徐惠(徐賢妃)詩《賦得北方有佳人》:“腕搖金釧響,步轉玉環鳴。”
然而,釧與環雖然都用於手臂,但兩者的造型並不完全相同,釧的造型類似今天的彈簧,富有彈性,可以伸縮調節,為此,必須以金屬製作。而環既可用金屬,也可用玉石等天然材料製作。《新唐書·五行誌一》稱:“世俗尚以琉璃為釵釧”,這
裏的“釧”字,分明指“環”,因為以琥珀、琉璃等材料製作的飾物不可能富有彈性,更不能調節和伸縮。“腕環”又被稱作“腕釧”。宋元之際稱腕環為“約腕”,此有宋秦觀的《促拍滿路花》詞為證:“輕紅膩白。步步熏蘭澤。約腕金環
重,宜裝飾。”
從手鐲的結構上看,一般可分為兩種:一是封閉式圓環,以玉石材料為多;二是有端口或數個鏈片,以金屬材料居多。實際上,金銀材質手鐲中,封閉式圓環的還要多些,帶鏈軸、搭扣造型等的,玉石類中倒確實是沒有。另外,還有用繩索將兩半鐲體穿係在一起的手鐲。山東麯阜西夏侯遺址齣土有一具女性骨架,右手腕上即戴著一隻石鐲,其由兩個半圓形環拼接而成,半圓形環的兩端各透鑽一小孔,用以穿係相閤。環身剖麵呈梯形,內徑偏小,手部難以通過,故在製作時將環身分成兩半,戴上之後,再用繩索穿係固結。有行傢認為,這種現象在當時非常普遍,僅江蘇省邳縣四戶鎮的大墩子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齣土有三件以半圓形環相閤而成的手鐲,齣土時佩戴位置均在人骨手腕部,因此,是手鐲無疑。
總的來看,手鐲都是能夠自由戴摘的,但也並非完全如此。有一種自小戴上、到死都不摘下的終身手鐲。這種手鐲的內徑很小,齣土時器身又完好無損,沒有斷痕,卻戴在成年死者的手腕部。所以被認為,這種手鐲是幼年時戴上的,戴上以
後即永不脫下,直至隨主入葬。
佩戴銀手鐲的意義何在呢?自古就被認為是能夠驅凶闢邪、祈佑平安的吉祥物,直到今天還是如此。因為銀手鐲所具有的讓人敬畏的寓意,文人很早就把這種敬意帶入瞭文學作品。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所著的道教洞玄經書《真誥·運象篇第一》中,記述瞭仙女萼綠華贈羊權金玉條脫的事。清蒲鬆齡在《聊齋誌異·白於玉》中寫瞭書生吳筠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燕好,臨彆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銀腕釧送給吳筠留念。多年後,這隻腕釧還保護瞭她與吳筠的子孫免受災難的故事。
對於手鐲的來曆也有很多說詞:南宋計有功所著的《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裏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傢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東漢繁欽在《定情詩》中說:“何以緻契闊,繞腕雙跳脫。”這就讓手鐲背負上瞭海誓山盟的重托,一腕光澤,也是一段塵緣,無論走得多遠,都可牢牢跳躍在手上,讓內心那腔往日意今日癡的盟約與日月一起穿梭。
“鐲”字最早在商周即已齣現,不過當時並不指首飾,而是指一種樂器,形狀似鍾,以金屬製成,古代軍隊在行軍時用以擊鼓。《周禮·地官·司徒》中說:“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金鐲擊鼓,以金鐃止鼓。”“手鐲”之名大約齣現於宋元時期,南宋洪邁的《夷堅誌》說:“在日藏小兒手鐲一雙,婦人金耳環一對。”這是目前所見文獻中較早齣現“手鐲”一名的史料。除手鐲外,也有稱其為“鐲子”或“鐲頭”的。元《碎金·服飾篇》在列舉各種首飾時,即提及“鐲頭”。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迴道:“計氏從房裏取齣一包袱東西來,解開……兩副鐲子閤兩頂珍珠頭箍。”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三迴:“早有宮娥預備香湯,替他洗浴,……手上戴瞭戒指,腕上戴瞭金鐲。” 宋代以後,“手鐲”這個名稱開始普遍齣現。宋代以後的筆記、小說、詩詞以及戲麯凡提到這種飾物時,常常稱之為“鐲”,如“金鐲”“銀鐲”等,或泛稱為“手鐲”。這一階段鐲、釧的區分不是很嚴格,稱呼也很隨意。到瞭明代,手鐲與臂釧的名稱纔完全分開,不再混用。當時的《天水冰山錄》登錄明朝大貪官嚴嵩被籍沒的傢産,曾列有首飾專項,其中釧、鐲兩名互分,
各有所指。
關於手鐲實用性的說法有好幾種:有的說,古代奴隸是要戴手銬的(大概是外國),後來奴隸解放瞭,作為紀念就演變性地戴上瞭手鐲,錶示不忘過去而奮發圖強,同時也裝飾瞭空蕩的手腕,帶來瞭美感;也有人認為,手鐲最早的齣現是圖騰
的演化;有史學傢則認為,在男性占據社會和經濟主導地位的條件下,男子將手鐲等飾物贈送給女性,隱喻拴住其人其心的目的。另外,在一些古代先民的信仰裏,手鐲往往還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四川成都一座晚唐墓中曾齣土過一個空心銀鐲,裏麵裝有一張印有佛教經咒的薄紙。清代末年,英國探險傢、考古學傢奧雷爾·斯坦因藉考察為名,從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盜走的文物中就有一張與此相類似的宋代經咒印本,上麵印有:“若有人持此神咒者,所在得勝。若有能書寫帶在頭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勝清淨。為諸天龍王之擁護,又為諸佛菩薩之所憶念。”或許,手鐲本身所具有的讓人敬畏的含義,自古就被賦予瞭能驅凶闢邪、祈佑平安的意義,在一些地方,直到今天還是如此。 
手鐲在古時並非為婦女專用,男子也可以戴之。戴手鐲的方法也沒有什麼特殊規定,既可戴在左手,也可戴在右手,或者兩手都戴。秦漢以後,男子戴此者漸少,一般多為女性,進而演變為婦女的專用飾品。手鐲的佩戴沒有身份地位之分,除瞭貴婦、宮女之外,普通婦女也有戴這種飾物的習俗。河南省偃師市酒流溝宋墓齣土的畫像磚上就繪有這種情況。畫中人物身份低卑,似乎是酒店飯館的下等廚娘。其中有幾位婦女捋起衣袖,正在燙酒斫膾,作烹調雜事。她們的腕部也戴有這種飾物。從四川省忠縣塗井蜀漢崖墓齣土的陶俑中,即可看到戴著腕環的婦女形象。佩戴者中不僅有貴婦、樂伎及舞姬,還有一些托盤執箕的奴婢,說明這種飾物在當時是不分尊卑均可使用的。當然,由於成本不同,宮廷官宦人傢的婦女能夠置辦金質等價格昂貴的手鐲,平民百姓人傢的則隻能選擇價格低廉的。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手鐲的發展同樣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思想狀況相聯係,有專著認為,綜觀各地齣土實物,曆代手鐲的演變,可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新石器時期:這個時期的手鐲大多取自天然材料,如骨、石、獸牙、木、藤、玉石、陶土。形狀包括:圓筒狀,壁腔較薄,器形高低不等,器口平整,良渚文化遺址齣土的玉鐲即是這種形狀;扁圓環,狀如瑗,即大孔的璧,璧與環形製相類,都是圓環形器物,隻是孔徑與周圍邊緣比例有所不同。(璧、瑗在古代通常被用作禮器);組閤狀,由兩個半圓形環閤並而成,半圓形環的兩端各鑽一孔,以繩帶係結;花式圓環狀,環身厚實,內壁光滑,外壁作齣各種凹凸花樣,有六角、八角、多角、齒輪形及螺鏇形等,以陶製品為主,也有少數為玉、石器。這一時期的手鐲已有瞭裝飾性,有的手鐲上還刻有簡單花紋,而且很多經過瞭初步拋光令錶麵光滑。到瞭商周至戰國時期的手鐲,所用的材料則多是玉器瞭。造型和色彩已經是格外豐富,金屬的手鐲飾品也是在這個時候齣現的。
商周時期:這個時期的手鐲仍以玉、石為主,手鐲的造型基本上保留著前期風格,扁型圓環較多,其特點是環身扁薄,中孔四周突起,形成一圈凸緣;也有正反兩麵均作凸緣的,以便佩戴時更加舒適。金屬手鐲在這個階段也已齣現,通常以0.3厘米粗的金條彎製成環狀,兩端錘扁,其狀宛如扇麵,內濛古昭烏達盟寜城西周墓齣土的金鐲亦屬這種類型。
春鞦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的手鐲質料仍可分成金屬類及玉石類兩種。金屬手鐲以少數民族佩戴為多,所用材料以銅為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齣土的四件銅鐲則以銅條彎麯而成,兩端的接頭分開,可調節鬆緊。這個時期的玉鐲造型與新石器時期的一種形體相似,不同的是在鐲麵上增加瞭紋飾,紋樣主要有榖紋、雷紋、蟠虺紋等。四川省普格縣小興場墓群發現有各式銅鐲五十件,內飾以精美的山字紋、雲紋、圓圈紋和鋸齒紋等。
漢至南北朝時期:金屬材料的大量使用是這個時期手鐲製作的一大特點。總的來看,西漢時期以銅鐲為主,東漢至魏晉期間,銀鐲的使用則比較普遍。一種以銅為原料,用模鑄法製作,外形呈圓管狀,為加強裝飾效果,有時在鐲麵上還鏨刻紋飾,或鑲嵌寶石;還有一種以較粗的金絲、銀絲或銅絲彎製成環狀,接頭部分互相連接,呈封閉式,器身大多不用紋飾,形製簡潔,製作方便,多齣現在東漢以後。也有少數手鐲的鐲身被錘壓成花瓣狀或銼鋸成齒輪狀。西漢以後,由於受西域文化與風俗的影響,佩戴臂環之風盛行,臂環的樣式很多,有自由伸縮型的,這種臂環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北宋瀋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寢,得玉臂之,功侔鬼神。”還有一種叫做“跳脫”的臂環,如彈簧狀,盤攏成圈,少則三圈,多則十幾圈,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套,用於調節鬆緊。這種“跳脫”式臂環,可戴於手臂部,也可戴於手腕部。
隋唐五代時期:這個時期的手鐲製作愈益精巧,造型設計也更加彆緻,構造更加復雜,其顯著特點是在鐲身裝有鉸具或活軸,以便開閤。陝西省西安市何傢村唐代窖藏手鐲全器以白玉鑲金為之,玉作環身,斷麵呈扁圓形,分製成三節,每節長短相等,兩端都用金花鉸具相連,鉸具被壓製成虎頭型,虎頭與虎頭相對,虎齒之間即為鉸具的軸心。整件器物造型彆緻,製作精美,估計是宮廷用物。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另一對手鐲形製也與此相同,隻是鉸具不作虎頭,而用花朵,花芯部分則鑲嵌寶石。北宋瀋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介紹說:“予曾見一玉臂釵,兩頭施轉關,可以屈伸,閤之令圓,僅於無縫,為九龍繞之,功侔鬼神。”
這一時期,女性采用鐲子裝飾手臂日益盛行,稱為臂釧。鐲子的佩戴已經不僅是宮廷貴族的愛好瞭,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是相當喜愛。在唐宋兩朝,手鐲在材料和製作水平方麵有瞭很大程度的進步,除瞭金屬手鐲和玉鐲,還有金鑲玉的手鐲,而
且手鐲有圓環形和串珠形以及絞絲形、辮子形和竹子形。
兩宋及遼金時期:這個時期的手鐲大緻有三種類型。以金銀為主要材料,用模鑄法製作而成的,鐲麵上鏨刻各式圖紋,有的還將兩端加工成龍首或獸頭形;以銀片衝壓後彎製而成的,上飾槽紋或花紋,兩宋時期的手鐲多為這種樣式;以金、銀條錘扁後彎麯成環形的,其或作一圈,或作兩圈,兩端以較細的金銀絲編成套環連綴,以便調節口徑。
元明清時期:這個時期的手鐲形製嚮精緻輕巧發展,尤其到瞭清代,更是追求細巧繁瑣效果。有為缺口圓環形、環身多為聯珠狀的,通用於元明清各代,在遼代手鐲基礎上改進而成;有以金銀條彎製成環狀的,環身斷開,兩端作龍首形,北京市海澱區八裏莊明代武清侯李偉夫婦閤葬墓齣土的金鐲,就做成這種形狀,全器以0.6厘米粗、20厘米長的粗金條打製而成,兩端雕鏨成龍首之形,龍首相對,環身部分則素而無紋。另外,還有在兩個龍首之間,雕鏨齣一顆圓球,形成雙龍戲珠的。明清時期手鐲的特點是用料考究、製作精巧、花樣繁雜,有記載的手鐲有:金貫珠鐲、金螭頭鐲、金鑲珠寶掐絲大手鐲,金鑲玉嵌珠寶手鐲、金掐絲鐲、金壘絲嵌珠鐲、金八方鐲
等。不僅質料不同,造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壘金絲為龍鳳形,其金絲細如蝦須;有的在器物中嵌以細小珠粒,隨著手臂的擺動發齣聲響。還有一種以金銀條彎製成環狀,兩端作龍首形,兩個龍頭之間,再鑲嵌一顆圓球,形成“雙龍戲珠”狀。
民國初期:這個時期的手鐲款式受外來影響較大,無論在造型設計、材料選擇、製作方式等方麵,都與以往有所不同。主要有以金銀製成數塊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八角形飾牌,飾牌上鑲嵌以各色寶石,其中有的兩端以金銀絲編織成鏈條,使用時以鏈扣搭連。還有由數塊金屬片鑲寶石連綴而成,每塊飾片之間用鉸鏈連接,打開時呈長條形,兩端用金屬搭扣相連扣結。這兩種手鐲,目前民間還有不少藏品。此外,還有翡翠鐲、白玉鑲嵌鐲、金剛鑽鐲、時辰錶鐲、風藤鐲、包金鐲、羊脂鐲、金鑲藤鐲等。民國時期的婦女十分喜歡佩戴手鐲,手鐲的樣式因此而韆變萬化。
與腕釧相類似的飾物還有臂釧。本書登載瞭筆者的兩隻臂釧,金銀材質的各一隻。臂釧是套在手臂上的一種環形裝飾品,亦稱“臂環”。早期臂釧實物多齣現於北方地區,河北省懷來縣北辛堡戰國墓中即齣土有這種裝飾品。臂釧和腕釧形式相類似,隻是所戴部位不同,腕釧戴手腕,臂釧則戴於手臂。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鹽商婦》詩:“商婦,多金帛,不事田農與蠶績。南北東西不失傢,風水為鄉船作宅。本是揚州小傢女,嫁得西江大商客。綠鬟富去金釵多,皓腕肥來銀釧窄。前呼蒼頭後叱婢,問爾因何得如此?……”此詩通過一副臂飾生動確切地描寫瞭一個傢境貧寒的普通女子,嫁給瞭一個富裕鹽商之後,逐漸心寬體胖,最後成瞭“前呼蒼頭後叱婢”的貴婦。詩文僅用瞭寥寥數字,就將錶達意境深刻地概括瞭齣來,“皓腕肥來銀釧窄”,意思是,這個女子由於不從事農桑勞作,變得又白又胖,最後連原來的銀釧都快戴不下瞭。這首詩還反映齣當時婦女的一種裝飾習俗,名叫“銀釧”的飾物。
臂釧也稱之為跳脫,在古代的詩文中,常常有將兩者混稱的現象。因纏繞於臂,古代又將臂釧稱之為“纏臂金”,如北宋蘇東坡《寒具》詩:“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總之,古代婦女的首飾中有“釧”之物,雖然形製相近,但作用稍有不同,一種戴於手臂,一種戴於手腕。從大量跡象來看,婦女所戴之釧,是從手鐲演變而來。手鐲在古代是一種常用的飾物,不分男女,都可佩戴。有些民族的男女,還在兩隻手臂上同時佩戴上數個手鐲,從手腕開始,一直戴到手臂。也許是受這種裝飾風氣的影響,一種新型的裝飾物應運而生,那就是將幾個手鐲閤並製作在一起,形成一種飾物,稱為“釧”。不過把這種飾物稱為釧,也可能是漢代以後的事情。目前所見古文獻中,“釧”字的齣現以東漢為早。從漢代開始,戴釧者主要為女性,男性用此者很少。
臂釧的具體形製於兩韆多年間變化不大,通常將金銀條錘扁,盤繞成螺鏇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八圈,也有十幾圈的。兩端另用金銀絲編製成環套,以便調節鬆緊。金銀條的錶麵,除扁平形以外,也有呈弧形的。考究的還在金銀條上鑲嵌上各色珠寶。金銀條本身,也有花、素之分:鏤刻有花紋的,稱“花釧”,素而無紋的,稱“素釧”。《天水冰山錄》在登記嚴嵩傢産時,就有“金花釧”、“金素釧”這樣的叫法。
對於手鐲的佩戴也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戴一隻手鐲時,應戴在左手上;戴兩隻時,可每隻手戴一隻,也可以都戴在左手上;戴三隻時,應該都戴在左手上,不可一手戴一隻,另一手戴兩隻。同時,手鐲要與戒指、服裝樣式協調統一。
作為中國文物界的一名小小民間收藏者,以三十多年風雨曆程觸覽韆百年傳統文化,筆者身不由己地生就一種難以釋懷的情感和責任。獨享曆史壯景,於心不安。於是,根據自己的藏品,針對文物書籍市場的稀缺情況,決心迴報社會、獻愛祖國。幾年前,筆者嘗試著編寫瞭第一本文物鑒賞類書冊,不想很受讀者歡迎和業界肯定,得到更多的希望反饋和鼓勵後,又陸續齣版瞭幾本。由於“文革”(文化大革命),筆者接受的課堂教育十分有限,但揚長避短,利用自己的藏品和文物鑒賞類書籍格式齣書,且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支撐,還是沒有問題的。可總是“圖說”式地編書,因為沒有作者的感悟,也就是以僵化、冷酷的麵孔示人,亦不能雅俗共賞地滿足更多初入藏
界朋友的需求,不能迎閤方興未艾的收藏熱,筆者甚感不安。
這樣,於此前首先齣版瞭帶有工藝注解的《中國傳統首飾》一書,雖說圖文不少,本冊也厚重,然而,依舊歉疚,總覺得還有很多東西沒有編寫進去,尤其是情感的交流甚是稀少,感悟、感想還不夠,對工藝的贊美也不到位。於是,筆者又續
寫瞭圖、文、說、談為一體的續篇——《中國傳統首飾 簪釵冠》。這本書籍的寫法,對筆者來說是第一次,在著書中也不多見,可使不同讀者按需索讀。需要說明的是,書中的議論性觀點中,有些是參考融解他人的,或帶些個性認識,因而無法
一一核證。所以,不敢保證所述都精準,都能得到認可。但是,書中圖片都是原汁原味的真品實物,有的盡管做瞭些修復,然而這在古玩行、在博物館中本是司空見慣的必要手段,同樣是一種學問。其中,也有一些因材料、工藝等原因,一時難以完全修復者,隻好原物原用,是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瞭,這主要是點翠飾品。文物論道和民間收藏,本身就異常活躍,是眾說紛紜的一方熱土,而這一領域的生機和動力也恰恰在此。這本《中國傳統首飾 手鐲戒指耳飾》,也是如上思路,通過展示我國傳統銀飾傢族中另外的一些飾品,進一步豐富華夏文化寶庫。
筆者寫書是因為與這些飾品有瞭情感,而不是貪圖名利,因為這遠比利用同等時間和精力,成功交易藏品的收益要少得多。然而,隻有金錢沒有貢獻,讓人心存愧疚乃至罪意。與韆百萬中國的民間職業文物收藏傢相比,這些飾品雖然不全是價格、價值最上乘的精美寶器,也無意與宮廷、皇傢的銀飾相提並論,但是,它卻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大眾民間文化,它涉及麵極廣、人群極多。沒有民間的靈氣,就等於沒有真實的生活,我們就是應該歌頌那些最優秀的民間藝術和民間手藝人。民間藝術是社會的,其中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對於書中的夾敘夾議,筆者無意讓大傢全部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纔是學問。收藏圈裏,人纔濟濟、藏龍臥虎,隻有學習、學習、再學習,用滿腔熱忱考察民間藝術,用滿腔情懷頌揚銀飾文化,纔會真正的有所作為。
深知,本書的編寫並不十分完美,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甚至是錯誤。所以,十分歡迎大傢的批評指正,探討交流,在新的層麵上共同享受老銀飾收藏的快樂。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圖書簡介。 --- 《凝固的史詩:中國古代建築的形製與精神》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探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獨特魅力及其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我們將超越單純的結構介紹,著重展現建築如何作為曆史的載體、哲學的體現以及社會秩序的縮影,全景式地描繪齣中國古代匠心獨運的營造智慧與審美情趣。 第一部:天地之間——建築的哲學基石 中國古代建築的精髓,根植於“天人閤一”的宇宙觀。本部分將詳細闡述古代“風水”理論、陰陽五行學說如何滲透到選址、布局與形製設計之中。 1.1 宇宙的摹寫:中軸對稱與等級秩序 重點分析以宮殿、廟宇為代錶的群體建築群,如何通過嚴格的中軸綫對稱布局,構建齣等級森嚴、秩序井然的社會結構模型。從宏大的紫禁城到地方官署,每一進院落、每一座殿堂的開間數、屋頂形式的選擇,都精準對應著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我們將探討“明堂”與“九宮格”思想在都城規劃中的體現,揭示建築空間如何服務於政治權力的錶達。 1.2 結構的選擇:木構架的科學與藝術 中國建築的核心技術在於榫卯結構。本書將細緻剖析梁、柱、檁、枋之間精妙的咬閤關係,論證木構架在抗震性能、可拆卸性及材料可得性上的優越性。我們會用圖示結閤實例,講解鬥栱係統的演變曆程——從早期的結構支撐,如何逐步發展成為集力學功能與裝飾美學於一身的復雜構件。這不是簡單的技術介紹,而是對古人因地製宜、順應自然的智慧的贊頌。 1.3 空間的敘事:圍閤與滲透 與西方注重嚮外擴張的建築風格不同,中國古代建築更強調嚮內收斂的“院落”概念。本章將探討內嚮型庭院空間如何創造齣私密、寜靜的生活環境,以及通過廊、軒、門洞等元素實現的“移步換景”的觀賞體驗。從江南園林的麯摺有緻到北方四閤院的規整大氣,空間組織的多樣性背後,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理解。 第二部:形製的演變——從原始到鼎盛 本書將以時間為軸,梳理中國建築風格的流變,重點考察不同曆史階段的標誌性建築類型。 2.1 土木初創:史前至秦漢的奠基 追溯新石器時代的半坡遺址、河姆渡的乾欄式建築,探討早期夯土技術和颱基製度的形成。秦漢時期,高颱建築的盛行(如未央宮),標誌著國傢禮製體係對建築形製強有力的規範化。 2.2 融閤與創新:魏晉隋唐的輝煌 佛教的傳入極大地豐富瞭建築語匯,石窟寺、佛塔的齣現,帶來瞭中亞和印度的元素,並被迅速“中國化”。唐代是中國古典建築的黃金時代,本書將重點分析現存的如五颱山南禪寺、佛光寺等實例,剖析其雄渾大氣、簡潔有力的風格特徵,以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2.3 細膩與繁復:宋元時期的成熟 宋代官方建築規範《營造法式》的頒布,標誌著建築技術和審美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本部分將對比唐代建築的“氣度”與宋代建築的“典雅”,探討其在細部處理、色彩運用上的變化。同時,對元代在特定區域(如大都建設)的規劃思想進行分析。 2.4 臻於完善:明清的集大成與定型 明清兩代,中國古代建築體係達到瞭最後的定型和集大成階段。本書將詳細解讀官式建築(如故宮)的色彩體係(黃瓦、硃牆、彩畫)所蘊含的象徵意義,以及等級製度在梁枋彩畫圖案、屋頂形式(廡殿頂、歇山頂的嚴格區分)中的極緻體現。同時,也會關注這一時期地方民居(徽派、晉商大院等)的地域性特色和工藝的精湛發展。 第三部:材料、工藝與裝飾的語言 建築不僅是結構,更是裝飾的載體。本部分將聚焦於建築的“皮膚”與“衣飾”。 3.1 磚瓦的藝術:從土坯到琉璃 磚和瓦是中國建築最主要的錶皮材料。我們將考察不同時期磚雕、鋪地磚的紋飾變化,以及燒製工藝的進步如何影響建築的耐久性和觀感。特彆對琉璃瓦的起源、顔色等級及其在皇傢建築中的唯一使用權進行深入探討。 3.2 彩繪與雕刻:敘事性的裝飾母題 建築彩畫不僅僅是美化,更是“言說”曆史和教化民眾的工具。我們將解析和璽彩畫、鏇子彩畫、蘇式彩畫的結構特徵,並解析其中龍鳳、花卉、曆史故事等母題的文化寓意。木雕、石雕在欄杆、門窗、鬥拱上的運用,如何將自然界的萬物、神話傳說濃縮於建築的細節之中。 3.3 園林:建築的延伸與自然的重塑 本書將闢專章探討中國園林——建築藝術的自由體。對比皇傢園林(如頤和園)的規整氣勢與私傢園林(如拙政園)的詩意棲居,揭示園林設計中如何運用障景、對景、框景等手法,實現“不齣城郭而獲山水之趣”的境界。園林中的建築(亭、颱、樓、閣)是服務於遊賞體驗的功能性空間。 結語:麵嚮未來的遺産 最後,本書將反思中國古代建築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強調保護這些“凝固的史詩”不僅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是對民族文化身份的堅守。 本書配有大量高清的建築測繪圖、結構剖麵圖以及實景高清攝影作品,旨在為建築學愛好者、曆史研究者及所有熱愛中國文化的讀者提供一份兼具學術嚴謹性與審美享受的深度讀本。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通常不太喜歡評價那些專業性太強的書籍,因為我怕自己領會不到其中的精髓。但是《中國傳統首飾:手鐲戒指耳飾》這本書,它的專業度是建立在極強的可讀性之上的,這一點非常難得。我特彆欣賞它在材質分析部分所體現的嚴謹性。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通俗讀物那樣含糊其辭,而是會提及一些具體的礦物學知識,比如對某些玉石的密度、摺射率的描述,雖然這些內容對我來說可能有些晦澀,但正是這些細節,體現瞭作者學術功底的紮實。更棒的是,作者似乎懂得如何將這些硬核知識“翻譯”成普通讀者也能理解的語言,通過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案例,把那些復雜的工藝流程描述得清晰易懂。比如,書中對“燒藍”工藝的講解,從原材料的配比到最後的燒製,每一步驟都圖文並茂,讓我這個對外行來說也仿佛親曆瞭一遍。這本書的深度,使得它不僅可以供愛好者欣賞,也完全可以作為相關專業學生的參考資料。它拓寬瞭我對“首飾”這個概念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裝飾品,而是承載著技術、曆史與審美的綜閤藝術品。讀完這本書,我對傳統工藝的敬畏之心更甚,也更加珍惜我們老祖宗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産。

評分

這本書,我可是期待瞭好一陣子纔終於入手。光是看到書名《中國傳統首飾:手鐲戒指耳飾》就讓我心頭一動,畢竟我對古代的工藝和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剛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種厚重典雅的氣息給鎮住瞭。印刷的質量簡直是沒話說,那些精美的圖片,色彩還原度非常高,每一個細節,比如玉石的溫潤光澤,金屬的鏨刻花紋,都清晰可見,仿佛能觸摸到實物一般。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朝代風格演變的梳理,從漢代的古樸大氣到唐代的雍容華貴,再到明清的繁復精巧,那種時代感的變遷,通過首飾的造型和材質變化體現得淋灕盡緻。書裏對材質的解讀也非常專業,像是對黃金、白銀、翡翠、瑪瑙等材料的來源、寓意以及在不同時期的運用都有詳盡的論述,看得齣來作者在資料搜集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社會文化史,通過這些小小的配飾,側麵反映瞭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社會等級乃至宗教信仰。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扇通往深邃曆史的窗戶,每次翻閱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真是妙不可言。我甚至會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對著其中一張清代點翠頭麵圖冊反復摩挲,揣摩那些小小的翠羽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鑲嵌上去的,那種工匠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隨便翻翻,畢竟我對這類“藝術史”類的書通常都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覺得會很枯燥。但這本書卻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這是什麼”、“它長什麼樣”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飾品背後的“為什麼”。比如,書中對“平安扣”和“如意”紋飾在不同時期被賦予的象徵意義做瞭深入的剖析,解釋瞭為什麼這些圖案會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選擇。而且,它的敘事方式非常流暢自然,不像教科書那樣闆著臉孔。作者似乎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或者資深收藏傢,用一種娓娓道來的語氣,講述著每一件首飾背後的故事和傳承脈絡。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古代女性佩戴耳飾的禮儀和禁忌,這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小小的一對耳環,在古代社會中也暗藏著那麼多規矩。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考究,留白恰到好處,文字和圖片的布局錯落有緻,讀起來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文化之旅,讓人在欣賞美的時候,也能領悟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我強烈推薦給那些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但又害怕啃大部頭的人,這本書絕對是入門和深入瞭解的絕佳選擇。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豐盛”。它提供的材料密度,幾乎是同類書籍中最高的。我特意對比瞭好幾本不同版本的首飾圖鑒,發現這本書在收錄的實物案例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它不僅收錄瞭博物館的珍藏品,還穿插瞭許多來自民間收藏的、風格更為“接地氣”的民間首飾,這使得整本書的視角更為全麵和平衡。特彆是關於戒指和耳飾的部分,內容顯得尤為豐富。戒指的款式,從漢代的“指鐙”到明清的素圈戒,再到帶有吉祥寓意的花絲鑲嵌工藝,展示瞭極為廣闊的範圍。而耳飾部分,對於不同時期“璫”和“珥”的形製差異,做瞭細緻的對比研究。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首飾的“佩戴場景”也有所涉及,比如某個特定場閤下,不同階層的人會選擇什麼樣的首飾,這提供瞭非常寶貴的人文背景信息。這本書的厚度擺在那裏,但閱讀起來卻絲毫沒有壓力,反而有一種逐步探索的樂趣。它更像是一部詳盡的“首飾百科全書”,每一頁都值得細細品味,我恐怕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纔能真正消化吸收其中的精華內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為“收藏”而生的。拿到手就能感覺到它的分量,硬殼精裝,紙張采用的厚磅銅版紙,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完全符閤它作為一部嚴肅藝術鑒賞類書籍的定位。我個人對書籍的視覺呈現要求比較高,很多關於傳統工藝的書籍,往往在色彩和細節的處理上力不從心,導緻圖片看起來灰濛濛的,無法展現齣原物的光彩。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在色彩的校對上顯然是下瞭血本的,那些紅寶石的火彩、翡翠的“水頭”,甚至是金屬錶麵細微的氧化痕跡,都被清晰、準確地記錄瞭下來。這種高品質的視覺呈現,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真的在古董店裏,麵對著一件件精心打磨的文物。而且,全書的結構組織邏輯性極強,它不是簡單地按時間順序排列,而是巧妙地將“材質”、“工藝”和“地域文化”作為主要的切入點進行分類,這種結構安排非常有利於讀者建立起一個多維度的知識框架。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本身,無論是自用還是作為禮物贈予喜愛傳統文化的朋友,都絕對是上乘之選。

評分

好看的書,漲知識

評分

以圖為主,和想象的有差距,以為是相關的發展史之類的,介紹的比較少,不是太滿意

評分

心水很久,做活動買下,隻能說,超級值

評分

專業參考書,很有用,再次購買。

評分

圖文並貌,非常好!贊

評分

非常詳細的介紹,值得收藏的一本書

評分

心水很久,做活動買下,隻能說,超級值

評分

做活動下來還是很劃算的 插圖很美 適閤收藏

評分

送貨快!書的質量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