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永理 编
图书标签:
  • 社区治理
  • 社区发展
  • 社会工作
  • 基层治理
  • 城乡社区
  • 社会管理
  • 公共管理
  • 政策研究
  • 社区建设
  • 居民自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74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51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公共管理学规划教材·行政管理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社区管理领域高校教材,具有创新性、系统性、教学实用性。

内容简介

  《社区治理》系统地介绍了社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制和模式、社区环境与社区人口、社区党建与社区民主政治、社区经济与社区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与社区社会工作、社区文化与社区教育、社区卫生与社区体育、社区安全与社区矫正、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者与志愿者以及社区管理效能的评估和社区规划发展等问题。
  《社区治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社区管理理论核心教材使用,尤其适合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和服务等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公共管理硕士(MPA)学员、公共管理部门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学习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张永理,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教授课程与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学、公共危机管理、社区治理等。

目录

第一章 社区的概念及其内涵 1
第一节 社区概念的起源与变迁 2
第二节 社区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征 16
第三节 社区的功能与分类 20
第二章 社区相关概念与社区研究方法 28
第一节 社区相关概念辨析 32
第二节 中西方社区的形成路径 37
第三节 社区研究方法 39
第三章 西方社区研究的主要历程与理论 45
第一节 西方社区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51
第二节 西方学者的社区研究理论 60
第三节 国际组织在社区研究与发展中的作用 66
第四章 我国社区研究的起源与变迁 72
第一节 1949年以前我国的社区研究 75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区研究 79 第五章 社区治理:概念、性质与方法 95
第一节 社区治理概念的界定 99
第二节 社区治理的性质与理论基础 109
第三节 社区治理的方法 111
第六章 近现代中国的“类”社区治理 115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类”社区治理的背景与动因 116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类”社区治理的典型事例 121
第三节 近现代中国“类”社区治理的基本评价 142
第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区治理 146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治理的背景 149
第二节 当今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 153
第三节 当今我国社区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161
第八章 当代中国社区政策法规(1949—2013) 172
第一节 社区政策法规的限定 176
第二节 城市社区政策法规分析 179
第三节 乡村社区政策法规分析 196
第四节 社区政策法规总体评析 206
第九章 当今我国城乡社区权力结构 211
第一节 社区权力结构的内涵 215
第二节 社区权力结构中党的领导 221
第三节 社区权力结构中政府的指导 224 第十章 社区突发事件应对与安全社区建设 229
第一节 社区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234
第二节 当前社区突发事件的类型变化与特点 240
第三节 社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问题与原因 243
第四节 社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安全社区建设 247
第十一章 当前中国社区治理中的大学生村官 256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起源与发展 260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工作 266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特点与作用 268
第四节 大学生村官计划及其实施问题 273 第十二章 社区治理环境 281
第一节 社区环境概述 284
第二节 社区环境治理内容 287
第三节 新型社区环境治理 288
主要参考文献 291
《社区治理》推荐阅读文献 299
后 记 305

前言/序言







《星辰的低语》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深处,一个古老而衰落的帝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昔日辉煌的星际联邦,如今如同风中残烛,内部分裂、外敌环伺,文明的火种摇摇欲坠。故事的主角,艾莉亚,是一名出身底层星区、天赋异禀的年轻舰长。她并不属于任何显赫的家族,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却怀揣着改变帝国命运的坚定信念。 艾莉亚的飞船“曙光号”是联邦最老旧但也是最可靠的舰船之一。船员们来自不同的星域,拥有各自的经历和伤痛,却因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艾莉亚的信任而凝聚在一起。他们中的一员,是沉默寡言的机械师泽克,他的双手能修复任何损坏的机械,他的过去却如同一团迷雾。另一位是睿智博学的历史学家卡利安,他深谙古老的星图和失落的文明,是艾莉亚在探索未知时不可或缺的向导。还有身手矫健的斥候莉拉,她能穿梭于最危险的星域,侦察敌情,为“曙光号”开辟安全的航线。 他们的任务,并非是传统的征服或扩张,而是寻找传说中的“起源之星”。这颗神秘的星球据说拥有着能重塑文明、修复创伤的古老力量。然而,寻找“起源之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腐朽的帝国高层对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心存警惕,视艾莉亚为挑战现有秩序的叛逆者。同时,一个名为“虚空之影”的神秘势力也在暗中活动,他们似乎对“起源之星”的力量有着不轨的企图,并不断制造混乱和恐慌。 艾莉亚和她的船员们必须在与帝国官僚的周旋、与“虚空之影”的较量中,穿越危机四伏的星云,探索被遗忘的废弃空间站,解读古老的星际遗迹。他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边境星区为生存而挣扎的普通民众,他们渴望着安宁和希望;饱经战乱的星球幸存者,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有着深刻的体会;甚至是一些曾是帝国精英,但因理念不合而被流放的智者。 在旅途中,艾莉亚不仅仅是在寻找一颗星球,更是在寻找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连接不同文明、弥合分歧、重燃希望的力量。她需要学习如何倾听不同声音的诉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在绝境中展现出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每一次的抉择都可能关系到无数生命的命运。 “虚空之影”的真实身份和目的逐渐显露,他们并非单纯的侵略者,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议程,试图利用“起源之星”的力量来改变宇宙的秩序,实现他们的黑暗理想。艾莉亚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动机,才能找到对抗他们的真正方法。 故事的高潮,将艾莉亚和她的团队带到了“起源之星”的边缘。在那里,他们不仅要面对“虚空之影”的最终阻截,更要面对一个关于力量、选择和牺牲的终极考验。艾莉亚能否找到传说中的力量?她又将如何运用这份力量?最终,她是否能拯救这个濒临毁灭的帝国,还是会发现,真正的希望,并非来自于一颗遥远的星球,而是源自于他们一路走来,彼此扶持、永不放弃的决心?《星辰的低语》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希望、探索与成长的宏大星际史诗,它将带领读者一同遨游宇宙,感受文明的脉搏,思考未来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承认,一开始我对书中关于“社会资本”的部分有些不解。在我看来,社会资本似乎是那种更偏向经济学或社会学概念的东西,与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社区治理”似乎有些距离。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领悟到其精髓。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社会资本是如何在社区治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社区如果拥有强大的邻里互助网络,居民之间相互信任,那么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其韧性就会大大增强。即使是再小的善意,比如帮邻居照看孩子、分享一条有用的信息,或者仅仅是一个友善的微笑,都在默默地累积着社会资本。我开始回想,在我居住的社区,是否存在这样的“隐形财富”?我是否曾经因为认识了某位热心的邻居,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帮助?或者,我是否曾经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而为社区的和谐添砖加瓦?作者提醒我们,社会资本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培育和维护。而社区治理,恰恰是孕育和增强社会资本的最佳土壤。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

这本书里关于“物业管理”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物业管理常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其主要目标是盈利和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但作者却将物业管理提升到了“社区治理”的层面,强调了其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团队,不仅仅是负责收水电费、打扫卫生,更应该扮演好社区“服务者”和“连接者”的角色。他们应该主动与居民沟通,了解居民的需求,积极解决居民的困难,并且在社区事务中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作者列举了几个优秀的物业管理案例,这些物业公司不仅提供优质的服务,更积极组织各种社区活动,搭建居民交流的平台,从而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这让我开始反思,我所居住小区的物业,是否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它是否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还是真正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努力成为社区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物业管理新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的社区生活充满了更美好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对于“社区发展规划”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视野。作者不仅仅关注眼前的社区问题,更着眼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他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清晰、科学的社区发展规划,能够为社区的未来指明方向,避免盲目和无序的发展。他详细阐述了社区发展规划的几个关键要素,比如,如何进行社区资源的评估,如何确定社区发展的目标,以及如何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作者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强调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愿望,让居民参与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社区弹性”的探讨,即社区如何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的冲击和挑战,比如自然灾害、经济衰退等。这让我意识到,社区发展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发展,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能抵御风险的社区。

评分

作者在书中关于“智慧社区”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未来社区发展的方向。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居民的幸福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作者并没有将“智慧社区”简单地理解为安装监控、推广APP,而是深入分析了科技在解决社区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居民的出行规律,来优化公共交通;通过智能门禁系统,提升社区的安全性;利用在线平台,方便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和获取社区信息。他甚至还提到了利用无人机进行社区巡逻,以及通过AR技术,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社区的规划和发展。我特别欣赏作者的观点,即科技的运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它应该服务于居民,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舒适。这本书让我对“智慧社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社区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评分

当我读到关于“社区矛盾调解”的部分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和经验。生活中,社区矛盾在所难免,小到邻里之间争吵,大到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纠纷。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避免其升级,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难题,而是以一种非常务实和人性化的方式,提供了多种调解策略。他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指出调解员首先要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理解他们的立场。同时,他提出要“寻求共同点”,在看似对立的双方之间,找到可以达成共识的领域。此外,作者还介绍了一些非正式的调解方式,比如通过社区志愿者、退休老干部等,利用他们的威望和经验,来化解矛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邻里噪音纠纷的案例,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疏导和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谅解,并找到了更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明白,社区治理不仅仅是关于规则和制度,更是关于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用爱心和智慧,去化解生活中的不和谐。

评分

这本书,我犹豫了很久才下单。封面那种朴实无华的风格,让我一度以为它只是市面上那些泛泛之谈的理论堆砌,充斥着空洞的概念和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然而,当它静静地躺在我书架上,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我的好奇心终于战胜了我的疑虑。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接地气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而是娓娓道来,从一个普通居民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在社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细节。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楼下李大妈热心张罗小区绿化,王叔叔义务巡逻,还有那些在周末自发组织的跳蚤市场……这些琐碎却充满温情的小事,串联起了社区的脉络,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社区。我意识到,所谓的“治理”,并非总是高高在上的宏大工程,它就藏在我们身边,融入在邻里之间的每一次互动,每一次微小的付出之中。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散乱的个体行为,编织成一张有机的网络,最终实现一种有序且充满活力的状态。这是一种从“人”出发,回归“人”的思考,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让我开始反思,我所居住的社区,是否也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是否也有这样一些尚未被发现的治理的火花?

评分

读完关于“社区微治理”的章节,我感到一种豁然开朗。我一直以为,社区治理应该是那种大规模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投入、专业的团队。但作者却告诉我,微治理同样重要,甚至在很多时候,它更能直接触及居民的痛点,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他举了很多小而美的例子,比如,居民自发组织清理楼道里的垃圾,业主们集资购买社区内的健身器材,或者通过众筹的方式,为社区的某个公共空间进行改造。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却能够极大地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居民的幸福感。我开始反思,在我所在的社区,是否也有这样一些“微治理”的机会?我是否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社区治理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参与,去创造。

评分

关于“社区的文化建设”,一直是让我感到困惑的一个领域。我总觉得,社区的文化建设,似乎更偏向于宏大的、概念化的东西,比如精神文明建设、价值观引导等等。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却用非常生动、具体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构建一个有特色、有温度的社区文化。他提到了“社区故事”的重要性,鼓励居民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让社区充满人情味。他还强调了“社区符号”的价值,比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品,或者一些代代相传的习俗,这些都能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被作者描述的那个艺术家社区深深吸引,那里的人们通过共同的艺术创作,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整个社区都充满了艺术气息。这本书让我明白,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面子”,更是为了构建一个让居民感到舒适、愉悦、有归属感的“里子”。

评分

当我看到作者深入探讨“参与式治理”时,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画面是村口那棵古老的榕树。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会在那棵树下商量。从修路铺桥到谁家孩子结婚,再到村里的公共卫生,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最终达成一致。这种模式,在现代城市社区中似乎已经非常罕见。城市社区的“人”更加流动,邻里关系更加疏离,很多人甚至叫不出隔壁邻居的名字。那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建或者说构建一种有效的参与机制?作者在这本书里给了我一些非常具体的启发。他并没有回避现代社区面临的挑战,比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居民参与度不高等等。他详细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对作者提出的“社区议事厅”的模式印象深刻。他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居民如何通过定期的议事厅,就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且最终得到了实施。这个过程充满了博弈和妥协,但也正是这种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才让最终的结果更符合大家的意愿,也更有执行力。这让我看到了,所谓的“治理”,并非只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更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赋权,一种将居民的意愿转化为行动的实践。

评分

关于“社区认同感”的论述,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受触动的部分之一。我时常感到,现代都市生活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孤岛化”,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所在的社区缺乏归属感。我们可能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知道自己所在的街道,但对于“社区”这个更微观的单位,却感到陌生和疏离。作者深刻地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多种能够增强社区认同感的方法。比如,通过举办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如节日庆典、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让居民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共同体验社区的魅力。再比如,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我特别喜欢作者描绘的那个老社区的故事,居民们为了保护社区的一处历史建筑,自发组织起来,发起了签名请愿,甚至组织了抗议活动。这种为了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的精神,正是社区认同感的最好体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增强社区认同感,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住得更舒心,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稳定、更和谐、更具有凝聚力的社会。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好的

评分

《社区治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社区管理理论核心教材使用,尤其适合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和服务等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公共管理硕士(MPA)学员、公共管理部门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学习参考用书。

评分

好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书应该是正品,没有印刷错误。

评分

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