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包含《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及"补遗",清末民初江南藏书家邓邦述所撰。《群碧楼善本书录》六卷,为民国十六年(1927)邓邦述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让售藏书时所编。《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七卷,为邓邦述鬻书后,根据寓中遗存之书编成。均详记卷数、册数、作者、行款、藏书印,后缀邓氏题跋。各书原有藏家题跋、标记、小注、藏章及位置等,亦一一记录,为后人版本调查与鉴定提供依据。
天哪,我刚刚读完了一本让我心神为之一振的书,简直是如沐春风,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实的纸张触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油墨的芬芳。内容上,这本书的选材极其讲究,作者仿佛是一位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寻宝者,为我们挖掘出了许多尘封已久的珍宝。尤其是那些关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轶事,写得生动活泼,仿佛昨日重现,让我不禁拍案叫绝。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不同时代文风演变的细腻剖析,那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论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眼界都被拓宽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历史和文学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没想到读起来却津津有味,完全停不下来。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都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学者,更像是拉着你一起逛古董市场的老朋友。他把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讲得清晰明了,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时不时蹦出来的俏皮话和独家“内幕消息”,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读者的尊重,不像有些书,密密麻麻的让人望而生畏。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佳作,读完之后不仅学到了新东西,心情也变得格外愉悦,绝对是值得珍藏的。
评分这是一部真正能够震撼人心的著作,它以一种近乎于史诗般的宏大视角,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逝去的辉煌与哀愁。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那种凝练而富有张力的笔触,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其中对于某些历史转折点的深刻反思所打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如同精密的乐章,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需要停下来,细细回味其中的深意,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很多当代作品所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映照历史的棱镜,让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审视过去。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阅读的纯粹快乐。它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语言朴实无华,却直击人心。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内敛,如同深秋的湖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我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仿佛作者正坐在我面前,用他独特的视角,慢慢为我揭开历史的面纱。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因为过于平淡而让人昏昏欲睡,也不会因为过于激昂而让人感到疲惫。它更像是一壶陈年的老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醇厚的甘甜。读完后,心中留下的是一种宁静而充实的满足感,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阅读体验,非常值得推荐给那些追求内在丰盈的灵魂伴侣们。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从封面设计到内文排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出版方对书籍品质的极致追求。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挑剔的读者,但这本书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内容上,作者对主题的把握极其精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让人感到非常扎实。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论证过程中所引用的那些一手资料,那种详实可靠的感觉,让人对书中的观点深信不疑。书中穿插的一些精美插图和图表,更是锦上添花,极大地辅助了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对于想要系统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李涪刊誤二卷 一册
评分邓邦述的藏书与他自己的家族和其岳父家都有一定的关系。金陵邓氏是地方著名的文化世族。邓邦述的曾祖父即曾任两广总督、协同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名臣邓廷祯。邓邦述的九世祖邓旭(1609——1683,字元昭)为顺治四年(1647)进士,他在寓所万竹园中建有藏书楼“青藜阁”,藏书万卷。邓邦述《过万竹园旧居》诗云:“秘阁青藜列万签,古香喷纸透疏帘。”邓邦述在自己的许多诗文中,都表示了对祖上藏书的向往。邓邦述的岳父即著名的藏书家赵烈文,家有藏书处天放楼。光绪十五年,邓邦述从贵州赶到常熟,与赵烈文四女完婚。在赵家,他看到了大量图书。他说:“余年二十二,始就婚于虞山,外舅能静赵先生筑天放楼,藏书数万卷,得读未见之籍。”(《群碧楼书目初编自序》)后来吴梅说他“就昏(婚)常熟赵氏,得读天放楼书,慨然有志于收蓄”。(《群碧楼诗序》)邓邦述的妻舅、赵烈文次子赵宽(1863-1939,号止扉,也写作止非。其藏书处名小脉望馆。)对邓邦述的藏书帮助也很大,邓邦述说:“赵止非之强识洽闻,则吾藏书之导师也。”(《群碧楼书目初编序》)江苏南部的社会结构中,家族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在文化建设方面尤其如此。藏书是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也体现出鲜明的家族传承性。邓邦述的藏书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评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典籍浩如烟海。面对大量的书籍,如何进行保存、整理、流传和连用,就显得颇为重要。我国自古有重视藏书的优良传统。除宫廷官府专藏之外,私人藏书蔚然成风。历代藏书家往往耗尽财力和尽力,穷搜珍籍,手自编目、题跋、校勘,甚或抄写、刻印,以广流传,对于保存文化,厥功甚伟。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书籍的刻印、流通和收藏均处于全盛时期,因而藏书家辈出。如明代毛晋之汲古阁、范钦之天一阁,清代钱谦益之绛楼、黄丕烈之百宋一廛、瞿镛之铁琴铜剑楼、陆心源之皕宋楼等,俱曾称雄一时,为时人所艳头羡。然而,世事无常。由于兵燹水火、虫咬鼠啮以及家道中落等因素,私家藏书能促使者寥寥。如天一阁之被盗,绛云楼之毁于火,皕宋楼之售于日本静嘉堂,常令后人不胜惋惜。所幸藏书主人大多编撰有书目上、题跋等,雪泥鸿爪,不致湮没无闻。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李涪刊誤二卷 一册
评分李羣玉詩集三卷 後集五卷 二册
评分……
评分邓邦述,南京人,光绪十年起寓居苏州,著名藏书家、文学家。青年时,经常去天放楼看书,遂立志储书。31岁考中进士,授翰林。以高价搜购善本书。一年时间,仅所购宋元本及抄本等秘籍有一万多卷。至1911年7月止,进行编目、著录之书达25000卷,后又续增13000卷,为清末民初大藏书家,其藏书楼称群碧楼。1921年迁回江苏,居吴县,闭门谢客专事著述。编有藏书目录《群碧楼书目》、《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等。
评分夏令营学费1800元/人。食宿费用自理(历史学院统一安排校内相关招待所住宿,天津市内学生不安排近期免冠照片,以供粘贴准考证使用)。邮寄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办公室,邮政编码:300071。请在信封上注明“历史学夏令营”字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