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社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建筑规范
  • 防火设计
  • 环境设计
  • 建筑工程
  • 条文说明
  • 规范大全
  • 建筑标准
  • 建筑安全
  • 绿色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613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1072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科研、设计、施工、管理实践中客观情况的变化,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不断地进行标准规范制订、修订工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全面梳理了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照了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并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收录了建筑防火、建筑环境(热工·声学·采光与照明)方面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

目录

3 建筑防火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201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 5004.5 -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 50222-9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 50284-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14-2007
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565-2010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GB 50694-201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 50084-2001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2010
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 110-87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3-9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GB 50193-9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38-2003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

4 建筑环境(热工·声学·采光与照明)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GB 50366-2005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2009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 50787-201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 154-2007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JGJ/T 267-2012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 122-88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T 50076-2013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12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 119-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 153-2007
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GB 50582-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GB 50325-2010
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GB/T 50355-2005
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GB/T 50441-2007
附:总目录

前言/序言


《建筑设计防火与环境控制基础》 一、本书概览 《建筑设计防火与环境控制基础》是一本面向建筑设计、工程施工、消防监督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参考书。本书系统性地阐述了建筑防火设计与建筑环境控制两大核心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实用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指导。全书内容紧密结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防火设计中的关键原则、常用方法、材料选择及技术细则,同时全面涵盖了建筑环境控制的各个方面,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绿色建筑相关的环境节能技术。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图文并茂的展示,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设计要求,掌握实际应用技巧,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二、核心内容解析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防火基础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建筑防火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要求,旨在构建安全可靠的建筑空间。 1. 防火分区与疏散设计: 防火分区划分原则: 详细阐述了不同建筑类别(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在防火分区划分上的具体要求,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的设置标准,以及不同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重点分析了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的特殊防火分区要求,强调了防止火势蔓延、控制火灾区域、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性。 疏散通道设计: 全面解析了疏散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设计规范。包括疏散出口的数量、宽度、位置要求,疏散走道的净宽度、长度限制,以及不同类型疏散楼梯(如防烟楼梯、不防烟楼梯)的设置条件、结构要求和耐火极限。特别关注了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的场所(如大型商场、剧院、体育场馆)的疏散设计要点。 疏散指示与应急照明: 详细介绍了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要求,包括标志的类型、尺寸、颜色、位置和安装高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清晰引导人员逃生。同时,深入讲解了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包括应急照明灯具的选型、布局、供电要求及蓄电池的备用时间,确保在断电情况下仍能提供足够的照明。 2. 建筑材料与构件的耐火性能: 燃烧性能等级与防火极限: 系统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A、B1、B2、B3)及其判定标准,以及构件(如梁、柱、墙、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重点分析了不同建筑构件在火灾发生时应具备的承载能力、隔热性和整体性,以延缓火势蔓延和结构坍塌。 防火涂料与防火封堵: 详细阐述了防火涂料的种类、施工要求和适用范围,以及各种防火封堵材料(如防火板、防火砂浆、防火堵料)在电线管井、穿墙构件等部位的应用。强调了正确的施工方法对保证防火封堵效果的关键作用。 易燃易爆品储存与使用: 针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库、生产车间等特殊场所,详细规定了防火间距、构件耐火极限、通风、防爆等方面的要求,并指导了相应的消防设施配置。 3. 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讲解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管道、消火栓(包括室内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的设计要求,包括水压、流量、供水时间等关键参数的计算与确定。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详细介绍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如喷头、管道、控制阀、报警阀等),不同火灾危险等级场所对喷水系统设计的要求,以及喷头的水流量、喷洒强度、覆盖面积等参数的确定。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 针对有特殊灭火需求的场所(如计算机房、档案库、油库等),介绍了气体灭火系统(如七氟丙烷、二氧化碳)、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原理、适用范围、灭火剂选择及系统联动控制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 深入分析了火灾探测器(如烟感、温感)、报警按钮、报警控制器、声光报警装置的设计与选型,以及火灾报警系统与排烟、防排烟、防火卷帘、通风等系统的联动控制逻辑,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并启动相应的消防联动措施。 4. 排烟与通风系统: 防烟与排烟设计: 详细阐述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包括排烟口的设置位置、面积,排烟风机的选型与流量计算。重点分析了楼梯间、前室、走廊等部位的防烟设计要求,以及大型空间场所的排烟设计策略。 机械排烟系统: 介绍了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风道设计、风机选型、控制方式以及与防排烟风机的配合。 5. 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消防设施日常检查: 提供了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报警系统)的日常检查内容、周期和方法,强调了定期检查对于保障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的重要性。 消防设施年度检测: 介绍了消防设施的年度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报告的编制要求,以及检测不合格项的整改措施。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 强调了对建筑使用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包括消防常识、应急疏散知识、灭火器材使用方法等,并指导了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流程与要点。 第二部分:建筑环境控制基础 本部分关注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健康性与可持续性,通过科学的设计手段,创造宜人的室内空间。 1.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新风系统设计: 详细讲解了新风系统的作用、组成及设计要点。包括不同场所(如办公、居住、餐饮)所需的新风量计算,新风机组的选型,管道布置,空气净化与过滤技术,以及与空调系统的配合。强调了提供足够且洁净的新风对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空气污染物来源与控制: 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颗粒物PM2.5、二氧化碳CO2、氡等)的产生源,并提供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建筑材料选择、通风换气、空气净化设备的使用等。 室内湿度控制: 阐述了室内湿度对人体舒适度和建筑耐久性的影响,介绍了加湿与除湿设备在不同季节和场所的应用,以及湿度控制的适宜范围。 2. 热环境控制(空调与采暖): 负荷计算: 介绍了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如保温、隔热),以及室内热源(如人员、设备、照明)产生的热量,并指导了冬季采暖负荷和夏季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空调系统设计: 讲解了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如中央空调、分体空调、VRV系统)的设计原理、适用范围和系统配置。重点阐述了送风方式、风口布置、温度与湿度控制策略,以及节能设计措施,如变风量(VAV)系统、热回收技术等。 采暖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了各种采暖方式(如水暖、电暖、地板辐射采暖)的设计要点,包括热源设备选型、管道系统设计、散热器或供暖末端布置,以及系统控制与节能。 3. 声环境控制(隔声与吸声): 噪声源分析与隔声设计: 识别建筑内部及外部的常见噪声源(如交通噪声、设备噪声、人员活动噪声),并讲解了隔声墙、隔声窗、隔声门等构造的隔声原理与设计要求。 吸声设计与混响控制: 介绍了吸声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在不同空间(如会议室、教室、影剧院)的应用,旨在降低室内混响时间,提高语音清晰度,改善听觉环境。 隔振与消声: 针对机械设备等振动源,介绍了隔振器的选用与安装,以及风机、管道等的消声器设计与应用。 4. 光环境控制(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自然采光设计: 强调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的节能优势,指导了窗户的开启面积、位置、朝向,以及采光井、反射构造等设计,以提高室内采光系数。 人工照明设计: 介绍了不同功能区域(如办公区、阅读区、休息区)的照度要求、均匀度标准,以及照明灯具的选型、布局、眩光控制等技术要点。 节能照明技术: 探讨了LED照明、智能调光控制、人体感应等节能照明技术的应用,以降低照明能耗。 5. 绿色建筑环境控制技术: 节能保温设计: 深入讲解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包括墙体、屋面、门窗的传热系数(U值)要求,以及外遮阳、绿化等被动式节能措施。 可再生能源利用: 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系统设计与选型。 节水设计: 探讨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节水器具的应用等节水措施。 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 介绍了通过集成控制系统对照明、空调、新风等进行优化管理,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的环境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三、本书特色与价值 《建筑设计防火与环境控制基础》具备以下显著特色: 内容全面且系统: 涵盖了建筑设计中防火安全与环境控制的绝大部分核心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紧扣现行规范: 所有论述均基于国家现行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阐述了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供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导。 图文并茂: 大量运用图表、示意图等直观的视觉元素,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复杂的设计细节。 语言专业而易懂: 采用严谨的专业术语,同时力求语言清晰流畅,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理解和掌握。 本书的出版,将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个可靠的学习和参考平台,助力他们设计出更加安全、舒适、健康、节能的建筑作品,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社会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过不少设计规范类的书籍,但大部分都只是简单地罗列条文,看了之后感觉像是嚼蜡一样,很难真正消化和吸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这本书,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尤其是它提供的“条文说明”,简直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手把手地教你。以建筑防火这块来说,书中关于“自动灭火系统”的条文,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还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灭火系统(如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设计参数、系统组成以及维护要求。条文说明部分,还会引用一些火灾案例,分析自动灭火系统在扑灭初期火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维护,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灭火效果。这让我对自动灭火系统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有”和“无”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好”和“坏”的层面。同时,书中关于“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的条文,也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规定了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间距和亮度要求,还会详细解释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在火灾发生时,为人员提供逃生方向和照明支持的重要性。条文说明部分,会通过图示和模拟场景,来展示一个有效的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不合格的设计可能带来的后果。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可能关乎到生命安全。在建筑环境章节,关于“热环境”的设计,这本书同样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规定了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热等参数,还会详细解释这些参数对人体舒适度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建筑围护结构、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等多种手段,来达到最佳的热环境效果。条文说明部分,会引用一些关于人体热舒适度模型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这让我意识到,一个舒适的建筑环境,不仅仅是居住者的享受,更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评分

说实话,在接触到《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之前,我对建筑设计的很多规范,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这本书,在“条文说明”这一块做得非常扎实,它不仅解释了规范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规范的“为什么”。以建筑防火为例,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防火墙”和“防火隔墙”的细致规定。但这本书的条文说明,就详细地解释了防火墙和防火隔墙的作用,它们是如何阻挡火势和烟气蔓延的,以及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和防火隔墙在耐火极限、构造要求等方面有何不同。它还会引用一些火灾案例,分析火灾是如何通过建筑内部的缝隙和孔洞蔓延的,以及防火墙和防火隔墙在阻止火势蔓延中的关键作用。这让我对“防火墙”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能防火的墙”,而是对火灾蔓延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样,在建筑环境部分,关于“声环境”的设计,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我之前只知道要“隔音”,但这本书的条文说明,让我了解了隔声、吸声、消声等多种声学概念,以及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它会详细解释不同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是如何测定的,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墙体、楼板、门窗等部位的设计,来达到最佳的隔声效果。条文说明还会提及室内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来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这让我意识到,建筑环境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量。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在条文说明这块做得非常出色。我通常在学习规范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尤其是在没有条文说明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去猜测、去理解,常常是事倍功半。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把每一条重要的条文都配上了详细的解释,而且这些解释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入地剖析了条文的背景、目的、依据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建筑防火为例,书中关于“防火间距”的条文,不仅仅是给出了不同建筑类型之间的最小距离,还配有大量的图示和说明,解释了这些间距是如何计算得出的,以及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建筑高度、开窗大小不同)如何进行调整。条文说明还经常会引用相关的火灾案例,分析火灾蔓延的规律,以及防火间距在实际灭火救援中的作用。这让我对防火间距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数字,而是上升到了对火灾科学和安全策略的认知。同样,在建筑环境部分,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条文,书中不仅仅是列出了新风量、有害物质的浓度限值,还会详细解释这些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材料选择,来达到这些要求。例如,在讨论室内装修材料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时,条文说明会介绍不同类型材料的VOC释放特性,以及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并给出相应的选择建议。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规范的核心内容,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评分

建筑环境这部分,我一直觉得是个比较“软”的指标,不像结构那样硬朗,也不像防火那样生死攸关,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的“硬”实力。关于采光和照明,我之前以为只要窗户开得够大,灯泡瓦数够高就行了。但这本书里关于采光系数、照度、眩光控制、显色指数等一系列指标,让我彻底颠覆了这种想法。它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数值要求,还解释了这些数值背后的科学依据,比如不同照度对人体视觉疲劳的影响,以及显色指数对室内物体色彩还原度的重要性。条文说明部分,还会引用一些关于人体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让我明白,一个好的采光和照明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基本功能,更是为了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例如,它会分析自然光对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遮阳措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在人工照明方面,它会讲解如何通过不同光源的组合,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并提供关于灯具选择、布置方式的建议。此外,书中关于声环境的部分,也让我对“安静”有了更科学的定义。不再是简单的“隔音”,而是包括了隔声、吸声、消声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它会详细介绍不同建筑构件的隔声量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墙体、楼板、门窗等部位的设计,来控制室内外的噪声干扰。这对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建筑环境的设计,是一门融合了科学、艺术和人文关怀的学问,而这本书,正是通往这门学问的“教科书”。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设计规范书籍,不仅仅是工程师的“工具书”,更应该是设计师的“启蒙书”。《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这本书,就很好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尤其是在建筑防火方面,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我记得在设计一个老旧建筑改造项目时,需要对建筑的防火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并根据现行规范进行加固改造。当时,对于一些模糊的条文,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界定。但这本书里的条文说明,就对不同防火等级的建筑,其防火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且会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判定依据。它还会引用一些经典的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建筑防火设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防火条文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经验教训和科学研究。例如,书中关于“消防水源”的条文,不仅仅是规定了消防水池的容积和位置,还会详细解释消防水源的可靠性、供水能力以及与消防泵的匹配性等问题。条文说明部分,还会分析不同类型建筑的用水量需求,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城市供水管网故障)如何保证消防水源的供应。这让我对消防水源的设计,有了更宏观和系统的认识。同样,在建筑环境部分,关于“声环境”的条文,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规定了不同建筑构件的隔声量要求,还会详细解释这些隔声要求是如何制定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条文说明部分,会引用一些关于人体对噪声敏感度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声环境对人们工作效率和休息质量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创造一个良好的声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规范要求,更是为了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专业书籍,应该能够帮助读者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它提供的“条文说明”,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初学者打开了一扇窗户。在建筑防火章节,关于“疏散通道”的条文,我之前总是觉得模糊不清,不知道具体要满足哪些要求。但这本书的条文说明,就对疏散通道的宽度、高度、净空、净距、畅通性等方面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并且会配以大量的图示和案例,来具体展示一个合格的疏散通道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它会解释为什么疏散通道的宽度要与疏散人数成正比,为什么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以及为什么疏散通道的终点要与安全区域相连接。条文说明还会引用一些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在人员疏散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合格的疏散通道设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让我对“疏散通道”的理解,不再是机械的数字记忆,而是对生命安全保障的深刻认识。同样,在建筑环境章节,关于“采光”的条文,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规定了采光系数等技术指标,还会详细解释这些指标的科学依据,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窗户设计、朝向选择、室内装饰等多种手段,来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条文说明部分,还会提及自然光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来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它会详细讲解不同房间(如卧室、客厅、书房)对采光的需求差异,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窗户形式和遮阳方式的组合,来满足这些需求。这让我意识到,一个良好的采光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基本功能,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评分

一本建筑设计规范的“大全”,名字听起来就足够震撼,尤其是我这种初入设计行业的小白,面对浩如烟海的规范条文,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拿到《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这本书,我最初的想法是,这至少能帮我把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梳理清楚。翻开第二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筑防火的部分,这简直是让我捏了一把汗,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防火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书中对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安全出口、消防水源、消防设施等都有详尽的规定,而且每个条文后面都配有条文说明,这对于理解条文背后的设计意图和科学依据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在设计一个商场项目时,关于中庭的防火设计就让我纠结了很久,不知道多大的中庭需要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以及疏散楼梯的设置间距。这本书里的相关条文和说明,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给出了明确的数字参数,还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比如疏散距离的设定是基于人员疏散的时间,而中庭的大小则影响火势蔓延的速度和范围。条文说明部分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建筑师在旁边耐心讲解,让我这个新手能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点。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很多时候还会引用相关的案例和研究,让你对规范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立体。比如在讲到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时,它会详细介绍不同等级材料的测试方法和防火等级的划分,并且会给出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对照表,这对于我在选择材料时非常有帮助,避免了盲目和误选。整体来说,这本书的防火章节,是我近期工作中最大的一个“定心丸”,让我对接下来的设计更加有底气,也更清楚地认识到,规范不仅仅是束缚,更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石。

评分

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查阅规范的设计师来说,找到一本内容权威、条理清晰、讲解透彻的规范类书籍,简直是如获至宝。《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规范条文,更重要的是,它针对每一条关键的规范,都提供了详细的“条文说明”。这对于我理解规范的背后逻辑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例如,在建筑防火章节,我之前对于“疏散出口”的设置要求,总是觉得有些模糊,不知道具体要满足哪些条件,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有这些限制。但这本书里的条文说明,就对疏散出口的数量、宽度、位置、开启方式以及与楼梯间的衔接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它会解释为什么疏散出口的数量要与建筑内可能的人数相匹配,为什么疏散出口的宽度要与疏散人数成正比,以及为什么疏散出口要设置在方便人员逃生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还会通过图示和案例分析,来具体展示一个合格的疏散出口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不合格的设计可能带来哪些风险。这让我对“疏散出口”的理解,不再是机械的数字记忆,而是上升到了对人员疏散全过程的把握。同样,在建筑环境章节,关于“采光”的条文,书中不仅给出了采光系数等技术指标,还会详细说明这些指标的科学依据,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窗户设计、朝向选择、室内装饰等多种手段,来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条文说明还会提及自然光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来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

评分

接着翻到建筑环境部分,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对室内环境品质有追求的设计师,我一直觉得,除了结构安全、防火安全之外,一个建筑的“宜居性”同样重要,而这恰恰就体现在建筑环境的设计上。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非常全面,涉及到了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声环境、热环境等多个维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新风量、有害物质浓度限制等要求,并提供了计算方法和参考标准。这对于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健康住宅的理念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通风系统的形式,而忽略了具体的空气质量指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提升居住舒适度的具体路径。例如,在设计一个住宅项目时,书中关于不同房间(如卧室、客厅、厨房)对新风量的不同需求,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通风设计来减少室内污染物累积的条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供了规范的数值,还解释了这些数值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不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新风量来稀释这些污染物。此外,关于采光和照明的部分,也让我对如何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内空间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不仅有关于窗户尺寸、朝向、采光系数的规定,还有关于人工照明的照度、均匀度、显色性等要求。这些参数的背后,都蕴含着对人体视觉健康和工作效率的考量。特别是条文说明部分,经常会引用一些关于人类视觉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让我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以及不符合要求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比如长期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视疲劳,甚至引发近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并非仅仅是美学上的考量,更是关乎居住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集齐所有规范,就能召唤神龙”的心态,觉得这套书涵盖的范围越广越好。但拿到《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含条文说明 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精”得多,而不仅仅是“全”。在建筑防火这块,我对“防火分区”这个概念一直有些模糊,觉得只要墙体和门能隔开就行。但这本书里的条文和解释,让我看到了防火分区设计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它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多大面积需要一个防火分区”,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限制,以及不同类型的建筑(比如住宅、商场、办公楼)在防火分区上的差异化要求。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关于防火墙、防火隔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构件的设置要求,以及它们的耐火极限是如何确定的。条文说明部分,会引用一些火灾案例,分析火灾是如何通过建筑内部空间蔓延的,以及防火分区设计在阻滞火势蔓延中的作用。这让我意识到,防火分区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分隔,更是一种基于火灾动力学和人员疏散规律的系统性设计。它需要考虑火源的可能位置、火势蔓延的速度、烟气扩散的途径,以及人员疏散的路径和时间。书中对于疏散出口的数量、宽度、位置以及疏散通道的净高等要求,也让我对如何保障人员安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再是机械的数字罗列,而是对人生命安全的郑重承诺。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关于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防火等级要求,以及消防设施(如消防水泵、喷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和性能要求。这让我从宏观到微观,都对建筑的防火设计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