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中国收录汉字较多的古代字典。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例上,无论是在学术性上,还是在实用性上,都代表了传统字书的极高水平,是传统字书名副其实的集大成者和殿军,至今对于读者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求。
道光七年(1827),著名语言学家王引之奉旨大规模校订重刊《康熙字典》,是为公认善本,极为资深准确,惜流传不广。近年来亦有不少该版本影印行世,然一无断句标点,难以检读,二是编排注音不符合现代读者查检习惯,三是王氏之后多有考订成果未能纳入。为此,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组织专家力量对《康熙字典》全书进行了标点、注音和整理编辑,使这一素负盛名的古老工具书焕发青春,满足今天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的主要特点有:
1.精选公认善本为底本,参考学界成果。王引之校正的《康熙字典》道光刊本是公认的善本,编者整理时参考吸收了钱玄同、王力、黄云眉、蒋礼鸿、钱剑夫等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
2.全书逐句加新式标点。内文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间隔号等,解决古文阅读极大难题。
3.全书加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原字典只有注音反切、直音,现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不光能看懂,还能准确读出字来。
4.字头后附列规范小篆及部分古文字形。字典原无书眉篆文,但现代读者多有需要,整理者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增补了小篆和部分古文字形,附在字头之后,非常醒目且便于查检。
5.科学编制多种索引,查检速度因此倍增。字典内封有部首目录。书眉处标明该页全部单字,并注明但在所属部首及除部首外的笔画数,转面的diyi个单字前注明笔画数。字典末附有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录原书正文、补益、备考中的全部字头。
6.三栏横排,版面紧凑,便于阅读。采用专用字典纸印刷,清晰度高,纸张手感与韧性极ji佳。
7.分大开本(16开)和小开本(32开),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实用所需,每年销售均超10000册。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字头,以便检索。
此次重印,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原书中一些错误作了挖改,使得重印本既保持了本词典的原有特色,又提高了质量,将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
原著:《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张玉书(1642—1711),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年,谥号文贞。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标点整理: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为quanwei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而设立的专门机构,长期与语言学界、各大学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沟通,专注于语文辞书编纂、语言文字信息的搜集和语言文字标准化等工作。
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
——康熙《御制康熙字典序》
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其引据诸书,搜罗繁富,自经史诸子以及历代诗人文士之所述,莫不旁搜博证,各有依据。
——清代著名语言学家 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奏》
前言
御制《康熙字典》序
凡例
正文
四角号码索引
御制《康熙字典》序 《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保氏养国子,教以六书,而考文列于三重。盖以其为万事百物之统纪,而足以助流政教也。古文篆隶,随世递变,至汉许氏始有《说文》,然重义而略于音,故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江左之儒识四声而不识七音。七音之传,肈自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从为四声,横为七音,而后天下之声总于是焉。尝考《管子》之书所载,五方之民,其声之清浊高下,各象其原泉壤浅深广狭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则能全备七音者鲜矣。此历代相传取音者所以不能较若画一也。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其传而未显者尚数十百家。当其编辑,皆自谓毫发无憾,而后儒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通罔缺也。爰命诸臣,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余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证未备者,则自经、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罗博证,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是为序。
前言
《康熙字典》是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〇)“谕令”陈廷敬、张玉书等编撰,至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成书的。这部闻名遐迩的字典以明梅膺祚《字汇》和清张自烈《正字通》两书为基础,“增《字汇》之阙遗,删《正字通》之繁冗”,所以全书体例基本上仿照两书,以子、丑、寅、卯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上、中、下三卷,共四十二卷。部首共二百十四部,同一部首内所收之字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每字先注音后释义,每义一般都引古书例句作为书证,义项分列清楚,编者对字形、字音、字义有所考辨,则多加按语,并分列某些俗体、别体等。据《汉语大字典》湖北收字组统计,全书计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三个,超越以往所有字典。总的来说,《康熙字典》的编纂做到了义例精密、考证精审,收字求其该洽而无遗漏,说解求其详确而不繁芜,所以问世后被誉为《说文》《玉篇》以下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至今对于读者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求。
当然,由于“官修”之书出于众手,加上成书比较匆忙,编写者不可能具有现代语言学和词典学的学术素养,《康熙字典》也存在一些缺点错误,特别是有的地方鉴裁不精,未足为据。而尤为学者诟病的,则是在引用书证时错讹较多。为此,王引之(一七六六—一八三四)在清政府支持下,于道光七年(一八二七)主持对该书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校订,并予重刊。经过校勘诸臣的认真工作,改正原书错误达二千五百八十八条,由武英殿重新刊行。遗憾的是,这部经校改重刊的道光《康熙字典》定本流传不广,百多年来坊间印行的各种本子仍皆源自未经重校的康熙殿本。至于王引之将校勘文字辑成的十二册《字典考证》则单行刊印,只是近代不少书局重印《字典》时将《考证》附后,供参照之用,但读者使用仍不方便。
近年来有的出版社已将经王引之校改的《康熙字典》定本影印行世,受到欢迎和好评。但是,当今读者在使用这一本子时仍有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书无断句标点,难以检读;二是原书多以现代人不熟悉的反切方式注音,所标直音中又有不少生僻字,与习惯于现代工具书的读者的需求距离较远。为此,我们决定以上述道光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将全书予以标点,加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并重新排印出版,使读者得到一部与现代字典形式相近而又“原汁原味”的《康熙字典》,使这一素负盛名的古老工具书焕发青春,满足今天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
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各项:
一、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顿号、书名号、间隔号等。引例出书名后用冒号,不加引号。书篇名用书名号,书名与篇名之间用间隔号。
二、关于注音
《康熙字典》注音采用反切、直音法,反切以《唐韵》(实即《切韵》,原书已佚,从徐铉《说文》注转引)、《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为主,参以《玉篇》《类篇》《五音集韵》等书;韵书所无者,采《史记》《汉书》《老子》《庄子》等诸书之音释以补之。我们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1.凡单字后有反切、直音,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2.单字后无反切、直音,但释文中另有音义资料可据的,经斟酌考辨,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3.多音多义的单字,依不同音义分别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4.多音多义的单字中有音据的通假义项或标明为某字的异体、别体等而又有可靠音据的,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5.单字的反切、直音折合成的读音与今天通行读音有异的,除依反切、直音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外,加标今音。
6.单字未注明反切、直音而以“同某”“同上”“古文某字”“古作某”“与某同”“俗某”“亦书作某”“某本字”等形式出现的,不注读音。
7.多音多义的单字中注明为“义同”的音项,一般不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但可能涉及到其他相关字时,酌情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8.多音多义的单字中,凡音异义同的只取一音,一般取与今音相同或音义在前者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但可能涉及到其他相关字时,酌情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9.《字典》沿用的叶音说多有讹误,故单字中的叶音不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三、为方便读者使用,原书正文后补遗、备考均移至相应部首正文后。
四、字形
《康熙字典》中很大一部分字与现今同行的字字形不同,既要尽力保持《康熙字典》的原貌,又要兼顾当今使用者习惯及减少排版厂繁重的造字工作,是本书在整理过程中zui费斟酌的问题。经反覆推敲,吸收了《汉语大词典》编纂的经验,采取了相对变通的办法,新旧字形并用,以不影响原字的笔画数为原则,基本标准如下:
1.部首 部首新旧字形,如今作艹,?今作辶,笔画不同。但因同一部首中单字笔画数是去除部首后计算的,新旧字形的区别不影响本部单字的笔画数及排序,所以凡部首新旧字形并用。
2.单字 单字中凡新旧字形笔画相同的,如旧字形、,新字形作?、丰,一般采用新字形。单字中凡新旧字形笔画不同(包括部首字在单字中不作部首的字)的,如旧字形、、、,新字形作蚤、者、敖、蠖,一般采用旧字形。
3.凡释文、释义文字,除文中专有辩证内容的条目外,一般采用新字形。
4.为方便检索、掌握,特列《新旧字形对照举例表》以示对照(《举例表》另见)。
五、《字典》原无书眉篆文,后出版本多于书眉添列小篆,这对于需要查阅某字篆文的读者是有用的。为进一步方便使用者,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这样更加醒目和更便于查检。
六、由于这次的标点、注音和重排属古籍整理性质,而不是重编或作注释考证,故对原书一律不作改动。原书笔画有误的,也不作顺序调整。对极少数明显刊误的文字,经慎重研究后径予以改正,不出校记。
七、为方便读者,本书在书眉处标明该页全部单字,并注明单字所属部首及除部首外的笔画数;转面的diyi个单字前注明笔画数。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字头,以利检索。
王引之校正《康熙字典》道光刊本是公认的善本,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但由于全书卷帙浩繁,王氏的校正不免留下缺漏。对此,读者可以参阅日人渡辺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和当代学者如钱玄同、王力、黄云眉、蒋礼鸿、钱剑夫等先生的论述。
全书的标点、注音和整理编辑由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组织进行,李梦生主持。本书的编辑和标注工作虽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并经一再校核,但还可能存在失误,希望读者指正。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与其他字典相比,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充满了传统美学的考量。它那种沉稳大气的蓝色或者深红色调,放在书架上就自带一种书卷气。更别提那种厚重感,让人感觉手中捧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段沉淀了数百年的文化积累。我喜欢在周末的午后,泡一壶茶,慢慢地翻阅它,随机抽取一个字,去探究它的来龙去脉。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电子词典永远无法给予的。这种“仪式感”的满足,也是我购买实体书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从纸张的韧性到油墨的均匀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购买它,是对知识最好的投资。
评分我主要是个文字工作者,对汉字形、音、义的考究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过去我们常常需要对照多个版本才能确定一个字的准确用法和演变脉络,效率着实不高。但有了这个新整理版,我发现效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它的检索系统似乎也经过了优化,虽然保留了传统的部首查字法,但细节处理得更人性化了。而且,我注意到它在某些容易混淆的异体字处理上,做了非常精到的区分和注释,这一点在我处理古代手稿时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收录了多少字,更在于它如何系统、科学地呈现这些复杂的汉字信息。它不只是工具,更是一部浓缩的汉字发展史,让我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体悟。
评分最近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特意购买了这本字典,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古代书法家们常用的那些生僻字和楷书的规范写法。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笔画极其复杂的字形,在放大观察时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于临摹练习至关重要。它提供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解析,也比我之前看的几本字帖都要系统和可靠。我发现,真正理解一个字的结构美感,必须追溯到它在权威字典中的标准形态。这本字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提供的是一种‘权威的视觉参照’。从一个书法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书法学习底层逻辑支持,让人在追求形似的同时,也能理解字体的神韵所在。
评分这部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设计古朴典雅,内页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次的标点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文,因为有了精准的标点符号,阅读起来一下子就顺畅了许多。我过去在查阅其他版本的字典时,常常因为标点不明而误解字义,但这本“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特别适合那些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又希望在阅读体验上有更高要求的读者。我敢说,这是我收藏的众多古籍版本中,体验感最好的一本,无论是自用还是送礼,都显得体面而有品位。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标点整理本”这类改良版持保留态度,总担心会破坏原著的韵味和严谨性。然而,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在保留康熙字典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考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每一个字的释义、每一个引用的例句,都经过了细致的校对和梳理,使得原本繁复的检索过程变得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义解释上的详尽程度,不仅给出了本义,还扩展了引申义和古代用法,这对于研究古代文献的学者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宝藏。这种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编纂思路,非常值得称赞。它不是简单地在原文上加点断句,而是一种深度的文本梳理工作,体现了整理者对古典汉语深厚的功底和敬畏之心。
评分商品很好,物流很快,京东服务很好,很愉快的一次购物。
评分买了送给爸爸,他说挺好
评分这套书是新出版的古汉语字典,为了感受和王力版,商务版的异同,所以购买,但是第一次很失望,因为连续十几页错印,使得我对辞书感到质疑,希望这次不要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没有偏旁索引,历史年表居然也是小学字典的那种,真心付不起这个价格和装帧设计。这也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差距。
评分不过这个问题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你说了没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她了……一切为了什么
评分包装严实,送货很快,头天拍的,第二天就到家了。
评分《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评分试一下,好哒,米阅,有点,
评分版本最好,经过重排,非常清晰,只是纸张略薄
评分拿到后,感觉很好,字有注音,基本上古文上的字都能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