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书文集(第5卷):书信集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5卷):书信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 斯宾诺莎 著,洪汉鼎 译
图书标签:
  • 斯宾诺莎
  • 哲学
  • 书信集
  • 西方哲学
  • 伦理学
  • 形而上学
  • 17世纪哲学
  • 古典著作
  • 思想史
  • 人文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35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877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斯宾诺莎文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5卷):书信集》收录了斯宾诺莎的书信集。哲学家的书信,对于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而斯宾诺莎的书信对于理解他的哲学思想极为重要,因为首先、他重要的哲学著作《伦理学》使用的几何语言,为了更加明确理解他的意思不得不借助他的书信。第二、十七世纪学者间的书信往往是以学术讨论为主要内容,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斯宾诺莎 (1632~1677),荷兰哲学家。提出以实体、属性与样式为中心的自因论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只有通过理性的直觉和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是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理智改进论》等。

内页插图

目录

《遗著》书信集书名页
第1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1年8月16/26日
第2封 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 [1661年9月]
第3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1年9月27日
第4封 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 [1661年10月]
第5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1年10月11/21日]
第6封 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 [1662年4月]
第7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2年7月]
第8封 德·福里致斯宾诺莎 1663年2月24日
第9封 斯宾诺莎致德·福里 [1663年3月]
第10封 斯宾诺莎致德·福里 [1663年约3月]
第11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3年4月3日
第12封 斯宾诺莎致梅耶尔 1663年4月20日
第13封 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 1663年7月17/27日
第14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3年7月31日
第15封 斯宾诺莎致梅耶尔 1663年8月3日
第16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3年8月4日
第17封 斯宾诺莎致巴林 1664年7月20日
第18封 布林堡致斯宾诺莎 1664年12月12日
第19封 斯宾诺莎致布林堡 1665年1月5日
第20封 布林堡致斯宾诺莎 1665年1月16日
第21封 斯宾诺莎致布林堡 [1665年1月28日]
第22封 布林堡致斯宾诺莎 1665年2月19日
第23封 斯宾诺莎致布林堡 1665年3月13日
第24封 布林堡致斯宾诺莎 1665年3月27日
第25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5年4月28日
第26封 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 [1665年5月]
第27封 斯宾诺莎致布林堡 1665年6月3日
第28封 斯宾诺莎致鲍麦斯特 1665年6月I
第29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5年9月]
第30封 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 [1665年9月或10月]
第31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5年10月12日
第32封 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 1665年11月20日
第33封 奥尔登堡致斯宾诺莎 1665年12月8日
第34封 斯宾诺莎致胡德 1666年1月7日
第35封 斯宾诺莎致胡德 1666年4月10日
第36封 斯宾诺莎致胡德 [1666年大约6月]
第37封 斯宾诺莎致鲍麦斯特 1666年6月10日
第38封 斯宾诺莎致迈尔 1666年10月1日
……

精彩书摘

  但是,如果我要在我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指导下考察您的信,那么将和我们在第一个基本原则指导下的考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认为(如果我错了请告诉我),您并不把确实的真理和我相信圣经具有的神圣性归给圣经。您说您相信神向先知们已启示了圣经上的东西,这是真实的,可是您却用了这样一种不完善的方式,使得如照您所说的那样考虑,那么神就会有矛盾。因为,如果神向人们启示了它的语言和它的旨意,那么它把这启示给人们是为了一个确定的目的,这是清楚的。现在,如果先知们用他们得来的那种语言编纂一个寓言,那么神必定或者意愿这样或者不意愿这样。如果神意愿他们应当用它的语言编纂一个寓言,也就是说,他们应当丢掉它的意思,那么神就是错误的原因,于是神就意愿了某种自相矛盾的东西。如果神并不意愿这样,那么先知们能用它的语言编纂一个寓言就不可能。而且似乎可信的,如果我们假定神传授它的语言给先知们,它把它的语言传授给他们,是让他们在得到这种语言时不犯错误。因为神在传授它的语言时必定有一个确定的目的,但是神的目的绝不能是引导人们犯错误的,否则对神是一个矛盾。同样人也不能违背神的旨意而犯错误,因为按照您的意见,这是不可能的。另外,我们不能相信这个最圆满的神,除了它愿把它的语言传授给先知们,让他们向凡人作解释外,还有其他什么意思。因为如果我们说神将它的语言传授给先知们,那就等于说,神用一种非常的方式向先知们显现,或向他们讲话。现在如果说先知们用这种传授来的语言构造了一个寓言,这就等于说,他们给了神的语言以一种不同于神所想的意思,那么神确实就是这样告诉了他们。主张先知们除了神要求他们应当理解的东西之外还能够理解某些其他的东西,这对先知们来说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神来说也是一个矛盾。
  我认为,像您主张的神已启示了它的语言,也就是它只是启示拯救和毁灭,指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可靠手段,拯救和毁灭无非只是这种指出的手段的结果,这也很少能证明的。因为确实的,如果先知们是在这种意思下得到神的语言,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给它另一种意思呢?我不认为您已作了一个简单的证明,能使我们相信这些观点应当优于先知们的观点。但是如果您认为这个证明在于,如果不是这样,这个语言将包含许多不圆满性和矛盾,那么我说这只是一种武断,而不是证明。如果考察这两种意思,有谁能知道哪一种将包含较少的不圆满性呢?最后,无上圆满的存在非常知道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东西,因而也非常清楚什么是教导普通人的最好手段。
  ……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5卷):书信集 引言:哲学与通信的交汇点 斯宾诺莎,这位17世纪荷兰的伟大哲学家,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哲学史的发展。而《斯宾诺莎书文集》的出版,特别是第五卷《书信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视角,得以窥见这位沉思的巨人如何在智识的对话中打磨和阐述他的哲学体系。与他那些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哲学著作不同,《书信集》以一种更为个人化、更具互动性的方式,展现了斯宾诺莎的思想脉络、论证过程以及他与同时代思想家们错综复杂的智识交流。 这并非对斯宾诺莎宏大哲学体系的直接复述或概括,恰恰相反,它提供的是理解其思想发展和深层含义的另一条重要路径。通过阅读斯宾诺莎写给朋友、同事、甚至批评者的信件,我们得以触碰到那些未曾被正式收录于其著作中的思想火花,看到他在回应提问、解决疑难、辩驳异议时所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与严谨的推理能力。这些信件如同哲学思想的“实验室”,记录了概念的萌芽、论证的尝试、以及概念之间精妙的连接与区分。 《书信集》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哲学并非是孤芳自赏的沉思,而是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碰撞、甚至冲突来不断检验和完善的动态过程。斯宾诺莎的通信对象涵盖了当时欧洲各地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包括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以及其他哲学家。通过这些往来信件,我们不仅能了解斯宾诺莎如何应对当时主流的学术思潮,如何清晰地阐述他那些在当时看来极具颠覆性的观点,更能体会到他所处的智识环境,以及他如何在这环境中扮演一个独立而又具影响力的角色。 书信集的内容侧面:思想的孕育与深化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5卷):《书信集》,虽然不直接呈现《伦理学》或其他哲学著作的最终定稿,但其内容却巧妙地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些巨著诞生的土壤与过程。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斯宾诺莎对于一系列核心哲学问题的反复推敲。例如,在他与朋友的通信中,他时常会就“实体”、“属性”、“样式”、“理性”、“自由”、“必然性”、“神”等概念进行深入的辨析。这些辨析可能并不像他在《伦理学》中那样系统和完整,但却更能体现出他在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探索性以及不断修正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位朋友就某个晦涩的哲学概念提出疑问,或者对斯宾诺莎的某个论断表示不解时,斯宾诺莎会如何耐心地、层层递进地进行解释。他的解释可能不会直接引用已有的哲学著作,而是会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借助比喻、类比,甚至是数学式的严谨推导,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相长”式的互动,使得他在解释他人的困惑时,也同时深化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可能发现原有的论证中存在不足之处,从而在后续的通信中进行补充和完善。 《书信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斯宾诺莎的“方法论”的窗口。他并非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思辨,而是常常关注如何将他的哲学思想应用于解释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现象、人类情感、社会组织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试图用他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当时的科学发现,如何思考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甚至如何看待宗教信仰和教会的权威。这些应用层面的思考,虽然可能不那么系统,但却展现了他哲学思想的生命力和现实关怀。 智识的对话:斯宾诺莎与同时代思想家 《书信集》之所以弥足珍贵,还在于它记录了斯宾诺莎与其他思想家之间充满活力的智识对话。他与莱布尼茨、惠更斯、泰勒曼等人的通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由共同的智识追求所连接的欧洲学者群体。在这些通信中,他们讨论的不仅仅是哲学理论,还可能涉及数学、物理学、光学等前沿科学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斯宾诺莎是如何与其他学者交流他对笛卡尔、霍布斯等人的思想的看法,又是如何回应他们对他的哲学体系提出的质疑和批评。这些通信,并非简单的观点交换,而是充满了思想的交锋和智识的较量。斯宾诺莎在回应质疑时,常常会展现出极高的学术勇气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他能够清晰地指出对方论证中的漏洞,并提出更有力的证据或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这些通信也反映了当时欧洲思想界的一些争论焦点。例如,关于神的存在与本质、自由意志与必然性、理性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国家与个人关系的讨论,在斯宾诺莎的信件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通过阅读这些通信,我们得以了解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学术语境中产生影响,以及他如何被他的同时代人理解、误解、接受或反对。 书信集的潜在价值:理解哲学家的“人性” 除了思想层面的价值,《书信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接近斯宾诺莎“人性”的窗口。虽然他以冷静、理性、超然的形象出现在其哲学著作中,但书信的非正式性,使得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友谊的温暖、以及与他人的情感连接。 或许,在某些信件中,我们会发现他因为身体不适而推迟写作,或者因为朋友的困难而表达关切。这些细微之处,将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拉回到我们更为熟悉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层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度解读他的个人情感,而是认识到,即使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生活在具体时空中的个体,他的思想也受到其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书信集》的价值,也体现在其潜在的启发性。阅读斯宾诺莎在信件中反复思考、辩论的过程,可以激励我们自身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也能保持一种探索的精神,不畏惧困难,勇于提出问题,并耐心寻求答案。他那种清晰的思维方式、严谨的论证态度、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结语:通往斯宾诺莎思想深处的另一扇门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5卷):《书信集》,并非一本直接阐述哲学理论的著作,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斯宾诺莎思想深处,以及他所处的智识世界的另一扇门。通过这些生动的通信,我们得以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形成过程、论证方法、以及他在与同时代思想家们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它让我们看到,哲学思想的诞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充满互动和挑战的过程。通过阅读《书信集》,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斯宾诺莎的哲学,更能从一个更人性化的视角去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充满智识活力的时代。这些信件,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串联起斯宾诺莎思想的脉络,闪耀着永恒的智慧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斯宾诺莎书文集》的第五卷,也就是这本《书信集》,简直是为那些真正想深入骨髓地理解这位荷兰哲学家的人准备的。我得说,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智者进行了一场私密的、不设防的对话。信件的内容,远比那些严谨的、逻辑至上的《伦理学》要生动、要有人情味得多。它不像那些官方论述那样,需要你时刻紧绷着神经去拆解每一个定义和公理。相反,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斯宾诺莎,一个会为朋友的困境而忧虑,会就艺术的本质发表看法,甚至会细致入微地讨论光学实验的细节的人。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他与不同学者的往来中,那种对理性与信仰、对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之间界限的不断试探与澄清。那些关于“上帝或自然”(Deus sive Natura)的微妙阐述,在书信中显得更加灵活,不再是教科书上那种板上钉钉的定论,而更像是他在思维的泥潭中艰难摸索出来的光亮。对于那些把《伦理学》视为高不可攀的堡垒的人来说,这本《书信集》无疑是最好的、最温柔的侧门,它让你先从日常的、人性的层面接近他,然后再带着这份亲近感,去挑战那些宏大的哲学命题。它展示的不是一个僵硬的偶像,而是一位用一生都在追寻真理的、充满智慧的凡人。

评分

我必须承认,最初接触斯宾诺莎时,我几乎被《伦理学》的几何学方法吓退了。但是这本《书信集》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它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叙事结构,将那些原本抽象得让人头皮发麻的概念,通过实际的对话场景,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当他解释“实体”的概念时,他不再是冷冰冰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回应某个友人对“上帝是否参与创造”的质疑,侧面阐述了“无限属性”与我们有限认知之间的鸿沟。更精彩的是,书中关于“自由”的讨论。在信件中,他避免了在理论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循环论证,而是用更加贴近生活经验的方式,来论证知识的提升如何带来行动上的自由。你读到的不是最终结论,而是他如何一步步引导对方,从“相信我”转变为“理解我为什么这样相信”。这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充满了耐心、智慧,以及一种对知识传播的深切渴望。对于那些在哲学殿堂外徘徊的读者来说,这本信集是最好的引路人。

评分

如果说《政治论》展现了斯宾诺莎对国家机器的冷静剖析,那么这本《书信集》则呈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世事时的细腻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封涉及私人健康和生活细节的通信,它们像是一束束微弱但真实的光,穿透了后人构建的“哲学圣人”的外壳。他与朋友们分享的,不仅是关于“实体”的抽象概念,还有对音乐的喜爱,对自然现象的好奇,甚至是对当时社会上某些愚昧现象的无奈叹息。这种人文关怀,是任何纯粹的理论著作都无法给予的。信件的语言风格也随着交流对象和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时而严谨如辩论,时而温暖如家书。这种多面性,让我更加确信,真正的哲学不是脱离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对世界深刻观察和对人类境况的深切同情的产物。这本集子,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一个清醒而有德行的人”的活生生的指南。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信集》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思想的“工作状态”。这与其说是书信,不如说是哲学思维的“现场记录”或者说“思维的草稿箱”。信件的内容跨度极大,涉及了政治评论、形而上学争论、炼金术的讨论(是的,你没看错,甚至还有一些早期科学实验的探讨),以及他与同行们就当时科学发现的交流。这本集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斯宾诺莎这位人物的认知边界。我们习惯于将他视为一个孤高的、纯粹的理性主义者,但书信揭示了他作为一位眼镜匠所拥有的那种务实的、对物质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他会毫不避讳地指出同行论证中的逻辑漏洞,也会耐心地向远方的朋友解释,为什么他坚持认为情感的被动性并非全然是奴役,而是一种理解的开端。这种交流的实时性,让你仿佛能嗅到那个时代空气中弥漫着的,既有宗教冲突的火药味,又有新兴科学的实验气息。它不是一个被精心打磨的成品,而是一个思想火山喷发时的熔岩流,热烈、直接,充满了构建与推翻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揭示了斯宾诺莎思想的“场域”。我们常常将他孤立地置于“理性主义者”的标签下,但通过这些跨越了数十年、地域和主题的通信,我们看到他如何在一个充满神学争论和政治动荡的荷兰社会中,努力地为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的世界观开辟道路。他与莱布尼茨、赫尔·伯纳德等人之间的往来,不仅仅是学问上的切磋,更是在那个保守年代里,知识分子寻求思想庇护和共鸣的努力。这些信件记录了他对世俗权力的谨慎态度,对个人隐私的珍视,以及他对那些试图曲解他著作的人所表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坚定的辩护。这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他的哲学超越了纯粹的思辨,带上了一种抵抗与坚守的英雄色彩。可以说,读这本信集,就是在观察一位思想巨匠如何在历史的夹缝中,用他的笔墨,为后世保留下一份珍贵的理性遗产。

评分

斯宾诺莎的着作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几何伦理学》(Ethica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简称《伦理学》),该着作一直到斯宾诺莎死後才得以发表。该书是以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方式来书写的,一开始就给出一组公理以及各种公式,从中产生命题、证明、推论以及解释。他的其他两部重要的作品包括了《神学政治论》(TractatusTheologico-Politicus)和《政治论》(Tracta Atus Politicus')。《神学政治论》的主题是圣经批评与政治理论,而後者则只谈政治理论。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书,一直买它,性价比高,品质优越

评分

作者简介 · · · · · ·

评分

具体请参看第一卷评论。

评分

书信言心声,配送快,京东优惠给力。

评分

斯宾诺莎全集 商务出版 唯一能让我吐槽的 只有价格

评分

正版,等我细细阅读,再作评价

评分

《斯宾诺莎书信集》在消除一些对斯宾诺莎哲学观点过分夸大的理解方面也起了明显的纠正作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对其“规定就是否定”的理解。众所周知,黑格尔对斯宾诺莎这一命题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规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东西:对于任何东西,包括思想(与广延相对立)在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定的东西,所以自身中包含着否定,它的本质是建立在否定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