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

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齐磊,邓化凌 编
图书标签:
  • 工程材料
  • 材料科学
  • 热处理
  • 金属材料
  • 机械工程
  • 材料工程
  • 第二版
  • 教材
  • 工业技术
  • 金属热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3077
版次:2
商品编码:1152313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国普通高校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而编写的。
本书以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为主线,以工程材料的选用为重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针对“中国制造”发展实际和需要,强化了新材料的选用比例,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全书内容包括:工程材料性能,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和二元合金相图,金属的热处理,工业用钢与铸铁,非铁合金及粉末冶金材料,聚合物、无机与复合材料,新型材料,以及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等层次院校的通用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1
第1章工程材料性能3
教学基本要求3
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3
1��1��1强度与塑性3
1��1��2弹性与刚度5
1��1��3硬度5
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7
1��2��1冲击韧性7
1��2��2疲劳强度8
1��3工程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8
1��3��1物理性能8
1��3��2化学性能9
1��3��3工艺性能9
思考题9
第2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和
二元合金相图10
教学基本要求10
2��1金属的晶体结构10
2��1��1晶体的概念10
2��1��2实际晶体结构12
2��2金属的结晶与同素异构转变13
2��2��1纯金属的结晶13
2��2��2晶粒大小及控制15
2��2��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15
2��3合金与合金的相结构16
2��3��1合金16
2��3��2合金的相结构16
2��4二元合金相图18
2��4��1匀晶相图19
2��4��2共晶相图20
2��4��3包晶相图21
2��4��4共析相图21
2��5铁碳合金与铁碳合金相图22
2��5��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22
2��5��2铁碳合金相图23
思考题29
第3章金属的热处理31
教学基本要求31
3��1金属热处理概述31
3��1��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32
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3
3��2金属的整体热处理工艺38
3��2��1退火38
3��2��2正火40
3��2��3淬火40
3��2��4回火43
3��3钢的淬透性44
3��3��1淬透性的概念及对热处理后力学
性能的影响44
3��3��2影响淬透性及淬硬深度的因素45
3��3��3淬透性的测定与表示方法45
3��4金属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46
3��4��1钢的表面淬火47
3��4��2化学热处理48
3��5其他热处理工艺简介51
3��5��1真空热处理51
3��5��2可控气氛热处理51
3��5��3形变热处理52
3��5��4超细化热处理52
3��5��5高能束热处理52
3��6表面技术53
3��7热处理工件的结构工艺性56
3��7��1热处理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57
3��7��2和结构工艺性有关的其他要求58
思考题58
第4章工业用钢与铸铁60
教学基本要求60
4��1概述60
4��1��1工业用钢的分类与牌号60
4��1��2杂质对钢质量的影响64
4��1��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65
4��2工程结构钢68
4��2��1概述68
4��2��2碳素结构钢(非合金结构钢)68
4��2��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合金
结构钢69
4��2��4微合金化低碳高强度钢简介72
4��3机械结构钢74
4��3��1优质的、特殊质量的非合金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74
4��3��2特殊质量的机械结构用合金钢76
4��3��3易切削钢84
4��3��4铸钢85
4��4滚动轴承钢86
4��5工具钢89
4��5��1概述89
4��5��2刃具钢89
4��5��3高速工具钢91
4��5��4模具钢94
4��6不锈钢、耐热钢和低温钢98
4��6��1不锈钢98
4��6��2耐热钢101
4��6��3低温钢102
4��7特殊物理性能钢103
4��8铸铁103
4��8��1概述103
4��8��2铸铁石墨化103
4��8��3铸铁分类105
4��8��4常用铸铁的牌号、性能与应用105
思考题114
第5章非铁合金及粉末冶金材料115
教学基本要求115
5��1铝及铝合金115
5��1��1工业纯铝115
5��1��2铝合金及其强化处理116
5��1��3铝合金分类及其应用117
5��2铜及铜合金121
5��2��1工业纯铜121
5��2��2铜合金122
5��3其他非铁合金简介127
5��3��1钛及其合金127
5��3��2镁及其合金129
5��3��3锌及其合金129
5��4铸造轴承合金与粉末冶金130
5��4��1铸造轴承合金130
5��4��2粉末冶金132
思考题133
第6章聚合物、无机与复合材料134
教学基本要求134
6��1聚合物材料134
6��1��1聚合物特征134
6��1��2塑料134
6��1��3橡胶138
6��1��4纤维140
6��1��5涂料140
6��1��6粘合剂141
6��1��7功能聚合物材料简介142
6��2无机非金属材料142
6��3复合材料146
6��3��1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146
6��3��2树脂基复合材料148
6��3��3金属基复合材料150
6��3��4其他类型的复合材料150
思考题151
第7章新型材料152
教学基本要求152
7��1形状记忆合金152
7��1��1形状记忆效应原理152
7��1��2形状记忆合金及应用153
7��2非晶态金属156
7��2��1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157
7��2��2非晶态金属的性能特点及
应用158
7��3超导材料160
7��3��1超导材料的基本性质160
7��3��2超导材料的分类及性能161
7��3��3超导材料的应用162
7��4储氢合金163
7��4��1储氢技术原理164
7��4��2储氢合金的条件164
7��4��3储氢合金分类及研究现状165
7��4��4储氢合金的应用165
7��5纳米材料167
7��5��1纳米材料的性质167
7��5��2纳米材料的分类169
7��5��3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170
思考题172
第8章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173
教学基本要求173
8��1机械零件合理选材的基本原则与
步骤173
8��1��1使用性原则173
8��1��2工艺性原则174
8��1��3经济性原则176
8��1��4可持续发展原则178
8��1��5选材的基本步骤178
8��2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179
8��2��1零件失效及失效形式179
8��2��2失效分析180
8��3常用零件选材的原则方法180
8��3��1以防止过量变形为主的选材180
8��3��2以抗磨损性能为主的选材181
8��3��3以抗疲劳性能为主的选材181
8��3��4以综合力学性能为主的选材182
8��3��5选材时应注意的事项182
8��4轴类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183
8��4��1工作条件与失效形式183
8��4��2主要性能要求183
8��4��3轴类零件的选材与工艺路线
实例184
8��5齿轮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187
8��5��1齿轮的工作条件与失效形式187
8��5��2主要性能要求188
8��5��3齿轮的选材与热处理188
8��5��4齿轮选材与工艺路线实例188
8��6弹簧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191
8��6��1工作条件与失效形式191
8��6��2性能要求191
8��6��3选材及其热处理192
8��7其他常见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193
8��8切削刀具的选材及热处理194
8��8��1工作条件与失效形式194
8��8��2主要性能要求194
8��8��3切削刀具的选材195
8��8��4典型刀具195
8��9模具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197
8��9��1冷作模具197
8��9��2热作模具204
8��9��3塑料模具205
8��10汽车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207
8��10��1汽车零件的选材概况207
8��10��2部分汽车零件的材料与热处理
实例208
8��11锅炉、压力容器和汽轮机主要零件的
选材210
8��12航空航天材料简介211
8��12��1航空航天材料的种类211
8��12��2航空航天材料的要求213
8��12��3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展望213
思考题214
第9章课堂讨论指导216
课堂讨论一铁碳合金相图216
课堂讨论二金属热处理216
课堂讨论三工业用钢217
参考文献218

前言/序言


《金属热处理工艺图解与应用》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图解与实际应用为一体的金属热处理技术参考书籍。全书内容围绕金属材料在加热、保温、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展开,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直观的学习和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金属热处理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深入浅出地介绍金属热处理的核心概念。首先,我们将从金属晶体结构入手,阐述固溶、相变等基本物理化学原理,为理解后续的热处理过程奠定理论基础。随后,重点讲解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图,特别是钢铁相图,分析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如奥氏体化、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等。同时,也会讨论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的热处理特性,如铝合金的时效硬化、铜合金的退火与固溶处理等。 此外,本部分还将详细阐述各种基本热处理工艺的原理、目的及影响因素,包括: 退火(Annealing):涵盖各种退火形式,如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扩散退火等。深入解析退火的目的,如消除内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软化组织等,并结合图例说明不同退火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具体影响。 正火(Normalizing):解释正火与退火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其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的作用,并介绍不同钢种的正火工艺参数。 淬火(Quenching):详述淬火的原理,即通过快速冷却使过饱和固溶体或亚稳相(如马氏体)的形成,从而获得高硬度的组织。重点分析淬火介质(水、油、空气、盐浴等)的选择原则、冷却速率对淬火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钢种(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的淬火工艺要点。 回火(Tempering):阐述回火的目的,即在淬火获得高硬度的基础上,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的强度、硬度、韧性及应力消除的目的。详细介绍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的工艺特点、组织变化及应用范围,并解释回火脆性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表面热处理(Surface Heat Treatment):介绍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渗碳、渗氮、渗碳氮等表面强化技术,分析其原理、工艺过程及应用,以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同时保持心部的韧性。 第二部分:金属热处理工艺图解与操作实践 本部分是本书的亮点,通过大量精美的金相组织图和工艺流程图,将抽象的热处理原理具象化,方便读者理解和掌握。 金相组织图谱:收录了大量常见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等)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典型金相组织照片,并附带详细的文字说明,帮助读者识别和判断材料的组织状态,评估热处理效果。图谱覆盖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时效等各种工艺后的组织变化,并特别标注了关键的组织特征。 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流程: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关键零件,如轴类、齿轮、刀具、模具、弹簧等,提供了详细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图。这些图解将直观展示从原材料准备、预处理、热处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后处理(如回火、调质、表面处理)到最终性能检验的完整过程。每一步骤都配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强调关键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对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如淬火开裂、变形、硬度不足、回火脆性、组织不均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供详细的成因分析、诊断方法及预防和解决对策,帮助读者规避生产风险,提高产品合格率。 第三部分: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应用与选择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具体的材料和零件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材料选择与性能匹配:介绍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通过热处理工艺来优化材料的性能,使其满足特定的工程应用需求。例如,说明如何通过淬火和回火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以满足高应力工作条件下的要求;如何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强调热处理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回火温度等)对材料性能的决定性影响。介绍如何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尺寸、形状以及最终的性能要求,科学地确定和调整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热处理效果。 热处理设备与自动化:简要介绍常见的金属热处理设备,如各种炉型(箱式炉、井式炉、推杆炉、滚筒炉等)、感应加热设备、真空炉等,并讨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热处理生产中的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工程应用案例,详细分析其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选择、参数设定、过程控制以及最终取得的性能效果,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的特点: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大量精美的金相组织图、工艺流程图和示意图,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内容全面,系统性强: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再到应用选择,构建了完整的金属热处理知识体系。 贴近实际,解决问题:结合工程实践,深入剖析常见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用性高,指导性强:为从事金属材料、机械制造、热处理工艺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学生以及爱好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本书旨在成为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金属热处理技术工具书,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金属热处理的奥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在讲解热处理工艺时,特别强调了“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的重要性。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温度和时间等参数,而是详细阐述了这些参数的选取依据,以及它们对最终材料性能的影响。例如,在淬火过程中,冷却速率是关键因素,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冷却介质(水、油、空气、盐浴)对冷却速度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的截面尺寸、合金成分和目标组织来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对于回火,书中更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和回火气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参数的调整,来实现材料强度的提高、韧性的改善,或者应力的消除。书中还引入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如冷却曲线、相变温度曲线、硬度-回火温度曲线等,直观地展示了工艺参数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淬火应力”和“回火脆性”的章节,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了这些看似是热处理“副产品”的现象,往往是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而精确的工艺控制是避免这些缺陷的根本途径。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评分

《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在内容的组织上,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它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应用,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开篇部分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宏观性能,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基本因素,如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加工工艺。随后,逐步深入到微观层面,阐述了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缺陷以及相变等基本概念。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书中才开始详细介绍各种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热处理工艺及其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使得初学者也能够逐步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则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我尤其喜欢书中在介绍不同材料时,都附带了详细的相图和金相照片,这使得理论与实际观察紧密结合,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书中在讲解特定合金时,还会对比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以及其在不同工业领域内的应用情况,这使得知识更具国际视野和实用价值。通过阅读,我仿佛能够沿着作者的思路,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工程材料知识体系,从材料的基本构成,到它们在各种苛刻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再到如何通过精准的热处理工艺来优化它们的性能,这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科学原理,而是用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示,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解释材料的断裂韧性时,书中引用了相关的断裂力学公式,并详细解释了裂纹扩展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材料设计和热处理来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从而预防脆性断裂。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对材料行为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书中也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例如,在介绍某一种特殊钢材的热处理工艺时,书中会详细描述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热处理参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从实际出发,回到实践”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热处理质量控制”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如淬火开裂、回火脆性、晶粒粗大等,并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检测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

评分

《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在介绍特种工程材料时,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书中不仅涵盖了传统的金属材料,还深入探讨了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对于这些材料,书中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能、加工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在介绍陶瓷材料时,书中阐述了陶瓷材料的原子键合方式,以及其高硬度、高耐温性、高绝缘性等特点,并分析了其在电子、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对于高分子材料,书中则详细讲解了单体、聚合物、分子链结构等概念,以及不同高分子材料在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并重点介绍了其在包装、纺织、汽车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此外,书中还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不同纤维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组合,以及复合材料在提高材料比强度、比刚度等方面的优势。这种对材料科学的广阔视野,让我深刻认识到,工程材料的世界远不止金属,而是一个多元化、充满创新和无限可能的领域。

评分

在我阅读《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是其在“问题解决导向”方面的出色表现。它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真正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书中大量穿插的“案例分析”和“工程应用”章节,让我能够理解,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如何被用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工程难题。例如,在介绍某种高强度钢的疲劳性能时,书中会引用汽车零部件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疲劳断裂的案例,然后深入分析材料的疲劳失效机理,并提出通过优化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来提高其疲劳寿命的解决方案。再比如,在讲解有色金属合金的焊接性能时,书中会分析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热裂纹、气孔等,并给出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后热处理建议,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这种“学以致用”的导向,让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学习方式。

评分

这本《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学习了其中的章节后,我对材料科学和热处理工艺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在介绍不同种类工程材料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它们的成分和基本性能,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材料在微观结构层面的演变,以及这些结构变化如何直接影响宏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乃至化学性能。例如,在讲述钢铁的热处理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这些名词的解释,而是详细阐述了不同温度、不同冷却速率下碳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变动力学过程。书中穿插的图表,如相图、冷却曲线、金相照片等,都经过精心设计,清晰地展示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让我在脑海中能够可视化材料结构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步骤、工艺参数控制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作者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说明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热处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比如,在介绍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时,书中对淬火后的马氏体转变及其后续回火处理对韧性和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解释了为什么在获得高硬度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回火来消除淬火应力,并获得所需的韧性。这些内容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读完相关章节,我仿佛能够亲手操纵温度和时间,去“塑造”材料的内在结构,从而赋予它们所需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评分

我在这本《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中,最受启发的是书中对于“材料的生命周期”的考量。作者并没有仅仅关注材料在制造过程中的性能,而是将其延伸到了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可靠性以及最终的报废与回收。例如,在介绍不同耐腐蚀材料时,书中详细阐述了金属腐蚀的机理,如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等,并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如酸、碱、盐、高温、高湿)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书中还介绍了提高材料耐腐蚀性的方法,包括表面处理、合金化以及采用特殊的涂层技术。此外,关于材料在高温下的蠕变行为,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解释了蠕变产生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材料设计和热处理来延缓材料的蠕变,确保其在高温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这对于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工程应用尤为重要。读到这些内容,我开始意识到,选择和设计工程材料,不仅仅是追求其在特定工况下的最优性能,更需要考虑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综合表现,包括其环境友好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这种全局观的视角,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工程材料的认知高度。

评分

翻开《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其对于材料科学基础概念的严谨阐释。它没有像某些入门书籍那样,将复杂的科学原理敷衍了事,而是力求深入浅出地解释每一项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数学模型。比如,在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时,书中不仅给出了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常见晶格的立体图示,还详细解释了不同晶体结构如何影响材料的密度、滑移系以及位错运动,进而影响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合金化带来的性能改变,书中也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阐述了固溶强化、沉淀硬化、晶界强化等多种强化机制的原理。特别是在描述材料的强化与韧性平衡时,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展示了如何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其韧性,避免发生脆性断裂。这种对基础理论的深入挖掘,让我对材料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相图”的讲解,它不仅是材料成分与温度关系的简单呈现,更是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稳定相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作者通过解读复杂的相图,教会我们如何预测材料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来获得预期的微观组织和宏观性能。书中对相图的解读,配合大量的实例,比如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等,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指导意义。读到此处,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和应用,这是一种智力上的愉悦。

评分

这本书在阐述热处理工艺时,其细节之处令人惊叹。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几种基本工艺,更是将每一种工艺背后的科学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讲述淬火时,书中详细解释了过冷奥氏体的分解动力学,不同冷却速率下马氏体转变的诱导温度和转变完成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应力和组织应力。它还深入探讨了不同淬火介质(水、油、盐浴)对冷却速度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的尺寸、形状和合金成分来选择最合适的淬火介质。关于回火,书中更是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各自的目的和效果,以及在不同回火温度下,马氏体如何分解形成不同形态的碳化物,从而实现强度、硬度、韧性和塑性等性能的优化。书中引入了大量的金相组织照片,与理论阐述相互印证,让抽象的相变过程变得直观可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回火”和“应力消除回火”的章节,作者通过严谨的实验分析,解释了在某些淬火过程中,材料内部的热量积聚如何引发局部回火,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回火工艺来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和开裂。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论述,恰恰是决定热处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深度和严谨态度。

评分

《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在介绍不同类型的工程材料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度和广度。书中不仅仅局限于碳钢和低合金钢,而是将目光延伸到了不锈钢、工具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乃至一些特种工程材料。对于每一种材料,作者都详细介绍了其化学成分、典型组织、优缺点以及主要应用领域。更重要的是,书中深入剖析了这些材料的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了为什么某种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为什么另一种合金具有高比强度,以及它们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局限性。例如,在讲解不锈钢时,书中清晰地阐述了铬、镍等合金元素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不锈钢(如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进而解释了它们在耐腐蚀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上的不同表现。在介绍铝合金时,书中也详细讲解了固溶强化和时效硬化的原理,以及不同牌号铝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个人尤其对书中关于高强度钢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合金化和精密的控制热处理工艺,来获得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材料,这对于提高结构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