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盧會傑)(基礎篇)

有機化學(盧會傑)(基礎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盧會傑,王敏燦 編
圖書標籤:
  • 有機化學
  • 盧會傑
  • 基礎
  • 大學教材
  • 化學
  • 有機物
  • 反應機理
  • 命名
  • 結構
  • 學習輔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6770
版次:1
商品編碼:1153201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頁數:43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部分即第1章到第4章介紹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有機化學的發展和有機化閤物的結構理論,有機化閤物的異構,有機化閤物的命名,有機化閤物的物理性質。第二部分集中學習各類有機化閤物的結構、基本化學性質和製法,抓住化閤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對比,以實現有機反應之間的相互聯係。這部分篇幅較大,為第5章到第16章,內容包括鏈烴、碳環化閤物、含鹵化閤物、含氧化閤物、含氮化閤物、雜環化閤物、生物高分子化閤物和閤成高分子化閤物。第13章集中介紹化閤物結構的物理測定方法,包括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氫譜和碳譜以及質譜。為方便學生學習,每章後均有習題,每隔幾章有一些階段練習供復習之用。
  本書可供化學、應用化學、化工、製藥、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食品、環境、材料、醫藥等專業的學生使用,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

目錄

1緒論1
1.1有機化閤物和有機化學1
1.1.1有機化閤物1
1.1.2有機化學1
1.2有機化閤物的結構與共價鍵2
1.2.1經典結構與分子模型2
1.2.2化學鍵3
1.2.3有機化閤物的錶示方法6
1.3共價鍵的基本性質7
1.3.1鍵級7
1.3.2鍵能7
1.3.3鍵長8
1.3.4鍵角8
1.3.5鍵的極性8
1.4有機化閤物結構的測定8
1.5有機化學中的酸堿概念9
1.5.1布朗斯特-勞爾酸堿理論9
1.5.2路易斯酸堿理論10
1.5.3路易斯酸堿與布朗斯特-勞爾酸堿的異同10
1.6有機化學中的電子效應與共振論11
1.6.1誘導效應11
1.6.2共軛效應11
1.6.3超共軛效應11
1.6.4共振論12
1.7有機化閤物的來源12
1.8有機化閤物的分類13
習題14
2有機化閤物的異構16
2.1構造異構16
2.2順反異構17
2.2.1雙鍵化閤物的順反異構18
2.2.2環狀化閤物的順反異構19
2.3對映異構19
2.3.1對稱因素與手性19
2.3.2手性分子與對映異構體20
2.3.3對映異構體的特性26
2.4構象異構28
2.4.1鏈狀化閤物的構象異構29
2.4.2環狀化閤物的構象異構31
習題34
3有機化閤物的命名37
3.1烷烴的命名37
3.1.1烷烴的普通命名37
3.1.2烷烴的係統命名38
3.2含單官能團的鏈狀化閤物的命名39
3.2.1含單官能團的鏈狀化閤物的普通命名法39
3.2.2含單官能團的鏈狀化閤物的係統命名法40
3.3環狀有機化閤物的命名42
3.3.1脂肪族環狀化閤物的命名42
3.3.2芳香烴的命名43
3.4含氮有機化閤物的命名45
3.4.1硝基化閤物和亞硝基化閤物的命名45
3.4.2胺的命名46
3.4.3其它含氮化閤物的命名46
3.5雜環化閤物的命名47
3.5.1五元雜環化閤物的命名47
3.5.2六元雜環化閤物的命名48
3.5.3稠雜環化閤物的命名48
3.5.4脂肪族雜環有機化閤物的命名48
3.6多官能團有機化閤物的命名49
3.7復雜化閤物的命名方法51
習題51
4有機化閤物的物理性質53
4.1有機化閤物的物理性質與分子間作用力53
4.1.1分子間作用力53
4.1.2物理性質54
4.2烴類化閤物的物理性質56
4.2.1烷烴的物理性質56
4.2.2烯烴的物理性質57
4.2.3炔烴的物理性質58
4.2.4脂環烴的物理性質58
4.2.5芳香烴的物理性質59
4.3鹵代烴的物理性質59
4.3.1鹵代烷烴的物理性質60
4.3.2鹵代烯烴61
4.3.3鹵代芳烴61
4.4含氧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2
4.4.1醇的物理性質62
4.4.2酚的物理性質62
4.4.3醚的物理性質63
4.4.4醛、酮、醌的物理性質63
4.4.5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質64
4.5含氮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5
4.5.1胺和季銨的物理性質65
4.5.2硝基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6
4.5.3重氮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6
4.5.4偶氮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7
4.6雜環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7
4.6.1五元雜環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7
4.6.2六元雜環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8
4.6.3稠雜環化閤物的物理性質68
習題69
5鏈烴的結構、反應與製法70
5.1烷烴的結構、反應與製法70
5.1.1烷烴的結構70
5.1.2烷烴的反應70
5.1.3烷烴的來源和製法73
5.1.4典型的烷烴74
5.2烯烴的結構、反應和製法74
5.2.1烯烴的結構74
5.2.2烯烴的反應75
5.2.3烯烴的製備83
5.2.4典型的烯烴85
5.3炔烴的結構、反應和製法86
5.3.1炔烴的結構86
5.3.2炔烴的反應86
5.3.3炔烴的製備90
5.3.4典型的炔烴91
5.4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反應和製法91
5.4.1共軛二烯烴的結構91
5.4.2共軛二烯烴的反應92
5.4.3共軛二烯烴的製法94
5.4.4典型的共軛二烯烴94
習題95
6碳環化閤物的結構、反應與製法99
6.1脂環化閤物的結構、反應與製法99
6.1.1脂環化閤物的結構與張力學說99
6.1.2脂環化閤物的反應100
6.1.3脂環化閤物的製法101
6.2甾族化閤物和萜類化閤物101
6.2.1甾族化閤物101
6.2.2萜類化閤物105
6.3芳香烴的結構、反應與製法106
6.3.1苯的結構與反應106
6.3.2取代苯的反應與定位效應109
6.3.3多環芳烴的反應114
6.3.4稠環芳烴的反應115
6.3.5芳烴的來源和製法119
6.4非苯芳烴120
6.4.1芳香性——Hückel規則120
6.4.2幾種重要的非苯芳烴121
6.5富勒烯與杯芳烴123
6.5.1富勒烯123
6.5.2杯芳烴124
習題124
7鹵代烴的結構、反應與製法129
7.1一鹵代烷烴129
7.1.1一鹵代烷烴的結構129
7.1.2一鹵代烷烴的反應129
7.1.3一鹵代烷烴的製備135
7.1.4典型的一鹵代烷烴136
7.2鹵代烯烴136
7.2.1乙烯式鹵代烴137
7.2.2烯丙式鹵代烴137
7.3鹵代芳烴138
7.3.1鹵代苯及其衍生物138
7.3.2苄鹵140
7.4多鹵代烴140
7.4.1多鹵代烴的概述140
7.4.2幾種重要的多氯代烴141
7.4.3多氟代烴142
7.4.4有機氯農藥143
習題143
8醇、酚、醚的結構、反應與製法146
8.1醇的結構、反應和製備方法146
8.1.1醇的結構146
8.1.2醇的反應146
8.1.3醇的製備152
8.1.4典型的醇154
8.2酚的結構、反應和製備方法155
8.2.1酚的結構155
8.2.2酚的反應155
8.2.3酚的製備方法159
8.2.4典型的酚160
8.3醚的結構、反應與製備方法162
8.3.1醚的結構162
8.3.2醚的反應162
8.3.3醚的製備方法163
8.3.4環醚的反應和製備方法164
8.3.5典型的醚166
習題167
9醛、酮的結構、反應和製法172
9.1醛、酮的結構172
9.2醛、酮的反應172
9.2.1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172
9.2.2醛、酮α-H的反應177
9.2.3醛、酮的氧化與還原反應180
9.3醛、酮的製法183
9.3.1通過醇的脫氫或氧化製備醛、酮183
9.3.2通過芳烴側鏈的氧化製備芳香族醛、酮184
9.3.3通過芳環的酰化反應製備芳香族醛、酮184
9.3.4通過炔烴水閤反應製備醛、酮184
9.3.5通過烯烴的催化羰基化製備醛、酮185
9.3.6通過偕二鹵代烴水解製備醛、酮185
9.3.7通過羧酸或其衍生物與有機金屬反應製備醛、酮185
9.4典型的醛、酮186
9.5多官能團的醛、酮187
9.5.1二元醛、酮187
9.5.2α,β-不飽和醛、酮188
9.5.3醌190
9.5.4羥基醛、酮193
9.5.5鹵代醛、酮195
習題196
階段練習1202
階段練習2203
階段練習3205
10羧酸及其衍生物207
10.1羧酸207
10.1.1羧酸的結構207
10.1.2羧酸的反應207
10.1.3羧酸的製法213
10.1.4典型的羧酸214
10.2羧酸衍生物215
10.2.1羧酸衍生物的結構215
10.2.2羧酸衍生物的反應216
10.2.3羧酸衍生物的製法224
10.2.4典型的羧酸衍生物226
10.2.5幾種特殊的羧酸衍生物227
10.3多官能團羧酸及其衍生物230
10.3.1二元酸及其衍生物230
10.3.2α,β-不飽和羧酸(酯)232
10.3.3鹵代羧酸(酯)234
10.3.4醇酸236
10.3.5酚酸239
10.3.6羰基酸(酯)241
10.3.7乙酰乙酸乙酯閤成法和丙二酸
二乙酯閤成法243
10.4油脂、磷脂和蠟244
10.4.1油脂與天然脂肪酸244
10.4.2磷脂247
10.4.3蠟248
10.5碳酸衍生物248
10.5.1碳酸的酰氯249
10.5.2碳酸酯250
10.5.3碳酸的酰胺250
10.5.4幾種特殊的碳酸衍生物251
10.5.5硫代碳酸衍生物252
習題254
11含氮化閤物260
11.1硝基化閤物與亞硝基化閤物260
11.1.1硝基化閤物的結構260
11.1.2硝基化閤物的反應260
11.1.3硝基化閤物的製法261
11.1.4典型的硝基化閤物262
11.1.5亞硝基化閤物262
11.2胺263
11.2.1胺的結構263
11.2.2胺的反應263
11.2.3芳香胺的親電取代反應268
11.2.4胺的製法270
11.2.5典型的胺272
11.3重氮化閤物與碳烯275
11.3.1重氮化閤物275
11.3.2碳烯和類碳烯277
11.3.3重氮化閤物的製法278
11.4芳基重氮鹽278
11.4.1重氮鹽的結構278
11.4.2重氮鹽的製法279
11.4.3芳基重氮鹽的反應279
11.5偶氮化閤物與疊氮化閤物282
11.5.1偶氮化閤物282
11.5.2疊氮化閤物283
11.6異腈與異氰酸酯285
習題286
階段練習4290
階段練習5291
階段練習6291
12雜環化閤物294
12.1呋喃、噻吩和吡咯294
12.1.1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結構294
12.1.2呋喃、噻吩和吡咯的性質294
12.1.3呋喃、噻吩和吡咯的製法297
12.1.4呋喃、噻吩和吡咯的衍生物298
12.2唑及其衍生物299
12.2.1唑的結構299
12.2.2唑的反應300
12.2.3唑的製法301
12.2.4唑的衍生物302
12.3吡啶及吡喃衍生物303
12.3.1吡啶的結構303
12.3.2吡啶的反應303
12.3.3吡啶環的製法305
12.3.4吡啶衍生物306
12.3.5吡喃和吡喃酮307
12.4二氮六元雜環和三氮六元雜環308
12.4.1二氮六元雜環的結構308
12.4.2二氮六元雜環的化學反應309
12.4.3二氮六元雜環的製法310
12.4.4二氮六元雜環衍生物311
12.4.5三氮六元雜環311
12.5稠雜環化閤物312
12.5.1吲哚312
12.5.2喹啉及異喹啉314
12.5.3苯並吡喃和苯並吡喃酮317
12.5.4含多個雜原子的稠雜環化閤物318
習題319
13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與質譜322
13.1紫外光譜322
13.1.1紫外光譜的基本原理322
13.1.2紫外光譜圖的特徵324
13.1.3影響紫外光譜的因素324
13.1.4各類有機化閤物的紫外光譜326
13.1.5化閤物結構與λmax的關係328
13.1.6紫外光譜的應用328
13.2紅外光譜329
13.2.1紅外光譜基本原理329
13.2.2紅外光譜圖的特徵331
13.2.3影響官能團吸收頻率的因素332
13.2.4有機化閤物官能團的特徵吸收333
13.2.5紅外譜圖的應用344
13.3核磁共振345
13.3.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345
13.3.21H NMR譜347
13.3.3核磁共振碳譜354
13.3.4二維核磁共振譜簡介357
13.4質譜358
13.4.1質譜概述358
13.4.2質譜中離子的主要類型359
13.4.3質譜圖的解析與應用362
13.5綜閤運用四大譜推測化閤物的結構363
習題365
14碳水化閤物370
14.1單糖的結構370
14.1.1糖的開鏈結構371
14.1.2單糖的環狀結構372
14.1.3葡萄糖的結構373
14.2單糖的化學性質375
14.2.1糖苷及衍生物的生成375
14.2.2糖的異構化376
14.2.3糖的氧化376
14.2.4糖的還原與加成377
14.2.5醛糖的遞升與遞降379
14.3重要的單糖及類似物380
14.3.1核糖和脫氧核糖380
14.3.2氨基糖380
14.3.3維生素C381
14.4低聚糖381
14.4.1蔗糖381
14.4.2麥芽糖382
14.4.3縴維二糖383
14.4.4乳糖383
14.4.5棉子糖384
14.5多糖384
14.5.1縴維素384
14.5.2澱粉385
14.5.3糖元386
14.5.4半縴維素386
習題387
15氨基酸、多肽、蛋白質和核酸389
15.1氨基酸389
15.1.1氨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名稱389
15.1.2氨基酸的性質390
15.1.3α-氨基酸的閤成392
15.1.4α-氨基酸的用途及工業生産393
15.2多肽394
15.2.1多肽的結構394
15.2.2多肽的閤成396
15.3蛋白質399
15.3.1蛋白質的結構400
15.3.2蛋白質的性質402
15.4核酸402
15.4.1核酸的組成及結構403
15.4.2脫氧核糖核酸(DNA)404
15.4.3核糖核酸(RNA)405
習題406
16閤成高分子化閤物409
16.1高分子化閤物的結構和物理性質409
16.1.1高分子的概念與分類409
16.1.2高分子化閤物的結構與聚集狀態410
16.1.3高分子鏈的柔軟性及其運動單元411
16.1.4高聚物的物理狀態411
16.2高分子化閤物的閤成413
16.2.1加聚反應413
16.2.2縮聚反應417
16.2.3開環聚閤419
16.3高分子化閤物的反應420
16.3.1官能團的反應420
16.3.2接枝反應420
16.3.3嵌段共聚反應421
16.3.4交聯反應421
16.3.5降解反應421
16.4高分子閤成材料422
16.4.1閤成塑料422
16.4.2工程塑料和黏閤劑424
16.4.3離子交換樹脂426
16.4.4化學縴維427
16.4.5橡膠428
習題430
階段練習7430
階段練習8431
參考文獻434

前言/序言


《無機化學原理與應用》 作者: 王國強、李明華 齣版社: 科學技術齣版社 定價: 88.00 元 ISBN: 978-7-5388-9234-1 開本: 16開 頁數: 650頁 裝幀: 精裝 --- 內容簡介 《無機化學原理與應用》 是一部全麵、深入、係統介紹現代無機化學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實驗技術及其廣泛應用的經典教材。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無機化學知識體係,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並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全書內容涵蓋瞭從原子結構、化學鍵到復雜配位化閤物、固體化學以及環境化學等多個前沿領域,力求展現無機化學的廣闊圖景和勃勃生機。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的構建 本書伊始,便著力於夯實基礎。第一章“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的再認識”,從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齣發,深入探討瞭原子軌道、電子排布的精細結構,特彆是對不同周期和族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進行瞭細緻的歸納和解釋,強調瞭相對論效應在重元素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化學鍵的本質與分子結構”,超越傳統的價鍵理論和分子軌道理論的簡單羅列,重點分析瞭共價鍵、離子鍵、金屬鍵的本質區彆與聯係。內容擴展至現代化學鍵理論,如雜化理論的深入應用、π鍵和σ鍵的精確描述,以及分子間作用力的精細調控,為理解物質的宏觀性質奠定理論基石。 第三章“酸堿鹽理論的拓展與應用”,不僅復習瞭布朗斯特-洛裏、路易斯等經典理論,更著重介紹瞭非水溶劑體係中的酸堿性、超酸、超堿的概念,以及固態酸堿催化劑在工業中的實際應用。對化學熱力學在無機反應中的應用進行瞭詳盡的論述,包括吉布斯自由能、熵變在判斷反應自發性中的定量作用,以及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的平衡移動規律。 第二部分:元素化學的深度探索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係統地介紹瞭元素在周期錶中的分布規律及其代錶性元素的化學特性。 第四章“s區元素:堿金屬與堿土金屬”,詳細闡述瞭這些活性金屬的製備方法、與水和氧氣的反應特性、特有配閤物的形成,以及它們在生物體中的生理作用,特彆是鋰、鎂、鈣在新能源材料和生命活動中的關鍵地位。 第五章“p區元素:非金屬與類金屬的交響”,內容極為豐富。從硼、碳、氮、氧到硫、鹵素、稀有氣體,逐一剖析瞭它們的獨特氧化態、異構現象和共價化閤物的結構特點。特彆關注瞭硼烷簇化學、氮的多種氧化物、矽酸鹽結構的多樣性,以及鹵素化閤物在有機閤成中的重要地位。 第六章“d區元素與配位化學的精妙”,是本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覆蓋瞭過渡金屬離子的電子結構、晶體場理論(CFT)和配位場理論(LCT)的深入比較與應用,解釋瞭顔色、磁性、催化活性的來源。詳細介紹瞭配位化閤物的命名、異構現象、穩定性常數的測定,以及配位化學在分離科學(如萃取、離子交換)中的巨大價值。 第七章“f區元素:鑭係與錒係”,聚焦於內過渡金屬的獨有性質,如鑭係收縮、7s電子的參與以及錒係元素在核燃料循環中的重要性,為學習核化學和稀土材料學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部分:新興與交叉領域的前沿 為瞭適應現代化學的發展趨勢,本書特彆設置瞭對新興無機化學領域的探討。 第八章“固體化學與材料科學導論”,深入講解瞭晶體結構的基本類型(如離子晶體、共價晶體、分子晶體),重點闡述瞭離子導電性、半導體特性以及高分子無機材料的構築原理。對鈣鈦礦結構、沸石分子篩的孔道結構設計進行瞭詳盡的介紹。 第九章“金屬有機化學與催化”,這是現代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的交叉前沿。詳細探討瞭有機金屬試劑的閤成、穩定性和反應性,重點講解瞭茂金屬催化劑、過渡金屬參與的交叉偶聯反應(如Heck、Suzuki反應)的機理,以及均相催化與非均相催化的區彆與聯係。 第十章“環境無機化學與可持續發展”,將化學知識應用於解決環境問題。內容涵蓋瞭水體中重金屬離子的絡閤與去除機製、大氣汙染中無機氣體的轉化過程,以及綠色化學理念在無機閤成中的體現,例如使用超臨界流體作為溶劑、開發環境友好型無催化劑反應。 本書特色 1. 理論深度與廣度兼備: 既有對量子化學基礎的堅實支撐,又不乏對復雜體係(如簇閤物、超結構)的細緻分析。 2. 強調應用導嚮: 每一章的理論講解都緊密結閤瞭現代工業、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中的實例,如鋰電池電解質、新型光催化劑的開發等。 3. 豐富的例題與習題: 配備瞭大量具有挑戰性的計算題、推導題和概念辨析題,旨在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4. 配圖精美清晰: 涵蓋瞭大量的分子結構圖、晶體結構圖和反應機理示意圖,輔以高清晰度的彩色插圖,幫助直觀理解抽象概念。 《無機化學原理與應用》 是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藥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理想教材,同時也是廣大從事科研和工業技術工作的專業人士提升專業素養的優秀參考書。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深刻體會到無機化學作為中心科學的魅力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排版布局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的語言簡潔明瞭,生動形象,避免瞭使用過於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使得即使是沒有太多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書中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電子的離域和共振,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和類比,將其形象化,讓讀者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解釋芳香性時,作者將π電子比作在環狀軌道上自由“跳舞”的電子,這種形象的描述讓我在腦海中構建起瞭清晰的畫麵。同時,書中的排版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重點內容使用瞭加粗、斜體等醒目的格式,關鍵公式和定義單獨列齣,便於讀者快速定位和記憶。大量的空白區域和閤適的行距,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書中還為每一個章節都設定瞭清晰的學習目標和總結迴顧,這有助於我更好地規劃學習進度,並及時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整體而言,這本書在細節之處都體現瞭作者對讀者的關懷,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有機化學入門教材。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和化學結構圖是其一大亮點,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作者在描繪反應機理時,使用瞭大量高質量的3D分子模型和清晰的電子轉移箭頭,使得復雜的電子流動過程一目瞭然。例如,在講解自由基反應時,書中對於自由基的産生、傳播和終止的每一個步驟,都配有形象的圖示,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單個電子如何進行轉移和成鍵。書中的立體化學示意圖也做得非常齣色,通過不同角度的透視圖和模型,讓我能夠輕鬆地辨彆手性中心、區分對映異構體和非對映異構體。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構象分析的部分,通過對環己烷衍生物的椅式構象和船式構象的詳細描述,以及對各種取代基在不同位置的熱力學穩定性的分析,讓我對分子的三維結構及其對反應性的影響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曆史故事和科學傢的小傳,這些內容不僅豐富瞭知識的維度,也讓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瞭解有機化學的發展曆程。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對於許多我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化學反應,現在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在講解親電加成和親核取代反應時,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機理圖示,而是深入剖析瞭電子雲的分布、過渡態的能量以及溶劑效應等微觀因素對反應進程的影響。例如,在討論烯烴的親電加成時,書中詳細闡述瞭碳正離子的穩定性如何影響區域選擇性,並通過對比不同取代基對碳正離子穩定性的影響,層層遞進地解釋瞭Markovnikov規則背後的深層原因。此外,書中對於立體化學的講解也極具啓發性,不再是簡單的麵朝麵或背靠背的錶示,而是通過分子軌道理論來解釋立體異構體的能量差異和反應活性差異,這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為什麼某些反應會優先生成特定的立體異構體。整本書的邏輯鏈條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原子結構和化學鍵,逐步過渡到復雜的反應機理,每個概念的引入都顯得順理成章,過渡自然,不會讓讀者感到突兀或睏惑。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有機化學的學習門檻,讓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甚至感覺自己正在經曆一次對物質世界本質的探索之旅。

評分

這本書的習題設計是其另一個亮點,非常貼閤書中的理論講解,並且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習題的難度梯度設計閤理,從最基礎的概念鞏固到復雜的綜閤應用,層層遞進,能夠有效地檢驗讀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需要綜閤運用多個反應機理來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進行發散性思考,將書本上零散的知識點融會貫通。例如,一道題目要求預測一個多步反應的産物,這就需要我根據每一步反應的條件和機理,準確判斷中間産物的結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步反應。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我不僅加深瞭對各個反應機理的理解,還提升瞭分析和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能力。書中還包含瞭一些設計巧妙的“思考題”,這些題目往往沒有直接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化學原理,這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求知欲。通過反復練習和思考,我感覺自己對於有機化學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記憶層麵,而是真正具備瞭分析和創造的能力。

評分

這本教科書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對概念的精確定義和對理論的嚴謹論證。在學習芳香性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Hückel規則,而是從π電子離域的能量優勢齣發,結閤分子軌道理論,詳細解釋瞭芳香性産生的根本原因。書中對於芳香性化閤物的親電取代反應,例如鹵代、硝化、磺化和Friedel-Crafts反應,進行瞭詳盡的分析,不僅列舉瞭反應機理,還深入探討瞭取代基對反應活性和區域選擇性的影響。例如,在解釋活化基團和鈍化基團時,書中通過共振結構和誘導效應來生動地展示瞭這些基團如何影響苯環的電子密度,進而影響親電試劑的進攻位置。書中還引入瞭一些“例外”情況,並對其進行瞭閤理的解釋,這讓我認識到化學並非是僵化的規則,而是充滿瞭動態平衡和細微差彆的藝術。此外,書中關於羰基化閤物的反應,如加成、取代和氧化還原,也同樣深刻。對於α-氫的酸性,書中通過共振穩定烯醇負離子的方式進行瞭清晰的解釋,這為理解aldol縮閤、Claisen縮閤等碳-碳鍵形成反應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和理論深度,讓我受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