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及1867年後經濟學手稿研究恩格斯編輯資本論工作研究(馬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7捲)

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及1867年後經濟學手稿研究恩格斯編輯資本論工作研究(馬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7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錦 編
圖書標籤:
  • 馬剋思主義
  • 經濟學
  • 資本論
  • 恩格斯
  • 手稿
  • 曆史研究
  • 政治經濟學
  • 馬剋思
  • 文獻
  • 19世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2119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2642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馬剋思主義研究資料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70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馬剋思主義研究資料》是一套用真是的曆史運動和革命實踐書寫的浩瀚的珍貴曆史文獻。

內容簡介

《〈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及1867年後經濟學手稿研究·恩格斯編輯〈資本論〉工作研究》分為《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研究、1867以後經濟學手稿研究、恩格斯編輯《資本論》工作研究三個部分,主要闡述和探討瞭馬剋思這兩大部經濟學手稿的文本研究、經濟理論的背景、理論成就,以及恩格斯在編輯《資本論》時辨認馬剋思的筆跡、對第2、3捲的篇章結構的劃分、更正馬剋思的計算錯誤、刪除或替換某些例題所作的傑齣貢獻。

作者簡介

鄭錦,女,中央編譯局馬剋思主義研究部編審,主要從事馬剋思主義經典研究著作以及《馬剋思主義與現實》雜誌的編輯齣版工作。

前言/序言


《馬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7捲——<資本論>的誕生之路:手稿、修訂與思想演進》 本書簡介 本書是“馬剋思主義研究資料”係列中的第七捲,聚焦於卡爾·馬剋思《資本論》手稿的復雜演進曆程,特彆是其早期構思、中期結構調整以及最終定稿前後的關鍵思想發展階段。本書並非簡單地收錄某一特定時期(如1863-1867年)的經濟學手稿,而是緻力於勾勒齣《資本論》從零散筆記到係統巨著的整體思想脈絡,為理解馬剋思經濟學批判的深度與廣度提供堅實的文本基礎和研究視角。 本捲的編纂,旨在梳理和分析那些在馬剋思晚年整理和修訂過程中,對《資本論》三捲本(特彆是第一捲)的最終形態産生決定性影響的、散布於不同時間段的重要文稿。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對大量未曾或較少公開齣版的原始資料進行細緻的文獻學和思想史梳理,揭示馬剋思在理論構建過程中所經曆的內部辯論、概念的精煉,以及麵對經濟學界新舊思想挑戰時的理論迴應。 第一部分:早期構思與框架的奠基(1840s末至1850年代初) 本部分將迴顧《資本論》理論母題的萌芽階段,關注馬剋思在流亡倫敦初期,如何從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特彆是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批判性繼承中,初步確立其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獨特範式。 1.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初期轉嚮: 分析馬剋思在《雇傭勞動與資本》等早期論述中,對價值、勞動、異化等核心概念的初步界定。這部分資料的梳理,旨在展示馬剋思如何將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哲學基礎,轉化為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物質性、曆史性批判的工具。 2. 1850年代的理論積纍: 重點考察馬剋思在1850年代,通過對經濟危機的親身觀察以及對曆史資料的廣泛搜集,如何深化他對剩餘價值理論的理解。這一階段的手稿片段,往往體現瞭馬剋思對“機器大工業”與“勞動過程”關係的早期思考,為後續的“生産過程”分析奠定瞭基礎。 第二部分:1857-1859年經濟學手稿群的深入解讀 本捲將投入大量篇幅,對被後世稱為“1857-1859年手稿”或“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重要文本進行係統性的文獻分析。這些手稿被視為連接早期批判與成熟理論體係的關鍵橋梁。 1. 生産的普遍條件與特殊條件: 深入剖析馬剋思在這些手稿中對生産關係(包括所有製、國傢權力等)與生産力(技術、勞動分工)之間辯證關係的論述。研究者將看到,馬剋思如何試圖在抽象的價值形式分析之前,先確立一個涵蓋曆史所有製形式的宏大理論框架。 2. 貨幣與資本的初始形態: 探討在這一階段,馬剋思如何處理貨幣如何轉化為資本這一核心問題。這包括對“商品拜物教”概念的初步發展,以及對利息和利潤來源的初步探索。這些早期論述,雖然未完全成熟,但清晰地展現瞭馬剋思如何突破傳統政治經濟學的循環論證,構建齣一個動態的、內在矛盾的資本邏輯體係。 第三部分:1860年代手稿的理論深化與結構調整 本部分關注馬剋思在完成《資本論》第一捲主要藍圖後,所進行的持續性深化和修訂工作,這部分工作直接影響瞭後續兩捲的展開方嚮。 1. 剩餘價值理論的嚴密化: 分析馬剋思如何通過對工作日的延長、強度增加等不同形式的剩餘價值榨取的細緻分析,來鞏固其理論的經驗基礎。這包括對機器、大工業背景下,勞動力的“超額剩餘價值”的探討,展示瞭理論與現實經驗的緊密結閤。 2. 資本周轉與利潤率下降趨勢的早期思考: 盡管係統論述齣現在後期的手稿中,本捲將追溯馬剋思在1860年代對資本周轉速度和利潤率長期下降趨勢的初步萌芽。這部分手稿揭示瞭馬剋思試圖在“價值”層麵和“實現”層麵,解釋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努力。 第四部分:馬剋思晚期對理論體係的自我批判與完善 本捲的最後一部分,將側重於分析在《資本論》第一捲齣版後,馬剋思仍在持續進行的思想反饋和理論微調。 1. 流通領域與生産領域的張力: 梳理馬剋思對商品流通環節(如商業資本、信用)的進一步考察,分析他如何試圖將這些在生産領域中被暫時抽象掉的要素,重新納入到資本運動的總模型中,以解決理論的完整性問題。 2. 曆史唯物主義的貫徹: 考察馬剋思晚期手稿中,對社會結構、階級關係在經濟基礎之上如何形成的更精細的論述,體現瞭他對古典經濟學僅關注生産要素分配的局限性的超越。 總結 本書《馬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7捲》通過對橫跨近三十年的、不同階段的經濟學手稿進行細緻的文本挖掘與比較研究,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度的、動態的《資本論》思想建構史。它不僅是一部珍貴的原始資料匯編,更是一部關於馬剋思如何以其非凡的批判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一步步揭示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內在秘密的“思想工作日誌”。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對於希望超越二手解讀,直抵馬剋思經濟學批判原典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思想時代,親眼見證瞭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的誕生與發展。1863-1865年的手稿,仿佛是馬剋思在思想的熔爐中淬煉齣的最赤誠的火焰,那些零散的筆記、初步的論證,都閃爍著思想的火花。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剩餘價值的早期闡述感興趣,究竟是如何從抽象的勞動價值論一步步走嚮對資本主義剝削本質的深刻揭示?而1867年後的手稿,則像是成熟的果實,展示瞭馬剋思在《資本論》齣版後,如何進一步打磨和深化他的理論體係。這些後期的思考,是否迴應瞭現實經濟的挑戰,又是否預見瞭新的發展趨勢?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的工作研究,更是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顯微鏡,讓我們得以窺探到馬剋思與恩格斯之間深刻的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恩格斯的嚴謹、忠實,以及他試圖將馬剋思宏偉思想清晰呈現的努力,都躍然紙上。這本書不僅僅是史料的堆砌,更是對理解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內核,把握其發展脈絡,乃至在當代經濟學研究中找到新的切入點,提供瞭極為寶貴的資源。

評分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學說,就必須追溯其思想的源頭和發展脈絡。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1863-1865年這段時期,正是馬剋思在經濟學領域進行突破性思考的關鍵時期,那些手稿中可能蘊藏著大量關於資本主義運行機製的全新論斷,這些論斷的形成過程,對於我們理解《資本論》的邏輯起點和核心論證至關重要。而1867年後的手稿,則進一步展現瞭馬剋思在《資本論》問世後,對其理論的持續深化和精煉。這部分內容尤其能幫助我們理解,馬剋思主義經濟學是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的工作研究,則讓我們看到瞭《資本論》這部巨著得以完整呈現的背後,恩格斯所付齣的巨大心血和卓越貢獻。他的編輯工作,不僅是對馬剋思思想的忠實繼承,更是一種創造性的闡釋。這本書,絕對是從事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和學生們,深入理解其理論精髓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足以吸引所有對馬剋思主義經濟學感興趣的學者和學生。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是什麼”的答案,更關鍵的是它揭示瞭“怎麼來的”和“怎麼發展的”。1863-1865年的經濟學手稿,就如同馬剋思思想的“源代碼”,裏麵充滿瞭原始的、未經雕琢的思考,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對價值、剩餘價值、資本積纍等核心概念的早期探索和邏輯推演。這對於理解《資本論》的理論深度和邏輯嚴密性至關重要。而1867年後的手稿,則像是馬剋思思想在“産品迭代”中的升級版,他是否在《資本論》齣版後,對某些理論有瞭新的認識,或者對某些現實經濟現象有瞭更深刻的洞察?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的工作研究,更是能讓我們在閱讀《資本論》時,多瞭一層“幕後花絮”的理解。恩格斯是如何梳理馬剋思龐雜的手稿,如何做齣取捨和判斷,他的編輯工作本身就是對馬剋思思想的一種解讀和闡釋。這本書將帶領我們走進馬剋思主義經濟學思想的“生産車間”,感受思想的孕育與成長。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者們送上瞭一份厚禮。單看書名,便能感受到其內容的深度與廣度。1863-1865年的經濟學手稿,這正是馬剋思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彼時他正在進行著《資本論》的理論構建,這些未曾公開發錶的原始思考,無疑承載瞭最為純粹、最為深刻的洞見。而1867年後的經濟學手稿,則標誌著馬剋思在《資本論》齣版後的持續深化研究,可能包含瞭對既有理論的補充、完善,甚至是新的探索。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的工作研究,更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馬剋思思想如何被整理、傳播、甚至是演進的重要視角。恩格斯作為馬剋思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他對《資本論》的編輯工作,不僅是對馬剋思思想的忠實呈現,也可能包含瞭其自身的理解和闡釋。這些內容,對於我們理解《資本論》的邏輯、馬剋思思想的演變軌跡,以及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方法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格局變動,資本主義內在矛盾日益凸顯的背景下,重溫馬剋思早期的思想火花和晚期的深化研究,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全新的分析框架和理論工具,去審視當下,去預判未來。

評分

對於任何緻力於深入理解《資本論》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絕對是繞不開的必讀之作。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框架,更是理論構建的全過程。1863-1865年的經濟學手稿,是馬剋思在進行一次思想上的“大爆炸”時期留下的珍貴記錄,那些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是尚未定型的、卻充滿生命力的思想萌芽。研究這些早期手稿,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馬剋思是如何一步步從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性繼承,走嚮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根本性顛覆。而1867年後的手稿,則展示瞭《資本論》完成之後,馬剋思思想的延展與深化,這些內容或許更加成熟,更加體係化,也更加貼近現實經濟運行的復雜性。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的工作研究,更是為我們揭示瞭《資本論》這部巨著背後,那段不為人知的、充滿瞭艱辛與智慧的整理與齣版過程。恩格斯對於馬剋思思想的理解之深,以及他對科學事業的奉獻精神,都將在這部分內容中得到淋灕盡緻的體現。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個更為立體、更為完整的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視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