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工科类专业适用)第3版

生物化学(工科类专业适用)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洪渊,万海清 编
图书标签:
  • 生物化学
  • 工科
  • 教材
  • 生化
  • 第三版
  • 大学教材
  • 理工科
  • 化学
  • 生命科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1656
版次:3
商品编码:115170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页数:3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根据工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应用需要,以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为主体,以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为实例,并适当介绍了发展趋势及最新成就;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述通俗易懂,图表丰富。全书内容共分15章:绪论,糖化学,脂类和生物膜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化学,维生素、水和矿质平衡,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糖代谢,脂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代谢,代谢的调节控制,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生物化学与新生物技术。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1
一、生物化学的涵义1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
第二节生物化学与其他生命科学的关系2
一、生物化学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学2
二、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基础和
前沿2
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工农医3
一、生物化学与工业3
二、生物化学与医学3
三、生物化学与农业3
第四节21世纪的生物化学发展趋势4
一、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
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4
三、机体自身调控的分子机理5
四、生化技术的创新与发明5
五、生物化学与现代新生物技术5
习题5
第二章糖化学
第一节概述6
一、引言6
二、糖的基本情况6
三、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8
第二节单糖的结构和性质9
一、单糖的结构和立体化学9
二、单糖衍生物13
三、单糖的化学性质16
第三节寡糖的结构和性质19
一、 寡糖的结构19
二、寡糖的性质22
三、环糊精22
第四节多糖的结构和性质23
一、同聚多糖23
二、杂聚多糖27
三、复合糖类29
习题31
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第一节概述32
一、脂质的概念32
二、脂质的分类32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32
第二节油脂的结构和性质33
一、油脂的结构33
二、油脂的性质34
第三节磷脂和固醇类36
一、磷脂36
二、固醇类39
第四节脂类的工业应用及生产41
一、制取脂肪酸41
二、功能性油脂42
三、单细胞油脂42
四、磷脂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42
第五节生物膜43
一、生物膜的组成及结构模型43
二、生物膜的特性44
三、生物膜的功能45
四、膜生物工程46
习题47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概述48
一、蛋白质的概念48
二、蛋白质的分类48
三、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49
四、蛋白质的实际应用50
第二节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51
一、蛋白质的水解——产生氨基酸的
基本手段51
二、氨基酸的结构特征52
三、氨基酸的分类54
四、氨基酸的性质56
五、氨基酸的应用与工业生产62
第三节肽64
一、肽的概念64
二、生物活性肽65
三、多肽67
第四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68
一、蛋白质的共价结构68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72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77
第五节蛋白质的性质79
一、蛋白质分子的大小79
二、两性解离和等电点80
三、胶体性质81
四、沉淀作用81
五、变性作用81
六、颜色反应82
七、蛋白质改性与工业应用82
第六节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离纯化与
测定84
一、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及基本步骤84
二、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84
三、氨基酸的分离88
四、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测定90
习题93
第五章核酸化学
第一节概述95
一、染色体、基因和核酸95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95
第二节核酸的结构98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98
二、核酸的高级结构100
第三节核酸的性质103
一、核酸的溶解性103
二、核酸的解离103
三、紫外线吸收104
四、变性与复性104
第四节核酸的生物功能105
一、DNA的复制与生物遗传信息的
储存105
二、RNA是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媒体105
三、生物遗传变异的化学本质——DNA
结构变化107
第五节核酸的研究方法107
一、核酸的制备107
二、核酸的含量与纯度测定107
三、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109
四、PCR技术110
五、核酸碱基顺序的测定111
第六节核苷酸的应用与工业生产113
一、核苷酸的应用113
二、核苷酸的工业生产113
习题114
第六章酶化学
第一节概述116
一、酶的概念116
二、酶的催化特性117
三、酶的组成及分类119
第二节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21
一、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121
二、酶的活性与其高级结构的关系122
第三节酶催化反应的机制125
一、酶促反应的本质125
二、酶反应机制126
第四节酶促反应动力学128
一、酶促反应的基本动力学128
二、酶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133
三、温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133
四、pH值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134
五、激活剂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134
六、抑制剂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135
第五节酶的制备140
一、酶的制备及纯化140
二、酶活性的测定143
第六节酶的多样性144
一、核酶145
二、调节酶146
三、多功能酶147
四、人工酶147
第七节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及酶工程148
一、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48
二、酶在化工、轻工方面的应用149
三、酶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151
四、固定化酶153
五、酶工程154
习题154
第七章维生素、水和矿物质平衡
第一节概述156
一、基本营养要素156
二、维生素的含义及其生理功能157
三、维生素的命名及分类158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159
一、维生素B1与TPP159
二、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160
三、维生素B3和辅酶Ⅰ、辅酶Ⅱ161
四、维生素B4162
五、维生素B5和辅酶A162
六、维生素B6与磷酸吡哆素163
七、维生素B7163
八、维生素B9(叶酸)和叶酸辅酶164
九、维生素B12和辅酶B12165
十、维生素C165
第三节脂溶性维生素166
一、维生素A166
二、维生素D167
三、维生素E168
四、维生素K169
五、硫辛酸169
第四节体液平衡170
一、水平衡170
二、矿质平衡172
习题173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第一节概述174
一、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174
二、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175
三、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177
第二节线粒体氧化体系177
一、线粒体的膜相结构178
二、呼吸链178
第三节能量代谢中生物能的产生、
转移和储存181
一、氧化还原与自由能变化181
二、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机制183
三、线粒体外的氧化磷酸化186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和抑
制作用188
第四节生物能的利用188
一、ATP是生物体系中自由能的通用
货币188
二、体内能量代谢的调节190
三、ATP和磷酸肌酸的应用190
第五节高能化合物的制备技术191
一、ATP的制备技术191
二、磷酸肌酸的制备技术192
习题193
第九章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195
一、多糖及寡糖的降解195
二、糖的吸收与转运196
三、糖的中间代谢——糖在细胞内的
分解与合成197
第二节糖的分解代谢197
一、糖的分解代谢类型197
二、糖酵解途径198
三、三羧酸循环201
四、己糖磷酸途径206
第三节糖的合成代谢209
一、光合作用209
二、糖原合成210
第四节糖代谢在工业上的应用213
一、酒精发酵213
二、甘油发酵213
三、丙酮-丁醇发酵214
四、有机酸发酵215
习题216
第十章脂代谢
第一节概述218
一、脂肪的降解218
二、脂肪的吸收与转运219
三、油脂中间代谢概况220
第二节脂肪的代谢220
一、甘油代谢220
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221
三、脂肪酸的合成代谢224
四、三酰甘油的合成226
第三节磷脂代谢、胆固醇代谢和血浆
脂蛋白代谢227
一、磷脂代谢227
二、胆固醇代谢228
三、血浆脂蛋白代谢230
第四节脂质代谢在工业上的应用232
一、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32
二、脂肪酸发酵233
三、共轭亚油酸的制备与应用233
四、γ-亚麻酸的制备与应用235
五、石油开采和处理石油污染236
习题236
第十一章核酸代谢
第一节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237
一、核酸的酶促降解237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37
三、核苷酸的合成代谢239
第二节DNA复制与修复243
一、DNA复制有关的酶244
二、DNA的复制方式246
三、DNA复制过程247
第三节RNA的生物合成249
一、RNA聚合酶249
二、基因转录的过程250
三、基因转录的方式252
四、转录产物的加工修饰252
五、RNA的复制合成254
第四节核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255
一、核苷酸合成抑制剂255
二、与DNA模板结合的抑制剂255
三、作用于聚合酶的抑制剂256
习题256
第十二章蛋白质代谢
第一节概述257
一、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257
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258
第二节氨基酸的代谢259
一、氨基酸的脱氨作用259
二、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261
三、氨与α-酮酸的转化262
四、个别氨基酸的分解代谢265
五、个别氨基酸合成代谢的概述269
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69
一、遗传密码270
二、核糖体271
三、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271
四、抗生素与核酸合成及蛋白质合成276
习题276
第十三章代谢的调节控制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代谢调控模式278
一、细胞内的调控278
二、体液激素的调控281
三、神经系统的调控284
第二节反馈调节285
一、前馈与反馈285
二、反馈抑制的方式286
三、反馈调节的机制288
第三节诱导与阻遏289
一、酶的诱导合成290
二、酶合成的阻遏作用290
三、诱导与阻遏的机制291
第四节代谢调控在工业上的实践意义296
一、酶活性调节在工业上的应用296
二、酶合成调节在工业上的应用300
习题301
第十四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第一节基因工程302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302
二、基因载体305
三、重组DNA的筛选及表达309
第二节蛋白质工程312
一、蛋白质工程的概念312
二、蛋白质工程的一般技术313
三、蛋白质工程的应用314
习题316
第十五章生物化学与新生物技术
第一节基因组学317
一、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的概念317
二、基因组图谱317
三、人类基因组研究319
第二节转录组学与生物芯片319
一、转录组学的研究状况320
二、转录组学的应用320
三、生物芯片321
第三节蛋白质组学325
一、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和含义325
二、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简介326
三、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前景327
第四节生物信息学328
一、生物信息学的含义328
二、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28
三、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29
第五节合成生物学331
一、合成生物学概念331
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332
三、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前景333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细胞生物学:分子机制与应用》 本书面向生命科学、医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细胞的结构、功能、调控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本书以现代生物学前沿研究成果为指导,力求将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紧密结合,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的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 --- 第一部分: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组织 第一章:生命的基石——生命的基本化学要素 本章将从分子层面审视生命的物质基础。我们将详细探讨构成细胞的四大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DNA和RNA)、碳水化合物和脂质。重点分析这些分子的结构特性如何决定其在细胞内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 深入剖析氨基酸的特性、多肽链的折叠机制(一级到四级结构),以及伴侣蛋白在正确折叠中的作用。讨论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动力学原理,以及结构蛋白(如胶原蛋白、肌动蛋白)和信号蛋白(如受体)的工作方式。 核酸的结构与信息传递: 阐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稳定性。详细介绍RNA的类型(mRNA, tRNA, rRNA等)及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多样化角色。 脂质与细胞膜的构建: 探讨磷脂、胆固醇等脂质的分子特性,解释它们如何自发形成脂双分子层,并讨论膜的流动性、不对称性及其对细胞通讯和物质转运的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边界与内部环境——细胞膜与细胞骨架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枢纽。本章将聚焦于膜的结构与动态过程。 跨膜转运机制: 详细介绍被动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分子机制。着重讲解各类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离子通道)的工作原理和调控方式。 细胞的内部支架系统: 深入研究细胞骨架的三大组成部分:微丝(肌动蛋白)、微管和中间纤维。阐述它们在维持细胞形态、驱动细胞运动(如纤毛和鞭毛的摆动)、细胞分裂以及细胞内物质运输中的协同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工厂”与“指挥中心”——细胞器系统 本章系统梳理真核细胞内各个膜性细胞器的结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特定功能中的集成作用。 内膜系统: 详细解析内质网(粗面和滑面)在蛋白质合成、分泌、钙离子储存及脂质代谢中的功能。重点阐述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和脂质的修饰、分类和靶向运输。 能量转换站: 深入探讨线粒体(细胞呼吸与ATP生成)和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其自身的基因组和半自主性。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介绍细胞内的“消化系统”和“解毒系统”,讨论其酸性环境的维持和底物识别机制。 细胞核: 剖析核膜的结构(核孔复合物),以及染色质的组装、复制、转录和DNA修复过程。 --- 第二部分:生命的动态过程与信号转导 第四章:遗传信息的流动——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 本章是连接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功能的桥梁,专注于遗传信息如何被精确地表达和控制。 DNA复制与修复: 阐述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型、主要酶系(解旋酶、引物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以及应对DNA损伤的关键修复途径(如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 转录与RNA加工: 详细描述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的机制,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元件的作用。深入讲解RNA剪接(包括选择性剪接)、加帽和加尾等后转录修饰过程。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 详述核糖体的结构、tRNA的分子识别、氨酰-tRNA合成酶的功能,以及肽链在内质网上的折叠与转位。 第五章:细胞间的交流——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必须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这依赖于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信号分子的识别与传递: 介绍主要的信号分子类型(激素、生长因子、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离子通道受体)。 第二信使系统: 深入分析cAMP、IP3/DAG、钙离子等第二信使在信号放大和级联反应中的作用。 信号通路的整合与交叉: 探讨MAPK、PI3K/Akt等核心信号通路如何与其他通路相互作用,实现对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精细调控。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周期与命运决定 本章聚焦于细胞如何精确地控制其生长、分裂和死亡。 细胞周期调控: 详细解析细胞周期的四个主要阶段(G1, S, G2, M)。重点讨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和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构成的分子开关机制,以及细胞周期检查点(如G1/S和G2/M检查点)的作用。 细胞凋亡(Apoptosis): 区分凋亡与坏死,深入剖析内在途径(线粒体介导)和外在途径(死亡受体介导)的分子机制,以及Caspase级联反应在执行程序性死亡中的核心地位。 细胞增殖与癌症的细胞生物学基础: 将细胞周期和信号通路知识应用于理解肿瘤的发生,讨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如p53, Rb)在失控增殖中的作用。 --- 第三部分:特化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应用 第七章:细胞的连接与组织形成 细胞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通过特化的结构相互连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 细胞黏附分子: 介绍钙依赖性(如钙粘蛋白)和钙非依赖性(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及其在组织结构稳定性和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细胞连接: 详细描述紧密连接(封锁跨上皮物质渗漏)、桥粒(提供机械强度)和缝隙连接(实现细胞间直接通讯)的结构组件和功能。 细胞外基质(ECM):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以及主要的ECM多糖(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细胞如何通过整合素与ECM相互作用。 第八章:特化细胞的结构适应 本章将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应用于理解高度分化的细胞类型。 神经元: 分析轴突、树突的结构特征,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以及突触传递中囊泡的循环、释放与回收。 肌细胞: 聚焦于肌原纤维的精细结构(肌丝滑行理论),以及钙离子如何精确地触发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 介绍T细胞和B细胞受体的多样性生成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细胞间的粘附和信号转导来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九章:生物技术的视角——细胞生物学前沿与应用 本章展望细胞生物学在现代生物工程和医学中的应用潜力。 细胞成像技术: 介绍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成像等技术如何帮助研究人员实时观察细胞内的动态过程。 干细胞生物学: 探讨多能性与全能性的分子基础,描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 重点介绍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靶向修改特定基因、研究基因功能和开发基因治疗方法中的革命性应用。 --- 本书特色: 体系完整性: 从分子结构到细胞器功能,再到组织和系统适应性,构建严谨的逻辑框架。 图文并茂: 采用大量原创或精选的高质量细胞图像和流程图,直观展示复杂的分子机器和动态过程。 强调机制: 每一个生物学现象都深入到其底层的分子机制进行剖析,而非停留在表象描述。 面向应用: 将基础知识与细胞工程、疾病机理分析紧密结合,为后续专业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现代细胞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实验方法,理解细胞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复杂性和精妙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注重学习效率和自我检验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习题设计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习题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考察,而是设计得非常巧妙,很多题目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它们往往要求读者将不同章节学到的知识点进行交叉运用,甚至需要读者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一个假设性的实验场景。比如,有些题目会描述一个生化指标异常的临床数据,要求我们根据已知的代谢网络来推断可能的酶学缺陷或遗传病因,这种“反向工程”式的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且,书后提供的详尽的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尽管我还没完全用到后面的答案部分),已经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在设计这些题目时所倾注的心血,它们是检验和固化学习成果的绝佳途径,远超普通教材的练习题水平。

评分

相较于我过去接触过的几本同类教材,这本第三版在内容更新速度上展现了惊人的活力。生物化学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发现层出不穷,如果教材不能及时跟上,很快就会落伍。这本教材显然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力。我注意到新增了不少关于“组学”技术(如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对传统生化认识带来的冲击与融合的讨论,以及对一些新兴的细胞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阐述。这些前沿内容的引入,使得教材不仅仅停留在对经典知识的梳理上,更像是提供了一张通往未来研究方向的地图。对于希望未来继续深造或者进入高新产业的工科学生来说,能够在一本教材中就接触到这些最新的思想和研究热点,无疑是巨大的优势,能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具前瞻性的知识结构。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实在是一流,初拿到手就被那种厚重而又严谨的感觉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分子结构图和代谢途径图,细节也捕捉得丝丝入扣,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觉得太累。尤其是对一些关键概念的图解部分,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结合了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前沿视角,用更直观的视觉语言将抽象的生化过程呈现出来。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恰恰体现了一本优秀的工科教材应有的专业素养。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科生来说,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准确,更要“看得懂”、“用得上”,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是作为课堂学习的主线教材,还是作为未来进行专业深入研究的参考书,它的物理形态和内容呈现都给人极大的信赖感。

评分

我必须说,本书的叙事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像有些旧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堆晦涩难懂的名词和公式,让人望而生畏。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讲起,如同搭积木一样,稳固地建立起理解后续复杂代谢网络的基石。特别赞赏的是,它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给出清晰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记忆知识点。例如,在讲解酶催化机制时,作者不仅描述了活性位点的结构,还巧妙地引入了动力学模型,让抽象的化学反应速率变得可以量化和预测,这对于培养工科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构建,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同时又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真正体现了“工科适用”的特点。它没有沉溺于纯粹的生命科学理论探讨,而是频繁地穿插了与生物技术、药物开发、食品科学乃至环境保护等工程领域相关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贴近行业前沿,比如对基因工程中关键酶的高效利用分析,或者在生物传感器设计中如何利用特定的生化反应来提高灵敏度。这些实例的加入,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深刻理解到,我们所学的这些枯燥的化学反应和分子机制,是如何转化为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强大工具的。读完一个章节,总能感觉到自己的“工具箱”又多了一件趁手的利器,而不是仅仅增加了一些纸面知识。这种面向应用的教学思路,是很多偏重理论研究的教材所缺乏的宝贵特质。

评分

(1)删除原教材中一些比较陈旧的概念、内容和技术,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加以取代。

评分

(1)删除原教材中一些比较陈旧的概念、内容和技术,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加以取代。

评分

(2)为适应各高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需做适当调整。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很难分清“纯工科”与“纯理科”的界限,各专业学生均要求基础和素质全面提高。因此,第三版中对基础知识的广度和应用性均有所加强,而且尽力做到这些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和应用的紧密联系。

评分

本书在整本书的结构、书写方式等方面没做大的改动,以适应已习惯于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在内容取舍、文字表达以及真正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评分

《生物化学》(第三版)是根据部分使用过第二版教材的师生的意见,以及21世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而加以修订。修订后主要具有下列特点。

评分

本书在整本书的结构、书写方式等方面没做大的改动,以适应已习惯于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在内容取舍、文字表达以及真正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评分

(1)删除原教材中一些比较陈旧的概念、内容和技术,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加以取代。

评分

本书由张洪渊、万海清主编并负责全书统稿;万海清编写第一、二、十五章;刘文彬编写第三、四、五、六、八章;李永红编写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姚舜编写第七、九、十章。对帮助和支持本书编写的有关领导及广大师生表示诚恳的感谢!

评分

本书自出版以来,很多高校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用于教学中,已进行多次印刷,很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在使用中部分师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其中之一是认为某些章节内容偏浅。因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进步,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已经很难分清“纯工科”和“纯理科”的界限,各校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具有更广泛、更扎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往往采取“工中有理,理中有工”的策略。据此,我们对第2版教材进行了修订,在内容上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加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