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第4版)

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宓亚光 著
图书标签:
  • 汽车配件
  • 配件经营
  • 汽车管理
  • 汽车后市场
  • 零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供应链管理
  • 汽车行业
  • 经营管理
  • 第四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5620
版次:4
商品编码:1154472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汽车特约销售服务站经营与管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页数:4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一书的第4版,全书从实际出发,系统介绍了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各个环节的知识,有助于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全面了解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本书可供汽修企业和汽配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第4版前言
第一章汽车配件入门知识1
第一节汽车配件的类型1
第二节国产汽车零部件的编号规则2
第三节进口汽车配件的编号规则6
第四节汽车配件质量的鉴别23
第二章汽车主要零部件及易损件32
第一节汽车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及易损件32
第二节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及易损件65
第三节汽车车身主要零部件及易损件85
第四节汽车电气系统主要零部件及易损件87
第三章汽车常用材料102
第一节常用润滑材料102
第二节常用油、液112
第三节汽车轮胎120
第四节滚动轴承和油封129
第五节汽车油漆132
第六节汽车美容用品146
第七节其他常用材料175
目录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 第四章汽车配件采购181
第一节汽车配件采购的原则和方式181
第二节采购计划与采购合同182
第三节进货点的选择和进货量的控制185
第四节进货渠道与货源鉴别191
第五节汽车配件的验收192
第六节汽车配件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194
第五章汽车配件运输197
第一节配件的运输方式及其选择197
第二节运输单证与运输规章199
第三节配件接运与配件发运204
第四节运输差错的处理209
第六章汽车配件仓库管理211
第一节仓库管理的作用与任务211
第二节仓库管理决策213
第三节配件仓库的规划215
第四节配件的位置码系统218
第五节汽车配件的入库验收221
第六节汽车配件的保管224
第七节汽车配件的盘存232
第八节配件仓库的安全管理235
第九节合理储备量的确定和保本期管理法的应用240
第七章汽车配件销售244
第一节配件销售的特点及配件市场的细分244
第二节市场营销策略250
第三节配件销售管理265
第四节配件售后服务275
第五节市场调查280
第六节市场需求的预测284
第七节如何测算商品流通费和盈亏平衡点288
第八节汽车配件经销人员的基本素质291
第八章汽车特约服务站的保修索赔工作295
第一节保修索赔期和保修索赔范围295
第二节保修索赔工作机构301
第三节保修索赔工作流程304
第四节索赔旧件的管理307
第五节质量情况反馈的规定309
第六节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310
第九章汽车配件经营相关的财务知识319
第一节怎样进行财务结算319
第二节如何使用财务票据321
第三节纳税的一般知识328
第四节汽车配件购销合同331
第十章汽车配件计算机管理系统340
第一节汽车配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作用及效能340
第二节汽修汽配计算机管理系统简介342
第十一章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71
第一节物流、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372
第二节汽车物流管理387
第三节汽车售后配件物流管理396
参考文献410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汽车工程基础与现代应用》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涵盖汽车技术领域的核心知识,但不涉及《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第4版)》的具体内容。 --- 汽车工程基础与现代应用 本书聚焦汽车工业的前沿技术、核心原理及系统集成,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现代汽车工程知识体系。它不仅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参考手册,也是对汽车技术充满热情的学习者的理想读物。 第一部分:汽车结构与原理的深度剖析 本书的开篇深入探讨了现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从宏观到微观,细致解析了各个关键系统的设计哲学与实现技术。 1. 车辆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 详细阐述了车辆在直线行驶、转向和制动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内容涵盖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理论、悬架系统的设计目标(如平顺性与操控性的平衡)、转向系统的几何特性(如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车辆稳定性的控制机理,为理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介入基础奠定理论基石。 2. 发动机系统:从热力学到电控: 本章节超越了传统的“四冲程”描述,深入讲解了高效率内燃机(ICE)的现代技术。详细介绍了先进的燃烧技术,如均质充量压燃(HCCI)、稀薄燃烧技术,以及涡轮增压与机械增压器的匹配优化策略。电控单元(ECU)的软件架构和标定过程被系统性地介绍,包括燃油喷射策略(高压共轨、歧管喷射的切换点)、点火提前角的动态调整算法,以及排放控制系统(如SCR、DPF)的工作流程及其与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协同控制。 3. 传动系:效率与平顺性的追求: 对传统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尤其侧重于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与锁止机构的控制时机。更大量的篇幅留给了双离合变速器(DCT)和无级变速器(CVT)。DCT部分,深入探讨了湿式与干式离合器的热管理、换挡逻辑的编程实现,以及换挡过程中的扭矩缓冲技术。CVT部分,重点分析了钢带与锥轮之间的摩擦系数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对传动比设定的影响。 4. 底盘与车身集成:轻量化与安全碰撞设计: 底盘部分,着重讨论了先进的集成式制动系统(如IBS,集成制动系统)如何实现电子助力与液压制动的无缝切换。车身结构设计方面,引入了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如超高强度钢(AHSS)的应用区域划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关键承载结构中的应用案例。碰撞安全分析部分,详细介绍了车身吸能区、乘员舱刚性区的结构设计准则,以及假人试验数据的解读方法。 --- 第二部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系统集成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全面覆盖了当前汽车工业转型的核心技术——电气化和智能化。 1. 电力驱动系统(EDS): 详细分解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和交流异步电机(IMAC)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对比。重点研究了电机控制器(MCU)的矢量控制算法(如FOC),以及如何通过高频脉冲宽度调制(PWM)实现对转矩和速度的精确、平滑控制。功率电子器件(如SiC MOSFET)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效率提升被纳入讨论范围。 2. 动力电池系统(BMS)与热管理: 动力电池包的结构设计(如电芯排布、模块化设计)是基础。更关键的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实现:荷电状态(SoC)的精确估算模型(如安培计积分法、开路电压法与卡尔曼滤波融合)、绝缘监测、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策略。电池热管理系统(TMS)部分,对比了直接冷却、间接冷却以及混合冷却方案的能耗与效率,并探讨了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衰减模型。 3. 能量流管理与混合动力架构: 系统对比了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拓扑结构。针对复杂的混联系统,深入分析了能量分配控制策略(EPC),即如何根据驾驶员的意图、道路坡度、电池状态,实时决定发动机的启停、发电或驱动模式的切换逻辑,以实现全局最优的燃油经济性。 --- 第三部分:智能网联与主动安全技术 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赋予汽车“感知”和“决策”能力的现代电子技术。 1.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融合: 详尽描述了当前主流的环境感知传感器:毫米波雷达(MWB)的工作机制(如FMCW、步进调频)、激光雷达(LiDAR)的点云数据处理,以及高分辨率摄像头的图像识别流程。重点讲解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Sensor Fusion)的理论框架,包括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粒子滤波(PF)的定位与目标跟踪算法,以确保环境模型的鲁棒性。 2. 自动驾驶的决策与规划: 从L2级到L4级自动驾驶的演进路径中,决策层是核心。本书讲解了行为预测模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轨迹预测)、路径规划算法(如A、RRT在复杂交通场景中的应用),以及运动控制层的横向(转向)与纵向(加减速)的精确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MPC)在实现平顺、安全的驾驶轨迹跟随中的应用。 3. 车载通信与信息安全: 解析了车内通信网络(CAN、LIN、FlexRay)的架构与诊断机制。更前沿地,深入探讨了车联网(V2X)技术,包括DSRC和C-V2X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网络安全部分,侧重于针对ECU的固件更新安全、诊断接口(OBD)的访问权限控制,以及整车网络隔离的策略设计,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远程攻击威胁。 --- 附录:工程实践与标准化 附录部分提供了汽车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需了解的工具和标准。包括:行业通用的诊断协议(UDS,ISO 14229)的报文结构与服务码详解;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的流程导引与ASIL等级的确定方法;以及整车数据采集(CANoe/CANalyzer等工具)的方法论。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严谨的工程逻辑与对前沿技术的紧密追踪,旨在培养读者从系统层面上理解和设计现代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汽车产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眼球,那种金属质感的字体和背景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讲汽车工业的专业书籍。我原本以为内容会比较枯燥乏味,毕竟是教科书类的书籍,但翻开目录后才发现,它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从最基础的零部件识别,到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分析,几乎把一个汽车配件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都覆盖到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当前新兴的电动汽车配件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环节时,都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使得那些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让人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对于我这种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新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入门宝典”,它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该怎么做”。那些关于库存优化和客户关系维护的章节,简直是实战操作的绝佳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客观,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同时又渗透着实践者的洞察力。它没有使用夸张的语言来鼓吹某个概念的“万能”,而是冷静地分析了不同管理工具和策略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例如,在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ERP系统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推荐某一款软件,而是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评估框架,让读者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业务复杂度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标准。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递。我特别推荐给那些正在筹备开设或正在管理配件分销中心的同仁们,书里关于仓储布局优化和物流配送网络构建的章节,直接可以作为我们下半年工作规划的参考蓝图。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有点犹豫,毕竟“第4版”意味着它在前几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更新,我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者更新不够及时。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新版在引入了最新的行业法规、环保标准以及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的跟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对“以旧换新”政策背景下的配件回收与再制造流程的探讨,体现了作者紧跟时代脉搏的能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是近两三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使得书中的知识体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指导意义。它的理论深度足够支撑起高层决策的需求,同时,其操作层面的细节又能够指导一线员工的日常工作,这种平衡感掌握得恰到好处,非常难得。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质量简直是业界良心,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出现字迹模糊或者脱页的情况。从内容结构上看,它非常注重逻辑递进关系。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层层深入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思考与实践”环节,这迫使读者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而是要主动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进行对接和思考,这对于知识的内化非常有帮助。对于那些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希望系统性提升管理水平的业内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复盘和学习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细细道U你经验,那种感觉非常踏实可靠。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系统性和深度兼备。很多市面上的书籍可能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浅尝辄止,但这本书却像一个全景式的地图,清晰地标示出了汽车配件行业的整个生态链。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述管理策略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务实态度,没有过多的空泛理论,而是紧密结合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实际情况。比如,关于4S店与独立维修厂的配件渠道博弈,书中分析得入木三分,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应对策略。我个人在工作中遇到过几次关于配件采购成本控制的难题,翻阅这本书后,找到了好几个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模型。特别是关于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仓储管理的章节,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升我们公司的运营效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失条理清晰,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读者,只要愿意投入精力,也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

评分

旧版的,还行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感觉有点像学校用的教程,里边的零件都是老机器才有点!

评分

书很厚,是正品,好好研究

评分

内容还可以 有一定帮助

评分

很好,封面,纸张,内容都非常不错!会继续光顾。

评分

入门级读物,可以一看。

评分

还是可以的

评分

还行吧,有点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